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257章 护宝验药,证药瑰宝馆

逆世雄图 第1257章 护宝验药,证药瑰宝馆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瑰宝馆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文物考》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牛皮纸与绸缎裱糊的,边角镶着铜片,内页贴着历代药道文物的拓片 —— 有汉代药壶的纹饰、唐代药碾的铭文、宋代药铺的招牌拓本,每张拓片旁都标注着 “出土时间”“文物等级”“历史价值”。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鉴宝玉牌”,牌面刻着 “珍护传承” 四字,牌身因常年鉴别文物已泛出莹润光泽,此刻在瑰宝馆的灯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片唐代药镜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青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拍卖槌声 —— 那是拍卖场的竞价声。两人刚推开刻着 “宝鉴古今” 的铜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吸冷气:原本陈列着珍贵药道文物的展厅,如今被改成了豪华拍卖厅,红绒布铺就的展台上,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孤本被当成拍品,举牌的富商们只关心 “升值空间”,而角落里的 “文物修复室”(修复破损药道文物的工坊)被改成了 “赝品制作间”,里面的工匠正用化学药剂仿造古药器的包浆,修复台上的 “修旧如旧” 准则被换成了 “以假乱真,利润翻倍”。

    “爷爷你看,他们把老祖宗的宝贝当成赚钱的筹码了!” 小家伙指着最显眼的展台,清代药帮的象牙药秤被放在电子秤上称重,拍卖师喊着 “起拍价一百万,每次加价五十万”,而秤杆上 “公平正直” 的刻字已被磨得模糊。瑰宝馆中央的 “文物解说台”(讲解药道文物历史的石台)被换成了 “竞价操作台”,屏幕上滚动着实时出价,台边的 “文物保护守则” 木牌被踩在脚下,牌上的 “严禁触摸,严禁倒卖” 字样沾着鞋印。更刺眼的是拍卖手册上的字:“药道瑰宝,投资首选 —— 稀有文物,保值增值,错过再无”。

    黄三炮走到被当成拍品的唐代药碾前,伸手拂去上面的指纹 —— 这尊药碾的碾轮上刻着 “开元二十三年造”,碾槽里还残留着千年未清的药渣,是研究唐代制药工艺的重要实物,此刻却被涂了层亮漆,失去了原有的古朴质感。他从验药箱取出个放大镜,对着药碾的缝隙仔细查看:“这叫‘辨真’,” 他指着碾轮内侧的细小裂纹,“老物件的包浆是岁月浸出来的,深浅不一;仿制品的涂层是刷上去的,看着僵硬,哪能混为一谈?” 说话间他已找来块软布,轻轻擦拭药碾上的亮漆,“你看这铜质,经历千年氧化,泛着温润的熟光,那些新造的哪有这股子历史的沉淀?”

    瑰宝馆老板瑰伯穿着定制西装走来,手里拿着本《药道文物拍卖图鉴》,封面上是那本明代孤本的照片。他踹了踹旁边的文物修复工具:“黄师傅别太迂腐了,现在谁还管文物的历史意义?我这拍卖能让更多人‘拥有’瑰宝,比你锁在玻璃柜里强多了。”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成交价,“看见没?刚才那尊清代药秤拍了三百万,够你修复十年文物!”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高仿古药书” 展台前一放。老鳖似乎嫌纸张的油墨味刺鼻,猛地对着书页喷出股清水,原本泛黄的 “古纸” 竟现出惨白底色,上面的 “清代笔迹” 被冲得晕开,露出下面的现代打印机墨痕。“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他们用假货冒充真文物!爷爷说真宝贝得看细节,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递来的唐代药镜残片,指着上面的缠枝纹,引来几个收藏家的驻足。

    新出现的老文物保护者宝伯背着个藤编修复箱走来,箱子里装着修复的工具:竹制修复刷、糯米浆粘合剂、矿物颜料,还有一本泛黄的《文物修复要诀》。老人翻开要诀,里面记着修复的准则:“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貌,不添加虚假信息”。“当年我师父教我修复,第一桩事是学敬畏,他说‘这些文物是药道的根,坏一件就少一件,修一件就得让它活下来’。” 他指着修复室里的残破药壶,“这是宋代的民用药壶,哪怕只剩半片,也比仿品有价值,哪能拿假货骗人?”

