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 第399章 破成都赵佶降昭国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第399章 破成都赵佶降昭国

    当这股风潮席卷西川路,四方人马涌入成都府,赵佶、童贯、蔡京、刘延庆等人,顿时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不如就顺应民意,在成都复位。

    如此一来,他们就不是亡国君臣,不用背上降敌亡国的骂名。

    至于赵桓的诏令,他们不予承认,甚至要废除其帝号,不承认其所有决定。

    消息传出,在京兆府整顿兵马,等待京兆府以北各州府来投、筹措粮草辎重的王进大怒,立刻拔营起行,率兵朝西川路进发。

    大军一路向西,先打下乾州、凤翔府、秦州一路,隔绝南北联系,然后与南面的方杰、西面的郝思文互通消息,合围西川路、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地。

    赵佶还未正式复位,已成瓮中之鳖。

    方杰的江南军都督府,没有随关胜等人折返杭州,北上辽东,而是留在黔州一带,震慑还未完全稳定下来的各羁縻州。

    也是封锁南面地盘,不让宋军有难逃反攻的机会。

    郝思文则驻扎在鄯善,震慑大理国各路豪强,三方恰好形成犄角之势,将赵佶等人围在蜀中。

    王进领兵打下乾州、凤翔府、秦州后,分兵守住南北界线,然后挥军南下,攻入凤州、成州、兴州等地。

    这些地方心向赵宋的,早已逃去蜀中,剩下的要么是期盼昭军早日前来的穷苦百姓,要么就是没有什么立场,准备顺势而为的中产阶级。

    而兵马毫无疑问都撤的差不多了,要集结起来,在剑州一带,利用天险布置防线,阻挡昭军南下。

    然而,他们终究无力形成一条无懈可击的防守线。

    被放弃的各州府又望风而降,导致王进长驱直入,先后收下洋州、兴元府、阶州、文州、利州、集州等地,将兵峰推进到龙州、剑州、阆州、巴州、壁州一线。

    这一带地势险峻,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是蜀道难的集中体现。

    然而,这却难不倒昭军,遇到坚固堡砦,就用霹雳弹、震地雷开路。

    宋军死守,那就火绳枪、手雷伺候。

    虽然火炮、投石车不好运送进来,但也不影响昭军作战,实在不行,还可以绕路进入蜀中。

    总之,垂死挣扎的赵佶及其拥趸,竭尽全力,也只不过是暂时延缓了昭军进攻的节奏,但失败却一直在接连上演。

    在经过个多月的拉锯战后,昭军还是凭借先进的火器、精锐的士气,突破剑州一带防线,杀入绵州、蓬州一带。

    最险峻的防线被攻破,宋军溃败得格外迅速。

    于是,昭军兵分四路,一路平推。

    其中,孙安从龙州南下,攻取了茂州、维州、永康军、彭州、汉州、等地。

    卞祥泽从壁州南下,攻取达州、开州、云安军、夔州、万州、梁山军等地。

    武松和王进从中路并列南下,武松领兵攻取梓州、怀安军、遂州、简州等地。

    王进则领兵直下果州、渠州、广安军、合州、普州等地。

    四路大军势如破竹,宋军无力阻挡。

    赵佶在成都府观望了一回,见复位也是灭亡的结局,不想自取其辱,于是只含糊着忽悠那些拥护他的人马,却迟迟不宣布复位称帝一事。

    这些人马一败再败,信心全无,见赵佶迟迟没有动作,他们也不能取得任何利益,最终自行动摇起来。

    于是,一些不愿成为赵佶炮灰的人,自发起来聚义,响应昭军,投降王进。

    于是,成都府以南各州府,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量,很快都降了。

    又是半个月过去,蜀中之地,除了赵佶等人所在的成都府,其余全部投降昭国,弃暗投明。

    于是,王进合四路大军,围攻成都,捉拿赵佶。

    到了这时,赵佶既无骨气,也没有勇气。

    也就是不痛快投降,也不敢跟昭军拼死一战,只赖在成都城中,拖延时日。

    童贯、蔡京、王黼、刘延庆、刘光世、折彦质等人,也不打算以死殉国,于是就坚守成都,等待最后的命运。

    王进却不跟他们啰嗦,直接命大军用火器对着成都城狂轰滥炸。

    不过三日时间,守军胆寒,百姓躁动起来。

    眼看一场起义和哗变就要发生,害怕控制不住局势,身死在此的童贯等人慌了,于是只得劝赵佶早点投降。

    最终,赵佶还是无奈了接受了这个命运,选择开城投降。

    王进将这一伙昏君奸臣一网打尽,打包送去燕京。

    昭军接管成都府后,宣告大宋所有地盘被昭军取代,宋国成为历史,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了。

    消息传遍四方,昭国军民自是举国沸腾,欢庆这巨大的胜利。

    周边诸国、部落,则是闻风而动,纷纷向昭国示好,派出使者出使燕京,交好昭国。

    林冲来者不拒,在燕京等待赵佶等人入京,然后命礼部接待各方使者,宣示大国威严。

    宋国既灭,大理国亡,南边一统,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

    于是,兵峰回转,向北方聚集。

    正在猛攻兴庆府的杜壆,更加紧迫起来。

    如今,只有前军都督府没有灭国之功了。

    这西夏,必须要尽快拿下,否则在兄弟们面前,他都抬不起头了。

    李乾顺死守兴庆府,征集了三十万大军抵抗杜壆,一时之间,确实打不下来。

    好在,林冲命新组建的游奕军和踏白军进入西夏境内,赶来协助于他。

    对于两位统制官张宪、杨再兴,杜壆自是知道。

    这两个小将天赋异禀,武艺高强,正是渴望建立功勋之时,必然是锐不可当的存在。

    于是,将两军调入先锋军中,同来进攻兴庆府。

    李乾顺得知杜壆增兵,顿感头大。

    他虽然临时征集了三十万大军,但没有得力大将坐镇,这些部落兵马,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战力自然不足。

    面对前军都督府十八万大军,已经很是吃力,再增兵四万,他自然吃不消了。

    更要命的是,此前派去救援宋国的三万骑兵,选择了投降昭国。

    李至忠和李良辅,已经在王进麾下效力。

    此二人不仅是西夏得力干将,带去的三万骑兵也是精锐。

    这无疑削弱了西夏一部分力量,更是失去了两员大将坐镇兴庆府,嵬名阿吴和芭里祖仁二人,有些独木难支,只能坚守,不能反攻。

    而杜壆却是越打越有信心,等杨再兴和张宪加入战场后,他对兴庆府发起了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