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418章 乾元四年,大唐人口三千一百万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418章 乾元四年,大唐人口三千一百万

    说到尽兴处,李承乾再次提起华夏遗民论。

    认为吐蕃也好,高昌也好,高勾丽也好。

    虽然原本最初的一方先祖,可能来源不同。

    但是,深深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并且在时光之中,也多多融入了华夏的血脉。

    整个华夏而言,从曾经的黄河流域开始发展,也同样是融合了诸多诸多部落。

    正所谓入华夏而华夏之,华夏是个包容万象的文明,只要愿意学习华夏,愿意融入华夏,都是华夏人。

    外表上的些微不同,不过是地域,还有另一方的祖先来源,造成的一些地域化区别。

    真正的不同,是来自于文化的认同,以及不认同。

    松赞干布跟禄东赞频频点头,表示认同李承乾的结论。

    这方面没办法否认,李承乾说的就是真的。

    只不过,会不会承认,这就要看各自的想法了。

    李承乾这一步,就是在试探,双方其实都在试探彼此。

    这不,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赞同了这个问题,紧跟着就开始反问。

    如果大唐对外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国度或者民族,会怎么处理。

    李承乾则表示,愿意学习华夏文化,大唐也愿意保留对方的特色。

    愿意遵从大唐律法,大唐也愿意保留对方一些必要的民族或者地域需求。

    让大唐境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同时又表示,坚决只能有一个大唐,不能出现国中之国的现象。

    各民族在保留自己的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得深入学习大唐的文化,最起码得会大唐的文字和语言。

    至于各自民族的土话和文字,给予立法上的保护。

    即,可以在内部自由传承,甚至专门拿人学习,以记住自己的来源,还有祖先的荣光。

    大唐的未来是真正的天下,是那高悬天空的星辰之上,大唐容得下一切。

    在根本利益上,必须和大唐保持一致,这是最重要的核心。

    同时,为了这些能得到完美的推行,大唐会驻军,以镇压一切反对势力。

    不过,大唐会建立公安制度,也就是公共安全制度。

    施行以当地治当地的策略,对于底层接触,公共安全这一块,启用当地人治理。

    以此来避免,文明不同带来的一些误会。

    同时,大唐也会学习,并尊重当地的习俗。

    前提是,这些习俗不能违背以人为本,也不能拥有造反的内核。

    诸如人祭,或者某某神至高这一类,要坚决给予取缔。

    民族服饰,民族传统,民族节日,民族文化,这些都将给予保留。

    后来,李承乾又说起关于义务教育,这是连房玄龄都没有听过的。

    按照义务教育的规划,只要是大唐子民,至少都要学习六年文化,能够流畅的读写华夏的文字,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诗词,能够明白所有常识。

    当义务教育开展的时候,所有已经融入华夏的部落或者国度,都将一视同仁。

    这一顿饭,吃得算是宾主尽欢,李承乾把该说的都说了,松赞干部也把想要了解的都了解了。

    最后,提出了想要回吐蕃的想法,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答应。

    并且提出,会派两千精锐轻骑兵,一路护送他们回到吐蕃王城,松赞干布同意了。

    暗地里的东西,大家心照不宣。

    这所谓两千轻骑兵,自然是李承乾的不死军团,外界称之为鬼神军团。

    他要用这两千轻骑兵,帮松赞干部清理一些内部问题,同时也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明白,跟大唐做对没有任何好处,也绝对反抗不了。

    随着这两千轻骑兵的过去,攻打吐蕃的士卒都可以回来了。

    李承乾料定,松赞干布不可能反悔,也不敢反悔。

    此时已经是十月初,今年可能来不及了,吐蕃也需要处理内部问题。

    但是在明年,他应该就能收到吐蕃的国书了。

    乾元四年,最后一次大朝会,整个大唐朝廷济济一堂。

    李积、李恪、李秀宁、李靖、秦琼、尉迟恭、牛进达,程咬金等,全都回来了。

    他们有些是从吐蕃撤军,有些是从原本的高昌回来述职,有些是从高句丽那边归来,也有些是从突厥那边归来。

    首先,还是唐俭汇报大唐的整个民生数据。

    “目前,我大唐总人口数量,达到三千一百万余。

    其中,大唐本土人口数量,在陛下的政策支持下,正在出现爆发性增长,去掉因为年老疾病等减少的,加上各方面释放的。

    目前登记在册的户数,达到九百七十六万余户,总计两千五百余万人。

    由于陛下的人口南北迁移政策,多出了很多独立户口,才导致平均一户人不多的现象。

    这一部分,包括了原本高昌的人口数量,高昌人口也基本忽略不计,只有区区几万人罢了。

    剩下的人口,来自于原本高句丽,新罗、百济、还有吐谷浑。

    原本的此四国加起来,约么有千万人口。

    但因为战争攻伐,还有迁徙计划造成的损耗,因此目前只剩下五百万左右,但差不多稳定了。”

    听到唐俭的汇报,大殿里响起了百官吸气的声音。

    李承乾开口道:“根据朕所知,前隋的巅峰时期,人口约有五千万左右。

    若是加上当时的隐户,人口应该能达到六千万以上。

    区区三千一百万,还是融合了多国人口,诸位爱卿可不要着急着自满!

    朕希望,大唐永远都不要自满。

    更何况,在前隋的巅峰时期,有如此多人口的情况下,尚且能做到谷满仓。

    我大唐,还差之甚远!”

    百官哑然,做梦都想不到,李承乾居然这么去对比。

    这么去对比,那就没意思了!

    就隋炀帝那家伙,把本土人口当日本人整,修那些东西死了多少人?

    又碰到最后那个乱世,大唐帝国的时候,甚至差点不够千万人,实在是被榨干了。

    后来也因为前些年闹各种灾害,以及应对各地战争,导致人口一直增长不起来。

    李承乾上位之前,加上隐户有没有一千五百万都不知道。

    短短四年间,本土人口几乎增长千万,虽然其中有和尚尼姑还俗,还有隐户释放等等原因。

    但是,说一声增长了六百万新生人口,没有任何问题。

    短短四年,增长了六百万新生人口,这是何其可怕?

    就这样,李承乾居然还不满足!

    就算这些都是新生儿,但也是未来的大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