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世雄图 第1256章 共济验药,证药聚贤广场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聚贤广场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同仁录》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多层宣纸托裱的,边角用铜钉钉着,纸页间贴着历代药道同仁的合影 —— 有民国时药帮议事的黑白照片,有建国后药材交流会的彩色留影,每张照片旁都标注着 “议事主题”“达成共识”“传承意义”。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议事令牌”,牌面刻着 “同心共济” 四字,牌侧因常年传递已磨得光滑,此刻在广场的喧嚣里泛着沉稳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清代药帮议事的铜筹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金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叫卖声 —— 那是展销会商家的吆喝声。两人刚穿过刻着 “聚贤论道” 的石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一沉:原本铺着青石板、设有议事亭的广场,如今搭满了临时展台,“买药材送赠品” 的广告牌遮住了 “药道论道” 的石碑,穿西装的药商举着扩音器喊着 “我的药材最便宜,假一赔十(赔的是同款假货)”,而角落里的 “交流亭”(药道同仁切磋经验的木亭)被改成了 “砍价直播间”,亭柱上的 “各扬所长,互补所短” 对联被换成了 “价格最低,就是王道”。
“爷爷你看,他们把商量事的地方变成吵架抢生意的了!” 小家伙指着广场中央的 “竞价台”,原本供众人围坐议事的圆形石桌,此刻成了商家互相压价的擂台,一个药商喊出 “当归二十块一斤”,另一个立刻嚷着 “十五块,我家的更便宜”,仔细一看,便宜的当归里掺了不少泥土和枯叶。广场边缘的 “验药区”(同仁互相品鉴药材的长案)被堆上了促销礼盒,礼盒里的 “野生灵芝” 明显是人工培育的,案下的 “公平秤” 被踩在脚下,秤砣不知去向,只剩个空荡荡的秤盘。更刺眼的是横幅上的字:“价格为王,便宜最大 —— 厂家直销,击穿底价”。
黄三炮走到被遮挡的 “论道碑” 前,伸手掀开广告牌 —— 下面的石碑刻着 “药道同仁,当以质论价,以艺交流,不以利争,不以假欺”,字体苍劲有力,是清代药界泰斗手书,碑座的缝隙里还嵌着当年议事时掉落的茶渣。他从验药箱取出几包不同产地的黄芪,有内蒙古的、山西的、甘肃的,标签上清晰写着产地、采收时间、有效成分含量:“这叫‘按质定价’,” 他往交流亭的旧址上一摆,“内蒙古的黄芪有效成分高,能卖八十块一斤;山西的稍次,六十块;甘肃的适合入药膳,四十块,各有各的价,哪能靠低价抢生意?” 说话间他已找来几个药商,让大家轮流品鉴,“你尝尝这内蒙古的,味甘,有豆腥味,断面纤维性强,那些低价的哪有这股子药效?”
广场老板场伯穿着鳄鱼皮皮鞋走来,手里拿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算着账。他踢了踢旁边的茶桌:“黄师傅别书生气了,现在谁还慢悠悠品茶论道?我这展销会搞竞价,能快速清库存,带动销售额,比你坐着聊天强多了。” 他指了指旁边的交易榜,“看见没?这小时成交量突破百万,够你开十次交流会!”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低价药材” 的展台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药材里的泥土刺鼻,猛地对着展台喷出股清水,摊位上的 “低价枸杞” 被冲得露出底下的小石子,原本鲜红的颜色也淡了不少,明显是硫磺熏过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他们用假货充好货压价!爷爷说真生意得凭良心,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摆的甘肃黄芪,展示着上面的产地标签,引来几个采购商的围观。
新出现的老药帮首领帮伯背着个藤编账册箱走来,箱子里装着议事的工具:记载药价的账本、称量药材的戥子、签订契约的印泥,还有一本泛黄的《药帮公约》。老人翻开公约,里面记着药帮议事的规矩:“每月初一,各药商携样品聚于广场,按质分等定价,劣者禁售,优者表彰”。“当年我师父教我管事,第一桩事是学公平,他说‘药商不是对头,是伙伴,互相拆台,最后大家都没饭吃’。” 他指着公约里的红手印,“这是各药商的承诺,说要‘共保药质,同守市价’,哪能靠低价倾销害人害己?”
