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第398章 王都督俘虏种相公
热门推荐:
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
娱乐:我的前女友遍布整个娱乐圈
直播判案:我是个地狱判官
震惊杀手榜,大佬竟是华国大学生
皮皮瞎,你的河神请签收
末日青芒
别人御兽,你被兽御
阴阳石
开局欺诈师,扮演神明的我成真了
京兆府在昭军连番攻打之下,终究摇摇欲坠。
供养不足的西夏援军,也闹起了情绪,管种师道要钱要粮,要吃要喝。
种师道支应不及,顿时让李至忠、李良辅二将心存不满,于是要寻赵桓告状。
种师道十分无奈,这西夏骑兵前来,非但没能帮上什么忙,反而给大军后勤造成巨大压力。
如今,京兆府所储钱粮急速消耗,已经支撑不了多少时日。
保守估计,最多能支撑半个月,还是要在省吃俭用之下。
可惜,西夏军才不顾实际情况多么险峻,他们远道而来,为宋国拼命,要是吃不饱喝不好,那不是白来了嘛!
所以,他们才不管种师道如何为难,只一味要粮草,要酒肉。
种师道没有办法,只得尽量节省自己军中供应,先来满足西夏军。
可惜,这三万西夏军的消耗,是巨大的无底洞,他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满足西夏军巨大的胃口。
这日,李至忠和李良辅再次联袂拜访种师道,要求拨付五千石粮草、一万斤肉、五千坛酒,直言手下士兵情绪不稳,需要安抚,否则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种师道一听,大为光火,不留情面的数落了二将一回,讥讽他们吃粮不管事,莫如回去西夏守卫兴庆府。
二将闻言,脸色顿时一黑,愤愤不平的走了。
当天夜里,二将一番商议,决定发动兵变,抓了赵桓献给昭军,换取昭军从兴庆府撤兵。
种师道虽有防备,但如何拦得住三万骑兵同时行动。
于是,京兆府当晚遭遇浩劫,西夏兵在城内杀烧抢掠,制造出天大混乱,然后直冲赵桓行在,欲擒王献宝。
种师道悔不当初,不该发脾气说出那番话的。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好点起兵马,死守行在,对抗西夏兵。
这个消息,自然被王进第一时间知晓,于是毫不犹豫,连夜发起进攻。
种师道带兵阻挡西夏兵,保卫赵桓行在,把守城头之事,交给了种师中。
只是,兵马却只有两万。
昭军八万步军齐出,又怎么是这两万兵马能阻挡的。
因此,这次王进利用西夏兵创造的机会,一举攻上京兆府城头,杀得种师中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昭军在城头站稳脚跟,杀下城去打开了城门,悉数进入京兆府。
此刻,种师道还未摆脱西夏兵纠缠,正于府衙前展开血拼。
不想昭军潮水一般杀到,惊得双方都愣住了。
随即,王进大手一挥,昭军朝两边人马围了过去,并迫使双方投降。
李至忠和李良辅本就是要拿了赵桓向王进换取好处的,若是给的足够多,降了昭军也不是不行。
若事情不成,那还可扬长而去,折返西夏。
反正穷途末路的宋国,绝对不可能起死回生,也没什么油水可捞,根本不用担心影响两国邦交,自家皇帝陛下也不会责怪他们。
可惜种师道反应及时,阻挡坚决,他们未能得偿所愿。
此刻见难以全身而退,于是果断选择向王进投降。
王进虽然不太相信二将,但此事对昭军有利无害,于是试着驱使二将与昭军一起,围歼宋军,捉拿赵桓。
二将自是欣然应允,奋勇争先。
于是,种师道护着行在(府衙)的兵马,被昭军和西夏军两面合围,已经没了任何退路。
种师道看着身边几万惊恐的宋军,再看了十几万虎视眈眈、精气神十足的敌军,知道大势已去,顿时心中悲凉。
只是他不甘心就此束手就擒,而是嘶吼道:“众将士,随我杀贼,以死报国!”
