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第4章 叶可西的顿悟——物理里的时间碎片
热门推荐:
四合院开局傻柱娘舅带他步入仕途
苍澜玉牒录,桃桃洛主着
十二祖巫集体诞生元神,天道慌了
寿元将至觉醒了爽系统
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猪妖教师:疯批校花女校长
不要跟我谈奋斗
纽约1990
潜蛟破穹
第一节:虫洞的本质与山顶的星空
云天5号原型机的核心舱泛着冷冽的银蓝色光芒,能量回路在透明舱壁上流转,像一条被困在玻璃里的星河。叶可西戴着绝缘手套,指尖悬在能量校准器上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今天第十七次调试量子纠缠锚点,前十六次都在最后阶段因“时空共振频率偏移”而失败。
“再试一次。”他对着通讯器说,声音有些发紧。实验室的全息屏上,实时跳动着虫洞模拟的三维模型:一个不断旋转的双漏斗结构,漏斗尖端的奇点处,数据流像瀑布般倾泻而下。这是父亲叶云天最痴迷的领域,他总说:“虫洞不是宇宙的裂缝,是时间写给空间的情书。”
叶可西深吸一口气,按下校准器的红色按钮。
能量回路突然剧烈闪烁,发出刺耳的蜂鸣。全息屏上的虫洞模型瞬间崩塌,化作一片乱码。“又失败了……”他皱眉,正准备切断电源,乱码中却突然跳出一行绿色的字符:【检测到匹配声纹,触发隐藏模块——“给小西的留言”】。
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实验室的音响里传来,带着轻微的电流杂音,却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给小西,当你听到这段录音时,应该正在调试云天5号吧?别着急,量子纠缠的稳定需要耐心,就像当年教你拼第一个火箭模型时,你总急着把尾翼粘歪。”
叶可西的心脏猛地一缩。是父亲的声音,比记忆中年轻一些,带着他特有的、混合着笑意的温和。
“知道你一直想弄清虫洞的本质。教科书上说,它是连接两个时空的狭窄隧道,但爸爸要告诉你一个‘非学术答案’——”声音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虫洞的本质不是穿越,是‘我想再看你一眼’。”
“我想再看你一眼”——这句话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叶可西的记忆。
14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带他去城郊的望星台。山顶的风很大,吹得他的t恤猎猎作响,父亲的白衬衫被月光染成了银白色。他们躺在草地上,头顶是铺天盖地的星空,银河像一条发光的绸带,横贯整个夜空。
“小西,”父亲突然开口,手指着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如果时间是条河,你觉得爸爸会在哪个漩涡里等你?”
叶可西当时正啃着冰棍,含混不清地说:“当然是未来啊!等我发明出能飞的宇宙飞船,就载着你去看真正的星星。”
父亲没说话,只是侧过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叶可西第一次发现,父亲的眼角红了,像有星光碎在了里面。他当时以为是风太大吹的,还傻乎乎地问:“爸,你眼睛进沙子了吗?”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沙子。
父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结局”。他说的“时间的河”,不是比喻,是他真的见过的、可以穿越的时空洪流;他问的“哪个漩涡”,不是假设,是他早已在虫洞里窥见的、与儿子相隔的未来。
叶可西捂住耳朵,却挡不住父亲的声音在脑海里回荡:“虫洞的本质不是穿越,是‘我想再看你一眼’。”
原来那些被他当作“物理探索”的研究,那些父亲对着星空时的沉默,全是藏在公式背后的思念。父亲一次次穿过虫洞,忍受着时空扭曲的痛苦,或许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科学突破,只是想回到过去,再看一眼14岁的他,看他啃着冰棍说要带他去宇宙的样子。
能量校准器的蜂鸣声渐渐平息,全息屏恢复了漆黑。叶可西摘下手套,指尖冰凉。他走到实验室的窗边,看向外面的天空——白天的天空看不到星星,但他仿佛能透过云层,看到父亲当年仰望的那片银河,看到那个红着眼眶的男人,在时间的河流里,拼命向他挥手的身影。
