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零倒爷 > 第729章 长江上的集装箱机房

九零倒爷 第729章 长江上的集装箱机房

    江峰大厦顶楼的磐石防火墙正将数据洪流驯服成温顺的蓝光,楼下大堂却炸了锅。赵三强攥着手机,脖子上青筋暴起,冲着听筒吼得唾沫横飞:“什么叫手续不全?停靠在汉阳门码头那个集装箱组,我们交了泊位费!它就是台大设备!凭什么扣船断电?!”

    电话那头港务局小科长的官腔冷冰冰:“集装箱?那是运输工具!改设备?消防安监全不达标!要么你弄走,要么我封存!没得商量!”

    几乎同时,瘦猴一头撞进雷宜雨办公室,带进一身初夏江风的燥气:“宜雨哥!坏了!老徐在码头上跟交通局稽查队的都快打起来了!他们说咱那堆铁疙瘩占航道!要拖船!”

    雷宜雨没动。窗外汉阳门码头方向,几座锈红色的巨大集装箱堆在趸船旁,被夕阳镀上一层慌乱的光。他指节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声音沉静得像封冻的江面:“慌什么?给老徐打电话,让他把那套‘防汛通信紧急预案’的启动指令,输入主控板。”

    铁柜入水,万吨轮的“充电宝”

    码头上的空气凝滞得能拧出水。老徐工装后襟被汗水浸透,眼镜片后面血红一片,死死挡在一个标着“-01”的集装箱门前,跟两个穿制服的稽查队员对峙。集装箱顶上,两台被擦得锃亮的舰船用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粗壮的电缆蟒蛇般扎进趸船岸电接口。“这不是普通货柜!这是应急通信核心节点!断电一秒,下游三个水文站的数据链就断!”老徐嗓子喊劈了叉。

    稽查队长老张黑着脸,指着集装箱门上简陋喷涂的“长江数据”标:“核心节点?糊弄鬼呢!接岸电的货柜我们见多了!拆!”手一挥,后面几个青皮小伙拿着撬棍就要往上涌。

    “滋啦——!”一声尖利刺耳的蜂鸣毫无征兆地撕裂空气!集装箱侧面两个预留的红色警报灯疯狂爆闪!紧接着,一声沉闷的金属撞击声从柜内传出,厚重的箱体仿佛都震了一下!头顶那两台刚刚还温顺嗡鸣的柴油发电机猛然发出濒死野兽般的咆哮,排气管喷出浓黑烟雾!更恐怖的是,柜体内部骤然响起尖锐、密集的“滴滴”声,如同千万只蟋蟀同时撕鸣!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开!

    全场瞬间石化。几个拿撬棍的小子吓得倒退三步。老张的脸瞬间煞白,冷汗唰地淌下来。这动静,压根不像装服务器的机房!这他妈分明是随时要炸膛的压力锅!

    “张队!别冲动!”老徐趁机扑到控制盒前,手速快出残影,噼里啪啦按下一串指令。警报声骤停,指示灯熄灭,发电机咆哮变成苟延残喘的低吼。他抹了把溅到脸上的油污,心有余悸地喘粗气:“刚…刚才水位数据异常激增触发三级防汛预警,备用引擎强制启动!信号发射功率超载!差一点自毁程序就……”

    老张盯着集装箱壁上那个临时焊上去、喷着“水利部防汛应急通信频谱监测点”白漆的铁牌,再看看那堆还在冒烟的“怪物”,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举着对讲机的手僵在半空:“算…算你们狠!这‘船’……它…它停这儿,要报备!”他几乎是咬着后槽牙挤出这句,转身带着手下灰溜溜撤了,再没提拆柜子的事。

    防汛的“虎皮”,裹住数据的根骨

    深夜,汉阳门码头彻底安静下来。几座集装箱像蛰伏的巨兽,只有换气扇低沉的嗡嗡声证明它们还活着。徐汉卿穿着背心短裤,跟几个光着膀子的技术员盘腿坐在-01集装箱冰凉的地板上,就着应急灯的光,端着搪瓷盆唏哩呼噜地吃面条。他脚边散落着一堆五颜六色的电线和备用控制板。

    “张队长今天那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一个小技术员嘿嘿笑,抹了把嘴角的油。“老徐,你那戏演得够真!警报一响,我腿肚子都转筋了!”另一个心有余悸地拍胸口。徐汉卿吸溜着面条,眼皮都没抬:“演?谁跟他演?水位波动是真的触发了!磐石核心负载也是真扛到了临界值!备用引擎强行给信号发生器供电保数据链,再晚几秒控制指令,咱真得抱着这铁棺材沉江喂鱼!”他把面汤喝得见底,咣当把盆撂地上,指着舱壁上挂的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盒子,那盒子延伸出几条粗壮的黄色电缆,扎进旁边服务器集群。

    “看见没?真正的‘芯’。军用级船载核堆余热回收改的散热模组!靠趸船岸电那点渣渣功率顶个屁用!这才是给它‘打鸡血’的本尊!要不是那帮孙子逼得急,老子舍不得亮这宝贝!”

    “那……那个‘频谱监测点’牌子和水利部批文……”小技术员迟疑地问。

    “哦,牌子是老吴下午用电焊枪临时怼上去的,漆还没干透呢。”徐汉卿打个饱嗝,笑得蔫坏,“批文?让宜雨哥去总参弄的套红头格式,内容……嘿嘿,苏小姐找人连夜pS的。防汛这张虎皮,果然够厚!比咱那钢板还扛造!”

    浪尖扎根,点亮特批的绿灯

    三天后,一份带着长江鲜红大印和总装某部特批钢印的文件副本,静静躺在港务局张队长的办公桌上。文件标题一行庄重的宋体:“关于在汉江特定水域设置防汛应急通信移动节点(集装箱平台)的特许授权”。

    窗外,汉阳门码头。

    “长江数据枢纽1号”、“2号”、“3号”三个四十尺标准集装箱,如同三块坚实的礁石,稳稳泊靠在改装过的趸船外侧。巨大的专用岸电接口电缆从趸船腹心伸出,如血管般接入集装箱底部隐秘的接口。

    两台经过彻底静音改造的船用柴油发电机藏在专用隔舱里,温顺地嗡嗡低鸣。

    一队穿着“长江防汛保障”反光马甲的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检修线路、测试备机。他们身旁,一块簇新锃亮的钛合金标牌,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权威光芒——“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长江中游移动应急通信与数据中继节点(武字-001号站)”底下赫然是总参、水利部、工信部三方的联合授权编码!

    张队长捏着那份特许授权文件的复印件,指尖都在微微发颤。他抬头望向江面,一个穿着“长江通勤”背心、戴着草帽的老船工,正慢悠悠划着小木船靠上“枢纽3号”集装箱。舱门打开,徐汉卿递给他一大保温桶冰镇绿豆汤,两人有说有笑。江风卷着湿润的凉意吹进窗户,吹散了张队长额角的薄汗。他看着那个巨大的“001”编号,想起三天前那恐怖的蜂鸣和差点爆裂的引擎,一种无力感混杂着对“上面力量”的敬畏油然而生。

    他慢慢抓起桌上的固定电话,声音干涩沙哑:“喂?内勤?长江防汛那几个‘大箱子’的日常巡查……纳入防汛物资管理名录。重点区域?保障通道?明白……配合……全力配合!”

    他挂断电话,重重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窗外趸船上,集装箱顶那不起眼的卫星天线,正悄然调整着角度,追踪着天际的信号。江流浩荡,那三座铁柜如同磐石,已在浪尖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