王进见说,却以更高的声音蛊惑道:“宋军将士们,大宋已经完了,你们是时候为自己及家人考虑一个出路了,不若就此降了我昭国,保证你们继续能在军中效力,待遇也比宋廷好得多,没必要白白为赵宋送死。
本都督只说一句,投降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一众宋军闻言,顿时犹豫起来。
种师道大急,嘶吼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忠臣良将,随我死战贼军,纵使是死,也无上光荣,杀啊!”
说完,也不管士兵是不是愿意誓死忠君,以身殉国,一马当先杀向王进。
种家军亲卫义无反顾跟了上来,一些确实死忠赵氏的士兵,也跟着杀了上来。
昭军与西夏军也毫不客气,对着宋军扑杀过去。
种师道被山士奇和栾廷玉联手对上,自是杀得他招架不住。
过了三十余合,老将终究力竭技穷,被二将顺利拿下。
赶来解救兄长的种师中,也被卞祥项充、李衮用标枪和飞刀打伤,上前捆了起来。
小将吴磷,则是被西夏两位将领擒获。
至此,宋军群龙无首,面面相觑。
王进趁机再来劝降,这次,宋军不再坚持,纷纷弃械投降。
于是,府衙被昭军顺利夺下。
孙安领兵进入后堂,直奔赵桓所在阁楼。
不多时,吓得瑟瑟发抖的赵桓被捉了出来,面无血色的站在了王进面前。
王进仔细端详了一番这大宋亡国之君,残忍的说道:“赵官家,大宋,亡了,请昭告天下吧!”
赵桓闻言,恍若梦中,大宋,真的完了,就这么完了,在自己手里丢了?
自己成了亡国之君,还要宣告天下,大宋被昭国取代,这,多么残忍,简直无情!
然而,王进却不管他是不是能接受,只催促他写下昭告,命还未沦陷的各州府投降昭国,然后赶去燕京,与段和誉、王俣作伴。
赵桓没有以死殉国的勇气,心里艰难挣扎了一番,最终选择妥协,拟写诏书,命各州府投降昭国,然后与一众俘虏将领,被送到燕京,接受林冲安排。
京兆府下,大宋国亡!
王进终于如愿以偿,立下灭国大功。
但是,心有不甘的一些人,却不承认。
他们认为,太上皇还在,还有无数皇子王爷,还有几十个州府在手里,还有周旋的余地。
因此,他们纷纷带着财产族人,朝蜀中聚集,并拥护赵佶复位,废除赵桓帝号,拒绝投降昭国……
供养不足的西夏援军,也闹起了情绪,管种师道要钱要粮,要吃要喝。
种师道支应不及,顿时让李至忠、李良辅二将心存不满,于是要寻赵桓告状。
种师道十分无奈,这西夏骑兵前来,非但没能帮上什么忙,反而给大军后勤造成巨大压力。
如今,京兆府所储钱粮急速消耗,已经支撑不了多少时日。
保守估计,最多能支撑半个月,还是要在省吃俭用之下。
可惜,西夏军才不顾实际情况多么险峻,他们远道而来,为宋国拼命,要是吃不饱喝不好,那不是白来了嘛!