第二节:被拆开的收音机与未来的零件
叶可西的床头柜里,藏着一个用铁皮饼干盒装着的“宝贝”——一堆锈迹斑斑的收音机零件,和一个泛着金属冷光的银色方块。方块只有指甲盖大小,表面刻着细密的电路纹路,像一片微缩的城市地图。
这是他10岁那年,从父亲那里“骗”来的礼物。
10岁的叶可西是个出了名的“破坏王”。家里的闹钟、电风扇、甚至母亲的微波炉,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那天下午,他盯上了父亲书房里那台黑色的老式收音机——据说是爷爷留下的,父亲平时碰都不让人碰。
趁父亲在实验室加班,叶可西搬来小板凳,踩着凳子够到了书架顶层的收音机。他用螺丝刀笨拙地拧着螺丝,塑料外壳被撬出一道裂缝,里面的电容、电阻像撒豆子一样滚出来。正当他拿着一个线圈研究时,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
“完了。”叶可西心里一紧,抱着收音机蹲在地上,等着挨骂。
可预想中的斥责没有来。父亲的声音带着笑意,从头顶传来:“拆得好啊,小西。这台收音机的调谐电路早就老化了,你正好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叶可西惊讶地抬头,看到父亲蹲在他面前,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布,正帮他擦手上的灰尘。“爸,你不生气?”
“生气什么?”父亲拿起一个电阻,对着光看了看,“敢拆东西,说明你好奇。搞物理的,最不能缺的就是好奇心。”他突然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银色方块,“给,这个送给你。”
“这是什么?”叶可西接过方块,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收音机的核心模块,”父亲说,“用了新的频率放大技术,能收到比这台老古董多十倍的频道。是你未来会需要的东西。”
叶可西当时只当是父亲又在说“物理学家的玩笑”,欢天喜地地把方块藏进了饼干盒。直到五年后,他在大学的《未来通讯技术》课上,看到了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展示的“纳米级频率放大器”,和他饼干盒里的银色方块长得一模一样。
“这种放大器是三年前才研发成功的,”教授指着幻灯片说,“采用了量子隧道效应,体积只有传统模块的百分之一,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叶可西当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
他冲出教室,飞奔回家,翻出那个饼干盒。银色方块上的电路纹路,和幻灯片上的放大图分毫不差。而它的生产编号显示,生产日期是——五年后。
现在想来,父亲那天下午根本不是“加班”。
叶可南发现的五个“异常时空节点”里,有一个的时间戳,正好对应他10岁那年拆收音机的下午。父亲一定是从那个节点穿越回来的——他站在书房门口,看着那个蹲在地上、满脸灰尘的小男孩,看着他笨拙地拆解收音机,眼里没有丝毫责备,只有藏不住的骄傲:“原来我的孩子这么像我。”
然后,他从未来带回了这个模块,用一句“你未来会需要的”,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叶可西打开饼干盒,指尖拂过银色方块。五年前的他,确实在父亲的鼓励下,用这堆零件和这个模块,组装出了一台能收到海外电台的收音机。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也是他后来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之一。
父亲早就知道他会走上这条路。所以他穿越时空,不是为了阻止他拆东西,而是为了告诉他:“你的好奇心,爸爸懂,也为你骄傲。”
实验室的时钟指向深夜,云天5号的原型机在黑暗中,依然散发着微弱的蓝光。叶可西把银色方块放回饼干盒,轻轻合上盖子。
他突然明白,父亲留下的不是物理难题,而是藏在时间碎片里的路标。那些被他忽略的“反常”,那些看似随口的“预言”,全是父亲穿越五次时空,为他铺就的路。
虫洞的本质是“我想再看你一眼”,而父爱的本质,是“我想陪你走每一步,即使隔着时空”。
