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 > 第398章 卷土重来

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 第398章 卷土重来

    夜幕降临,侦察兵带回最新消息:政府军和果敢司令部部队已经完全占领鹰嘴崖,正在大肆搜捕\"残匪\"。

    寨子里的房屋大半被烧毁,特别是学校、合作社和指挥所。杨温扬言要\"彻底铲除叛军\"。

    \"畜生!\"一个拉祜族战士怒吼,\"那可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

    冷艳锯示意大家安静:\"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我们首要任务是安置群众,然后迅速制定反击计划。\"

    经过紧急商议,决定将群众分散安置在各个秘密营地——这是半年多来在深山中建设的备用基地,政府军并不知晓。

    自卫军则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活动,既避免被一网打尽,又能灵活袭扰敌军。

    \"记住我们的优势。\"冷艳锯鼓舞士气,\"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有老百姓的支持。敌军人数虽多,但在这里是孤军深入,是瞎子、聋子。\"

    会议结束后,冷艳锯独自走到洞口。夜空中,鹰嘴崖方向的火光依稀可见。半年的心血,就这么毁于一旦...但他不能表现出丝毫动摇,因为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司令...\"林妍轻声走来,递给他一杯热茶,\"孩子们都安顿好了。他们问,什么时候能继续上课?\"

    冷艳锯接过茶杯,热气在寒冷的夜风中迅速消散:\"告诉他们,课堂无处不在。树林是教室,大地是黑板,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林妍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我们...还能回去吗?\"

    \"当然。\"冷艳锯的声音坚定起来,\"但不是简单地回去,而是要以更好的方式重建。这次失败暴露了我们的弱点——根据地太集中,太依赖固定据点。下一步要建立更分散、更灵活的网状结构。\"

    林妍惊讶地看着他。在这种时刻,大多数人想的都是生存,而冷艳锯已经在规划未来的重建。

    \"你早就预料到这一天?\"

    \"革命不是直线前进的。\"冷艳锯望着远方的火光,\"有高潮就有低谷,重要的是火种不灭。\"

    第二天清晨,冷艳锯召集核心成员开会。出人意料的是,秀娟居然活着回来了!这个铁打的战士浑身是伤,左臂用树枝固定着,但硬是拖着一条伤腿走了半夜山路。

    \"司令...情报...\"她气若游丝地递过一张染血的纸条,随即昏死过去。

    医务兵紧急抢救的同时,冷艳锯查看了那张纸条——上面是果敢司令部的作战计划。

    主力部队将在三天后撤回芒卡镇,只留下一个连驻守鹰嘴崖。彭大山和杨温之间有矛盾,合作并不稳固。

    \"这是个机会。\"宋营推了推眼镜,\"如果情报属实...\"

    \"需要核实。\"冷艳锯思索着,\"派侦察小组去鹰嘴崖,同时联络克钦军支队,动员我们在下游的民兵参战。\"

    侦察结果证实了秀娟的情报。政府军主力确实在准备撤离,留下的驻军士气低落。更关键的是,村民们虽然被迫返回寨子,但暗中仍支持自卫军,愿意提供帮助。

    \"群众基础还在,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冷艳锯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我们可以这样...\"

    反击计划大胆而精细,先派小分队袭扰驻军,制造恐慌。同时发动群众消极抵抗,拒绝提供粮食和情报。最后在敌军士气最低时发起突袭,夺回鹰嘴崖。

    行动开始出奇地顺利。自卫军的袭扰让留守敌军寝食难安。

    村民们则\"一问三不知\",政府军连向导都找不到。不到一周,那个连的指挥官就向上级请求撤退,称\"此地民风彪悍,难以治理\"。

    然而,就在自卫军准备发起总攻的前夜,一个意外消息传来——杨温被调走了!

