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零倒爷 > 第728章 钢厂的POS机军团

九零倒爷 第728章 钢厂的POS机军团

    汉正街的扫码枪硝烟未散,社区团购粮票的油墨味还在江城巷尾飘着,雷宜雨的加密手机屏幕又跳出一条刺眼的红头简报——《关于武钢等企业结构性优化人员分流安置的指导意见》。他指节在“五年分流五万职工”的黑体字上叩了两下,抬眼看向候在门口的赵三强:“武钢高主任今天摔杯子了没有?”

    赵三强苦笑:“能不摔吗?厂礼堂昨天坐满静坐的,拖家带口的老师傅举着‘三十年工龄不如纸’的牌子。高主任办公室的搪瓷缸,这个月摔第三回了!”

    “三十年工龄,烧钢水的筋骨,当然不是废纸。”雷宜雨合上简报,从抽屉里拎出一台黑沉沉的、印着“长江速汇”LoGo的定制poS机,啪地撂在桌上,“叫瘦猴备车,去武钢礼堂。告诉高主任,长江集团‘再就业培训中心’,包他第一批三千个转岗名额。”

    锈带上的“持枪证”

    武钢大礼堂的空气沉得能拧出铁渣子。台下黑压压坐着几百号人,前排的老师傅工装洗得发白,胸口的厂徽锈迹斑斑。高主任站在台上,声音嘶哑地念分流名单,每念一个名字,台下就多一张灰败的脸。后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雷宜雨带着瘦猴和几个搬着大纸箱的蓝制服走进来,几百双眼睛齐刷刷钉在他们身上。

    “老师傅们!长江不是来念经的!”雷宜雨拿过高主任手里蔫了的麦克风,第一句话就砸掉全场静默,“我是带着饭碗来的!”他一挥手,瘦猴哐当掀开纸箱盖,露出一摞摞码放整齐的黑色poS机。机器沉甸甸的,棱角分明,握把处裹着防滑橡胶,像个微缩的钢锭。

    “这什么家伙?”“银行柜台上那种?咱们又不会用!”台下嗡嗡低语。

    “比那简单!比点钞机靠谱!”雷宜雨抄起一台,对准旁边推广员小张手里打开的“长江通惠券”,“滋啦”一刷!机器小屏幕立刻跳出一行绿字:“团购券核销成功¥10.00商户待分账:¥9.95平台手续费:¥0.05”

    前排老师傅刘大栓眼珠子瞪圆了:“刷一下…就收五分钱?”

    “对!五分!”雷宜雨声音斩钉截铁,“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长江支付的地面‘收款兵’!机器白送!培训包会!每天揣着它,扫街进社区!社区团购的粮票、小超市的烟酒钱、水果摊的流水…只要带长江码的票子,你们就能收!钱,唰一下进商户口袋!你们,赚那五分的辛苦钱!当天结算!一分不少打进你们长江银行的卡!”

    “五分?!一天扫两百张票子就是十块?抵小半月工资了!”

    “这黑疙瘩…真能行?”

    “行不行,试试就知!”瘦猴吼一嗓子,招呼蓝制服开始登记发机器。刘大栓第一个按了红手印,接过那沉甸甸的poS机。金属外壳冰冷的触感激得他一哆嗦,那沉甸甸的分量,竟比当年握钢钎还让他心口发热。

    五分钱硬币,砸响八百万战鼓

    刘大栓的战场从灼热的轧钢车间移师到油渍麻花的早点摊前。清晨六点,他裹着旧工装,poS机挂脖子前,堵在“老五热干面”门口:“老五!你家粮票!长江券!刷我!”热干面老板刚把芝麻酱淋上,瞥了眼他胸前那个黑铁疙瘩,嗤笑:“老刘头,下岗下糊涂了?跟这玩意儿较什么劲?现金!”

    “糊涂个屁!”刘大栓脖子一梗,poS机啪地拍在油腻案板上,“刷!不扫拉倒!后面王婶儿家米粉摊等着呢!人家昨天靠这个多卖了三成!”老五将信将疑,摸出张皱巴巴的长江粮票。刘大栓咔哒开机,滋啦一划拉,机器小屏绿字蹦出:“核销成功¥4.00商户待分账:¥3.98”老五口袋里的老人机“叮”一声响,掏出来一看:【长江银行】您账户…收到热干面刘大栓代收分账款¥3.98元(手续费¥0.02元已扣)。

    老五捏着手机,看着屏幕上那个精确到分的小数字,嘴巴张得能塞鸡蛋:“我…我日他个乖乖…真到了?这就…这就到账了?”

    消息像长了腿。下午,刘大栓胸口的poS机再没歇过。街角杂货铺要刷烟钱,菜场王姐嚷着刷团购的豆角款,连剃头的老张都攥着三张粮票排队等着他刷!那沉甸甸的铁疙瘩变得滚烫,汗水顺着防滑橡胶纹路往下淌。晚上八点,他瘫在自家木板床上,浑身酸疼,却哆嗦着点开手机银行App——入账通知密密麻麻塞满屏幕,最底下加粗一行:日汇总代收分账佣金:¥217.85元!他数了三遍,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把!

    三千米外,长江支付后台监控室一片死寂。巨大的屏幕上,一道金黄色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抬升!那是数千台印着“武钢再就业特供”编号的poS机扫出的数据激流!

    “破五百万…六百万…七百…八百!”技术主管的嘶吼劈了叉,“八百二十万!刘大栓编号hJ001单机破百笔!平均!单机日流水破两千六!”

    整个武钢分流名单上的三千个灰暗名字,此刻在后台地图上炸亮成一片灼目的金色星海!每个光点都是一台轰鸣的poS机,都在向这座城宣告:钢厂熄火的铁流,已在另一片战场上重铸成无坚不摧的支付枪阵!

    熄火的高炉,铸就千万条支付脉管

    雷宜雨的卫星电话在深夜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来自总装魏大校的加密简讯:“五机部的人对你们钢厂子弟的‘支付兵团’很感兴趣。下周二,军工物流试点结算系统招标会,备好标书。”

    他放下电话。窗外,江城灯火通明。苏采薇无声地将一份《武钢分流人员再就业报告摘要》放在桌角。首页一行加粗的数据被月光映得格外清晰:首批3000名武钢转岗职工,依托长江支付地推体系实现人均日增收183.7元,累计日代收流水突破820万元。社会专家评价为“去产能改革中人力资源价值转化的创新范式”。

    机房深处,代表磐石防火墙核心运算力的蓝色光流无声暴涨。

    灯火阑珊的武钢厂区深处,一栋老旧的家属楼窗口还亮着微光。刘大栓用皲裂的手指笨拙地滑着智能手机屏幕——长江银行App里那个代表着217.85元的数字,被他截了图,小心翼翼地发进了“轧钢三车间老兄弟”的微信群。

    几秒死寂后,群内陡然沸腾:

    “老刘!当真?!明天老子就去培训处报道!”

    “带我一个!这黑疙瘩比厂里安全奖实在!”

    “@全体成员长江还招人不?!”

    寂静的家属区深夜,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交织成一首锈带重生的铁流序曲。那些熄灭了的高炉,正以另一种方式,为这座奔腾的巨城输送着滚烫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