叶可西重新戴上手套,走向控制台。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了焦虑,只有一种笃定的温柔。他要调好云天5号,不是为了“救回”父亲,而是为了告诉那个在时间河流里不断回望的人:“爸爸,我看到你的脚印了。我会带着你的骄傲,一直走下去。”
云天5号原型机的核心舱泛着冷冽的银蓝色光芒,能量回路在透明舱壁上流转,像一条被困在玻璃里的星河。叶可西戴着绝缘手套,指尖悬在能量校准器上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今天第十七次调试量子纠缠锚点,前十六次都在最后阶段因“时空共振频率偏移”而失败。
“再试一次。”他对着通讯器说,声音有些发紧。实验室的全息屏上,实时跳动着虫洞模拟的三维模型:一个不断旋转的双漏斗结构,漏斗尖端的奇点处,数据流像瀑布般倾泻而下。这是父亲叶云天最痴迷的领域,他总说:“虫洞不是宇宙的裂缝,是时间写给空间的情书。”
叶可西深吸一口气,按下校准器的红色按钮。
能量回路突然剧烈闪烁,发出刺耳的蜂鸣。全息屏上的虫洞模型瞬间崩塌,化作一片乱码。“又失败了……”他皱眉,正准备切断电源,乱码中却突然跳出一行绿色的字符:【检测到匹配声纹,触发隐藏模块——“给小西的留言”】。
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实验室的音响里传来,带着轻微的电流杂音,却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给小西,当你听到这段录音时,应该正在调试云天5号吧?别着急,量子纠缠的稳定需要耐心,就像当年教你拼第一个火箭模型时,你总急着把尾翼粘歪。”
叶可西的心脏猛地一缩。是父亲的声音,比记忆中年轻一些,带着他特有的、混合着笑意的温和。
“知道你一直想弄清虫洞的本质。教科书上说,它是连接两个时空的狭窄隧道,但爸爸要告诉你一个‘非学术答案’——”声音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虫洞的本质不是穿越,是‘我想再看你一眼’。”
“我想再看你一眼”——这句话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叶可西的记忆。
14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带他去城郊的望星台。山顶的风很大,吹得他的t恤猎猎作响,父亲的白衬衫被月光染成了银白色。他们躺在草地上,头顶是铺天盖地的星空,银河像一条发光的绸带,横贯整个夜空。
“小西,”父亲突然开口,手指着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如果时间是条河,你觉得爸爸会在哪个漩涡里等你?”
叶可西当时正啃着冰棍,含混不清地说:“当然是未来啊!等我发明出能飞的宇宙飞船,就载着你去看真正的星星。”
父亲没说话,只是侧过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叶可西第一次发现,父亲的眼角红了,像有星光碎在了里面。他当时以为是风太大吹的,还傻乎乎地问:“爸,你眼睛进沙子了吗?”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沙子。
父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结局”。他说的“时间的河”,不是比喻,是他真的见过的、可以穿越的时空洪流;他问的“哪个漩涡”,不是假设,是他早已在虫洞里窥见的、与儿子相隔的未来。
叶可西捂住耳朵,却挡不住父亲的声音在脑海里回荡:“虫洞的本质不是穿越,是‘我想再看你一眼’。”
原来那些被他当作“物理探索”的研究,那些父亲对着星空时的沉默,全是藏在公式背后的思念。父亲一次次穿过虫洞,忍受着时空扭曲的痛苦,或许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科学突破,只是想回到过去,再看一眼14岁的他,看他啃着冰棍说要带他去宇宙的样子。
能量校准器的蜂鸣声渐渐平息,全息屏恢复了漆黑。叶可西摘下手套,指尖冰凉。他走到实验室的窗边,看向外面的天空——白天的天空看不到星星,但他仿佛能透过云层,看到父亲当年仰望的那片银河,看到那个红着眼眶的男人,在时间的河流里,拼命向他挥手的身影。
第二节:被拆开的收音机与未来的零件
叶可西的床头柜里,藏着一个用铁皮饼干盒装着的“宝贝”——一堆锈迹斑斑的收音机零件,和一个泛着金属冷光的银色方块。方块只有指甲盖大小,表面刻着细密的电路纹路,像一片微缩的城市地图。
这是他10岁那年,从父亲那里“骗”来的礼物。