场伯被说急了,从后台调出 “智能竞价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各商家的实时报价:“看好了!这系统能自动匹配最低价,还能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比你坐着商量高效多了!” 他点击 “降价” 键,系统立刻弹出 “是否降价至成本线以下” 的提示,“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议事和我这‘科技营销’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同仁录》里翻出张 “议事三则”,上面用朱砂写着 “一论药材真伪,二议炮制优劣,三定合理市价”。他拿起议事令牌,往论道碑前一放:“这叫‘立规’,” 他环视着在场的药商,“得大家一起定规矩,好药卖好价,次药有次价,不能乱哄抬,也不能恶意压价,机器哪懂这平衡?” 说话间个戴草帽的老药农凑过来说:“俺们种药不容易,要是都这么低价倾销,谁还愿意种好药?” 黄三炮递给他一把戥子:“来,帮着称称,让大家看看好药材值多少钱。”
帮伯突然往 “共济石”(检验药商是否同心的奇石)上放了份低价倾销合同,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组织签订的《保价公约》,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 “共赢”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指点着公约上的签名,“真心合作的字里有暖意,恶意竞争的纸页只有寒意,这可不是系统能糊弄的!”
场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展台的喇叭同时喊起低价:“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 “价格战胜利案例”,某药商靠低价挤垮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涨价,“这是‘商业策略’,市场竞争就该这样,不服气?”
黄三炮将 “议事令牌” 往论道碑的基座上一插,令牌的青光与石碑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同仁议事图》—— 画面里的药商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传递药材样品,老药工在旁讲解鉴别方法,账房先生在记录各方意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 “互惠互利” 的诚恳。“这才是聚贤广场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药商说,“议事不是吵架,是找共赢的法子,好药材有好销路,买药的不花冤枉钱,哪能靠低价搞垮同行?”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共济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低价促销的广告牌突然倒塌,被改成直播间的交流亭竟自己摆上了茶桌和样品,几个药商忍不住放下扩音器,围过来讨论起药材品质。
帮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同仁合作案例》:“来,拿着看,这里面讲药商怎么合作共赢的,比如联合采购降低成本,共享销售渠道,那些搞恶性竞争的哪懂这些?” 他自己先给大家泡上茶,“这叫‘以茶论道’,有话好好说,比吵架强多了。”
场伯见势不妙,想趁乱让保安赶走黄三炮等人,却被黄三炮用议事令牌拦住去路。“聚贤广场不是竞价场,”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喇叭声格外清晰,“药道同仁得‘守望相助,共护药魂’,不是互相拆台,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商道,不是价格战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广场最高处的 “共济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同心聚贤,共兴药道”。随着旗帜展开,所有喇叭的线路突然烧断,而被遮挡的论道碑竟自己抖落灰尘,阳光照在碑文上闪闪发光。黄三炮往交流亭边撒了把药种,瞬间长出片翠绿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共济”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博物馆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瑰宝馆’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珍藏药道文物的场馆,突然想起帮伯的话:“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断,药道要想传下去,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他扛起药锄,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药商们讨论药材的交谈声 —— 那是聚贤广场久违的、属于共济的回响。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清代药帮议事的铜筹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金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叫卖声 —— 那是展销会商家的吆喝声。两人刚穿过刻着 “聚贤论道” 的石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一沉:原本铺着青石板、设有议事亭的广场,如今搭满了临时展台,“买药材送赠品” 的广告牌遮住了 “药道论道” 的石碑,穿西装的药商举着扩音器喊着 “我的药材最便宜,假一赔十(赔的是同款假货)”,而角落里的 “交流亭”(药道同仁切磋经验的木亭)被改成了 “砍价直播间”,亭柱上的 “各扬所长,互补所短” 对联被换成了 “价格最低,就是王道”。
“爷爷你看,他们把商量事的地方变成吵架抢生意的了!” 小家伙指着广场中央的 “竞价台”,原本供众人围坐议事的圆形石桌,此刻成了商家互相压价的擂台,一个药商喊出 “当归二十块一斤”,另一个立刻嚷着 “十五块,我家的更便宜”,仔细一看,便宜的当归里掺了不少泥土和枯叶。广场边缘的 “验药区”(同仁互相品鉴药材的长案)被堆上了促销礼盒,礼盒里的 “野生灵芝” 明显是人工培育的,案下的 “公平秤” 被踩在脚下,秤砣不知去向,只剩个空荡荡的秤盘。更刺眼的是横幅上的字:“价格为王,便宜最大 —— 厂家直销,击穿底价”。
黄三炮走到被遮挡的 “论道碑” 前,伸手掀开广告牌 —— 下面的石碑刻着 “药道同仁,当以质论价,以艺交流,不以利争,不以假欺”,字体苍劲有力,是清代药界泰斗手书,碑座的缝隙里还嵌着当年议事时掉落的茶渣。他从验药箱取出几包不同产地的黄芪,有内蒙古的、山西的、甘肃的,标签上清晰写着产地、采收时间、有效成分含量:“这叫‘按质定价’,” 他往交流亭的旧址上一摆,“内蒙古的黄芪有效成分高,能卖八十块一斤;山西的稍次,六十块;甘肃的适合入药膳,四十块,各有各的价,哪能靠低价抢生意?” 说话间他已找来几个药商,让大家轮流品鉴,“你尝尝这内蒙古的,味甘,有豆腥味,断面纤维性强,那些低价的哪有这股子药效?”
