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第331章 远亲近朋之策
却说鲁肃说服众将不尊孙权乱命,留孙瑜率军向合肥缓行而归,鲁肃则领凌统、陈武、董袭三人率轻骑百余去追赵林。
急行约莫十五六里,早被荆州军斥侯发现,报与张、赵。
赵林只道是孙权下令不叫追赶,遂请张飞领大部先行,自领亲卫数十骑当道等候。
须臾,鲁肃等人飞马赶来,于百步外减缓马速,只与三将并辔上前。
赵林见状,亦轻夹马腹,上前搭话。
“劳子敬先生亲来相送,林受之有愧。”
鲁肃听出赵林意有所指,回曰:
“柏轩,此间误会已然尽释,还望将军顾念联盟抗曹大业,莫要再生事端。”
赵林笑曰:“亲兄弟,明算账,江东用人则许诺,不用人则背信,乃生龌龊。
听闻子敬先生继我姐夫周公瑾之位,不知若是麾下兵卒被旁人利用,可能不要酬劳?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是而已。”
鲁肃曰:“将军所言甚是,肃受教。”
赵林见状,沉默片刻,续言道:
“我与江东诸将多有结交,实不愿为敌,子敬兄当知我心意。
今日一别,赵某自携郡主同归江陵,来日当备足酒宴,请子敬兄过江,相谢昔日维护之情。”
言罢,又对凌统拱了拱手,道:“公绩兄亦可同往。”
凌统闻言,抱拳还礼,只当是赵林邀请赴宴。
鲁肃却听出赵林言外之意。
不提拜会国太,只言携妻同归,乃是往日私交情分之意。
备足酒宴,邀请过江,虽言说是相谢昔日维护恩情,却难免有提醒警告之意。
鲁肃思忖片刻,苦笑道:“肃若过江赴宴,只带两三亲随,届时还需柏轩保我周全。”
赵林闻言,微微颔首,忽正色曰:
“不论如何,林在江陵,恭候大驾!”
言罢,对四人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四人还礼,目视赵林行远,鲁肃叹曰:
“唉...前路有虎,事势艰难矣。”
三将闻言,不明其意,凌统问曰:“大都督何故叹气?”
鲁肃并不解释,只挥手示意众将跟上,去追孙瑜,同返合肥去也。
大军向北,行军至正午,遇甘宁策马而来。
鲁肃问曰:“兴霸何来?”
甘宁道:“赵柏轩可走脱了?”
鲁肃颔首。
甘宁叹曰:“主公恐与柏轩贤弟刀兵相见,是以速遣甘某前来传令,且纵荆州军离去,不得阻拦。”
鲁肃闻言,叹道:“赵柏轩已走,可惜未能听得此令。”
言罢,见甘宁不解,遂解释道:“芥蒂已生,不复往日之协,且回合肥禀报主公罢。”
众人一同回合肥,如何将此间事一一禀明,且按下不表。
且说赵林与张飞一路向南,每日行军四十余里,五日抵桐乡,七日至皖县,终与关羽所部会合。
大帐中,关羽将情报说与二人知晓。
“马季常已至柴桑,传书至此,言说张昭已备足五万石粮草,将于七月十五返程,我等若明日拔营,当能合兵于寻阳地界。”
言罢,又谓赵林曰:“柏轩家眷自会随船同归。”
赵林颔首,也不多问。
关张许久不见,聚首大帐叙兄弟之情,赵林则是见到关平也随军而来,遂搬了胡床与关平坐在帐帘之下,看着帐外士卒收拾器械,闲谈。
二人年少时皆寄养在刘备宅邸,一同习武学艺,及至关平十之六七,先去了关羽军中听用,后来阿斗降生,刘封与赵林也先后出府入了军伍。
一众少年中,原身与关平最为要好。
关平稳重,少有老成,原身则木讷寡言,勤奋。
二人常结伴切磋,彼时关平年长,多胜赵林。
“坦之兄,最近可与公仲兄往来?”
关平道:“父亲命其屯兵编县,为兄回江陵时,曾见过一面。”
赵林道:“编县?二伯这是将他发配了?”
