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世雄图 第1245章 同源验药,证药百味集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百味集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食同源考》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粗麻线装订的棉纸,纸上还留着点点油渍 —— 那是历代药厨试做药膳时溅上的,内页用工笔绘制着药食两用食材的图谱:山药的断面纹理、莲子的芯芽形态、生姜的纤维走向…… 每幅图旁都标注着 “性平”“味甘”“归肺经” 等性味,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调味银匙”,匙面刻着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八字,匙柄因常年搅拌药膳已磨得圆润,此刻在百味集的香气里泛着温润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陈年陈皮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橙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油炸声 —— 那是网红小吃摊的烹饪声。两人刚穿过刻着 “药食同治” 的石拱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直皱眉:原本摆满药食食材的摊位,如今被改成了花哨的小吃车,“药膳奶茶”“网红姜撞奶” 的招牌闪着霓虹灯,摊主用榨汁机将黄芪打成泡沫,往里面加着奶油和糖浆,而角落里的传统药厨(熬制药膳的陶灶)被当成了垃圾桶,灶台上的砂锅裂着缝,里面的药渣混着塑料包装散发出怪异的甜腻味。
“爷爷你看,他们把治病的食材做成垃圾食品了!” 小家伙指着最热闹的摊位,穿卡通服的店员正往 “当归奶茶” 里加珍珠,杯套上印着 “美容养颜,喝出好气色”,可那当归片泛着硫黄熏过的惨白。百味集中央的 “调和台”(历代药厨搭配药膳的长案)被改成了直播台,网红举着手机喊着 “家人们冲啊”,台边的 “识药秤”(称量药食食材的专用秤)被踩在脚下,秤盘里还卡着块没吃完的 “药膳炸鸡”。更刺眼的是横幅上的字:“药食新定义,美味无负担 —— 网红配方,月销十万杯”。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陶灶前,伸手摸了摸灶膛里的灰烬 —— 那是用桑树枝烧的余烬,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灶壁的油渍结成了温润的包浆,是百年间熬制药膳的油脂浸润而成。他从验药箱取出山药、莲子、茯苓,都是带着泥土的鲜货:“这叫‘三补粥’,” 他往砂锅里添了山泉水,“山药健脾,莲子养心,茯苓祛湿,慢火熬两个时辰,喝着带点土甜,哪用得着加那么多糖?” 说话间他已生起炭火,砂锅在灶上咕嘟作响,白气袅袅中飘出清润的药香,“你闻这味,是食材本身的甘香,那些加了香精的奶茶哪有这股子养人的诚意?”
百味集老板集伯戴着镶钻的厨师帽走过来,围裙上印着 “网红药膳创始人” 的字样。他踢了踢旁边的药渣:“黄师傅别过时了,现在谁还喝寡淡的粥?我这‘黄芪气泡水’加了膳食纤维,‘枸杞冰沙’用液氮制冷,年轻人就爱这新鲜劲儿,比你守着陶灶熬汤强多了。”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销量,“看见没?这月卖了二十万杯,够你熬十年药膳!”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网红姜撞奶” 摊位前一放。老鳖似乎嫌甜味太冲,猛地对着奶杯喷出股清水,泡沫瞬间消散,露出下面分层的劣质牛奶,杯底的生姜渣明显是用香精泡过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这些都是假药膳!爷爷说真药膳得治病,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切的山药块,往嘴里塞了一块,虽嚼得费力,却引来几个食客的围观。
新出现的老药厨膳伯背着个藤编食盒走来,食盒里装着炖盅、药碾、切药刀,还有一小包刚研磨的砂仁粉。老人打开食盒时,一股醇厚的药香混着米香飘出来:“当年我师父教我做药膳,第一桩事是认性味,他说‘不知食材性,做啥都瞎弄’。” 他从食盒里取出个瓦罐,里面是正在保温的 “四神汤”,“这汤得用砂锅慢炖,茯苓要选云苓,莲子得去芯,山药得用怀山药,差一样药效就变了,哪有往里面加防腐剂的?”
集伯被说急了,从仓库拖出台 “智能药膳机”,往里面倒了些粉末状的 “药膳底料”:“看好了!这机器能自动配比,三分钟出餐,加了增稠剂和调味剂,喝着比你熬的香多了!” 他按下启动键,机器立刻吐出一杯冒着热气的 “八珍饮”,“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灶熬的和我这‘科技饮’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食同源考》里翻出张 “药膳配伍表”,上面用朱砂标着 “当归配羊肉,温阳补血;百合配莲子,清心安神;生姜配大枣,调和脾胃”。他往砂锅里加了块羊肉和几片当归,用银匙轻轻搅动:“这叫‘归芪羊肉汤’,” 他指着汤面的油花,“当归得用酒洗去燥,黄芪要蜜炙增甘,羊肉得焯水去膻,火候差一刻,药性就减一分,你那机器哪懂这个?” 说话间个戴围巾的阿姨端起碗尝了口,眼睛一亮:“这汤喝着浑身暖,比那些甜水舒服多了!” 黄三炮递过一本《家常药膳谱》,“照着这个做,比买的实在。”
膳伯突然往 “试味石”(历代检验药膳好坏的奇石)上倒了点网红奶茶,石头立刻泛出黑渍;再倒上黄三炮熬的三补粥,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黄光,还隐隐浮出 “温补”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银匙舀起粥,“真药膳的食材能养石,假的只会蚀石,这可不是网红推荐能糊弄的!”
