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 第399章 燎原之火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啥?队友住在阿卡姆疯人院?
穿越之八零,懒汉媳妇是个粘人精
崩坏原神铁道:开局曝光三大主角
我!丧尸母体,开启末世纪元
重生大时代之王
是勇者就上1000层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官道危途
旱季的萨尔温江流域,阳光像融化的金子般倾泻在山林间。冷艳锯站在新修建的了望台上,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群山。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半年已逝。在这半年里,自卫军的根据地不仅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而且规模还扩大了一倍有余。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司令,各村寨的代表们都已经到齐了。”宋营步履稳健地走上台阶,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
曾经的他,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但如今的他,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也变得锐利如鹰,已然成为了自卫军的核心智囊。
会议室设立在原学校的扩建部分,宽敞明亮。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自卫军所控制的村寨以及那些隐蔽的秘密交通线。
二十多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头人、长老们围坐在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旁,他们有的身着传统服饰,有的则穿着便装,但都面带笑容,彼此间轻松地交流着,不时还会交换一下手中的旱烟,吞云吐雾间,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同志们,”冷艳锯站起身来,他的开场白简洁明了,“今天我们要讨论三个重要议题:春耕生产、民兵训练以及医疗卫生。”
话音未落,会议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与会者们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使得整个会议进展得既高效又有序。
首先,各村寨代表依次汇报了各自的粮食储备情况。他们详细介绍了储备粮食的种类、数量以及储存方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粮食管理和分配的建议。
接着,引水渠扩建计划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大家纷纷就扩建的规模、路线以及所需资源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
民兵队长秀娟也不甘示弱,展示了民兵大队新设计的陷阱和防御工事。这些陷阱和工事设计巧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防御性,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喝彩。
随后,从芒卡镇投奔而来的医生古月妮汇报了简易医院的筹建进度。她介绍了医院的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购以及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医院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林妍的文化教育工作汇报。她详细介绍了自卫军学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识字班到如今完整的小学体系,学校不仅教授缅文、中文、算术等基础知识,还增加了基础科学课程。
此外,《萨尔温江之声》的发行量也从最初的每月几十份扩大到了现在的三千份,成为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平台。宣传队巡演的《火种》更是大受欢迎,已经演出了四十八场,场场爆满,观众反响热烈。
最后,林妍难掩兴奋地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们收到了第一封来自政府控制区的读者来信!”
原来,一位芒卡镇的教师秘密传阅了他们的报纸,并对其中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教材。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无比振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正在逐渐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关注。
会议结束后,冷艳锯留下了核心成员继续商讨军事问题。昏暗的油灯在作战地图上投下摇曳的光影,将每个人的表情都映照得格外凝重。
卧底侦察的宗成能风尘仆仆地赶来,身上的迷彩服还沾着露水。他摘下军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短发。\"最新消息,\"
他压低声音说,\"政府军正在大规模重新部署。新任战区司令是个叫苟温的少将,据说是从西南军区调来的。\"
作战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是那个''笑面虎''苟温?\"
\"正是他。\"宗成能擦了擦额头的汗,\"情报显示,这人以狡猾残忍着称。去年在西南剿匪时,他先用怀柔政策麻痹反抗军,等对方放松警惕后...\"宗成能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张老实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说说他的具体部署。\"
\"他不急于强攻,\"宗成能展开一张手绘地图,\"而是先搞''民心工程''。东线的三个村子已经在修路建桥,西边两个镇子开始发放救济粮,还派了医疗队...\"
\"典型的糖衣炮弹。\"冷艳锯冷笑一声,手指轻叩桌面,\"先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等老百姓放下戒心...\"
宗成能面色更加凝重:\"更麻烦的是,他不仅用糖衣炮弹来腐蚀我们的意志。根据内线消息,他派了大量特务混入村寨,这些人伪装成商贩、医生甚至难民,专门搜集自卫军的情报。\"
角落里传来一声咒骂。冷艳锯抬手示意安静,沉声问道:\"损失情况?\"
\"已经确认有三个联络站被暴露,\"宗成能声音嘶哑,\"老周他们...没能撤出来。另外,我们怀疑后勤线上的几个补给点也被盯上了。\"
作战室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油灯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冷艳锯盯着地图上被标记为红色的区域,缓缓握紧了拳头。
冷艳锯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果断地说道:\"必须改变联络方式。立即停止使用固定联络站,改为单线联系的流动交通员。同时,口令也要每周更换一次,并加设一套暗语系统,以确保情报传递的安全性。\"
李拥军点了点头,补充道:\"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各村寨的民兵要加紧反间谍训练。苟温这一招实在是太狠毒了,他显然是想从内部来瓦解我们的力量。\"
