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第334章 大战将起
“前日得信,夏侯渊将兵三万,攻阳平关。
汉中张鲁不知所踪,只有其弟张卫领兵与夏侯渊相持......”
赵林侃侃而谈,先将情报讲述清楚,又将兵分两路,一守一攻之策详述一遍。
末了,谓关羽曰:“二伯麾下四万兵马,可出兵半数,走汉水,先取房陵。
房陵守将乃荆州大族蒯氏子弟镇守,其人名祺,不过碌碌之辈。
二伯取之,易如反掌。”
言罢,又谓张飞曰:“三伯率本部兵马,走夷道,至巴中,先与大伯合兵一处,继而向北,取西城,再回军与二伯合攻上庸。
西城、上庸二城守将乃是申家兄弟,曰申耽、申仪。
此二人乃当地豪强,名为依附曹操,实则割据一方。
二人若见大军围城,或能不战而降。”
言罢,又谓马超曰:“孟起兄部曲亦在巴郡,可与三将军同行,合兵一处,先取汉中。”
马超闻言,思忖一番,问曰:“柏轩所说取雍凉二州...”
赵林道:“此事不急,待取了汉中,彼时自有庞士元为孟起兄讲解。”
言罢,赵林对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会意,言道:“此战分为东西两路,西路主守,我等东路主攻。
须待时机,两路齐动,方能万无一失。
若诸事顺利,主公将于九月十五进兵,我等东路人马距离稍近,可在九月末出兵。
三将军却要先行一步,最晚于九月初率兵西进,方能及时与主公会合。”
张飞颔首,瓮声道:“知道了。”
关羽却在沉思之后,问道:“襄樊二城驻兵四万,若抽调半数兵力随关某西进,倘曹操来攻,如何抵挡?”
诸葛亮羽扇点向赵林,言道:“二将军西进之时,由柏轩镇守可也。”
关羽闻言,丹凤眼打量一番赵林,微微颔首,又问道:
“烽火台尚未筑成,倘东吴攻江陵,谁人来挡?”
赵林拱手道:“二伯放心,侄儿麾下有一人可担此任。”
关羽奇曰:“哦?是何许人也?”
赵林笑曰:“此人原是江东一小吏,于赤壁之战时转投我军,屡立奇功,如今乃我副将,统领侄儿部曲...”
关羽闻言,恍然曰:“陆伯言?此子倒是有些能耐,他现在何处?”
赵林道:“若无意外,当随大伯同去巴郡,届时再顺水而下,瞒过四方耳目,暗至江陵。”
关羽思忖片刻,笑问曰:“莫非柏轩意欲诱使东吴来攻?”
赵林却摇了摇头,苦笑道:“原本乃是为提防吕蒙来袭,是以有这般安排。
谁知取了合肥之后,吕蒙悄然撤军,如今相距遥远,不能及时传讯,只好按故计行事。”
关羽手捋长髯,叹曰:“周公瑾乃真将才也,惜哉只为细作之用。”
赵林却道:“二伯误会了,周公瑾与我阿姊游览山水,不知去向,传讯之人乃是周家死士,只看在侄儿面上,不忍见我命丧小人之手,遂自作主张,暗传密信报讯。”
众人又商议细则若干,待天色将暗,约定明日起各自整军备战,方散。
赵林赶回府邸,与众女共进晚餐,逗弄灵丫头,而后径去偏宅小院,去见华佗。
在打了一趟五禽戏之后,又赶去前院,与丁奉、丁封兄弟攀谈一阵,方才返回后宅。
次日起,众人又聚首一处,沙盘推演数日。
八月末,赵林随关羽赶往襄阳,刘封亦交付督造烽火台的差事,一同随军。
赶路途中,赵林与刘封有一番交流,询问刘封志向。
刘封答曰:“吾少孤,蒙主公收养,列于宗籍,衣之、食之、养之、教之,恩同再造。
彼时军无定所,民不聊生,吾执戈随征,未尝惜命,亦不图功名,实欲报主公之恩也。”
言罢,谓赵林曰:“贤弟与我幼年便为友人,我不欲欺瞒于你。
阿斗公子未诞生时,我之志向,乃继承主公之志,匡扶汉室。
及公子降生,主公有嗣子继承基业,封只愿冲锋陷阵,以报主公大恩。
奈何...奈何我意如此,主公却是不允。
先前坦之兄具言柏轩为我谋划,愚兄感激不尽。
