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375章 医名远播,陈家求亲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375章 医名远播,陈家求亲

    张大山对女儿志向的支持,让丫丫心中那块最大的石头落了地。

    她不再为婚事烦恼,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她所热爱的医道之中。

    她不仅将张家药圃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跟着村里的老郎中,学到了不少实践的本事。

    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却让她这身悄然练就的本事,第一次在世人面前,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这日,“青石商会”的第一次正式集会,在青石村新落成的议事厅里举行。

    数十位来自南阳各地的商户掌柜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张家作为东道主,自然是全家出动,热情招待。

    会议正进行到一半,意外突然发生了。

    一位来自府城的、做皮货生意的钱掌柜,他那随他一同前来的、只有七八岁的小儿子,在院子里玩耍时,不知碰了什么东西,突然浑身起了大片的红疹,呼吸急促,小脸憋得青紫,眼看就要喘不上气来。

    “快!快来人啊!救命啊!”

    钱掌柜抱着儿子,惊慌失措地冲进议事厅,声音都变了调。

    在场的商人们顿时乱作一团。

    村里的老郎中恰好出诊去了邻村,一时间也赶不回来。

    众人眼看着那孩子气息越来越弱,都是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后院帮忙端茶送水的丫丫,闻讯赶了过来。

    她只看了一眼那孩子的症状,便立刻对张大山说道。

    “爹,他这是中了‘漆树’的毒,是急性的‘风毒’,堵住了喉咙。”

    “再不施救,怕是……有性命之忧。”

    “你有法子?”张大山立刻问道。

    “有。”丫丫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让她试试!”张大山当机立断,对着早已慌了神的钱掌柜说道。

    钱掌柜看着眼前这个还没自己儿子高多少的黄毛丫头,眼中充满了怀疑。

    但眼看儿子气息越来越弱,他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用力地点了点头。

    丫丫没有丝毫慌乱。

    她立刻吩咐道:“石头哥,快,去取一碗咱们家新酿的米酒来,要最烈的那种。”

    “花儿姐,去俺的药箱里,把那包‘地肤子’和‘白鲜皮’都拿来。”

    “柱子哥,立刻烧一大锅热水,备用。”

    她的指挥,清晰而又镇定,自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很快,东西都备齐了。

    她先是让钱掌柜掰开孩子的嘴,自己则用一块干净的布,蘸着烈酒,小心地探入孩子的喉中,擦拭着那已经红肿的部位。

    一股辛辣的气味,刺激得那孩子剧烈地咳嗽起来。

    也正因为这一阵咳嗽,堵在喉中的那口浓痰,被咳了出来,孩子的呼吸,瞬间就顺畅了不少。

    紧接着,她又将那两种草药,以精准的比例混合,用最快的速度捣烂成泥。

    “用热酒,调开,给孩子灌下去一半。”

    “剩下的一半,用热水化开,给他擦拭身上的红疹。”

    一套急救措施,有条不紊,行云流水。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是目瞪口呆。

    谁也没想到,平日里那个看起来文静害羞的张家小姑娘,在面对这种危急场面时,竟能表现出如此的专业和沉着。

    更神奇的是,在灌下药汁、擦拭了药泥之后。

    那孩子身上的红疹,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退。

    原本青紫的脸色,也渐渐恢复了红润。

    不到半个时辰,他竟然就能在父亲的怀里,小声地说话了。

    “神了……真是神了……”

    钱掌柜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激动得老泪纵横,当场就要给丫丫跪下。

    “丫丫小姐,不,丫丫女神医,你就是俺们父子俩的救命恩人啊。”

    丫丫救人的事迹,随着这些商户的返回,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南阳府的商圈。

    所有人都知道了,青石张家,不仅有能点石成金的“巧匠”。

    还有一个能起死回生的“女神医”。

    一时间,张家的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也正是这份日益远播的“医名”,为丫丫引来了一门谁也意想不到的、在世人看来最是天造地设的“良缘”。

    这天,一位由赵四海亲自引荐的、在府城里最是德高望重的官媒,郑重其事地登上了张家的大门。

    她带来的,是南阳府最大的药材世家——“广仁堂”陈家的提亲文书。

    “广仁堂”陈家,在南阳府乃至周边数个州县,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他们家世代经营药材,坐拥良田药圃上千亩,名下的药铺和医馆,更是遍布各地。

    其家族底蕴之深厚,财力之雄厚,丝毫不亚于府城的任何一家豪门。

    更重要的是,陈家世代行医,最是敬重有真本事的医者。

    当“广仁堂”的陈老爷子,听说了丫丫“巧解漆毒,妙手回春”的事迹后,惊为天人,大加赞赏。

    在得知丫丫尚未婚配后,他更是当即拍板,要为自己同样在学医的、最疼爱的长孙,求娶这位“奇女子”。

    官媒满脸堆笑,对着张大山和王氏,宣读着陈家的提亲意向。

    “张先生,张夫人,我家陈老爷说了,他求的,不是寻常人家的儿媳。”

    “他求的,是一位能与他家那同样痴迷医道的长孙,共同切磋、光大医道的‘杏林知音’。”

    “陈老爷还特意嘱咐老身转告。”

    “丫丫小姐若是嫁到他们陈家,绝不需她困于后宅,洗手作羹汤。”

    “‘广仁堂’名下所有的药铺、药田,都可任由丫丫小姐使用、研究。”

    “她若是想坐堂问诊,陈家便立刻为她开一间南阳府最大、最好的女子医馆。”

    “她若是想云游四方,寻访名医,陈家也会派最好的护卫和最多的盘缠,让她了无后顾之忧。”

    “陈老爷说,他要娶的,是能光大陈家医道的‘宗师’,而不仅仅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孙媳妇。”

    这番话,这条件。

    让在场的张大山和王氏,都听得是目瞪口呆,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

    这世上,竟会有这样的人家。

    竟会有这样一门,仿佛是为自家女儿量身定做一般的、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亲事。

    这门亲事,不仅门当户对,甚至可以说是张家高攀了。

    它满足了丫丫所有的理想和追求。

    也打消了王氏心中所有的顾虑。

    这……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下的最好姻缘。

    官媒走后,王氏激动地拉着张大山的手。

    “当家的,你听到了吗?这是……这是老天爷开眼,给咱们丫丫送来的福分啊。”

    张大山也同样心潮澎湃,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是啊。

    这门亲事,好得……就像是一场梦。

    可,这真的是丫丫想要的吗?

    他想起了女儿那日含泪所说的“宁可以医为伴,终身不嫁”的决绝。

    一场看似完美无缺的“良缘”,反而成了一道最甜蜜、也最艰难的选择题。

    这道题,最终的答案,只能由丫丫自己来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