集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小吃车的喇叭同时响起:“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屏幕上开始播放 “网红试吃视频”,一群人对着镜头夸张地喊着 “太美味了”,“这是‘流量密码’,年轻人就信这个,不服气?”
黄三炮将 “调味银匙” 往调和台的石座上一放,银匙的银光与石座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药膳制作图》—— 画面里的老药厨在陶灶前添柴,每搅动一下砂锅都要低头闻味;学徒在案前切着山药,刀工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掌柜的往汤里加着枸杞,每粒都要挑去破损的,神情专注如在调配药方。“这才是百味集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食客说,“药食同源讲的是‘治未病’,不是图嘴上痛快,哪能让甜味盖过药性?”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试味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网红小吃突然变味发馊,而黄三炮熬的药膳却愈发香气浓郁,连裂开的砂锅都渗出了药汁。几个年轻人忍不住倒掉手里的奶茶,围过来看黄三炮做药膳,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膳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包 “家常药膳包”:“来,拿回去试试,里面有山药、莲子、芡实,熬粥炖汤都能加,比喝那些甜水强。” 他自己先示范,往砂锅里撒了把枸杞,“这玩意儿得后放,煮久了药性就跑了,那些煮成烂泥的哪有药效?”
集伯见势不妙,想趁乱按销毁键毁掉真食材,却被黄三炮用银匙拦住手腕。“百味集不是甜品店,”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油炸声格外清晰,“食材得讲性味归经,配伍得论君臣佐使,连火候都得顺着时辰来,这不是网红配方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百味集最高处的 “调和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药食同源,贵在调和”。随着旗帜展开,所有霓虹灯的线路突然烧断,而传统药厨的陶灶竟自己燃起了火苗。黄三炮往调和台边撒了把种子,瞬间长出片翠绿的药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同源”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浴坊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浸浴坊’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蒸腾的雾气,突然想起膳伯的话:“药当菜吃,菜当药使,这才是老祖宗的智慧,丢了这个,再花哨的吃食也养不好人。” 他扛起药锄,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砂锅咕嘟的声响 —— 那是百味集久违的、属于药膳的清润。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陈年陈皮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橙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油炸声 —— 那是网红小吃摊的烹饪声。两人刚穿过刻着 “药食同治” 的石拱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直皱眉:原本摆满药食食材的摊位,如今被改成了花哨的小吃车,“药膳奶茶”“网红姜撞奶” 的招牌闪着霓虹灯,摊主用榨汁机将黄芪打成泡沫,往里面加着奶油和糖浆,而角落里的传统药厨(熬制药膳的陶灶)被当成了垃圾桶,灶台上的砂锅裂着缝,里面的药渣混着塑料包装散发出怪异的甜腻味。
“爷爷你看,他们把治病的食材做成垃圾食品了!” 小家伙指着最热闹的摊位,穿卡通服的店员正往 “当归奶茶” 里加珍珠,杯套上印着 “美容养颜,喝出好气色”,可那当归片泛着硫黄熏过的惨白。百味集中央的 “调和台”(历代药厨搭配药膳的长案)被改成了直播台,网红举着手机喊着 “家人们冲啊”,台边的 “识药秤”(称量药食食材的专用秤)被踩在脚下,秤盘里还卡着块没吃完的 “药膳炸鸡”。更刺眼的是横幅上的字:“药食新定义,美味无负担 —— 网红配方,月销十万杯”。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陶灶前,伸手摸了摸灶膛里的灰烬 —— 那是用桑树枝烧的余烬,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灶壁的油渍结成了温润的包浆,是百年间熬制药膳的油脂浸润而成。他从验药箱取出山药、莲子、茯苓,都是带着泥土的鲜货:“这叫‘三补粥’,” 他往砂锅里添了山泉水,“山药健脾,莲子养心,茯苓祛湿,慢火熬两个时辰,喝着带点土甜,哪用得着加那么多糖?” 说话间他已生起炭火,砂锅在灶上咕嘟作响,白气袅袅中飘出清润的药香,“你闻这味,是食材本身的甘香,那些加了香精的奶茶哪有这股子养人的诚意?”
