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 第659章 明欧全面战争之瑞典投降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第659章 明欧全面战争之瑞典投降

    阿姆斯特丹的风车还在慢悠悠地转动,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却已在烛光下传阅着那份墨迹未干的急报。羊皮纸边缘被手指摩挲得发卷,上面 “大明” 二字的朱砂印记仿佛还在发烫。

    “上帝啊,他们甚至不用测深锤就敢闯进卡特加特海峡。” 荷兰海军中将科内利斯·范·特龙普的拳头重重砸在地图上,镜片映出他瞳孔里跳动的烛火,“大明的船难道都是钢铁铸就的吗?他们难道都不怕那里的暗礁?”

    你还真别说,大明的船就是铁甲舰。不过这并不是他们不怕暗礁的唯一手段,真正可怕的是,已经深入欧罗巴各国的大明军情局的特工,这些人有白人、黑人、黄皮肤的印度人,只要能够在欧罗巴生存,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帝国的特工。

    实际上,对于间谍这个名词,欧罗巴人并不会感到陌生,早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战争就有间谍的影子。可这些白猴子,即便是制造出了蜡丸 、 隐语等情报传递技术。但此时的欧罗巴各国根本还没有特别重视间谍机构的建设,仅仅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通过收买或者派出一些商人临时充当间谍的角色,完全没有形成气候。

    威尼斯的使者刚把消息带回圣马可广场,工匠们就开始连夜赶制大明铁甲舰的模型。商船主们聚集在咖啡馆里,用咖啡豆在桌面上推演着新的贸易航线 —— 如果绕过英吉利海峡的船队,能顺利通过北冰洋航线,香料的价格或许能再降三成。至于能有多少船只能够安全的通过那片曾经无人能够通过的冰海,商人们是不会去深思的。在他们眼中,黄皮肤的明人能够熬过来,没道理他们伟大的白人会熬不过去。

    勃兰登堡选侯国宫廷的晚宴上,弗里德里希·威廉突然将葡萄酒泼在波斯地毯上。酒液在金线绣成的鹰徽上晕开,像极了波罗的海的血色黄昏。“告诉波兰人,他们必须放弃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否则,我们勃兰登堡就要靠向大明帝国了。” 他用银刀戳着餐盘里的烤鹅,“给容克贵族传话,今年的军事税要翻倍了,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我无法保证他们的利益。”

    丹麦哥本哈根的酒馆里,微醺的丹麦水兵端着朗姆酒,“我敢向上帝发誓,大明帝国的军舰全是用铁甲包裹的军舰,而且他们居然不用风帆就能航行。” 他举着只剩下三根手指的手比划着,“轰隆一声,瑞典人的旗舰就像被巨人捏碎的核桃。”

    ......

    海战失利的消息传入斯德哥尔摩,卡尔十世吐血三升,病去如抽丝。唯一仰仗的海峡如今也成了脱光了衣服的少女,相信丹麦人和明国人是不会放过这个可乘之机的。

    果不其然,半个月之后,传来多尔衮率领数万大军横渡了波的尼亚湾。卡尔十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仿佛是下了某种决心似的,他派出了使者前往松兹瓦尔,因为曹变蛟已经率军抵达了该地。

    六月初,卢象升作为朱由校的特使出现在了斯德哥尔摩,面见了瑞典王后海德维希·埃莱奥诺拉,首相古斯塔夫·卡尔松霍恩,此时的卡尔十世已经口不能言。

    六月中旬,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之后,瑞典人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接受了朱由校开出的一些利苛刻条件。

    第一,瑞典王国主动放弃王位,降为公国,彻底臣服大明帝国。

    第二,瑞典放弃耶姆特兰、赫里达伦地区的领土要求,将这两块原挪威公国的领土归还挪威。同时,将哈兰德地区归还丹麦。

    第三,允许瑞典公国保留一支两千人的近卫步兵团和一千人的近卫骑兵团。

    第四,瑞典公国放弃对芬兰的管辖权,芬兰公爵正式由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校兼任。

    第五,瑞典公国割让松兹瓦尔以北所有领土,并赔偿大明帝国黄金五百万两,不足的以全国所有造船厂抵债。

    第六,大明帝国有权在瑞典公国驻扎一支不低于万余人的陆军、海军,以保护公国的安全。

    第七,大明帝国保证瑞典原王室的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保证公爵家族不会被颠覆。

    第八,瑞典公国全体国民在十年后,进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整体加入大明帝国版图,成为大明帝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瑞典公爵不得横加干涉。

    第九,瑞典公国开放国内市场,可任由大明帝国籍商人自由买卖土地、矿产。

    第十,大明帝国公民在瑞典享有最优国民待遇,享受司法豁免权。

    ......

    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欧罗巴彻底沦为二等公民的《斯德哥尔摩条约》的出现,彻底惊醒了欧罗巴各国。

    罗马教皇克雷芒九世,发出了号令,得到了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等国的积极响应。

    一场针对大明帝国的风暴即将形成。

    当大明帝国攻灭瑞典的消息传入葡萄牙之后,这个百废待兴的王国国民欢呼雀跃。

    里斯本王宫内,王太后朱徽妍召集了王国众大臣。

    朱徽妍站在朝堂之上,眼神犀利地扫过一众大臣,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诸位爱卿,我皇兄在欧罗巴大陆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看似辉煌,实则对我们葡萄牙来说并非好事。哀家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巴西亲王佩德罗、王子阿方索、公主若阿纳以及卡塔里娜·恩里克塔送往莫斯科寻求庇护。”

    朝堂上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朱徽妍的决定显然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首相朱慎?微微皱眉,他理解朱徽妍的担忧。大明帝国的胜利,无疑会让葡萄牙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更多国家的敌视和攻击。下一场战争恐怕会异常惨烈,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

    葡萄牙国土面积本就狭小,里斯本又紧邻海岸线,一旦战争爆发,势必会遭受各国联军从海陆两面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的处境将变得极为艰难。

    而作为葡萄牙的国王,特奥多西奥三世和王后玛格丽塔·维奥兰特是绝对不能离开的。他们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葡萄牙的尊严和荣誉。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是……大臣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除了国王和王后,还有谁能够承担起领导国家抵御外敌的重任呢?

    于是他开口说道:“公主殿下,您作为大明皇帝的亲妹妹,身份太过于尊贵了,臣请您亲访莫斯科,需求大明帝国的援兵。”

    众大臣闻言,无不是点头恳请朱徽妍亲访莫斯科。

    朱徽妍摇了摇头,“本宫既然是葡萄牙王太后,就没有道理在王国生死存亡之际离开自己的国家,你们只要安全的将本宫的孩子送往莫斯科,就是本宫最大的心愿了。此事不用再议,下去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