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第498章 从军还是从政
热门推荐:
网游之剑刃舞者
太上武神诀
修仙狂徒:穿越自带系统横扫七界
刚出狱,全球拉响SSS级警报
花都极品狂龙
御兽:本人比自己的神宠还要强
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
从练武到修神
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
大堂的门被缓缓推开,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二人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了大堂之中。
他们的目光迅速扫视大堂,一眼便瞧见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那个年轻人。
只见此人年纪约莫二十岁,剑眉星目,整个人丰神俊朗,气质超凡。
此刻,他正笑意吟吟地朝着诸葛兄弟这边看来,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
虽然他并未开口说上一句话,但那扑面而来的强大上位者威压,却如汹涌的潮水一般让两兄弟不禁心中一紧。
诸葛兄弟暗自思忖,这人容貌如此俊美,气度又这般非凡,必定就是那传说中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刘昆了。
想到此处,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双手抱拳,深深地施了一礼,齐声说道:“瑾(亮)拜见大将军!”
刘昆也注意到了迈步而入的诸葛兄弟,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打量了一番,心中已有了判断。
那个年约二十岁、身材略高、外表看起来显得比较成熟稳重的,而且脸有点长的那个,必定就是诸葛瑾。
而他旁边那个年仅十四、五岁,面容俊秀、眼神灵动的翩翩少年,应该就是后世传说中智多近妖的诸葛亮了。
尽管诸葛兄弟神色肃穆,行礼时大方得体,尽显世家公子风范。
但刘昆耳力惊人,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他心中明白,这兄弟二人第一次面对自己这个权势滔天的大将军,心中难免有些紧张。
刘昆唇角微扬,眼底漾开一抹春风化雨般的笑意。
他虚抬右手,袖口流云纹在光影间轻晃,声音温润似玉:“贤昆仲请起。今日得见两位少年英才,不妨坐下来陪本侯说些体己话。”
诸葛兄弟到底还是少年心性,看到刘昆外表和善的表情。
耳边又听到刘昆这般温和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名震大汉的大将军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对他们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如此礼遇,这让他们心中满是感动。
待两兄弟分别落座之后,一旁的侍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壶精致的香茗。
她先为刘昆斟上一杯茶水,动作轻柔而熟练,然后又依次为诸葛兄弟各斟上一杯。
茶香袅袅,弥漫在大堂之中。
刘昆端起手中的茶盏,放在鼻前轻轻嗅了嗅,然后轻轻地呷了一口。
他转头看向诸葛瑾,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说道:“本侯先从子瑜开始吧!子瑜,本侯早听说你博学多才,闻名乡里。故而冒昧请你过来,还望子瑜勿怪。”
诸葛瑾赶忙双手抱拳,微微弯腰,谦逊地说道:“瑾才疏学浅,实在当不得大将军如此盛赞!”
他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羞涩。
刘昆哈哈一笑,摆了摆手道:“子瑜莫要自谦!”
接着,他开始从经史子集等方面考校起诸葛瑾来。
诸葛瑾起初还有些拘谨,回答问题时略显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捏着衣角。
但刘昆态度温润,俊脸上始终带着真诚的微笑。
不时给予诸葛瑾鼓励的眼神,让他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
渐渐地,他开始对答如流。
不仅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昆听着诸葛瑾的回答,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不住地点头。
接着,他又考校起诸葛瑾的兵法来。
毕竟,诸葛瑾在原来的历史上,可是东吴军中一名举足轻重的统帅。
诸葛瑾胸有成竹,回答之间毫无晦涩之处,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刘昆点了点头,看向诸葛瑾的目光中满是赞赏。
他沉吟了片刻,转头认真地向诸葛瑾询问道:“子瑜果然有大才,本侯确实没有看错人。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子瑜是否有出仕的打算?为朝廷分忧?”
诸葛瑾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朝着刘昆恭敬地说道:“承蒙大将军看得起,瑾愿意在大将军麾下效力。”
他特意强调了“在大将军麾下”,而没有说出仕朝廷。
刘昆闻言,自然听出了诸葛瑾刻意表达的意思。
他哈哈一笑,爽朗的笑声在大堂中回荡:“好!好!子瑜能报效朝廷,本侯深感欣慰呀!”
他顿了顿,接着看向诸葛瑾,笑着问道:“不知子瑜是想从军呢,还是想从政?”
诸葛瑾沉吟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恭敬地说道:“大将军,不知道这从军如何?从政又如何?”
刘昆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赏诸葛瑾的谨慎。
他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子瑜,若想从军,本侯立即安排你进军中担任少校一职。本侯深知,以你之能这有些屈才了。但朝廷军中升迁只凭军功!本侯能给予你一个少校之职,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还望子瑜理解!”
诸葛瑾点了点头,他曾有所耳闻,朝廷军制沿袭当年大将军在种花部落的旧制。
少校大概相当于大汉之前的军侯一职,麾下有五百来号人。
刘昆看着诸葛瑾,继续笑道:“如果子瑜意欲从政,本侯可以让你去做一个县令!如何?”