散会后,冷艳锯独自一人来到了后山的训练场。这里,新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射击和游击战术的训练。
负责训练他们的队长,正是那个曾经胆小如鼠的宋营。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沉着老练的游击队长了。
\"司令!\"宋营见到冷艳锯后,立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报告道,\"新兵连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考核,请您指示。\"
冷艳锯点点头,观察着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大多来自周边村寨,有些是曾经的民兵骨干,有些则是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女兵——这在缅北武装中极为罕见,是林妍极力推动的革新。在训练场上,她们整齐地站成一排,英姿飒爽,与周围的男兵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司令!”突然,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兵走出队列,她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声音却异常响亮,“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冷艳锯停下脚步,看着这位女兵,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我们为什么要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仗不是会开枪就行吗?”
女兵的问题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训练场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冷艳锯沉默了片刻,然后走到队伍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谁来回答这位同志的问题?”
队伍中,一个克钦族青年举起了手,他的声音有些紧张:“为了不欺负老百姓!”
冷艳锯微微点头,“对,但不全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磨损的小册子,是赵杰那本染血的识字课本。
他翻开书页,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辨认出一些内容。
“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当新的压迫者,而是为了让普通群众活得有尊严。”冷艳锯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
“纪律不是束缚我们的锁链,而是让我们区别于旧军队的标志。只有遵守纪律,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每一个人的心中。女兵们若有所思地点头,男兵们也都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他翻开课本,指着扉页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这是一个牺牲的战士写的。他不识字,却用生命明白了为什么而战。你们比他有文化,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新兵们沉默地听着,有人偷偷擦眼泪。那个提问的女兵挺直腰板:\"司令,我明白了!我们不是为打仗而打仗,是为人民而战!\"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半年已逝。在这半年里,自卫军的根据地不仅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而且规模还扩大了一倍有余。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司令,各村寨的代表们都已经到齐了。”宋营步履稳健地走上台阶,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
曾经的他,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但如今的他,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也变得锐利如鹰,已然成为了自卫军的核心智囊。
会议室设立在原学校的扩建部分,宽敞明亮。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自卫军所控制的村寨以及那些隐蔽的秘密交通线。
二十多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头人、长老们围坐在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旁,他们有的身着传统服饰,有的则穿着便装,但都面带笑容,彼此间轻松地交流着,不时还会交换一下手中的旱烟,吞云吐雾间,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同志们,”冷艳锯站起身来,他的开场白简洁明了,“今天我们要讨论三个重要议题:春耕生产、民兵训练以及医疗卫生。”
话音未落,会议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与会者们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使得整个会议进展得既高效又有序。
首先,各村寨代表依次汇报了各自的粮食储备情况。他们详细介绍了储备粮食的种类、数量以及储存方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粮食管理和分配的建议。
接着,引水渠扩建计划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大家纷纷就扩建的规模、路线以及所需资源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
民兵队长秀娟也不甘示弱,展示了民兵大队新设计的陷阱和防御工事。这些陷阱和工事设计巧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防御性,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喝彩。
随后,从芒卡镇投奔而来的医生古月妮汇报了简易医院的筹建进度。她介绍了医院的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购以及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医院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林妍的文化教育工作汇报。她详细介绍了自卫军学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识字班到如今完整的小学体系,学校不仅教授缅文、中文、算术等基础知识,还增加了基础科学课程。
此外,《萨尔温江之声》的发行量也从最初的每月几十份扩大到了现在的三千份,成为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平台。宣传队巡演的《火种》更是大受欢迎,已经演出了四十八场,场场爆满,观众反响热烈。
最后,林妍难掩兴奋地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们收到了第一封来自政府控制区的读者来信!”
