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 第257章 人脉资源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第257章 人脉资源

    最后,常规询问他是如何被林耀东发现的,得知缘由是因林耀东偶然间看到周宇的研究数据并帮助解决了关键问题。

    林耀东对周宇表现出由衷的欣赏。

    “你直接找他来科研中心帮忙?”常规平静地问道。

    还未等林耀东回应,周宇便主动说道:“我特别喜欢这里,是自愿来的。

    ”

    “你喜欢这儿?”常规盯着周宇,神色复杂难辨。

    “嗯,这里的设备比我们学校的好太多了。

    ”周宇热情回答。

    常规略显激动地说:“那你可以经常来这里。

    ”

    他的脑海中已勾勒出一个宏大的蓝图。

    多年来,他一直想率先踏入通讯领域,但林耀东总是拖后腿。

    如今有了周宇这样的人才加入,他的事业终于能有所突破。

    常规的心情一直不错,直到回到家。

    “今天有什么好事让你这么开心?”娄晓娥笑着问。

    “等事情定了,我再详细告诉你。

    ”常规满脸喜悦。

    娄晓娥听后点点头,没再多问。

    电影已完成制作,接下来就是上映环节。

    在上映前,常规决定举办一场发布会。

    “苏总,以前没听说这种形式。

    ”秘书疑惑地皱眉。

    “按我说的做就行。

    ”常规淡然吩咐。

    尽管秘书仍有疑虑,但在常规明确指示下,也只能照办。

    常规让秘书邀请香江所有知名报社的记者参加发布会。

    果然,记者们得知是常规的邀约后,纷纷表现出浓厚兴趣。

    常规虽年轻,但能力出众,他自导的新片《断臂刀》仅用一个多月便完成拍摄。

    据说,他旗下的公司近期还推出了几项新发明,而城中的川府私房菜也归他所有。

    发布会上,常规不仅邀约了多位记者,还吸引了诸多业内知名人士参与,连《断臂刀》的演员们也悉数出席。

    开场时,常规幽默地说:“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发布会,这是我们电懋影业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我首次执导的电影已经顺利杀青,同时我们也签约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女演员焦姣。

    ”

    面对记者提问,常规解释道:“我的拍摄方式追求高效,力求一次到位,避免重复工作。

    ”尽管香江记者提问大胆直接,常规依然保持冷静,认真作答。

    他坦言,召开这场发布会的目的便是推广新作、介绍新团队成员,以期吸引更多关注。

    整场问答简洁明了,既展现了常规的专业态度,又传递出他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夏梦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如何获得角色时,笑着给出了标准的回答。

    而当话题转向焦姣时,香江记者的八卦本性显露无疑。

    他们对焦姣的私生活充满好奇,却鲜少关注她的专业能力。

    面对记者的质疑,焦姣耐心解释了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强调一切靠的是个人实力。

    然而,记者似乎并不满意,继续追问她与苏总的私人关系。

    常规突然介入,语气严肃且带有一丝警告意味。

    他的态度让记者意识到问题的边界,随即收敛了话题。

    随后的提问变得更加温和,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下午时分,电影率先为记者及部分社会名流放映。

    常规曾考虑过亲自执导自己编写的剧本,“大家对这部电影有何见解?欢迎畅所欲言。

    ”放映结束后,作为导演的常规自然要发表感言。

    “苏总的这部电影比我预想的高出许多。

    ”金庸脸上满是钦佩之色。

    然而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经常拖延写作的人,显然不适合当导演。

    “能得到金先生的认可,我深感荣幸!”常规笑着感慨。

    这次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次日,关于《断臂刀》的报道铺天盖地。

    这使得该片首映日便收获超过十万的票房。

    这对当时的香江电影行业而言,堪称奇迹。

    “苏总,这是《断臂刀》上映三天的票房数据。

    ”秘书汇报的同时递上报告。

    常规粗略一看,发现三天内票房已突破百万。

    “苏总真厉害,这样的票房成绩实属难得。

    ”秘书虽不善奉承,此刻也不禁赞叹。

    “有时候宣传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作品本身。

    ”常规认为这样的成就顺理成章。

    秘书听后更加敬佩常规。

    不过,常规虽然表面专注于新电影的宣传,其实还忙于其他事务。

    每晚他都会前往研发中心查看周宇和林耀东的新发明。

    至于上次的电磁炉发明,常规并未太过重视。

    当时人们对专利保护意识尚浅,但常规却从中发现了商机。

    幸亏他在香江还有一定人脉资源可以利用。

    常规发布消息后不久,便有人登门洽谈。

    来者是熟人钱总,“钱总,久违了。

    ”两人寒暄握手,生意场上的规矩让他们即使心存芥蒂也得笑脸相迎。

    “苏总事业蒸蒸日上啊。

    ”钱总看似愉快,实则内心酸涩,谁能想到常规这样一个普通人竟在香江闯出一番天地。

    常规谦逊回应:“多亏各位扶持才有所成就。

    ”暗地里却不屑一笑。

    他料到钱总此行另有目的。

    “钱总今日来访,想必不只是叙旧吧?”一边说着,常规已开始泡茶,显得从容不迫。

    “我要买电磁炉生产技术。

    ”钱总开门见山。

    常规早有计划,打算将这项技术一次性转让给一人,这样后续发展便与己无关。

    “五百万如何?”钱总思索后爽快报价。

    这对他而言已是巨额数字,然而常规却摇头否决。

    “您对我们的技术究竟了解多少?”常规语气平静却意味深长。

    “不就是个做饭的炉子嘛!”钱总满不在乎。

    “这技术革新堪比一场革命。

    ”常规直言。

    事实确然如此,当时多数家庭仍使用传统柴火灶,燃气灶虽已问世但未广泛普及。

    电磁炉在常规团队的努力下,成本被大幅降低,预售价也不会太高,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钱总听后表示认可,但对定价仍显迟疑。

    常规果断报价一千万,钱总虽震惊但经分析发现潜在利润高达两亿,最终勉强同意。

    协议达成后,常规迅速将核心技术交付,并将部分资金分配:五十万给林耀东,百万给周宇,另百万作为科研奖金。

    林耀东不满周宇奖金更高,抱怨自己待得久却无成果,常规直言若无贡献则走人,林耀东当即噤声,感激常规。

    周宇收到百万资助后,对常规满心感激。

    “继续努力,成果越多回报越大。

    ”常规拍拍周宇肩膀激励道。

    周宇充满斗志,他深知求学香江已让家人付出不少。

    常规规定,无业绩者离开,有成绩则重赏。

    他向团队宣布发放奖金既是表彰近期辛劳,也是预告新计划——研发便于携带的无线电话。

    有线电话虽存在但昂贵,普及率低,而常规竟想创造更先进的无线设备。

    “这太难实现了。

    ”林耀东严肃指出。

    常规目光转向周宇,“我会尽力尝试。

    ”受到注视的周宇只能表态。

    常规满意其态度,但因工作繁忙许久未归家用餐。

    今日终得空,准备与家人共享晚饭。

    尽管常规厨艺高超,家中掌勺多为娄母,她心疼儿子日夜操劳。

    刚从湖里捕捞的新鲜鱼,被娄母精心炖煮成香气四溢的鱼汤,连眉毛都要鲜掉。

    常规对母亲的手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