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地球交响曲 > 第323章 金昌:戈壁镍都,金川绿洲

地球交响曲 第323章 金昌:戈壁镍都,金川绿洲

    我是吴阿蒙。

    西北风,掠过武威城头,带着大漠边关的辽阔余韵。我坐上列车,沿着河西走廊继续西行。窗外,戈壁滩渐渐铺展,偶尔掠过成片的防风林带和绿色田园,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突然矗立起烟囱和高楼。这便是金昌——镍都、绿洲、矿山与新城在荒原中共同成长的地方。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写下:

    “第323章,金昌。

    大漠镍都,绿洲新城,

    这是西北荒原上的现代诗行。”

    一、戈壁新城:从矿山到家园

    金昌的故事,是一部西北开发史的缩影。1958年,这里因发现丰富的镍铜矿脉而兴起。数十年间,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矿工、工程师、家属从四面八方汇聚,荒凉的沙原渐渐被街区、高楼、广场、花园所替代。

    我站在金昌市区的市民广场,仰望远处的烟囱与工厂。广场四周绿意盎然,银杏、白杨、槐树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市民们晨练、跳广场舞,孩子们奔跑在喷泉旁。身边的老人说:“当年这里就是戈壁沙滩,我们用铁锨和汗水种下第一棵树。”

    在金川区的老矿区,巨大的采矿设备依然在昼夜不停地运转。矿工们身穿蓝色工装,步伐沉稳,脸上带着风沙和岁月的痕迹。金川集团的矿区展厅里陈列着自五十年代至今的老照片、工具、奖章和工人家属的生活实物。讲解员说,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草,背后都是几代人的奋斗与奉献。

    我写下:

    “金昌,是荒原上的家园奇迹。

    每一片绿荫、每一道烟云,

    都浸润着矿工与家属的血汗与深情。”

    二、金川绿洲:沙海中的生态守望

    金昌地处腾格里沙漠与祁连山之间,水源匮乏、风沙肆虐。为让城市立足、矿业长青,金昌人从未停止过“绿进沙退”的脚步。自建市起,植树造林、修渠引水、草方格治沙、滴灌绿化,年年不绝。

    城市周边的农田和蔬菜大棚,为戈壁带来绿色与果实。瓜果、番茄、黄瓜、葡萄、枸杞,虽产量不如南方,却成为沙海中的鲜美馈赠。金昌的绿洲经济,不只是生态的救赎,更是全市人守望希望、改变命运的缩影。

    在一场志愿植树活动中,我和当地学生们一起在沙地上栽下新苗。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培土、浇水,老师说:“再过几年,这里就会变成树林。”站在戈壁风中,我感受到从沙海到绿洲的漫长坚守和顽强生命力。

    我写下:

    “金昌的绿色,是逆风而生的诺言。

    一树一草,是荒原的祝福,

    更是世代守望的诗行。”

    三、镍都心跳:矿山、钢铁与工业荣光

    金昌之所以被称为“镍都”,因为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镍铜矿和冶炼基地。金川集团是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生产的镍、铜、钴等有色金属,供应全国乃至全球工业制造。

    我走进金川冶炼厂。巨大的烟囱、管道和车间矗立在蓝天下,空气中弥漫着冶炼的热浪。工厂里,矿石通过传送带被送入高炉,火光与金属的气息交织。工程师们紧盯仪表,操作工在车间巡查,焊花四溅。车间外墙上,是“创新 创业 拼搏 奉献”的醒目标语。

    一位名叫李师傅的老工人带我参观冶炼工艺。他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的镍钢,用在高铁、航母、火箭上。每一块金属背后,都是几百道工序和几千名工人的汗水。”厂区角落,还有工人宿舍、工人文化宫、家属学校,矿工的家庭和生活与矿山紧密相连。

    傍晚时分,冶炼厂的火光映红了天际。列车从矿区穿行,拖着一节节装满矿石和金属的车厢,驶向远方。

    我写下:

    “镍都的脉搏,是铁与火的交响。

    矿山的轰鸣,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心跳。”

    四、移民故事:大西北的城市记忆

    金昌是一座移民之城。自建市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技术员、干部、教师、医护人员汇聚于此。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甘肃本地、甚至上海、江苏的移民家庭,共同书写着金昌的城市故事。

    我在市区的文化馆参加了一场“金昌记忆”主题展览。展馆里陈列着老照片、入城证、第一代矿工的口述回忆、第一批子弟学校的课本、家属院里的合影。许多老人谈起当年开荒建城、风餐露宿、沙尘暴与断水的艰辛,脸上满是自豪和温情。

    老工人王叔叔说:“我们一来时什么都没有,现在这里有医院、学校、电影院、图书馆。孩子们也扎下了根,金昌就是我们的家。”

    节庆时,市民们会举办联欢晚会,东北二人转、陕北信天游、四川小品、青海花儿在同一舞台轮番上演。各种方言在菜市场交错,饭桌上更是酸菜、面食、火锅、羊肉串齐聚,移民文化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我写下:

    “金昌的记忆,是漂泊者的归宿。

    每一段乡音,每一碗家常菜,

    都温暖着荒原的夜晚。”

    五、多元文化:戈壁上的包容与融合

    金昌并不只有矿工和移民,还有本地的回族、藏族、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市区内清真寺、藏传佛教寺院、道观、基督教堂并存。春节、古尔邦节、藏历新年、泼水节、庙会、元宵灯会轮番登场。

    在清真大寺外,我遇见正在准备节日的回族邻里。阿訇向我介绍清真饮食与节日习俗,穆斯林家庭会互送馓子、油香、羊肉,节日时孩子们穿新衣、互道平安。汉族与回族、藏族邻居们互送礼物,彼此串门拜年。藏族家庭则邀请我喝青稞酒、吃糌粑、跳锅庄舞。

    我写下:

    “多元的城市,是希望的绿洲。

    在这里,包容比风沙更长久。”

    六、金昌夜色:大漠星空与不息的火光

    夜幕降临,金昌的工厂灯火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高楼林立,街头巷尾灯火通明。市民广场上有乐队演出、舞蹈比赛、电影露天放映。孩子们在音乐喷泉边奔跑,恋人在湖畔并肩散步。远处的矿山依旧灯火通明,火光中是矿工昼夜奋战的身影。

    我独自走在金川公园,遥望北方大漠深处的黑暗与远处矿区的点点灯光。头顶星河灿烂,脚下绿地如毯。此刻,我感受到大地的辽阔与人的渺小,也感受到在荒原上建设家园、开拓未来的勇气。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写下:

    “第323章,金昌,记。

    大漠镍都,绿洲之心,

    这是矿山与家园共同谱写的交响。”

    下一站,张掖。

    我要继续沿河西走廊西行,去七彩丹霞、祁连雪山下的历史名城,追寻丝路古道上的又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