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 第621章 能救根据地的人

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第621章 能救根据地的人

    其实那些反对叶格林提议的同志也并非是主动忽视了群众的重要性,更多的还是出于对根据地粮食安全的考虑。

    在叶格林的规划中,大餐会和文艺演出不是只搞这一次,而是在要流动起来在每个难民营地都搞一遍。

    叶格林在做出这个决定是很有魄力的,但不是根据地的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胆魄。

    然而当第一次大餐会和文艺演出结束之后,统计出来的数据却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鹿肉是侦查员同志打猎弄来的并不算在正常的食物储备里面,第13号营地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也就消耗了将近以往三到五天的食物支出。

    就像叶格林一开始说的一样,只不过是让大家吃一顿饱饭而已。

    在和帝国的战争告一段落之后,革命军重新统计了部队的人数。

    在开战前革命军拥有三支主力纵队,每支纵队的人数在三万两千到三万五千人不等,另外还有两支人数都在8000人上下的独立团。

    总计拥有作战人员人,动员群众人。

    在战役结束后,革命军总兵力下降到了人,其中卡缅和诺维科夫带领的107和108独立团仅存224人。

    在正面战场上革命军的伤亡也大多是在应对黑公爵级机甲时产生的,还有一部分大头是在沃尔夫格勒夺回战时候遭遇敌舰炮击时造成的。

    八万多人的部队加上动员起来的群众和革命军自己的行政班底,文德镇这边属于革命军的力量总计拥有人。

    这是当中的群众就是一开始就跟着革命军一起的人,他们对于革命军的信任程度是最高的,同样也觉醒了革命意识的萌芽。

    根据地一开始就是按照25万人的标准去储备粮食的。

    在撤离前根据地就储备了3万6千多吨粮食,保守估计在每人每天一斤半粮食的供应标准下,这些储备是足够让所有人吃180天左右的。

    这个时间数字不仅涵盖了夏收,还能够在夏收全部绝收的情况再坚持到秋收,可以说革命军在一开始就做足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帝国的下限。

    在战役最后阶段,由于帝国军的主动破坏,布尼亚克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难民,他们都涌入到了革命军麾下。

    根据戈尔隆他们的统计,现在聚集在根据地的难民总人数达到了人,而且可以预计的是开春之后还会有不少难民向着根据地涌来。

    也就说根据地凭空暴涨了一倍的人口,原本能坚持180天的食物储备现在就只能坚持90天了。

    现在已经是圣血历1289年的一月了,根据地90天的粮食储备理论上来说也就能支撑大家到3月底的。

    但那会儿春耕也才刚刚开始,根本就没有新的食物来源可以继续维持。

    因此为了保证所有人能够活下去,根据地这边就只能采取降低每日食物供应量的方法了。

    重体力劳动的人每日粮食供给量大概维持在6到8两左右,文职人员和领导层伙食的标准则是每人每天4两多的标准。

    并且文职和领导层的会优先供应热量低的豆子,转而把热量高的食物供应给劳动人员。

    至于难民营地这边的标准就更低了,每人每天也就是一到二两左右的粮食供应,也就只是保证不把人给饿死的程度。

    但即便如此,根据地的粮食供应也依旧紧张,基本上也就刚好卡着了夏收那条时间线而已。

    这还是没有算上开春之后难民可能过来的情况。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难民是被帝国军破坏了家园,逗留在布尼亚克其余农村地区的人。

    如果再算上叶格林预计的亚季方向来的难民,根据地的食物储备根本支撑不住!

    这样棘手的情况,如果是帝国总督的话可能早就下令封锁边境,并且驱逐本地的难民了。

    但革命军却不能这么做,叶格林也不允许大家这样去做。

    因此在这非常时刻,叶格林就必须带着根据地剑走偏锋,走出一条以往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的救赎之路。

    在叶格林看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谁也救不了他们,唯一能救的只有他们自己!

    这个自己不仅包括了革命军、根据地,还有难民自己!

    粮食紧缺的问题迫在眉睫,一个不注意刚刚站稳脚跟的革命军就势必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去。

    帝国军在战场上怎么也消灭不了的革命军,很有可能会灭亡于饥荒和瘟疫之手!

    这样的情况是叶格林不想看到的,同样他也确定根据地的所有人没一个想要见到这样的结局!

    所以他为什么要坚持消耗三天的食物储备,让难民们吃一顿好的?

    归其根本,是他想要彻底动员难民们来参与到这场生产自救的活动中来!

    现在已经不能等到化霜之后才开始耕种,冬天的时间不能被浪费,整个根据地上下都必须想办法在这风雪交加的时节前往广阔的林地雪海中寻找食物!

    当大部分人还想该如何分配有限的食物的时候,叶格林就已经转换了看问题的方式。

    拿着有限的食物储备想着该如何养活必定增加的人口的时候,这本质上就是在做减法。

    而叶格林想着是却是如何做加法!

    在他看来想要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首要的就是提升根据地的生产力。

    而什么是生产力呢?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要素,一个是生产工具,包含科学技术、工业机床甚至是斧子、铁镐之类的简单工具都是生产工具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部分就是劳动者,也就是人本身!

    根据地现在科学技术暂时没法提升,工业能力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那么想要提升生产力,唯一能做文章的就是劳动者了。

    在叶格林看来各大难民营地对于根据地来说可不是负担,而是庞大的劳动力储备!

    而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全部动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