关平无奈道:“父亲不喜公仲,曾言‘螟蛉之子,不可擢任要地。’”
赵林闻言,不置可否,要说刘封不去救关羽,虽是不智,但也是人性如此。
这要搁赵林身上,恐怕还得背后捅一刀子。
“他毕竟是大伯假子,向日禅弟诞生,公仲兄早表明不争嗣子之位...”
关平闻言,摇头道:“公仲志在疆场,这些年来虽官职封赏不曾落于人后,却终究无兵事任之,往后...恐也无领兵之机。”
赵林道:“兄长与公仲颇为亲厚,何不劝他一劝?”
关平问道:“如何劝?”
赵林道:“公仲兄有意沙场建功,奈何身份所累,不得兵权。
何如劝他去往成都,面见大伯而辞刘姓,改回寇氏,如此再无假子之名拖累,岂不自由?”
关平闻言,摇头道:“早在新野之时,公仲便有此意,奈何大伯不允。”
赵林却笑道:“往日不允,乃无人说以厉害,此番却是不同。”
关平奇曰:“贤弟何出此言?”
赵林附身,手指相谈甚欢的关张,言道:
“三伯有意劝汝父同去成都,与大伯叙兄弟之情,若能使我二伯为刘封说项,大伯必然应允。”
关平问曰:“三叔欲往成都,或可成行,我父须镇荆州,怕是不会与三叔同去。”
赵林却道:“兄长不知,此番去成都,可并非只为叙私情,亦为国家大事。
三伯劝说不动,自有诸葛孔明说之。”
言罢,见关平面露疑惑之色,遂又解释道:
“大伯新得益州,必治于成都,文武官吏皆选才于川蜀,我等旧人多居于荆州,早晚必与益州分派对立。
二伯三伯乃旧人之首,若能往成都一行,说大伯分调益州世家之人来荆州任职,再调荆州文武数人入川为官。
如此两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待时日长久,成远亲近朋矣,虽不能消两派分立之势,却也有所缓和。
届时,荆州之属多有家眷在川,川中之属亦有家眷在荆,川危则荆必忧之,荆危则川必救之,两地连为一体,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平闻言,细细思之,赞曰:“贤弟高论!”
话音刚落,忽闻张飞哈哈大笑曰:“二哥,如何?”
赵林循声看去,只见不知何时,关张已悄然来到赵林身后,将方才二小辈言论听了个真切。
急行约莫十五六里,早被荆州军斥侯发现,报与张、赵。
赵林只道是孙权下令不叫追赶,遂请张飞领大部先行,自领亲卫数十骑当道等候。
须臾,鲁肃等人飞马赶来,于百步外减缓马速,只与三将并辔上前。
赵林见状,亦轻夹马腹,上前搭话。
“劳子敬先生亲来相送,林受之有愧。”
鲁肃听出赵林意有所指,回曰:
“柏轩,此间误会已然尽释,还望将军顾念联盟抗曹大业,莫要再生事端。”
赵林笑曰:“亲兄弟,明算账,江东用人则许诺,不用人则背信,乃生龌龊。
听闻子敬先生继我姐夫周公瑾之位,不知若是麾下兵卒被旁人利用,可能不要酬劳?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是而已。”
鲁肃曰:“将军所言甚是,肃受教。”
赵林见状,沉默片刻,续言道:
“我与江东诸将多有结交,实不愿为敌,子敬兄当知我心意。
今日一别,赵某自携郡主同归江陵,来日当备足酒宴,请子敬兄过江,相谢昔日维护之情。”
言罢,又对凌统拱了拱手,道:“公绩兄亦可同往。”
凌统闻言,抱拳还礼,只当是赵林邀请赴宴。
鲁肃却听出赵林言外之意。
不提拜会国太,只言携妻同归,乃是往日私交情分之意。
备足酒宴,邀请过江,虽言说是相谢昔日维护恩情,却难免有提醒警告之意。
鲁肃思忖片刻,苦笑道:“肃若过江赴宴,只带两三亲随,届时还需柏轩保我周全。”
赵林闻言,微微颔首,忽正色曰:
“不论如何,林在江陵,恭候大驾!”
言罢,对四人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四人还礼,目视赵林行远,鲁肃叹曰:
“唉...前路有虎,事势艰难矣。”
三将闻言,不明其意,凌统问曰:“大都督何故叹气?”