    \"千真万确。\"侦察兵兴奋地报告,\"新来的指挥官叫牛温,是个文职军官,据说与杨温不和。\"

    冷艳锯立即调整计划,暂缓进攻,先观察新指挥官的风格。同时通过村民放出风声,说自卫军已经\"溃散\",只剩零星人员在活动。

    牛温果然与杨温不同。上任第一天,他就下令停止搜捕行动,转而组织\"民心安抚\"——发放少量粮食,承诺减免赋税。

    但这些表面文章骗不了深受其害的老百姓,情报仍源源不断地送到自卫军手中。

    \"他在演戏。\"李拥军分析道,\"等我们松懈了,再一网打尽。\"

    \"那我们配合他演。\"冷艳锯冷笑,\"传令下去,所有自卫军战士隐蔽待命,只让民兵出面活动。\"

    牛温果然中计。两周后,他认为自卫军确实已经瓦解,便放松了警惕,甚至计划撤回部分驻军。就在这时,冷艳锯发起了\"猎鹰行动\"。

    月黑风高夜,数十名自卫军战士在村民引导下,从秘密通道潜入鹰嘴崖。他们首先切断了电话线,然后同时袭击哨所、军火库和指挥官住所。

    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小时,驻军大半被歼,余部溃逃。牛温本人穿着睡衣被俘,满脸难以置信。

    当太阳再次升起在萨尔温江上时,蓝底稻穗步枪旗重新飘扬在鹰嘴崖上空。寨子里一片欢腾,村民们涌上街头,拥抱归来的自卫军战士。

    但冷艳锯没有时间庆祝。他立即组织重建工作:修复房屋,恢复合作社,重建学校。更关键的是,他吸取教训,不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指挥中心分散在三个地点,粮食武器也隐藏在不同地方。

    \"司令,你看谁来了!\"一天清晨,宋营兴奋地跑来报告。

    是那些分散活动的自卫军部队,带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回来了——他们不仅保存了实力,还在下游发展了新的根据地,带回了九百多名新兵和大量粮食!

    \"我们按您的指示,''像种子一样撒出去''。\"一个班长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生根发芽了。\"

    最令人惊喜的是宋营的康复。这个铁打的战士虽然左臂落下了残疾,但坚决不肯退役:\"我还能教新兵打枪!\"

    重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传来。克钦独立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势,政府军被迫从各地抽调兵力增援,包括芒卡镇的驻军!

    \"机会来了。\"冷艳锯在军事会议上宣布,\"我们要趁敌军虚弱之机,继续扩大根据地范围。\"

    自卫军开始了新一轮扩展。这一次,他们更加注重群众基础和隐蔽性,不再追求表面的地盘控制,而是建立广泛的秘密网络。

    每个村寨都有民兵组织、情报员和后勤点,但又保持相对独立,避免被一网打尽。

    林妍的文化宣传队也焕发新生。他们编排的新剧《火种》讲述鹰嘴崖失而复得的故事,在各个村寨巡演,场场爆满。

    演出结束后,总有青年偷偷找到自卫军,要求加入\"真正为老百姓打仗的军队\"。

    雨季结束时,自卫军的势力范围已经超过了沦陷前的规模,而且更加稳固。冷艳锯站在重建的学校前,看着墙上孩子们新画的太阳花——比以前的更加鲜艳夺目。

    \"司令,\"林妍领着一个学生走来,\"还记得他吗?撤离时给你画画的冯妍。\"

    冯妍羞涩地递上一张新画:太阳下,一群小人手拉着手,背景是飘扬的蓝旗。

    \"画得真好。\"冷艳锯蹲下身,与孩子平视,\"能告诉我为什么画这个吗?\"

    \"因为林妍老师说,\"冯妍认真地说,\"只要大家团结,太阳就永远不会落下。\"

    冷艳锯望向远处的萨尔温江。江水奔流不息,如同这片土地上人们追求自由与尊严的渴望,永不止息。鹰嘴崖的烽火暂时熄灭了,但火种已经播撒在千千万万普通人心中。这火种,终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