说实话,诸葛瑾研读兵书已久,对从军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但刘昆又给出了主政一县的选项,这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抉择。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心中在暗自盘算着。
刘昆也不催促,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几分笑意。
一时间,大堂里的气氛有些冷场。
“兄长,小弟建议你先去做个县令!”一旁一直安静聆听的诸葛亮忽然出声说道。
他的话顿时吸引了刘昆与兄长诸葛瑾的目光,两人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来,看向诸葛亮。
“二弟,为何有此一说?”诸葛瑾有些不解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刘昆面带笑容,饶有兴趣地看着诸葛亮,他同样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
他们的目光迅速扫视大堂,一眼便瞧见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那个年轻人。
只见此人年纪约莫二十岁,剑眉星目,整个人丰神俊朗,气质超凡。
此刻,他正笑意吟吟地朝着诸葛兄弟这边看来,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
虽然他并未开口说上一句话,但那扑面而来的强大上位者威压,却如汹涌的潮水一般让两兄弟不禁心中一紧。
诸葛兄弟暗自思忖,这人容貌如此俊美,气度又这般非凡,必定就是那传说中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刘昆了。
想到此处,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双手抱拳,深深地施了一礼,齐声说道:“瑾(亮)拜见大将军!”
刘昆也注意到了迈步而入的诸葛兄弟,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打量了一番,心中已有了判断。
那个年约二十岁、身材略高、外表看起来显得比较成熟稳重的,而且脸有点长的那个,必定就是诸葛瑾。
而他旁边那个年仅十四、五岁,面容俊秀、眼神灵动的翩翩少年,应该就是后世传说中智多近妖的诸葛亮了。
尽管诸葛兄弟神色肃穆,行礼时大方得体,尽显世家公子风范。
但刘昆耳力惊人,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他心中明白,这兄弟二人第一次面对自己这个权势滔天的大将军,心中难免有些紧张。
刘昆唇角微扬,眼底漾开一抹春风化雨般的笑意。
他虚抬右手,袖口流云纹在光影间轻晃,声音温润似玉:“贤昆仲请起。今日得见两位少年英才,不妨坐下来陪本侯说些体己话。”
诸葛兄弟到底还是少年心性,看到刘昆外表和善的表情。
耳边又听到刘昆这般温和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名震大汉的大将军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对他们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如此礼遇,这让他们心中满是感动。
待两兄弟分别落座之后,一旁的侍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壶精致的香茗。
她先为刘昆斟上一杯茶水,动作轻柔而熟练,然后又依次为诸葛兄弟各斟上一杯。
茶香袅袅,弥漫在大堂之中。
刘昆端起手中的茶盏,放在鼻前轻轻嗅了嗅,然后轻轻地呷了一口。
他转头看向诸葛瑾,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说道:“本侯先从子瑜开始吧!子瑜,本侯早听说你博学多才,闻名乡里。故而冒昧请你过来,还望子瑜勿怪。”
诸葛瑾赶忙双手抱拳,微微弯腰,谦逊地说道:“瑾才疏学浅,实在当不得大将军如此盛赞!”
他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羞涩。
刘昆哈哈一笑,摆了摆手道:“子瑜莫要自谦!”
接着,他开始从经史子集等方面考校起诸葛瑾来。
诸葛瑾起初还有些拘谨,回答问题时略显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捏着衣角。
但刘昆态度温润,俊脸上始终带着真诚的微笑。
不时给予诸葛瑾鼓励的眼神,让他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
渐渐地,他开始对答如流。
不仅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昆听着诸葛瑾的回答,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不住地点头。
接着,他又考校起诸葛瑾的兵法来。
毕竟,诸葛瑾在原来的历史上,可是东吴军中一名举足轻重的统帅。
诸葛瑾胸有成竹,回答之间毫无晦涩之处,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刘昆点了点头,看向诸葛瑾的目光中满是赞赏。
他沉吟了片刻,转头认真地向诸葛瑾询问道:“子瑜果然有大才,本侯确实没有看错人。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子瑜是否有出仕的打算?为朝廷分忧?”
诸葛瑾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朝着刘昆恭敬地说道:“承蒙大将军看得起,瑾愿意在大将军麾下效力。”
他特意强调了“在大将军麾下”,而没有说出仕朝廷。
刘昆闻言,自然听出了诸葛瑾刻意表达的意思。
他哈哈一笑,爽朗的笑声在大堂中回荡:“好!好!子瑜能报效朝廷,本侯深感欣慰呀!”
他顿了顿,接着看向诸葛瑾,笑着问道:“不知子瑜是想从军呢,还是想从政?”
诸葛瑾沉吟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恭敬地说道:“大将军,不知道这从军如何?从政又如何?”
刘昆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赏诸葛瑾的谨慎。
他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子瑜,若想从军,本侯立即安排你进军中担任少校一职。本侯深知,以你之能这有些屈才了。但朝廷军中升迁只凭军功!本侯能给予你一个少校之职,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还望子瑜理解!”
诸葛瑾点了点头,他曾有所耳闻,朝廷军制沿袭当年大将军在种花部落的旧制。
少校大概相当于大汉之前的军侯一职,麾下有五百来号人。
刘昆看着诸葛瑾,继续笑道:“如果子瑜意欲从政,本侯可以让你去做一个县令!如何?”
说实话,诸葛瑾研读兵书已久,对从军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但刘昆又给出了主政一县的选项,这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抉择。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心中在暗自盘算着。
刘昆也不催促,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几分笑意。
一时间,大堂里的气氛有些冷场。
“兄长,小弟建议你先去做个县令!”一旁一直安静聆听的诸葛亮忽然出声说道。
他的话顿时吸引了刘昆与兄长诸葛瑾的目光,两人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来,看向诸葛亮。
“二弟,为何有此一说?”诸葛瑾有些不解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刘昆面带笑容,饶有兴趣地看着诸葛亮,他同样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