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第657章 明欧全面战争之前期准备(3)
热门推荐:
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
启明1644
我反派跟班,开局强吻反派姐姐
军游勇闯明末
领主:我愿建立一方乐土
别人修炼我模拟,苟到变强杀蝼蚁
抱紧美女书记的大腿,我青云直上
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
重生救赎之路
作为北方集群司令的多尔衮,虽然失去了近卫师的火箭炮,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攻占瑞典的信心。相反,他以一种冷静而自信的态度看待当前的局势。在他眼中,如今的瑞典就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虽然还在蹦跶,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实力。
在成功占领芬兰公国之后,多尔衮的军队不仅控制了这片土地,还将公国沿海的几座城市的造船厂纳入了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些造船厂对于明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大量的船只,从而增强明军的海上实力。
特别是船台上那些已经建造好的风帆战舰,如今全部成为了明军的财产。这些战舰虽然不如现代战舰那样先进,但在当时的海战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威力和作用。
随着冬去春来,时间的推移,多尔衮也没有闲着。他积极集结了三十余艘大小战船,组成了一支小型舰队,几百艘大小商船,作为运输船队。尽管这支舰队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多尔衮相信,只要运用得当,它们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尔衮非常清楚,如果仅凭这支小型舰队与瑞典人进行一场正面的海战,那无疑是以卵击石。瑞典作为一个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其舰队的实力远非明军这支小型舰队所能比拟。
因此,多尔衮并没有急于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等待。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让他的计划得以实施的时机。
他所等待的,正是施琅的北冰洋舰队能够出现在挪威海。多尔衮相信,一旦施琅的舰队出现在挪威海,卡尔十世必定会惊慌失措,将瑞典的主力舰队全部抽调去应对施琅的威胁。
到那个时候,瑞典本土的沿海防御将会出现空虚,而这正是多尔衮所期望的。他相信,凭借着芬兰明军的实力和勇气,一定能够成功地跨海进入瑞典本土,给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
三月的摩尔曼斯克港,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芬兰人和斯拉夫人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他们光着膀子,嘴里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齐心协力地将一箱箱物资搬运到停靠在港口的明舰上。
施琅,舰队司令,站在一旁,身上穿着厚厚的驯鹿皮大衣,手中抱着两个鹿皮编制的热水袋。他的鼻子被冻得通红,时不时地流着鼻涕。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些非人类的异族人,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身材高大的异族人能够在如此寒冷的时节,光着膀子干活却不会被冻伤。他不禁想起自己,即使穿着这么厚的衣服,仍然觉得寒气逼人。
随着最后一箱物资被搬运到船上,整个码头都安静了下来。突然,一声声悠长的号角声从旗舰上传来,响彻整个港口。这是起航的信号,也是新征程的号角。
修缮一新的北冰洋舰队四十三艘主力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武。它们缓缓地离开港口,驶向了远方的海洋,开始了又一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旅程。
依旧是那熟悉的配方,十艘装满煤炭的蒸汽机破冰船如同一群钢铁巨兽,在北冰洋的冰面上破浪前行。尽管时间已经悄然进入三月,但这片广袤的冰洋之上,仍然漂浮着一块块巨大的浮冰,宛如沉睡的巨兽,阻挡着船只的去路。
这些破冰船的出现,对于后面跟随的船只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福音。因为如果没有它们在前方开路,仅凭那些两千吨级的盖伦船,想要在这片满是浮冰的大洋上正常航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等抵达挪威海,这些船只中的大部分就已经因为与浮冰的碰撞而遭受重创,无法再投入作战了。
此时的挪威,其正式名称为挪威-丹麦联合王国。而丹麦,如今已经与大明建立起了正常的友邦关系。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共同的敌人——瑞典。
丹麦之所以会放下所谓的欧罗巴白种人的高傲,转而选择与大明交好。实在是因为瑞典人对他们的欺压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瑞典人不断地侵犯丹麦的领土,掠夺他们的资源,给丹麦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面对如此强敌,如果不借助明人的力量来加以惩治,恐怕用不了几年,挪威西部那些人口密集的区域都将会被瑞典人无情地占领。到那时,丹麦和挪威的人民恐怕都将失去自己的家园,沦为瑞典人的奴隶。
如同瑞典有瑞奸,挪威同样也是有挪奸。当这支庞大的舰队抵达特隆赫姆地区外海之时,这些挪奸们将消息迅速的传入了瑞典。
当舰队抵达挪威卑尔根外海时,收到消息的卡尔十世,派出了近海舰队100多艘主力舰赶往波罗的海海口位置,欲望阻止明军舰队进入波罗的海。
说起瑞典的海军,就不得不提他们的骄傲—“瓦萨”号战舰。
这艘战列舰由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大帝下令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一艘3桅战舰,长69.00米,宽11.70米,吃水4.80米,排水量1210吨,帆面积1275平方米,舰上有133名船员、300名士兵,有二层炮甲板,装备64门炮,属三级军舰。
没成想,这艘当时的超级战列舰,在下海之后仅仅航行了不到700米。。。。。。沉了!!!!!
