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416章 戴院使回京,船舰连连看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416章 戴院使回京,船舰连连看

    “戴爱卿,你回京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来人正是戴思恭。

    外臣进宫需要通报宫里的帝后,但作为太医院的院使和御医,有腰牌就能进入。

    之前朱元璋给了戴思恭腰牌根本没有收回,再加上身边还有侍卫跟随,因此直接就前来华盖殿觐见。

    “臣戴思恭,不负皇命,已经将江南一带的牛痘接种事宜推广完毕,并收集到了江南地方官场的详细情况,对于医改一事,有了详细的意见。”

    戴思恭不是当官的,而是一个医者。

    可医改的事既然交给了他,并且还是让天下所有医者摆脱贱籍贱业污名的重任,他这小半年的时间里,除了让地方医者,知道种植牛痘的方法,记录更为精确的接种反应,还走破了近一百双布鞋,深入到许多不同情况的县城与乡镇山村,按照陛下制定的大方向,去询问了当地缺医少药的具体情况。

    只有这样,他这个御医出身的太医院院使,拟定的医科录用条件,才能更加令人信服。

    如今的戴思恭在提及这个话题时,才已没有了当初,隔行如隔山不敢议论的谨慎模样,十分的从容自信。

    朱元璋欣慰而笑。

    “哈哈哈,咱就知道戴爱卿你能胜任这个差事,医改首先要选拔人才,其次要增加地方官场的职位,咱刚才正好让吏部尚书去办这个事了,你休息一下,明日去找他聊聊,看看哪里需要修改的,没有的话,咱同老先生商量好,就开始贴皇榜,八月恩科考试之后,就举行第一届全民医科选拔。”

    “臣遵命!”

    戴思恭暗中松了口气。

    他也是想先回京休整一下,但想到陛下平时做事,急于求成,又在地方上都听闻,朝堂精简人员的消息。

    还以为今日进了宫,不把医科选拔的具体章程确定下来,就别想离宫。

    万万没想到,陛下竟如此体恤他,放他离宫了。

    戴思恭看着神情愉悦,脚步轻快往东走的朱元璋,通过精气神就能判断得出来。

    “陛下看着比我离宫前,年轻了十岁的模样,看来陛下这段时日听劝了,没再熬夜了吧?”

    换作别人问这件事,那就是窥探皇帝隐私,要治罪的。

    可戴思恭是负责皇帝身体健康的人,被问话的华盖殿太监,想了想便回答。

    “陛下与太子殿下,组建了殿阁大学士后,就不像以前那样,整日呆在华盖殿批阅奏疏,忙得团团转了,方才陛下就是去东宫看皇孙去了。”

    这事全宫上下都知道,根本不用瞒着戴思恭。

    甚至宫外许多官员都知情。

    “天才刚亮没多久,陛下就闲下来去看皇孙了?”

    戴思恭惊讶过后,便抚须颔首,一脸赞同的表情。

    “劳逸结合,难怪陛下精气神比以前更好了,我应该向陛下学习。”

    太医院的人手,也可以改编一下。

    精简一些每天闲着没事数药材的人手,增加一些他在探访过程中,有医术有抱负的医者。

    这样大家一心谋事而不谋职,除了个别应急的部门以外,也能像陛下一样,过了劳逸结合的生活,除了办好差事,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医学方面的事。

    “对了,也不知道吴王殿下的书,写了多少了,我在乡间采集了不少据说是外来的植物,正在马车上装着呢,吴王殿下如今可在宫中?”

    华盖殿的小太监连忙更正他的称呼。

    “如今这宫里没有吴王殿下了……”

    “什么?”

    戴思恭面色剧变。

    “吴王殿下他、他难道……”

    “戴院使你可别乱猜,陛下更改了殿下的封号,如今称周王殿下了,寓意殿下可在大明广阔的土地上,自由自在地行走,不受拘束,好让殿下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呢。”

    听到这话,戴思恭愣了好半晌,才望着朱元璋离开的方向,露出敬佩的表情。

    陛下真的变了。

    不再像以前一样,用坚强和倔强去和每一个人碰撞,这样做人舒心,做事才有更加成功。

    “那就带我去见见周王殿下,我有礼物送给他。”

    “戴院使稍候,奴婢去和太子殿下说一声。”

    和太子殿下说就行了吗?

    戴思恭看着眼前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华盖殿,这才意识到。

    不光陛下变了,似乎整个大明的格局,都跟着变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看来往后,他除了要给陛下办差,还要帮着太子殿下调理身体了。

    “还是再给自己招两个副手吧。”

    对。

    不然的话,他可能会先身体撑不住,先走一步。

    谁叫老朱家的人,身体底子好呢,自己单纯靠身体天赋,拼搏不过他们呢。

    ……

    朱元璋不知道戴思恭出去一趟,不光长了见识,还长了心眼,学会了怎样合理的为自己争取劳逸结合的处境。

    不过就算他知道,也会大笔一挥,先给戴思恭找一个能干的副手试试,一个人能齐活,就不用两个人。

    毕竟来往宫里的人员越多越杂,有些事就越容易露馅。

    就比如现在,乖孙还没等焦玉前来呢,就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在空白的纸上涂鸦了。

    “唰唰唰!”

    东宫大殿中央的一片地砖上,铺着被褥和凉席,上面又铺满吸水性强又便宜的草纸。

    朱雄英拿着昨天朱棣给他的御用牙刷,在上面聚精会神地蹭着。

    连朱元璋走上前,他都没有发现。

    常氏见到他来了,连忙站起福了一礼。

    “父……”

    “嘘!”

    朱元璋示意她别行礼,又指了指偏殿。

    等常氏默默地退下,朱元璋撩起龙袍蹲坐在朱雄英的身边,好奇地歪着看着能够放下四五个乖孙的大草纸上,画着一堆躺倒的大小不一的月牙。

    他不禁好奇:这是画的什么?船?

    正想着,就见乖孙用牙刷,在月牙上画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把它们用线条缠绕在一起。

    【想利用现有的技术造古代航母有难度,但根据郑和还有王景弘王公公他们下西洋时的船队,来组建海军编队,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