今日既蒙相问,封愿对天起誓。
今生今世,我刘封志在安邦,不在私恩。
剑可断吾首,不可断吾志也。
百年之后,青史若载我名。
愿书:‘刘封,汉将也,曾以微躯护一方百姓’。
如此,足慰平生矣。”
赵林闻言,叹息一气,劝曰:“此次随军,兄宜动而不宜静,可争功于明处,不可私交同僚。
凡事多请教二将军。
我二伯虽措辞严厉,然兄长与坦之兄交厚,若能向二伯表明心愿志向,求二伯为你进言,想来主公便能应允。”
刘封闻言,双目含泪,拱手一礼,言道:
“众人皆视刘封为不祥,只有柏轩不惧人言,助我脱困。
如此厚意,刘封永不敢忘,日后但有驱使,愚兄愿赴汤蹈火,以报今日之恩。”
赵林不知刘封这一番话是否是真情实意。
他的本意也不是帮助刘封,而是不想让一个不稳定因素继续存在下去。
至襄阳,整军备战,熟悉城防和各部校尉、军侯,如此又过旬月。
这一日,关羽出征在即,赵林摆下酒宴为其送行。
席间,赵林进言道:“我坦之兄久随二伯征战,此番二伯率军西进,早晚与大伯合兵一处,可谓兵多将广。
何妨留我兄长在此,与侄儿分守襄、樊?”
关羽闻言,看了看面露希冀之色的关平,摇头道:
“平儿从未独领一军,虽武艺不俗,然无统兵经验。
襄樊乃重地,不可儿戏。”
赵林闻言,为关羽舀满酒樽,劝曰:
“二伯乃天下首屈一指的将帅,凡统兵之要,兵法韬略皆无人可比。
我兄久随二伯左右,耳濡目染之下,怎能言无统兵经验?
两年前,侄儿不过一亲卫,如今也能独挡一面,何也?
非侄儿有才,乃环境使然也。
今曹操两面用兵,襄樊虽在前线,料无大战,正合我兄试炼一番。
二伯,猛虎之属,幼年伏于尊长,成年当远走山林,自成兽王。
若一味拘于左右,虽大鹏无以展翅之机,虽千里马而无寸土以驰骋。
二伯虽纵横天下,然年逾半百,当思后继之人啊。”
汉中张鲁不知所踪,只有其弟张卫领兵与夏侯渊相持......”
赵林侃侃而谈,先将情报讲述清楚,又将兵分两路,一守一攻之策详述一遍。
末了,谓关羽曰:“二伯麾下四万兵马,可出兵半数,走汉水,先取房陵。
房陵守将乃荆州大族蒯氏子弟镇守,其人名祺,不过碌碌之辈。
二伯取之,易如反掌。”
言罢,又谓张飞曰:“三伯率本部兵马,走夷道,至巴中,先与大伯合兵一处,继而向北,取西城,再回军与二伯合攻上庸。
西城、上庸二城守将乃是申家兄弟,曰申耽、申仪。
此二人乃当地豪强,名为依附曹操,实则割据一方。
二人若见大军围城,或能不战而降。”
言罢,又谓马超曰:“孟起兄部曲亦在巴郡,可与三将军同行,合兵一处,先取汉中。”
马超闻言,思忖一番,问曰:“柏轩所说取雍凉二州...”
赵林道:“此事不急,待取了汉中,彼时自有庞士元为孟起兄讲解。”
言罢,赵林对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会意,言道:“此战分为东西两路,西路主守,我等东路主攻。
须待时机,两路齐动,方能万无一失。
若诸事顺利,主公将于九月十五进兵,我等东路人马距离稍近,可在九月末出兵。
三将军却要先行一步,最晚于九月初率兵西进,方能及时与主公会合。”
张飞颔首,瓮声道:“知道了。”
关羽却在沉思之后,问道:“襄樊二城驻兵四万,若抽调半数兵力随关某西进,倘曹操来攻,如何抵挡?”
诸葛亮羽扇点向赵林,言道:“二将军西进之时,由柏轩镇守可也。”
关羽闻言,丹凤眼打量一番赵林,微微颔首,又问道:
“烽火台尚未筑成,倘东吴攻江陵,谁人来挡?”
赵林拱手道:“二伯放心,侄儿麾下有一人可担此任。”
关羽奇曰:“哦?是何许人也?”
赵林笑曰:“此人原是江东一小吏,于赤壁之战时转投我军,屡立奇功,如今乃我副将,统领侄儿部曲...”
