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417章 ‘肢解\\’吐蕃的计划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417章 ‘肢解\\’吐蕃的计划

    “臣有一个建议!”马周站了出来。

    “说说看!”李承乾点头。

    “刚刚陛下提到,吐蕃其实是由五六十个部落组成。

    由于松赞干布这位强势的帝王,他们才形成了联合的整体。

    但他们形成的时间还太短,就好像始皇帝那个时候,强行把七国撮合在一起,但其实彼此还没有认同。

    若是出现秦时的情况,他们同样也会分崩离析。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主动让他们再次分离?

    就像刚刚陛下说的,尊重他们各自的习俗,但又让他们共尊华夏,学习华夏的文化,融入大唐之中。

    这样一来,吐蕃本身,最多就只剩下原本的部落,或许还有那么三五个跟他们一心一意的,总之不会太多,这一类我们不必强求。

    我们首先展示华夏的强大,展示我大唐的强大。

    再通过尊重习俗的说法,暗搓搓把他们分开。

    不管到最后,他们那边会有多少个民族,总之就不可能是完整的吐蕃了。

    再加上对大唐的向往,至少那些小的部落,会一心一意的朝向大唐。

    只要做成了这件事,吐蕃就再也不可能翻盘了。”

    “好好好,说得不错,是个办法,还有吗?”李承乾拍手笑道。

    “还有就是,臣认为,应该留下松赞干布不杀,甚至应该放他回去。

    表面上给他封王,比如说吐蕃王。

    但是在暗地里,通过各方面给他游说分离,让他在政治上有名无实。

    再明确剥夺他的军权,由我大唐的军队接管吐蕃。

    前期,我们可以用驻军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就像原本的高昌一样。

    在经济上,通过贸易之城执行原本的计划,让吐蕃那边养牛养羊,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从我们这边交换和购买。

    我们少吃点肉可以生存,他们没有粮食吃,可没办法生存,顿顿吃肉是受不了的。

    总结起来就是,分离他们的政治,管控他们的粮食,剥夺他们的兵权,我们再派兵驻守,传播自己的文化,让松赞干布只作为精神象征而存在。”

    “为何松赞干布不可杀?”李承乾轻描淡写地反问。

    “因为松赞干布是统一吐蕃的王,凡是这一类的王,都有着很高的威望。

    这种威望,必须得利用起来,不然与统治无益。

    同时,也是避免那边的野心家,以他之死为借口挑事。

    我大唐虽然不怕,可不该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

    “好好好,马周啊马周,朕差点小看了你!”

    李承乾说的是真心话,他还以为马洲只是对民生改革,有一些心得,还等着他上新的办法。

    没想到,他对吐蕃这事看得如此透彻。

    “臣,不及陛下之万一!”马周谦虚道。

    被马周这一说,百官心中的豁然开朗。

    “陛下,臣认为,该把他们那边的女子利用起来,先获得女子之心,反过来操纵男子之心!”

    “陛下,臣认为可以通过通婚,加速边境百姓的融合。”

    “陛下,臣认为可以禁止他们学习吐蕃的官方语言,但保留他们自己部落的土话,统一学习大唐的官话和文字。”

    “陛下……”

    这一波百官都活跃起来,招招都是杀人不见血。

    百官们讨论出来的,李承乾觉得有用的建议,全部都默默的记下来。

    直到大家都没什么话说了,李承乾才道:“这次朝会就到这里吧!

    朕最后说一句,大唐现在算是处在高速发展期。

    等吐蕃的事情结束,整个大唐目前算是已经扩大到极致,不宜继续对外征伐。

    因此,自然就要内部大发展。

    尤其是在电力逐渐组网之后,很多东西都会改变。

    真希望诸位爱卿,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之事,不要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大唐的未来,必将无可限量!

    未来的史书之中,各位可能都是有名有姓之人。

    但名声如何,朕可不敢打包票!

    退朝……”

    目前来说,一些小的无名小国不谈,大唐真的已经扩大到了极致。

    这个极致,是目前能够勉强掌控的极致。

    想要继续扩大,属于得不偿失的。

    吐蕃打下来之后,大唐百姓的未来不会缺乏肉食。

    可随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可能现在什么都缺的情况。

    因此,现在要做的就是搞内政,为大唐的日新月异保驾护航。

    下一个对外目标,就是倭国,也只能是倭国。

    倭国的金银,甚至包括他们的人口,对大唐的发展都很重要。

    鉴于后世的实际经验,倭国的血脉之中劣根性太过严重,是肯定不能纳入大唐体系的。

    不过让他们挖矿挖到死,倒是应该很好用。

    按照李承乾的规划,至少要等待三到五年,等曾经那批五六岁左右的小孩子长大,到那个时候才能继续扩张。

    而到那个时候,整个亚洲之地,都会归属于大唐。

    又过了三天,李承乾彻底写好了一份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应该算是一份劝降的国书,是准备给松赞干布的。

    并非是其中的字很多,而是他斟酌了良久。

    这个东西大意不得,有时候一字一句不对,影响的可能是千年万年。

    写好这份计划书之后,李承乾终于再次通知吐蕃使臣赴宴。

    只不过这一次,李承乾办的宴会更小,只邀请了松赞干布跟禄东赞两人。

    李承乾这边,也只带了房玄龄。

    这就相当于皇帝对皇帝,宰相对宰相,一个正主一个陪客,就像私下里朋友之间的邀请。

    这一次,李承乾从民用商城里面,直接买了一桌子好吃好喝的,用上了大圆桌子,就像是家宴,而且是边吃边聊那种。

    在酒桌子上,李承乾引导起话题,从民生到军事,从各地风土人情到文明,天南地北一顿乱侃。

    房玄龄和禄东赞,也都是学识出众,见多识广的人,时不时插言几句,这一顿饭吃得非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