所以,他们才不管种师道如何为难,只一味要粮草,要酒肉。
种师道没有办法,只得尽量节省自己军中供应,先来满足西夏军。
可惜,这三万西夏军的消耗,是巨大的无底洞,他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满足西夏军巨大的胃口。
这日,李至忠和李良辅再次联袂拜访种师道,要求拨付五千石粮草、一万斤肉、五千坛酒,直言手下士兵情绪不稳,需要安抚,否则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种师道一听,大为光火,不留情面的数落了二将一回,讥讽他们吃粮不管事,莫如回去西夏守卫兴庆府。
二将闻言,脸色顿时一黑,愤愤不平的走了。
当天夜里,二将一番商议,决定发动兵变,抓了赵桓献给昭军,换取昭军从兴庆府撤兵。
种师道虽有防备,但如何拦得住三万骑兵同时行动。
于是,京兆府当晚遭遇浩劫,西夏兵在城内杀烧抢掠,制造出天大混乱,然后直冲赵桓行在,欲擒王献宝。
种师道悔不当初,不该发脾气说出那番话的。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好点起兵马,死守行在,对抗西夏兵。
这个消息,自然被王进第一时间知晓,于是毫不犹豫,连夜发起进攻。
种师道带兵阻挡西夏兵,保卫赵桓行在,把守城头之事,交给了种师中。
只是,兵马却只有两万。
昭军八万步军齐出,又怎么是这两万兵马能阻挡的。
因此,这次王进利用西夏兵创造的机会,一举攻上京兆府城头,杀得种师中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昭军在城头站稳脚跟,杀下城去打开了城门,悉数进入京兆府。
此刻,种师道还未摆脱西夏兵纠缠,正于府衙前展开血拼。
不想昭军潮水一般杀到,惊得双方都愣住了。
随即,王进大手一挥,昭军朝两边人马围了过去,并迫使双方投降。
李至忠和李良辅本就是要拿了赵桓向王进换取好处的,若是给的足够多,降了昭军也不是不行。
若事情不成,那还可扬长而去,折返西夏。
反正穷途末路的宋国,绝对不可能起死回生,也没什么油水可捞,根本不用担心影响两国邦交,自家皇帝陛下也不会责怪他们。
可惜种师道反应及时,阻挡坚决,他们未能得偿所愿。
此刻见难以全身而退,于是果断选择向王进投降。
王进虽然不太相信二将,但此事对昭军有利无害,于是试着驱使二将与昭军一起,围歼宋军,捉拿赵桓。
二将自是欣然应允,奋勇争先。
于是,种师道护着行在(府衙)的兵马,被昭军和西夏军两面合围,已经没了任何退路。
种师道看着身边几万惊恐的宋军,再看了十几万虎视眈眈、精气神十足的敌军,知道大势已去,顿时心中悲凉。
只是他不甘心就此束手就擒,而是嘶吼道:“众将士,随我杀贼,以死报国!”
王进见说,却以更高的声音蛊惑道:“宋军将士们,大宋已经完了,你们是时候为自己及家人考虑一个出路了,不若就此降了我昭国,保证你们继续能在军中效力,待遇也比宋廷好得多,没必要白白为赵宋送死。
本都督只说一句,投降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一众宋军闻言,顿时犹豫起来。
种师道大急,嘶吼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忠臣良将,随我死战贼军,纵使是死,也无上光荣,杀啊!”
说完,也不管士兵是不是愿意誓死忠君,以身殉国,一马当先杀向王进。
种家军亲卫义无反顾跟了上来,一些确实死忠赵氏的士兵,也跟着杀了上来。
昭军与西夏军也毫不客气,对着宋军扑杀过去。
种师道被山士奇和栾廷玉联手对上,自是杀得他招架不住。
过了三十余合,老将终究力竭技穷,被二将顺利拿下。
赶来解救兄长的种师中,也被卞祥项充、李衮用标枪和飞刀打伤,上前捆了起来。
小将吴磷,则是被西夏两位将领擒获。
至此,宋军群龙无首,面面相觑。
王进趁机再来劝降,这次,宋军不再坚持,纷纷弃械投降。
于是,府衙被昭军顺利夺下。
孙安领兵进入后堂,直奔赵桓所在阁楼。
不多时,吓得瑟瑟发抖的赵桓被捉了出来,面无血色的站在了王进面前。
王进仔细端详了一番这大宋亡国之君,残忍的说道:“赵官家,大宋,亡了,请昭告天下吧!”
赵桓闻言,恍若梦中,大宋,真的完了,就这么完了,在自己手里丢了?
自己成了亡国之君,还要宣告天下,大宋被昭国取代,这,多么残忍,简直无情!
然而,王进却不管他是不是能接受,只催促他写下昭告,命还未沦陷的各州府投降昭国,然后赶去燕京,与段和誉、王俣作伴。
赵桓没有以死殉国的勇气,心里艰难挣扎了一番,最终选择妥协,拟写诏书,命各州府投降昭国,然后与一众俘虏将领,被送到燕京,接受林冲安排。
京兆府下,大宋国亡!
王进终于如愿以偿,立下灭国大功。
但是,心有不甘的一些人,却不承认。
他们认为,太上皇还在,还有无数皇子王爷,还有几十个州府在手里,还有周旋的余地。
因此,他们纷纷带着财产族人,朝蜀中聚集,并拥护赵佶复位,废除赵桓帝号,拒绝投降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