鲁肃并不解释,只挥手示意众将跟上,去追孙瑜,同返合肥去也。
大军向北,行军至正午,遇甘宁策马而来。
鲁肃问曰:“兴霸何来?”
甘宁道:“赵柏轩可走脱了?”
鲁肃颔首。
甘宁叹曰:“主公恐与柏轩贤弟刀兵相见,是以速遣甘某前来传令,且纵荆州军离去,不得阻拦。”
鲁肃闻言,叹道:“赵柏轩已走,可惜未能听得此令。”
言罢,见甘宁不解,遂解释道:“芥蒂已生,不复往日之协,且回合肥禀报主公罢。”
众人一同回合肥,如何将此间事一一禀明,且按下不表。
且说赵林与张飞一路向南,每日行军四十余里,五日抵桐乡,七日至皖县,终与关羽所部会合。
大帐中,关羽将情报说与二人知晓。
“马季常已至柴桑,传书至此,言说张昭已备足五万石粮草,将于七月十五返程,我等若明日拔营,当能合兵于寻阳地界。”
言罢,又谓赵林曰:“柏轩家眷自会随船同归。”
赵林颔首,也不多问。
关张许久不见,聚首大帐叙兄弟之情,赵林则是见到关平也随军而来,遂搬了胡床与关平坐在帐帘之下,看着帐外士卒收拾器械,闲谈。
二人年少时皆寄养在刘备宅邸,一同习武学艺,及至关平十之六七,先去了关羽军中听用,后来阿斗降生,刘封与赵林也先后出府入了军伍。
一众少年中,原身与关平最为要好。
关平稳重,少有老成,原身则木讷寡言,勤奋。
二人常结伴切磋,彼时关平年长,多胜赵林。
“坦之兄,最近可与公仲兄往来?”
关平道:“父亲命其屯兵编县,为兄回江陵时,曾见过一面。”
赵林道:“编县?二伯这是将他发配了?”
关平无奈道:“父亲不喜公仲,曾言‘螟蛉之子,不可擢任要地。’”
赵林闻言,不置可否,要说刘封不去救关羽,虽是不智,但也是人性如此。
这要搁赵林身上,恐怕还得背后捅一刀子。
“他毕竟是大伯假子,向日禅弟诞生,公仲兄早表明不争嗣子之位...”
关平闻言,摇头道:“公仲志在疆场,这些年来虽官职封赏不曾落于人后,却终究无兵事任之,往后...恐也无领兵之机。”
赵林道:“兄长与公仲颇为亲厚,何不劝他一劝?”
关平问道:“如何劝?”
赵林道:“公仲兄有意沙场建功,奈何身份所累,不得兵权。
何如劝他去往成都,面见大伯而辞刘姓,改回寇氏,如此再无假子之名拖累,岂不自由?”
关平闻言,摇头道:“早在新野之时,公仲便有此意,奈何大伯不允。”
赵林却笑道:“往日不允,乃无人说以厉害,此番却是不同。”
关平奇曰:“贤弟何出此言?”
赵林附身,手指相谈甚欢的关张,言道:
“三伯有意劝汝父同去成都,与大伯叙兄弟之情,若能使我二伯为刘封说项,大伯必然应允。”
关平问曰:“三叔欲往成都,或可成行,我父须镇荆州,怕是不会与三叔同去。”
赵林却道:“兄长不知,此番去成都,可并非只为叙私情,亦为国家大事。
三伯劝说不动,自有诸葛孔明说之。”
言罢,见关平面露疑惑之色,遂又解释道:
“大伯新得益州,必治于成都,文武官吏皆选才于川蜀,我等旧人多居于荆州,早晚必与益州分派对立。
二伯三伯乃旧人之首,若能往成都一行,说大伯分调益州世家之人来荆州任职,再调荆州文武数人入川为官。
如此两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待时日长久,成远亲近朋矣,虽不能消两派分立之势,却也有所缓和。
届时,荆州之属多有家眷在川,川中之属亦有家眷在荆,川危则荆必忧之,荆危则川必救之,两地连为一体,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平闻言,细细思之,赞曰:“贤弟高论!”
话音刚落,忽闻张飞哈哈大笑曰:“二哥,如何?”
赵林循声看去,只见不知何时,关张已悄然来到赵林身后,将方才二小辈言论听了个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