百味集老板集伯戴着镶钻的厨师帽走过来,围裙上印着 “网红药膳创始人” 的字样。他踢了踢旁边的药渣:“黄师傅别过时了,现在谁还喝寡淡的粥?我这‘黄芪气泡水’加了膳食纤维,‘枸杞冰沙’用液氮制冷,年轻人就爱这新鲜劲儿,比你守着陶灶熬汤强多了。”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销量,“看见没?这月卖了二十万杯,够你熬十年药膳!”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网红姜撞奶” 摊位前一放。老鳖似乎嫌甜味太冲,猛地对着奶杯喷出股清水,泡沫瞬间消散,露出下面分层的劣质牛奶,杯底的生姜渣明显是用香精泡过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这些都是假药膳!爷爷说真药膳得治病,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切的山药块,往嘴里塞了一块,虽嚼得费力,却引来几个食客的围观。
新出现的老药厨膳伯背着个藤编食盒走来,食盒里装着炖盅、药碾、切药刀,还有一小包刚研磨的砂仁粉。老人打开食盒时,一股醇厚的药香混着米香飘出来:“当年我师父教我做药膳,第一桩事是认性味,他说‘不知食材性,做啥都瞎弄’。” 他从食盒里取出个瓦罐,里面是正在保温的 “四神汤”,“这汤得用砂锅慢炖,茯苓要选云苓,莲子得去芯,山药得用怀山药,差一样药效就变了,哪有往里面加防腐剂的?”
集伯被说急了,从仓库拖出台 “智能药膳机”,往里面倒了些粉末状的 “药膳底料”:“看好了!这机器能自动配比,三分钟出餐,加了增稠剂和调味剂,喝着比你熬的香多了!” 他按下启动键,机器立刻吐出一杯冒着热气的 “八珍饮”,“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灶熬的和我这‘科技饮’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食同源考》里翻出张 “药膳配伍表”,上面用朱砂标着 “当归配羊肉,温阳补血;百合配莲子,清心安神;生姜配大枣,调和脾胃”。他往砂锅里加了块羊肉和几片当归,用银匙轻轻搅动:“这叫‘归芪羊肉汤’,” 他指着汤面的油花,“当归得用酒洗去燥,黄芪要蜜炙增甘,羊肉得焯水去膻,火候差一刻,药性就减一分,你那机器哪懂这个?” 说话间个戴围巾的阿姨端起碗尝了口,眼睛一亮:“这汤喝着浑身暖,比那些甜水舒服多了!” 黄三炮递过一本《家常药膳谱》,“照着这个做,比买的实在。”
膳伯突然往 “试味石”(历代检验药膳好坏的奇石)上倒了点网红奶茶,石头立刻泛出黑渍;再倒上黄三炮熬的三补粥,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黄光,还隐隐浮出 “温补”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银匙舀起粥,“真药膳的食材能养石,假的只会蚀石,这可不是网红推荐能糊弄的!”
集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小吃车的喇叭同时响起:“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屏幕上开始播放 “网红试吃视频”,一群人对着镜头夸张地喊着 “太美味了”,“这是‘流量密码’,年轻人就信这个,不服气?”
黄三炮将 “调味银匙” 往调和台的石座上一放,银匙的银光与石座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药膳制作图》—— 画面里的老药厨在陶灶前添柴,每搅动一下砂锅都要低头闻味;学徒在案前切着山药,刀工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掌柜的往汤里加着枸杞,每粒都要挑去破损的,神情专注如在调配药方。“这才是百味集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食客说,“药食同源讲的是‘治未病’,不是图嘴上痛快,哪能让甜味盖过药性?”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试味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网红小吃突然变味发馊,而黄三炮熬的药膳却愈发香气浓郁,连裂开的砂锅都渗出了药汁。几个年轻人忍不住倒掉手里的奶茶,围过来看黄三炮做药膳,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膳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包 “家常药膳包”:“来,拿回去试试,里面有山药、莲子、芡实,熬粥炖汤都能加,比喝那些甜水强。” 他自己先示范,往砂锅里撒了把枸杞,“这玩意儿得后放,煮久了药性就跑了,那些煮成烂泥的哪有药效?”
集伯见势不妙,想趁乱按销毁键毁掉真食材,却被黄三炮用银匙拦住手腕。“百味集不是甜品店,”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油炸声格外清晰,“食材得讲性味归经,配伍得论君臣佐使,连火候都得顺着时辰来,这不是网红配方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百味集最高处的 “调和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药食同源,贵在调和”。随着旗帜展开,所有霓虹灯的线路突然烧断,而传统药厨的陶灶竟自己燃起了火苗。黄三炮往调和台边撒了把种子,瞬间长出片翠绿的药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同源”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浴坊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浸浴坊’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蒸腾的雾气,突然想起膳伯的话:“药当菜吃,菜当药使,这才是老祖宗的智慧,丢了这个,再花哨的吃食也养不好人。” 他扛起药锄,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砂锅咕嘟的声响 —— 那是百味集久违的、属于药膳的清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