10岁的叶可西是个出了名的“破坏王”。家里的闹钟、电风扇、甚至母亲的微波炉,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那天下午,他盯上了父亲书房里那台黑色的老式收音机——据说是爷爷留下的,父亲平时碰都不让人碰。
趁父亲在实验室加班,叶可西搬来小板凳,踩着凳子够到了书架顶层的收音机。他用螺丝刀笨拙地拧着螺丝,塑料外壳被撬出一道裂缝,里面的电容、电阻像撒豆子一样滚出来。正当他拿着一个线圈研究时,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
“完了。”叶可西心里一紧,抱着收音机蹲在地上,等着挨骂。
可预想中的斥责没有来。父亲的声音带着笑意,从头顶传来:“拆得好啊,小西。这台收音机的调谐电路早就老化了,你正好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叶可西惊讶地抬头,看到父亲蹲在他面前,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布,正帮他擦手上的灰尘。“爸,你不生气?”
“生气什么?”父亲拿起一个电阻,对着光看了看,“敢拆东西,说明你好奇。搞物理的,最不能缺的就是好奇心。”他突然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银色方块,“给,这个送给你。”
“这是什么?”叶可西接过方块,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收音机的核心模块,”父亲说,“用了新的频率放大技术,能收到比这台老古董多十倍的频道。是你未来会需要的东西。”
叶可西当时只当是父亲又在说“物理学家的玩笑”,欢天喜地地把方块藏进了饼干盒。直到五年后,他在大学的《未来通讯技术》课上,看到了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展示的“纳米级频率放大器”,和他饼干盒里的银色方块长得一模一样。
“这种放大器是三年前才研发成功的,”教授指着幻灯片说,“采用了量子隧道效应,体积只有传统模块的百分之一,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叶可西当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
他冲出教室,飞奔回家,翻出那个饼干盒。银色方块上的电路纹路,和幻灯片上的放大图分毫不差。而它的生产编号显示,生产日期是——五年后。
现在想来,父亲那天下午根本不是“加班”。
叶可南发现的五个“异常时空节点”里,有一个的时间戳,正好对应他10岁那年拆收音机的下午。父亲一定是从那个节点穿越回来的——他站在书房门口,看着那个蹲在地上、满脸灰尘的小男孩,看着他笨拙地拆解收音机,眼里没有丝毫责备,只有藏不住的骄傲:“原来我的孩子这么像我。”
然后,他从未来带回了这个模块,用一句“你未来会需要的”,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叶可西打开饼干盒,指尖拂过银色方块。五年前的他,确实在父亲的鼓励下,用这堆零件和这个模块,组装出了一台能收到海外电台的收音机。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也是他后来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之一。
父亲早就知道他会走上这条路。所以他穿越时空,不是为了阻止他拆东西,而是为了告诉他:“你的好奇心,爸爸懂,也为你骄傲。”
实验室的时钟指向深夜,云天5号的原型机在黑暗中,依然散发着微弱的蓝光。叶可西把银色方块放回饼干盒,轻轻合上盖子。
他突然明白,父亲留下的不是物理难题,而是藏在时间碎片里的路标。那些被他忽略的“反常”,那些看似随口的“预言”,全是父亲穿越五次时空,为他铺就的路。
虫洞的本质是“我想再看你一眼”,而父爱的本质,是“我想陪你走每一步,即使隔着时空”。
叶可西重新戴上手套,走向控制台。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了焦虑,只有一种笃定的温柔。他要调好云天5号,不是为了“救回”父亲,而是为了告诉那个在时间河流里不断回望的人:“爸爸,我看到你的脚印了。我会带着你的骄傲,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