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429章 我是大炎一块砖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429章 我是大炎一块砖

    蒋明率人见礼,而后引崔毅和苏润往里进。

    苏润在熙和帝面前,红到发紫,崔毅又主管工部,都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

    蒋明有心在两人面前邀功,故边走,边为他们介绍玻璃坊的情况,还明里暗里的拍两人马屁:

    “玻璃坊是三月前,在一瓷窑基础上改建而来的,现今有三百名匠人。”

    “除了玻璃窗外,还负责琉璃、镜子等物,每日产出超过千件,这都是托苏詹事的福。”

    “即便如此,依旧供不应求,户部经营司的张昌永张郎中,时常来催。”

    “幸得崔尚书体谅,请旨扩大玻璃坊,预计扩建后,我坊日产出将超三千件。”

    ……

    跟人打交道,不怕别人提条件,怕的是别人不提条件。

    比如蒋明。

    他好话一说,苏润就知道,这人有心攀附自己。

    既如此,那就好办了。

    苏润也不开空头支票,道明来意,直接要求蒋明每日让出一半玻璃份额给他,并允诺:

    “户部那边,自有本官去说明情况。”

    “待温室大棚培育成功,请功名帖上,本官必然给蒋郎中留下重重一笔。”

    蒋明自是心动。

    但蒋明到底没忘记自己是谁的手下,探寻的目光,不由自主扫向尚书崔毅。

    苏润品级比他高,但也不能直接调动他。

    崔毅直言:

    “不必看本官,日后苏詹事的话,就是本官的意思,你们照办就是。”

    “切记,不可敷衍塞责,否则严惩不贷。”

    要是崔毅松口让他照办,蒋明觉得是天赐的机会。

    但这么一说,蒋明反而觉得危险:

    就算苏润是少詹事,也断没有在六部耀武扬威的道理。

    况且,前些日子,苏润当众怒骂平西侯的时候,他也不是没看见。

    若是他受苏润指派的消息传出,引得勋贵弹劾,就不妙了。

    崔尚书根基深固,苏詹事又是准驸马,他岂不是成了权力交锋的牺牲品?

    抱着这想法,蒋明犹犹豫豫道:

    “尚书大人,这不合规矩……苏詹事毕竟是太子府的……”

    蒋明吞吞吐吐,但意思很明白:

    苏润没有权利直接插手玻璃坊。

    本来苏润也需要一个出示令旨的机会。

    他从衣袖中摸出令旨,狐假虎威地开始宣旨:

    “……特命太子府少詹事苏润总理大炎经济诸务……皆以其令为行止……”

    众人接旨。

    待苏润话落,崔毅直接道:

    “苏詹事奉太子令旨而来,正四品以下官吏,皆可随意调动,各部均得配合,你奉旨办事便是!”

    不合规矩,但苏润手上拿着规矩,没什么不能做的。

    一道令旨,彻底免除了蒋明的后顾之忧:

    “请苏大人随意吩咐,下官无不遵令而行!”

    这就相当识相了。

    苏润不揽权,还讲究高效,故让蒋明带自己去了烧制玻璃的地方。

    相比于苏润他们第一次研制玻璃时,各种凑合。

    如今玻璃坊已经有自己的流水线了。

    烧制玻璃的馒头窑周边连着不少土窑,等烧制好的玻璃液一出窑,直接就进了旁边的土窑:或者放在各种模具里面冷却,或者交由匠人制作成各种形状。

    等到彻底冷却成型之后,才会抬出土窑,制作镜子、进行装饰,或者直接打包,运送户部经营司,进行售卖。

    苏润在外面看了一圈,有些失望:

    无他,这些用来做窗户的玻璃,尺寸实在太小了,根本没法拿来做大棚。

    他直接对蒋明道:

    “蒋郎中,本官需要大块的玻璃,每块至少长宽得在六尺左右。”

    崔毅来的路上,已经跟苏润商讨过玻璃大棚的情况了。

    听说尺寸不对,他当即对蒋明道:

    “蒋郎中,你让人腾出几个土窑,日后专门负责制造大块玻璃。”

    “至于模子,本官稍后命军器局打造好,给你送来。”

    军器所在传胪大典,就被陛下单独划出去,交给太子殿下统领了。

    如今工部只剩下个军器局。

    解决了尺寸的问题,苏润让蒋明去给他打包了一批玻璃,然后跟崔毅去了工部营缮清吏司。

    此司掌宫殿、仓库、监狱等土木营缮工程,苏润得找他们建造大棚。

    “这用玻璃做墙面,估计他们也没见过。”

    “先拿两块小的,让他们练练手,免得日后玻璃壁制成,他们不会建造。”

    话是这么说,但两人到营缮清吏司后,苏润把要求一提,主管营缮清吏司的陈兴陈郎中,就傻眼了:

    “不让用横梁?”

    “不能用大块木头做支架,以免影响太阳光射入?”

    “不能漏风?还得结实?”

    陈兴脑袋打结了,这要求从没听过啊。

    苏润也不废话,命陈兴把营缮清吏司里,手艺好的匠人全找来。

    但众人听完苏润要求,也是惊讶:

    “这么好的玻璃,插进泥里,盖成房子?暴殄天物啊!”

    “这、这、这、这也没人试过啊!”

    “如果是透明的屋子,那里头不是做什么,外面都看得见了?”

    ……

    众人议论纷纷,苏润也不废话,直接把自己的要求明确说出来:

    “这房子用来保温、种菜的,必须保证光照,而且玻璃造价比一般房子要贵,所以也得保证结实。”

    “本官目前是想用木头做连接物,搭建出框架。”

    “在木头上凿出缝隙,把玻璃镶嵌进去,再用糯米灰浆来填充缝隙。”

    “但这只是一个提议,具体如何才能利用玻璃盖房,你们也商量商量。”

    “这有我弄来的几块玻璃,你们这几日可以试试。”

    苏润也不让他们白干活,直接掏出三张一百两的银票,道:

    “最先盖成玻璃房的人,日后功劳簿上,本官不仅记他一功,还给三百两赏银!”

    有银票激励,当即就有不少好主意冒出来。

    至此,苏润才敢放心告辞。

    崔毅笑呵呵保证:

    “放心,本尚书亲自看着,误不了你的事!”

    前往户部的路上,苏润忧郁望天:

    “我是大炎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