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云梦朝华 > 第329章 三刻之议

云梦朝华 第329章 三刻之议

    夜风如刃,卷开将营帐帘。

    鼓声三响,金影微颤。

    主帐之内,三盏灯并燃,映出甲影森然,气机如山压顶。

    姜鸣铸端坐虎案之后,破甲半披,断笔直立案上,军图两道血红交线刺入中枢,如刀锋压顶,一寸不移。

    三刻未至,兵鼓骤响。

    “段将军到——”

    亲兵低声禀报,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紧随其后,厚重步履踏入营帐。

    段轲,银甲披身,盔未解、刀未卸,步入主帐时,仅抱拳一礼,冷目一扫便落于案前。

    他身后四名亲兵沉默无语,横枪而立,刀锋未入鞘,杀气未藏。

    姜鸣铸目光未移,只一字低唤:“段轲,坐。”

    段轲抱拳略低头,却未屈膝,语调不咸不淡:

    “将军召我,自当听令。”

    他话落时,视线已经掠过一旁站立的萧然与慕容冰,眸中多了一道不掩的审视与怀疑。

    “这两位……也是来议兵事的?”

    姜鸣铸不答,唇角微动,轻轻抬手。

    又是一声鼓鸣。

    “曹将军到!”

    门帘拂动,一道轻步缓缓入帐。

    曹彰身着素布战袍,未着甲,无随从,手中亦无兵刃,独自一人,拱手行礼:

    “末将拜见姜帅。”

    姜鸣铸凝视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意,淡然道:

    “曹将军,三日未至,气色不错。”

    曹彰微笑答道:“大帅三日不出,我不敢擅入。”

    他说得轻,却字字在意,分寸极稳,语锋似绒,暗藏锋芒。

    他落座,不显拘谨,目光不动声色地在帐中游走,像一名正在等待投子的棋手。

    ——

    三人既至,营帐骤静。

    帐外夜风如鼓,帐中灯影跳动,将三人影子投在帷幕之上,交错如三尊冥像——亦像三口未封的棺椁。

    姜鸣铸终于开口,语声低沉而厚重,如铁铸而成:

    “今夜,不议策,不议赏。”

    “只问一句。”

    他手指轻点军案,眼神落在段轲与曹彰之间。

    “南营兵粮——去了哪?”

    一言落地,如震山裂石!

    ——

    段轲眼神一凛,随即起身拱手,语气压抑却坚定:

    “大帅,三日前我已呈报文书,后营缺粮,属下不得已向西陲赊粮,自筹三成入库。”

    “粮虽未入主账,却全数用于军中,未曾私藏一斗米。”

    姜未应声,只一字一顿,冷冷吐问:

    “既为军用,何不报我知?”

    段轲沉声回道:

    “将军三日不出,文报投石入海。军粮事急,一日拖延便是数百兵卒断食。”

    “属下未能请命在前,实属无礼;可若等将军回令,那日夜里,便得有兵卒饿死。”

    他双目如炬,声音渐冷:

    “我段轲不是要权,而是护兵。”

    “大帅若真视兵如子,为何闭帐三日、门不启、命不出?”

    ——

    帐中一片沉默。

    段轲话声虽重,却并非毫无逻辑,一时间,不少帐中亲兵神色动容。

    他们早已私下低语三日:将军是否已无力?帅帐是否空置?

    那声音如积压已久的石块被投下湖心,一下炸裂开来。

    就在此刻,萧然缓缓上前,神色如霜,淡淡开口:

    “你说你护兵?”

    他反手一摊,将一本账册摊开。

    啪!

    声响入耳,纸页上清晰印着:粮源转单、西陲鲁氏、东市银号、三重账签。

    “后营自筹?可你签的是三倍粮价、七分利息。”

    “每入一斗粮,折兵三十两。”

    “每签一笔票,割军三寸命。”

    他翻出下一页,一枚亲印赫然落款:“段轲”。

    “你说你救兵,实际却是用弟兄的命,垫你账上那点‘将名’。”

    萧然抬眸,目光如刀:

    “你不是将。”

    “你是市井放账的老鸨,是拿军命下注的赌徒。”

    “你要得不是兵能吃饭,而是看他们——跪着求你。”

    ——

    此言一出,帐中忽然骚动。

    数名亲兵低声交谈,眼神愤怒。

    “我就说那粮不对劲……我弟弟前两天说有车粮进了,可我们一口没见着。”

    “还说‘自筹’,老李饿死时,谁来报的丧?”

    “我们吃草皮,他家仓门一夜都不灭灯火。”

    这些声音不高,却像火星落在干草堆,一点便燃。

    军中气场,开始倒转!

    ——

    段轲脸色铁青,死盯萧然,低声咆哮:

    “你个外人!你知道什么叫军?你知道我替他们跪了多少银商?”

    “若不是我挺着这些烂账——后营早没命了!”

    “我借粮,是因你们帅帐空了三日!”

    “你们三日不出,他们三天没吃——你来讲正义?”

    他拳头死握,指甲几乎嵌入血肉。

    这,不是单纯的野心。

    这是一种——倔强而悲凉的反噬。

    他不甘的不是权被质疑,而是他用命背着的这一身“叛相”,竟被一个年少之人一纸揭穿。

    ——

    这时,一直静坐未语的曹彰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依旧轻缓,却清晰:

    “我和段轲……昔日共执旗。”

    “但我们走到了不同的岔口。”

    他缓缓起身,朝姜鸣铸拱手:

    “将军,我不怕死。”

    “但我不想,死在谎言里。”

    “南粮不清,军心将溃,若此时还要讲私账、守虚权——那这一营兵,便真无活路。”

    他一顿,望向段轲,眼中一丝惋惜:

    “你信我。我也信你。”

    “但今夜之后,我们不是一路人了。”

    ——

    全帐静默三息。

    姜鸣铸缓缓起身,手握将印,目光如铁:

    “曹彰听令——”

    “南粮暂封,由你清查三仓,三日之内,厘定存实。而明日,我则要查你营中的第一笔账。”

    “所有粮契银据——交帅帐亲审。”

    “违令者,斩!”

    曹彰躬身而应,毫无迟疑。

    萧然趁势而上,掀开卷轴,落笔封签:

    “段轲——你仍统后营,但账册即刻上缴,粮仓一锁三钥,兵不许调,粮不得入私门。”

    “明日辰时前,你若无一字进账——帅营将亲至!”

    ——

    帐中将兵齐声喝令:

    “遵令——!”

    鼓声隐响,外帐亦传来呼应之声。

    亲兵们不知何时已围至帐外,目光肃然,气息如山雨将临。

    段轲僵立片刻,脸色青紫交错。

    他猛地拂袖而去,将出帐时,一名心腹快步而至,将一封密函悄然塞入他掌中。

    段轲下意识接过,信纸尚热。

    他走入营外昏黄火光,望着信封上的墨字逐字展开。

    那是一封来自魏峥嶷的手令。

    他一行行读下去,神色骤变。

    从初见时的怔、到中段的诧,再到眉峰压下、脸色冰冷,最终嘴角微弯——是一道极细的、杀机初启的冷笑。

    信中最后一行:

    “速杀姜,夺帅印,事成授丹阳军主帅。”

    他低声喃喃:

    “大帅……”

    “你真想活着翻盘?”

    “那就别怪我,拿你这盏老灯——去换我前程。”

    他抬眸,看着那仍亮着的将营烛火,缓缓收起信件,脚步重如山兽,转身没入风中。

    风过营墙,鼓声再响,夜色压顶如刃。

    一场埋藏许久的兵变杀局,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