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251章 济世验药,证药惠民堂

逆世雄图 第1251章 济世验药,证药惠民堂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惠民堂走时,验药箱里的《济世药方集》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蓝布裱糊的,布面还留着药汁浸染的痕迹 —— 那是历代郎中配药时洒上的,内页用工笔抄录着平价药方:风寒感冒用的葱姜汤、咳嗽初起的梨膏方、小儿积食的山楂丸…… 每首方子旁都标注着 “药材成本”“适用人群”“熬制方法”,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便民铜铃”,铃身刻着 “医者仁心” 四字,铃舌因常年为穷人问诊时摇动已磨得发亮,此刻在惠民堂的药香里泛着温润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陈年救急药膏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青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钢琴声 —— 那是高端诊所的背景音乐。两人刚推开刻着 “普惠众生” 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了拳头:原本摆着几十张候诊凳的大堂,如今被隔成了私密诊室,门牌上写着 “VIp 问诊区,单次收费 8800 元”,穿白大褂的 “健康顾问” 正推销着 “基因检测套餐”,而角落里的 “便民药柜”(存放平价药材的木柜)被改成了奢侈品展示架,里面摆着镀金药盒,柜门上的 “只收成本价” 标语被换成了 “特供药材,独家定制”。

    “爷爷你看,他们把看病变成卖奢侈品了!” 小家伙指着价目表上的 “至尊调理方”,号称用了 “千年野山参”“百年何首乌”,标价

    元,“这哪是给人治病,是抢钱啊!” 惠民堂中央的 “义诊台”(每月为穷人免费看病的长案)被换成了 “会员服务台”,服务员正给客户递着镶金边的病历本,案下的 “赠药箱”(存放免费应急药的木箱)被锁死,箱缝里还卡着半盒没发完的退烧药。更刺眼的是墙上的宣传语:“高端定制健康,专属医疗服务 —— 用最贵的药材,享最顶级的呵护”。

    黄三炮走到被锁的赠药箱前,伸手抚摸箱身的木纹 —— 那是百年间无数双求助的手摩挲出的包浆,箱盖内侧刻着的 “救急不收费” 五个字虽已模糊,却仍能看出刻字人的恳切。他从验药箱取出些柴胡、黄芩、半夏,都是寻常药材:“这叫‘小柴胡汤’,” 他往陶碗里摆着药材,“治感冒发热,三副药只要十五块,哪用得着动辄上万的检查?” 说话间他已找来个粗瓷碗,用开水冲泡药材,“你看这药汤,清清爽爽,能解表散热,那些装在水晶瓶里的‘特供药’哪有这实在?”

    惠民堂老板堂伯穿着定制白大褂走来,胸前别着 “首席健康官” 的徽章。他踢了踢旁边的候诊凳:“黄师傅别抱着旧观念不放了,现在谁还在乎几块钱的草药?我这引进了进口设备,聘请了海外专家,卖的是服务和体验,比你蹲在板凳上号脉强多了。” 他指了指墙上的会员名单,“看见没?这月新增钻石会员两百个,够你看十年义诊!”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特供野山参” 的展示柜前一放。老鳖似乎嫌玻璃柜太晃眼,猛地对着展柜喷出股清水,玻璃瞬间蒙上水雾,里面的 “野山参” 竟露出人工拼接的痕迹,参须是用鱼线绑上去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这些都是假药材!爷爷说真治病不在乎药材贵不贵,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泡的药汤,递给出汗的保洁阿姨,引来几个围观者的点头。

    新出现的老郎中济伯背着个药箱走来,箱子里装着问诊的工具:脉枕、听诊器(老式铜制的)、量血压的汞柱仪,还有一本泛黄的《惠民日志》。老人翻开日志,里面记着三十年前的义诊记录:“五月初六,为张村李老汉看咳嗽,赠药三副,分文未取”“腊月廿八,给留守儿童熬预防感冒的汤药,用了生姜二十斤、葱白五斤”。“当年我师父教我行医,第一桩事是学认穷人的苦,他说‘行医不是做生意,见死不救,菩萨都不会原谅’。” 他指着日志里的红手印,“这是受助者按的,说以后有能力了要报答,哪能把病人分成三六九等?”

    堂伯被说急了,从电脑里调出 “智能诊疗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 “个性化健康方案”:“看好了!这系统能根据基因测序推荐方案,精准到每天吃几粒维生素,比你搭脉看舌苔科学多了!” 他点击 “生成处方” 键,系统立刻打印出一张写满外文的药方,“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问诊和我这‘科技医疗’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济世药方集》里翻出张 “便民验方”,上面用朱砂写着 “小病不用慌,厨房有药方:生姜驱寒,大蒜杀菌,萝卜通气,山药补养”。他拿起脉枕放在义诊台的旧址上,对一个咳嗽的环卫工说:“伸舌头我看看,” 见对方舌苔薄白,又摸了摸脉象,“是风寒感冒,我给你开个葱姜汤方,生姜三片,葱白三段,加红糖熬水,喝两次就好,不用花钱。” 说话间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凑过来说:“俺小时候发烧,就是老郎中用艾叶水泡脚治好的,哪用做啥 ct?” 黄三炮递给他一包艾叶:“拿回去试试,比打针便宜。”

    济伯突然往 “救急石”(检验医者仁心的奇石)上放了片 “特供药材”,石头立刻蒙上层灰霜;再放上黄三炮配的小柴胡汤药材,石面竟透出温润的绿光,还隐隐浮出 “惠民”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捻起一根柴胡,“真药材不论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那些包装花哨的,好多都是普通药材换了个名,这可不是价格能糊弄的!”

    堂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诊室的门同时打开,露出里面的按摩椅和香薰机:“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屏幕上开始播放 “明星康复案例”,某名人花百万调理身体,“这是‘品质生活’,有钱人就认这个,不服气?”

    黄三炮将 “便民铜铃” 往义诊台的石座上一挂,铜铃突然自行摇动,发出清越的声响,铃声里竟浮现出历代郎中义诊的虚影:有冒雪为病人送药的,有深夜为产妇接生的,有给乞丐包扎伤口的。“这才是惠民堂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客户说,“行医讲的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不是看钱包下菜碟,哪能用价格划分生命?”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救急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镀金药盒突然褪色成普通木盒,而被锁的赠药箱竟自己弹开,里面的退烧药散发出清凉的气息。几个会员忍不住走出 VIp 诊室,围过来看黄三炮配药,脸上露出愧色。

    济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家常小病自疗方》:“来,拿着学,这里面教怎么治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比如崴了脚用韭菜捣敷,烫伤了涂蜂蜜,那些动辄上千的理疗哪有这实在?” 他自己先拿起块生姜,往一个感冒患者手里塞:“回家熬水喝,发点汗就好了,别花冤枉钱。”

    堂伯见势不妙,想趁乱按销毁键毁掉所有平价药方,却被黄三炮用铜铃拦住手腕。“惠民堂不是奢侈品店,”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钢琴声格外清晰,“富人有富人的治法,穷人有穷人的药方,关键是能治病,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医德,不是高端包装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惠民堂最高处的 “仁心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医者仁心,普惠众生”。随着旗帜展开,所有奢侈品展示架突然倒塌,而被改成诊室的隔间自动恢复成大堂,候诊凳整齐地摆成一排。黄三炮往义诊台边撒了把药种,瞬间长出片翠绿的药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济世”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训堂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传承堂’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飘出诵读声的方向,突然想起济伯的话:“药能治病,德能养心,忘了济世的本分,再厉害的医术也救不了人心。” 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铜铃清脆的响声 —— 那是惠民堂久违的、属于仁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