广场老板场伯穿着鳄鱼皮皮鞋走来,手里拿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算着账。他踢了踢旁边的茶桌:“黄师傅别书生气了,现在谁还慢悠悠品茶论道?我这展销会搞竞价,能快速清库存,带动销售额,比你坐着聊天强多了。” 他指了指旁边的交易榜,“看见没?这小时成交量突破百万,够你开十次交流会!”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低价药材” 的展台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药材里的泥土刺鼻,猛地对着展台喷出股清水,摊位上的 “低价枸杞” 被冲得露出底下的小石子,原本鲜红的颜色也淡了不少,明显是硫磺熏过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他们用假货充好货压价!爷爷说真生意得凭良心,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摆的甘肃黄芪,展示着上面的产地标签,引来几个采购商的围观。
新出现的老药帮首领帮伯背着个藤编账册箱走来,箱子里装着议事的工具:记载药价的账本、称量药材的戥子、签订契约的印泥,还有一本泛黄的《药帮公约》。老人翻开公约,里面记着药帮议事的规矩:“每月初一,各药商携样品聚于广场,按质分等定价,劣者禁售,优者表彰”。“当年我师父教我管事,第一桩事是学公平,他说‘药商不是对头,是伙伴,互相拆台,最后大家都没饭吃’。” 他指着公约里的红手印,“这是各药商的承诺,说要‘共保药质,同守市价’,哪能靠低价倾销害人害己?”
场伯被说急了,从后台调出 “智能竞价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各商家的实时报价:“看好了!这系统能自动匹配最低价,还能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比你坐着商量高效多了!” 他点击 “降价” 键,系统立刻弹出 “是否降价至成本线以下” 的提示,“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议事和我这‘科技营销’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同仁录》里翻出张 “议事三则”,上面用朱砂写着 “一论药材真伪,二议炮制优劣,三定合理市价”。他拿起议事令牌,往论道碑前一放:“这叫‘立规’,” 他环视着在场的药商,“得大家一起定规矩,好药卖好价,次药有次价,不能乱哄抬,也不能恶意压价,机器哪懂这平衡?” 说话间个戴草帽的老药农凑过来说:“俺们种药不容易,要是都这么低价倾销,谁还愿意种好药?” 黄三炮递给他一把戥子:“来,帮着称称,让大家看看好药材值多少钱。”
帮伯突然往 “共济石”(检验药商是否同心的奇石)上放了份低价倾销合同,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组织签订的《保价公约》,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 “共赢”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指点着公约上的签名,“真心合作的字里有暖意,恶意竞争的纸页只有寒意,这可不是系统能糊弄的!”
场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展台的喇叭同时喊起低价:“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 “价格战胜利案例”,某药商靠低价挤垮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涨价,“这是‘商业策略’,市场竞争就该这样,不服气?”
黄三炮将 “议事令牌” 往论道碑的基座上一插,令牌的青光与石碑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同仁议事图》—— 画面里的药商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传递药材样品,老药工在旁讲解鉴别方法,账房先生在记录各方意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 “互惠互利” 的诚恳。“这才是聚贤广场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药商说,“议事不是吵架,是找共赢的法子,好药材有好销路,买药的不花冤枉钱,哪能靠低价搞垮同行?”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共济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低价促销的广告牌突然倒塌,被改成直播间的交流亭竟自己摆上了茶桌和样品,几个药商忍不住放下扩音器,围过来讨论起药材品质。
帮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同仁合作案例》:“来,拿着看,这里面讲药商怎么合作共赢的,比如联合采购降低成本,共享销售渠道,那些搞恶性竞争的哪懂这些?” 他自己先给大家泡上茶,“这叫‘以茶论道’,有话好好说,比吵架强多了。”
场伯见势不妙,想趁乱让保安赶走黄三炮等人,却被黄三炮用议事令牌拦住去路。“聚贤广场不是竞价场,”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喇叭声格外清晰,“药道同仁得‘守望相助,共护药魂’,不是互相拆台,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商道,不是价格战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广场最高处的 “共济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同心聚贤,共兴药道”。随着旗帜展开,所有喇叭的线路突然烧断,而被遮挡的论道碑竟自己抖落灰尘,阳光照在碑文上闪闪发光。黄三炮往交流亭边撒了把药种,瞬间长出片翠绿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共济”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博物馆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瑰宝馆’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珍藏药道文物的场馆,突然想起帮伯的话:“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断,药道要想传下去,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他扛起药锄,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药商们讨论药材的交谈声 —— 那是聚贤广场久违的、属于共济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