原来,一位芒卡镇的教师秘密传阅了他们的报纸,并对其中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教材。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无比振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正在逐渐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关注。
会议结束后,冷艳锯留下了核心成员继续商讨军事问题。昏暗的油灯在作战地图上投下摇曳的光影,将每个人的表情都映照得格外凝重。
卧底侦察的宗成能风尘仆仆地赶来,身上的迷彩服还沾着露水。他摘下军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短发。\"最新消息,\"
他压低声音说,\"政府军正在大规模重新部署。新任战区司令是个叫苟温的少将,据说是从西南军区调来的。\"
作战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是那个''笑面虎''苟温?\"
\"正是他。\"宗成能擦了擦额头的汗,\"情报显示,这人以狡猾残忍着称。去年在西南剿匪时,他先用怀柔政策麻痹反抗军,等对方放松警惕后...\"宗成能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张老实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说说他的具体部署。\"
\"他不急于强攻,\"宗成能展开一张手绘地图,\"而是先搞''民心工程''。东线的三个村子已经在修路建桥,西边两个镇子开始发放救济粮,还派了医疗队...\"
\"典型的糖衣炮弹。\"冷艳锯冷笑一声,手指轻叩桌面,\"先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等老百姓放下戒心...\"
宗成能面色更加凝重:\"更麻烦的是,他不仅用糖衣炮弹来腐蚀我们的意志。根据内线消息,他派了大量特务混入村寨,这些人伪装成商贩、医生甚至难民,专门搜集自卫军的情报。\"
角落里传来一声咒骂。冷艳锯抬手示意安静,沉声问道:\"损失情况?\"
\"已经确认有三个联络站被暴露,\"宗成能声音嘶哑,\"老周他们...没能撤出来。另外,我们怀疑后勤线上的几个补给点也被盯上了。\"
作战室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油灯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冷艳锯盯着地图上被标记为红色的区域,缓缓握紧了拳头。
冷艳锯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果断地说道:\"必须改变联络方式。立即停止使用固定联络站,改为单线联系的流动交通员。同时,口令也要每周更换一次,并加设一套暗语系统,以确保情报传递的安全性。\"
李拥军点了点头,补充道:\"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各村寨的民兵要加紧反间谍训练。苟温这一招实在是太狠毒了,他显然是想从内部来瓦解我们的力量。\"
散会后,冷艳锯独自一人来到了后山的训练场。这里,新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射击和游击战术的训练。
负责训练他们的队长,正是那个曾经胆小如鼠的宋营。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沉着老练的游击队长了。
\"司令!\"宋营见到冷艳锯后,立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报告道,\"新兵连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考核,请您指示。\"
冷艳锯点点头,观察着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大多来自周边村寨,有些是曾经的民兵骨干,有些则是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女兵——这在缅北武装中极为罕见,是林妍极力推动的革新。在训练场上,她们整齐地站成一排,英姿飒爽,与周围的男兵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司令!”突然,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兵走出队列,她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声音却异常响亮,“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冷艳锯停下脚步,看着这位女兵,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我们为什么要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仗不是会开枪就行吗?”
女兵的问题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训练场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冷艳锯沉默了片刻,然后走到队伍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谁来回答这位同志的问题?”
队伍中,一个克钦族青年举起了手,他的声音有些紧张:“为了不欺负老百姓!”
冷艳锯微微点头,“对,但不全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磨损的小册子,是赵杰那本染血的识字课本。
他翻开书页,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辨认出一些内容。
“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当新的压迫者,而是为了让普通群众活得有尊严。”冷艳锯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
“纪律不是束缚我们的锁链,而是让我们区别于旧军队的标志。只有遵守纪律,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每一个人的心中。女兵们若有所思地点头,男兵们也都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他翻开课本,指着扉页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这是一个牺牲的战士写的。他不识字,却用生命明白了为什么而战。你们比他有文化,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新兵们沉默地听着,有人偷偷擦眼泪。那个提问的女兵挺直腰板:\"司令,我明白了!我们不是为打仗而打仗,是为人民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