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 第397章 京兆府宋昭大对决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第397章 京兆府宋昭大对决

    因为有李彦仙、吴阶等人勤王护驾,种师道得以腾出手来,一边护送赵桓进入京兆府,一边征集各路兵马,沿途对昭军进行堵截。

    这华州便是他的战略要地,因此才分拨姚平仲领大军在此死守,与李彦仙、吴阶、吴磷等人互相配合,伺机而战。

    昨日一场大战,双方各有胜败。

    姚平仲知道野战赢不得昭军,且人数不占优势,于是果断坚守城池,与昭军打攻防战。

    今日一早,昭军大举进攻,抢夺华州城池。

    宋军在几员大将指挥下,犹如打了鸡血,一个个悍不畏死上城死守,阻击昭军。

    王进因投鼠忌器,并未选择使用火器覆盖攻城,导致大战再次陷入拉锯战。

    昭军久攻华州不下,自然失去耐心,于是纷纷要求使用火器。

    王进也知道时间紧迫,于是命火器避开李彦仙等人,对华州发动猛攻。

    有了火器加持,宋军再也坚守不住,被打得抬不起头。

    姚平仲身为主将,顿时陷入愁苦之中。

    昭军的火器,已经成了宋军心病。

    似乎只要这火器一出,再精锐的兵马,再高涨的士气,都会被瞬间摧毁。

    但他身负阻击昭军的使命,自然不能轻易放弃防线,于是只得咬牙坚持,继续跟昭军战斗。

    然后,他们便见到了愤怒的武松统领的昭军步军彪悍的战斗力。

    在火器掩护下,武松身先士卒,带兵杀到城下,凶猛攻打城门,攀爬城墙。

    昭军潮水一般扑上,蚁附攻城,直取华州。

    宋军抵挡不住,被昭军一举攻上城头。

    姚平仲不得已下了撤军命令。

    昭军取得华州,稍作休整,继续领兵追击。

    好在沿途再无坚城堡砦,昭军顺利抵达京兆府以东五十里下寨。

    而姚平仲等人拖延昭军有功,让赵桓成功进入京兆府,稳住了局面。

    因此,他们也就领兵驻扎城外,与城内宋军成犄角之势,威慑昭军。

    这时,西夏三万大军在李至忠和李良辅率领下,也赶到京兆府。

    宋军势力大增,信心高涨。

    种师道再次智珠在握,欲在京兆府大败昭军,彻底站稳脚跟。

    王进领兵赶到,见种师道早有准备,没有冒然发动进攻,而是试探了几场,将宋军布置摸清楚了,再寻战机。

    于是,双方在京兆府对峙了不少时日。

    王进最终炮轰城外宋军大营,打破了宋军互为犄角的布置,才聚集重兵,对京兆府发动猛攻。

    事实证明,王进此前的担忧是多余的。

    以李彦仙等人的能耐,如何会被轻易伤及,早适应了火器的进攻,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宋军全部撤入城中,加上西夏兵马, 合计十三万大军。

    王进这边,左军都督府有十三万大军,加上田虎的河东军,合计十六万。

    双方相差不大,宋军占有地利,昭军则有火器的犀利。

    于是,更大更惨烈的攻防战打响。

    王进不再顾忌,命所有火器投入战斗,继续押着宋军打。

    西夏援军俱是骑兵,守城战难以建功,只留在后方被火器吓得瑟瑟发抖。

    因此,守城之事,落在十万宋军身上。

    种师道亲自上城督战,手下将领,已经聚集了种师中、折彦野、姚平仲、吴阶、吴磷、李彦仙等人。

    这些人个个都是悍勇之将,适应战场的能力毋庸置疑,在指挥大军规避昭军火器的同时,还能实施还击,阻击进入射程的昭军。

    只是,昭军有的是充足的火器,近战不能占优,就一股脑儿的对着京兆府狂轰滥炸,使宋军不断减员。

    第七日上,昭军终于可以扑到城下,对京兆府发起夺城大战。

    种师道见如此不是办法,于是在极力组织兵马反击的同时,请西夏骑兵从北门绕出,袭击昭军后方。

    李至忠和李良辅自然也不能拒绝,于是领兵出城,杀入昭军后方。

    种师道再开城出兵,命众将齐出,前后夹击,欲将昭军包围其中。

    王进见状,丝毫不惧,以马军迎击城内杀出的宋军,再以步军大阵掉头对抗西夏骑兵。

    昭军分作两股,两面迎敌。

    于是,西夏骑兵领教到了什么叫做铜墙铁壁,被武松摆下的大阵轻松挡住,再用火器加弓弩反击,打得西夏骑兵慌乱不堪,难以形成有效战力。

    城内冲出的大军,则被昭军马军对上。

    王进、孙安、卞祥各为排头,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宋军阵中。

    李彦仙被孙安盯上,再次大战一场,最终不敌孙安,被活捉归阵。

    吴阶则被卞祥力胜,也拿了回来。

    王进则直扑折彦野,三十回合将其打落马下,被亲卫所缚。

    种师道见大事不妙,只好鸣金收兵。

    宋军撤回城中,清点兵马,将领折了三个,兵马损失两万有余。

    远道而来助战的西夏骑兵,成了鸡肋,守城无用,出战不利,很是无地自容。

    种师道信心再次被打没了,只觉这昭军,生来就是他的克星,根本无法战胜。

    他深知久守必失的道理,于是求见赵桓,想请皇帝陛下也入蜀中避祸,他留在京兆府死守。

    然而,赵桓却不愿再跑了,认为去了蜀中,还要跟自己老父亲扯皮,而且也没脸面,因此打算死守京兆府。

    种师道又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官家很有骨气,不愿继续逃亡,连累沿途州府;担忧的是,昭军迟早打下京兆府,到时候他莫非是要陪着官家殉国么?

    他一把年纪了,死就死了,可是官家不仅是千金之躯,更是年纪轻轻的,实在是不忍心看官家就此陨落啊。

    可赵桓心意已决,他也劝不动,只得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希望可以守住京兆府。

    然而,王进却不给他任何喘息之机,日日猛攻京兆府。

    十余日后,京兆府几乎是面目全非,狼狈不堪。

    更要命的是,弓弩用尽,擂木炮石十不存一,就是粮草辎重,也在告急。

    尤其是要养着西夏骑兵,更是让种师道一个头两个大。

    在京兆府焦头烂额的时候,王进抓住机会,发起了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