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 第256章 学习情况如何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第256章 学习情况如何

    “苏总,我情况特殊,恐怕成为您的负担。

    ”焦姣言辞谦逊。

    “我了解你的处境。

    ”常规转头凝视她,“你的过往颇为坎坷。

    ”

    从小随家迁至香江,家中子女众多,她年幼时曾靠拾荒维生。

    十几岁时被星探发掘,从此挑起家庭重担。

    常规的目光令焦姣几近落泪:“苏总为何知晓这些?”

    “从你进组第一天起,我就有意邀请你加入公司。

    ”常规平静道,“我对签下你有种坚持。

    ”

    “多谢苏总青睐。

    ”焦姣话语间已带哽咽。

    “不必客气,我认为你是一位坚韧非凡的女性。

    ”常规温和回应。

    常规内心对焦姣充满敬意。

    他了解到焦姣的父亲嗜赌,母亲酗酒,家中还有两个早逝的兄姐。

    尽管如此,焦姣独自承担起抚养父母及六个弟妹的责任,这份坚韧令人钦佩。

    相比之下,若换成常规,恐怕早已选择逃避。

    “换作别人,遇到这种事大多会选择跟我一样的做法,毕竟血浓于水。

    ”焦姣声音虚弱地回应道。

    “不如这样,我可以为你提供一处住所,让全家人搬进去住如何?”常规轻描淡写地提议。

    “这...似乎不太妥当。

    ”焦姣显得有些忐忑。

    香港高昂的房价令普通人望而却步,即便身为女明星的焦姣,也只能勉强为家人购置一套五六十平米的小屋。

    对此,常规毫不在意地表示愿意赠送更大面积的房子。

    “多谢苏总!”面对如此优渥的条件,拒绝无疑是不明智之举。

    同时,焦姣也意识到跟随常规将大有可为。

    “你明白接受这份邀约意味着什么吗?”常规提醒道。

    “我明白。

    ”焦姣态度坚决地点头。

    “那明天就到公司签署合约吧。

    ”话音未落,车辆已停靠在焦姣家门前。

    “好的,再次感谢苏总。

    ”焦姣满心感激。

    目送车辆远去,焦姣仍伫立原地挥手告别。

    回程途中,常规向随行的苏一询问看法。

    “她是个很有潜力的人才。

    ”

    苏一向来沉默寡言,尤其不喜欢评价他人,然而今天却对焦姣给出了高度评价。

    常规听到这句话忍不住笑了。

    车并未直接回常规家,而是驶向研究中心。

    刚到研究中心,林耀东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你闲得很?”常规语气带着些许不耐烦。

    林耀东见状急忙解释:“您昨天不是说会来嘛,我这不是按您的时间等的。

    ”他脸上还带着几分委屈。

    “那电磁炉改造得如何?”常规没心思听这些。

    “完全按您的要求改好了!”林耀东一脸得意。

    “这么快?”

    常规有些意外,但表面不动声色。

    “是啊,我们全力投入按您的指示调整。

    ”林耀东骄傲地说。

    “给我看看成品。

    ”

    常规虽然急躁,还是跟着林耀东过去查看。

    林耀东总爱在取得小成就后沾沾自喜。

    摆在常规面前的是一个完好的电磁炉,看起来与之前无异。

    “把锅拿过来,加点水。

    ”常规平静地下达指令。

    林耀东迅速行动起来。

    五分钟不到,一锅开水已烧好。

    “确实不错。

    ”连常规这样的严谨人士也不禁放松了一些。

    “我就说我们可以做到!”林耀东满脸自豪。

    “不是说温度达两千度的技术难题你还没解决吗?”常规依旧平静。

    “哈哈,确实花了不少时间才突破。

    ”林耀东挠挠头,显得随性。

    但常规深知林耀东的脾性,他这样故作轻松,分明是在隐瞒什么。

    常规淡淡问道:“是你自己完成的吗?”

    林耀东脸涨得通红,紧张得不行:“当然自己做的!”

    “你平时解决一个难题都要几周时间,这次怎么这么快?”常规并未点破,只是提起旧事。

    林耀东额上汗珠直冒,依旧嘴硬:“以前确实笨,但这次不算难。

    ”

    “行了,别啰嗦了,带那个人才来给我看看。

    ”常规有些不耐烦。

    即便不是林耀东亲自完成,他也毫不在意,毕竟结果令人满意。

    林耀东苦笑道:“什么事都瞒不过苏总啊。

    ”

    常规皱眉:“这类话我不想重复。

    ”

    随后,林耀东连忙出去找人。

    很快,他领进一位年轻男子。

    “这次电磁炉的技术难题,是他解决的。

    ”林耀东语气中透着勉强,原本他还想独占功劳的。

    “你好。

    ”常规一向尊重有才能的人。

    男子拘谨地回道:“苏总您好。

    ”

    他甚至用衣角擦了擦手才伸出手与常规握手,显得格外局促。

    “学生吧?”常规一眼便知。

    “是的……”男子点头,看起来十分不安,“我叫林峰,就读于江城大学。

    ”

    常规用长辈般的口吻对周宇表示关怀:“你在香大读大三了吧。

    ”周宇声音略显拘谨地回答:“是的,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尽管平日里周宇是个专注于学业、不问世事的书生,但他对常规的名声有所耳闻。

    香大作为香江顶尖高校,而从周宇的口音判断,他来自内地。

    能够在香大就读,足见其能力。

    然而,当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认知有限,许多人认为该领域发展前景不明朗,这让周宇对自己的选择稍感自卑。

    常规对此却表现出浓厚兴趣,“计算机?真不错!不过国外的技术更先进,咱们这儿只是入门而已。

    ”周宇意识到,常规的看法与众不同。

    “你这个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吗?”这是周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常规的提问方式却截然不同。

    “你的学习情况如何?暑假导师打算带你出国交流?”常规充满期待地追问。

    周宇腼腆地回应:“挺好的,老师说要带我去国外实地考察。

    ”常规闻言开怀一笑。

    接着,常规又提出疑问:“计算机和电池似乎没太大联系,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成果呢?”周宇解释道:“原理相通,物理化学基础扎实的话,这类问题并不难解决。

    ”

    由此可以看出,周宇不仅专精于本专业,还具备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