    瑰伯被说急了,从仓库推来台 “智能仿造机”,往里面输入 “汉代药罐” 参数:“看好了!这机器能扫描真文物,3d 打印出一模一样的仿品,连专家都难辨真假,比你一点点粘碎片高效多了!” 他按下启动键,机器立刻吐出个灰黑色的陶罐,“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修复和我这‘科技仿造’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文物考》里翻出张 “鉴宝三法”,上面用朱砂写着 “一看包浆,二辨工艺,三考铭文”。他拿起鉴宝玉牌,往唐代药碾上一靠,玉牌立刻透出微光:“这叫‘感应’,” 他指着药碾上的铭文,“老物件有历史的灵气,玉牌能感受到;仿制品只有匠气,骗不过它,机器哪懂这微妙?” 说话间个戴眼镜的考古学者凑过来说:“这些文物是研究药道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哪能拿来炒作?” 黄三炮递给他一副白手套:“来,帮着检查下这件宋代药勺,看有没有被损坏。”

    宝伯突然往 “镇馆石”(检验文物真伪的奇石)上放了件高仿药器,石头立刻蒙上层灰雾;再放上黄三炮带来的唐代药镜残片,石面竟透出温润的红光,还隐隐浮出 “真迹”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指点着残片上的锈迹,“真文物的锈迹是从里往外长的,假的是浮在表面的,这可不是 3d 打印能糊弄的!”

    瑰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展柜的灯光同时调亮,烘托出文物的 “珍贵感”:“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 “文物投资讲座”,专家宣称 “药道文物涨幅超房地产”,“这是‘文化理财’,有钱人就认这个,不服气?”

    黄三炮将 “鉴宝玉牌” 往文物解说台的基座上一放,玉牌的青光与石台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文物守护图》—— 画面里的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发掘药道遗址,修复师在显微镜下拼接碎瓷片,研究员在灯下记录文物细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 “视若珍宝” 的虔诚。“这才是瑰宝馆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竞拍者说,“文物是用来研究和传承的,不是用来炒作的,它们承载着药道的历史,哪能让价格衡量价值?”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镇馆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仿造文物突然崩解成粉末,而被当成拍品的《本草品汇精要》孤本竟自己合上,飞到文物修复室的展架上,修复工具也自动摆回原位。几个富商忍不住放下举牌,围过来看黄三炮鉴别文物,脸上露出愧色。

    宝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文物小故事》:“来,拿着看,这里面讲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这尊唐代药碾,曾为长安城的百姓碾过救命药,那些只看价格的哪懂这些?” 他自己先拿起修复刷,轻轻拂去一件宋代药碗上的灰尘,“这叫‘守护’,得让老物件一直‘活’下去,比拍卖强多了。”

    瑰伯见势不妙,想趁乱让保安将几件珍贵文物转移,却被黄三炮用鉴宝玉牌拦住去路。“瑰宝馆不是拍卖场,”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拍卖槌声格外清晰,“药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不是‘赚钱的工具’,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根脉,不是商业炒作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瑰宝馆最高处的 “护宝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珍护瑰宝,传承文脉”。随着旗帜展开,所有拍卖设备的线路突然烧断,而被改成赝品制作间的修复室竟自己恢复原貌,破损的文物在柔和的灯光下等待修复。黄三炮往文物解说台边撒了把药种,瞬间长出片翠绿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护宝”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西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非遗工坊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非遗坊’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传承药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坊,突然想起宝伯的话:“这些老物件就像药道的记忆,忘了记忆,就找不着回家的路,保护它们,就是保住药道的根。” 他扛起药锄,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文物修复工具轻响 —— 那是瑰宝馆久违的、属于守护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