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517章 你倒是真敢想!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517章 你倒是真敢想!

    送走苏一忠他们,众人各回各家。

    苏丰三兄弟直奔内城。

    苏安福带着子孙去外城新置办的宅子。

    有苏行帮忙,不过短短几日,苏安福就在京置办出了产业。

    虽说不像苏行那么大手大脚,但在外城买个三进小宅院,然后在京郊买几亩薄田,再雇几个仆役,还是可以的。

    至于苏兴旺?

    他不喜城中喧闹嘈杂,所以前两日趁苏安福买房置地时,在京郊买了些田地,还入手了一套农家小院。

    本来他是没这个打算的。

    可赵婉跟他说,等他孙子苏祥到了八岁,能进国子监的时候,若他有意,赵婉愿意同样会举荐苏祥进去读书。

    大炎勋贵之家,都可以请旨送自家子弟入国子监,不受数量限制,只要陛下准允即可。

    苏家没有勋贵,但苏家有瑶光公主。

    她可比勋贵品级高多了。

    只要赵婉出面,苏家子弟可以全都进国子监。

    谁让大炎都是赵家的呢?

    正是为了孙子,苏兴旺才会决定在京中置办产业。

    他还曾跟苏安福开玩笑:

    “等再过几年,咱族里钱够了,不若把族人也迁来京中算了。”

    不过苏兴旺是无心之说,苏安福倒是真的琢磨起这事。

    为此,还去找了苏润问意见。

    苏润倒是很赞成,还对苏安福道:

    “来京也好,省得大伯两头跑。”

    对此,苏安福很是赞同。

    他这次一出门就是半年,心里何尝放得下族人?

    而且玉泉县令之前就总派人来柳林村,想通过他们,跟苏润套近乎。

    若是来了京中,自是方便他管理宗族,也免得给苏润找麻烦。

    苏安福自顾自盘算,而苏兴旺对此全然不知,还乐呵呵地带着苏平安夫妇和苏祥,去了京郊新买的农家小院过日子。

    该说不说,某种程度上,拿春联不记得拿横批的苏平安,跟他这没心没肺模样的爹,还真是一脉相传的心大。

    苏大宝他们走了没两天,苏远河他们也带着货物,回了清河查看生意。

    紧跟着,潇洒七日的苏润,也要上朝了。

    四月初二。

    寅时一刻。

    苏润被谢天恩叫醒,轻手轻脚下床。

    赵婉听到声音坐起,眼睛还没完全睁开,睡意朦胧的声音就先一步响起:

    “夫君……”

    苏润闻声转身,正看到媳妇半搭锦被,斜坐在床上,一手撑着床榻,一手揉眼睛。

    瞬间,他就不想去上朝了:

    累死累活哪儿比得上搂媳妇睡觉舒服?

    但想想他大舅子之前放的话,苏润还是认命的放弃了称病不上朝的念想。

    “唉~”我可真是命苦!

    苏润叹了口气,走近两步把媳妇塞回被窝,又在她额头轻轻落下一吻:

    “睡吧!不用你早起!”

    然后他三两下穿好衣服,和公公一起去外厅用早膳,再出门上朝。

    路上,还顺便靠着公公补了个回笼觉。

    早朝还是那点事儿。

    吵来吵去,听得苏润直打哈欠,连拉着梁玉讨论谁抄家占上风的兴致都没了。

    直到辰时初,随着许忠义一声尖细的‘退朝~’,苏润终于清醒。

    出了金銮殿后,他下意识跟着梁玉回东宫。

    梁玉也不觉得有哪儿不对,拉着苏润边走边聊。

    直到东宫门口,梁玉乐呵呵跟苏润道别:

    “子渊不用送了,玉自己进去便是,你早些去户部,昌永正在经营司等你呢!”

    张世今早也没来上早朝。

    前段时间,苏润休息,他则是趁机将资助修路,可减免商税等事登报公布于众。

    这些日子,每日都有商户递帖子到经营司,张世收钱收到手软。

    为此,他已经在经营司连吃带住好几日,就为了尽快把账目盘清楚,将可用的银钱调出来,免得耽误苏润正事。

    有了梁玉的提醒,苏润才一拍脑门,醒悟过来:

    对啊!

    他来东宫干嘛?

    该去户部才对啊!

    正好荀阳也到东宫门口了,他看到苏润,同样颇感意外,主动问:

    “子渊可是有什么东西落在东宫?”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荀阳却觉得不太可能。

    因为苏润这个小兔崽子为了躲避政事,连支毛笔都没舍得放在东宫。

    每次来的时候带点什么,走的时候势必再带走。

    处理政务的桌案上那叫一个干净,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个空桌。

    苏润面不改色,道了句:

    “走错了!”

    然后转身急吼吼出宫。

    荀阳看得一头雾水:

    “子渊今儿怎么了?”

    只有梁玉不受干扰,挥舞着爪子跟苏润道别,然后挂着萨摩耶般无害的笑容,自作多情道:

    “子渊应是许久不见玉,所以特意送玉回东宫吧!”

    荀阳一言难尽:……你倒是真敢想!

    苏润本以为在东宫耽误了一会儿,应是让张世空等了。

    谁知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到时候,工部虞衡清吏司和钦天监的人,也刚好在各自部门点完卯,赶到户部经营司听调。

    修路要用钱、用人,还要观测天气。

    钱由张世的经营司负责,工匠由虞衡清吏司提供,观测天气自然是钦天监的活儿。

    正好三部为首的官员都是正五品,均在苏润之下,也方便他调动。

    这下人是真齐了!

    “工部添加沙子的水泥配方我看过了,的确更好些,可以直接用。”

    “诸位有什么想法或难处,最好现在说。”

    苏润没有急着拍板开干,而是先问了众人的意见。

    钦天监的王监正和虞衡清吏司的沈郎中,跟苏润不太熟,闻声,纷纷看向张世。

    张世也不推托,拿出一张京城舆图,将自己的打算娓娓道来:

    “我们没有大面积修筑水泥路的经验,所以世建议,先在城东圈出一条街试试。”

    “毕竟水泥路晒干还得有段日子。”

    “试行一段时间,确认没有问题后,再逐步过渡到全京城。”

    修路最好来往的人少,免得水泥路还没修好,就被踩得坑坑洼洼。

    然京城中,城西多是官家,城北和城南又是蚁居,人太多,太操心。

    如此一来,自然是城西富户那儿方便些。

    而且……

    “这条街上的富户,前些日子都来经营司购买名额了。”

    “世也打过招呼,水泥路晒干期间,让他们府中也出人帮忙看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