进入17世纪40年代,瑞典人一改往日的巨舰追求,转而采用荷兰的造舰方式,多用扁平的矩形船底和小型的设计。该造船风格的主要用于适合快速建造,在荷兰的浅海水域航行的小型船舶,这些不太坚固、稳定的船只普遍不适合作为军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
因此,此时的瑞典人的舰队均为500吨左右武装商船为主的近海战舰为核心。
随着瑞典主力舰队的离港,博迪尼亚湾的海防变得形同虚设,多尔衮期盼已久的时机终于来到。
在成功占领芬兰公国之后,多尔衮的军队不仅控制了这片土地,还将公国沿海的几座城市的造船厂纳入了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些造船厂对于明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大量的船只,从而增强明军的海上实力。
特别是船台上那些已经建造好的风帆战舰,如今全部成为了明军的财产。这些战舰虽然不如现代战舰那样先进,但在当时的海战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威力和作用。
随着冬去春来,时间的推移,多尔衮也没有闲着。他积极集结了三十余艘大小战船,组成了一支小型舰队,几百艘大小商船,作为运输船队。尽管这支舰队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多尔衮相信,只要运用得当,它们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尔衮非常清楚,如果仅凭这支小型舰队与瑞典人进行一场正面的海战,那无疑是以卵击石。瑞典作为一个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其舰队的实力远非明军这支小型舰队所能比拟。
因此,多尔衮并没有急于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等待。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让他的计划得以实施的时机。
他所等待的,正是施琅的北冰洋舰队能够出现在挪威海。多尔衮相信,一旦施琅的舰队出现在挪威海,卡尔十世必定会惊慌失措,将瑞典的主力舰队全部抽调去应对施琅的威胁。
到那个时候,瑞典本土的沿海防御将会出现空虚,而这正是多尔衮所期望的。他相信,凭借着芬兰明军的实力和勇气,一定能够成功地跨海进入瑞典本土,给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
三月的摩尔曼斯克港,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芬兰人和斯拉夫人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他们光着膀子,嘴里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齐心协力地将一箱箱物资搬运到停靠在港口的明舰上。
施琅,舰队司令,站在一旁,身上穿着厚厚的驯鹿皮大衣,手中抱着两个鹿皮编制的热水袋。他的鼻子被冻得通红,时不时地流着鼻涕。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些非人类的异族人,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身材高大的异族人能够在如此寒冷的时节,光着膀子干活却不会被冻伤。他不禁想起自己,即使穿着这么厚的衣服,仍然觉得寒气逼人。
随着最后一箱物资被搬运到船上,整个码头都安静了下来。突然,一声声悠长的号角声从旗舰上传来,响彻整个港口。这是起航的信号,也是新征程的号角。
修缮一新的北冰洋舰队四十三艘主力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武。它们缓缓地离开港口,驶向了远方的海洋,开始了又一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旅程。
依旧是那熟悉的配方,十艘装满煤炭的蒸汽机破冰船如同一群钢铁巨兽,在北冰洋的冰面上破浪前行。尽管时间已经悄然进入三月,但这片广袤的冰洋之上,仍然漂浮着一块块巨大的浮冰,宛如沉睡的巨兽,阻挡着船只的去路。
这些破冰船的出现,对于后面跟随的船只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福音。因为如果没有它们在前方开路,仅凭那些两千吨级的盖伦船,想要在这片满是浮冰的大洋上正常航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等抵达挪威海,这些船只中的大部分就已经因为与浮冰的碰撞而遭受重创,无法再投入作战了。
此时的挪威,其正式名称为挪威-丹麦联合王国。而丹麦,如今已经与大明建立起了正常的友邦关系。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共同的敌人——瑞典。
丹麦之所以会放下所谓的欧罗巴白种人的高傲,转而选择与大明交好。实在是因为瑞典人对他们的欺压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瑞典人不断地侵犯丹麦的领土,掠夺他们的资源,给丹麦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面对如此强敌,如果不借助明人的力量来加以惩治,恐怕用不了几年,挪威西部那些人口密集的区域都将会被瑞典人无情地占领。到那时,丹麦和挪威的人民恐怕都将失去自己的家园,沦为瑞典人的奴隶。
如同瑞典有瑞奸,挪威同样也是有挪奸。当这支庞大的舰队抵达特隆赫姆地区外海之时,这些挪奸们将消息迅速的传入了瑞典。
当舰队抵达挪威卑尔根外海时,收到消息的卡尔十世,派出了近海舰队100多艘主力舰赶往波罗的海海口位置,欲望阻止明军舰队进入波罗的海。
说起瑞典的海军,就不得不提他们的骄傲—“瓦萨”号战舰。
这艘战列舰由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大帝下令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一艘3桅战舰,长69.00米,宽11.70米,吃水4.80米,排水量1210吨,帆面积1275平方米,舰上有133名船员、300名士兵,有二层炮甲板,装备64门炮,属三级军舰。
没成想,这艘当时的超级战列舰,在下海之后仅仅航行了不到700米。。。。。。沉了!!!!!
进入17世纪40年代,瑞典人一改往日的巨舰追求,转而采用荷兰的造舰方式,多用扁平的矩形船底和小型的设计。该造船风格的主要用于适合快速建造,在荷兰的浅海水域航行的小型船舶,这些不太坚固、稳定的船只普遍不适合作为军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
因此,此时的瑞典人的舰队均为500吨左右武装商船为主的近海战舰为核心。
随着瑞典主力舰队的离港,博迪尼亚湾的海防变得形同虚设,多尔衮期盼已久的时机终于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