关羽闻言,恍然曰:“陆伯言?此子倒是有些能耐,他现在何处?”
赵林道:“若无意外,当随大伯同去巴郡,届时再顺水而下,瞒过四方耳目,暗至江陵。”
关羽思忖片刻,笑问曰:“莫非柏轩意欲诱使东吴来攻?”
赵林却摇了摇头,苦笑道:“原本乃是为提防吕蒙来袭,是以有这般安排。
谁知取了合肥之后,吕蒙悄然撤军,如今相距遥远,不能及时传讯,只好按故计行事。”
关羽手捋长髯,叹曰:“周公瑾乃真将才也,惜哉只为细作之用。”
赵林却道:“二伯误会了,周公瑾与我阿姊游览山水,不知去向,传讯之人乃是周家死士,只看在侄儿面上,不忍见我命丧小人之手,遂自作主张,暗传密信报讯。”
众人又商议细则若干,待天色将暗,约定明日起各自整军备战,方散。
赵林赶回府邸,与众女共进晚餐,逗弄灵丫头,而后径去偏宅小院,去见华佗。
在打了一趟五禽戏之后,又赶去前院,与丁奉、丁封兄弟攀谈一阵,方才返回后宅。
次日起,众人又聚首一处,沙盘推演数日。
八月末,赵林随关羽赶往襄阳,刘封亦交付督造烽火台的差事,一同随军。
赶路途中,赵林与刘封有一番交流,询问刘封志向。
刘封答曰:“吾少孤,蒙主公收养,列于宗籍,衣之、食之、养之、教之,恩同再造。
彼时军无定所,民不聊生,吾执戈随征,未尝惜命,亦不图功名,实欲报主公之恩也。”
言罢,谓赵林曰:“贤弟与我幼年便为友人,我不欲欺瞒于你。
阿斗公子未诞生时,我之志向,乃继承主公之志,匡扶汉室。
及公子降生,主公有嗣子继承基业,封只愿冲锋陷阵,以报主公大恩。
奈何...奈何我意如此,主公却是不允。
先前坦之兄具言柏轩为我谋划,愚兄感激不尽。
今日既蒙相问,封愿对天起誓。
今生今世,我刘封志在安邦,不在私恩。
剑可断吾首,不可断吾志也。
百年之后,青史若载我名。
愿书:‘刘封,汉将也,曾以微躯护一方百姓’。
如此,足慰平生矣。”
赵林闻言,叹息一气,劝曰:“此次随军,兄宜动而不宜静,可争功于明处,不可私交同僚。
凡事多请教二将军。
我二伯虽措辞严厉,然兄长与坦之兄交厚,若能向二伯表明心愿志向,求二伯为你进言,想来主公便能应允。”
刘封闻言,双目含泪,拱手一礼,言道:
“众人皆视刘封为不祥,只有柏轩不惧人言,助我脱困。
如此厚意,刘封永不敢忘,日后但有驱使,愚兄愿赴汤蹈火,以报今日之恩。”
赵林不知刘封这一番话是否是真情实意。
他的本意也不是帮助刘封,而是不想让一个不稳定因素继续存在下去。
至襄阳,整军备战,熟悉城防和各部校尉、军侯,如此又过旬月。
这一日,关羽出征在即,赵林摆下酒宴为其送行。
席间,赵林进言道:“我坦之兄久随二伯征战,此番二伯率军西进,早晚与大伯合兵一处,可谓兵多将广。
何妨留我兄长在此,与侄儿分守襄、樊?”
关羽闻言,看了看面露希冀之色的关平,摇头道:
“平儿从未独领一军,虽武艺不俗,然无统兵经验。
襄樊乃重地,不可儿戏。”
赵林闻言,为关羽舀满酒樽,劝曰:
“二伯乃天下首屈一指的将帅,凡统兵之要,兵法韬略皆无人可比。
我兄久随二伯左右,耳濡目染之下,怎能言无统兵经验?
两年前,侄儿不过一亲卫,如今也能独挡一面,何也?
非侄儿有才,乃环境使然也。
今曹操两面用兵,襄樊虽在前线,料无大战,正合我兄试炼一番。
二伯,猛虎之属,幼年伏于尊长,成年当远走山林,自成兽王。
若一味拘于左右,虽大鹏无以展翅之机,虽千里马而无寸土以驰骋。
二伯虽纵横天下,然年逾半百,当思后继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