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4章 逻辑链上的断点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第4章 逻辑链上的断点

    叶可南推开门冲进书房时,鞋底与地板的摩擦系数产生了异常波动——这在他的“行走模型”里是不允许出现的,但此刻,所有的理性约束都被肾上腺素冲垮了。

    “妈?”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书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回应他的只有空气的流动声。

    书桌后方空空如也,墙壁上挂着的《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合影》依旧端正,相框边缘的尘埃分布符合三天前的观测记录——没有任何被触碰过的痕迹。叶可南的目光扫过桌面,黑色胶囊已经消失了,只有那枚银色手环被随意地放在桌角,内侧的芯片插槽空空如也,断裂处的金属茬泛着冷光。

    他走过去拿起手环,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表面时,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非自然的温度梯度——靠近断裂处的区域,温度比其他部位低了1.2c,这不符合热传导定律,更像是……能量瞬间抽离后的残留。

    叶可南的视线转向书架。

    靠窗的第三排书架,《高维拓扑与时空结构》还立在原来的位置,书脊上的数学笑脸依旧清晰。但在它旁边,另一本书的状态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母亲最新的研究论文集,封面标题是《生物基因锚定与虫洞安全阈值》。

    书页是散开的,最后几页呈现出不自然的卷曲。叶可南伸手翻开,心脏猛地一沉——论文集的最后一页不见了,断裂处的纸纤维呈现出被暴力撕扯的特征,而不是整齐的裁切或自然脱落。

    他记得那最后一页的内容。上周他帮母亲整理手稿时见过,上面记录着“基因锚定序列的最终校准参数”,那是母亲耗费三年才破解的核心数据,直接关系到云天3号能否实现“零风险穿越”。

    为什么要撕走这一页?

    叶可南握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的大脑开始高速重建事件的逻辑链:

    1. 一个与母亲外貌高度一致的存在,在凌晨三点进入书房。

    2. 她以非常规方式拆卸了部件b(生物识别适配装置),取走核心芯片。

    3. 她的行为模式(动作力度、键盘节奏)与母亲的数学模型完全不符。

    4. 她携带微型植入端口,使用云天3号的短距穿越技术离开。

    5. 她撕走了包含核心参数的论文最后一页。

    所有的变量都指向一个结论:这不是简单的盗窃,而是一次精准的、有预谋的技术破坏。

    叶可南走到书桌前,手指悬停在键盘上方。他没有触碰任何按键,只是用目光扫描着键盘的布局——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机械键盘,键帽上的字母磨损程度呈现出诡异的均匀性,显然不是母亲常用的设备。

    他的视线落在书房中央的地毯上。那里的纤维倒伏方向显示,刚才“母亲”站立的位置,正是地毯的几何中心。叶可南蹲下身,目光在空气中划出一道无形的轨迹——那是刚才空间褶皱出现的位置。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组动态的参数模型。

    空间褶皱的形态、持续时间、能量波动范围……这些都是可以被量化的物理量。父亲曾在实验室演示过短距穿越的轨迹模拟,每一次穿越都会在空间中留下独特的“轨迹指纹”,就像子弹飞过空气会留下弹道数据一样。

    叶可南的手指在虚空中快速点动,仿佛在操作一台无形的计算器。他在脑海中建立坐标系,将刚才观察到的褶皱形态分解为x、Y、Z三个轴的向量变化,代入云天3号的基础公式进行逆推。

    0.012秒的持续时间,空间扭曲率峰值达到1.3%,能量残留呈现左旋特征……这些数据碎片像散落的拼图,正在他的思维中逐渐聚合。

    他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叶可南起身,走到书房门口,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这不是普通的通讯设备,而是他改装过的“多维参数记录仪”,内置的微型传感器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空间能量波动。他按下侧面的红色按钮,屏幕亮起,开始显示一组跳动的波形图。

    他举着手机,沿着刚才“母亲”消失的位置缓慢移动,像一个排雷专家在探测隐形的危险。屏幕上的波形出现了三次明显的峰值,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区域。

    叶可南将这些数据同步传输到自己的云端数据库,命名为“异常穿越事件#1”。做完这一切,他关掉了书房的应急灯,将那枚被拆解的银色手环小心翼翼地放回母亲常用的抽屉里,又把散开的论文集合拢,放回书架原位——他需要保持现场的“初始状态”,至少在找到更多线索之前。

    离开书房时,他轻轻带上门,将那道虚掩的缝隙恢复到最初的宽度。走廊的光线在他身后逐渐暗去,像一个正在闭合的逻辑闭环。

    回到卧室,叶可南没有再看那道拓扑学难题。他打开电脑,调出“家庭行为轨迹模型”,在母亲的参数库里新增了一组异常数据,系统瞬间弹出“逻辑冲突:置信度<5%”的红色警告。

    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警告框,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混乱而无序——这是他内心困惑的外在表现。

    那个“母亲”是谁?她的植入端口是用来做什么的?撕走论文最后一页与取走芯片之间有什么关联?最重要的是,她使用的穿越技术,为什么与云天3号如此相似?

    无数个问题在他的思维网络中形成了新的拓扑节点,而连接这些节点的路径,此刻还隐藏在黑暗里。

    叶可南深吸一口气,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标题栏输入:“空间褶皱轨迹参数反向推导”。

    他知道,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就藏在那些冰冷的数学公式里。而这场发生在凌晨三点的书房疑影,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足以动摇整个家庭逻辑基石的断点,已经出现在了完美的方程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