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7章 绝不能掉以轻心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27章 绝不能掉以轻心

    “所有新兵的名单都已宣读完毕,勋位年俸可由家人领取。”

    百夫长合上簿册,高声宣告。

    一直在期盼赵迟消息的李烟言开始焦虑:“为什么没有迟哥哥?他是不是出事了?”

    她脸色苍白,内心忐忑。

    几位热心的大婶见状急忙安慰她。

    然而,李烟言已顾不上这些,径直走向百夫长。

    村正…

    百夫长正欲向村正汇报赵迟的年俸分配,根据登记信息,赵迟无父,其母刚去世,因此部分年俸应交村正保管,其余留于军中备用。

    “大人,能否请您解答一个问题?”

    李烟言怀有身孕,神情略显焦虑。

    “自然可以,请讲。”

    看着怀孕的李烟言,百夫长态度谦和。

    “我想了解我丈夫的消息。”

    李烟言忐忑地询问。

    百夫长疑惑地问:“李家村的老兵新兵都已登记,莫非你夫君遗漏了?”

    李烟言轻轻点头:“正是。”

    “我丈夫与李青、李达同批入伍。”

    百夫长思索片刻后说:“不知尊夫姓名?若有遗漏,我可以回去核对并向村正回报。”

    “我丈夫叫赵迟,快十八岁了。”

    李烟言语气平静,目光充满期待地望着百夫长。

    话音刚落,百夫长脸色骤变,难以置信地看着李烟言:“赵迟……是你的夫君?”

    李烟言再次点头确认。

    “村正,此事是否属实?”

    百夫长转向老村正,“当初赵迟参军时,并无其他亲属,也未提婚事。”

    老村正答道:“确实如此。

    烟言腹中的孩子就是赵迟的血脉。

    他入伍是为了日后功成名就,迎娶你。

    如今烟言即将生产,她想知道未婚夫的近况,恳请大人帮忙寻找。”

    听罢此言,百夫长立刻变得恭敬。

    “末将拜见赵夫人。”

    百夫长单膝跪地,拱手施礼。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老村正以及数百村民都感到震惊。

    “拜见赵夫人。”

    在百夫长的带领下,身后百余将士齐声行礼。

    “这是怎么回事?”

    李烟言一脸困惑,完全不明白缘由。

    “赵夫人。”

    “你夫君是雍城大军的恩人,也是大秦百万将士的恩人。

    此次未提赵将军之名,一是因为他当年报家世时无人知晓,二是他的功绩卓越,超出了我的描述能力。”

    百夫长毕恭毕敬地对李烟言说道。

    “整个雍城大军的恩人?百万将士的恩人?”

    听完这话,李烟言更加迷茫。

    迟哥哥在军中到底做了什么?

    而且,

    为何这位大人称呼迟哥哥为将军?难道迟哥哥真的成了将军?

    想到这里,李烟言满心疑问,但她确定的是,自己的迟哥哥还活着,而且生活得很好。

    “赵迟将军的功绩不便由我说出。

    我只能告诉你,赵将军安好,统领十万大军,担任一方主帅,备受大王信任,驻守韩国边境。”

    “李青是赵将军的亲卫统领,李达、李雄等人都在他的麾下任职。

    只是赵将军的岁俸尚未送达,因我之前不知夫人在此,今日我即刻返回营地向将军禀报,请他亲自前来为夫人解释。”

    百夫长恭敬地说道。

    此言一出,李家村村民皆目露惊色。

    “赵迟竟然受到大王的赏识,被任命为主帅,统领十万大军,戍守韩国边境?”

    这……难道是在开玩笑吗?

    “赵迟居然能有这样的成就,成为十万大军的主帅,在咸阳朝廷也算得上重要人物了。”

    “难怪李青、李达那些人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原来是有赵迟在背后支持,我就料到会是这样。”

    “难怪没看见赵迟的名字,没想到他如此争气,统领一方,掌握十万兵卒。”

    “确实很厉害。”

    “我早就觉得赵迟这孩子聪明、能干,果然没有看错他……”

    李家村虽是小地方,却出了位大将军,这一消息让村民们无比震惊。

    尤其是李青、李达家的亲属,内心满是感激。

    这些年轻人虽然平日表现平平,但在军中却立下大功,远超服役多年的老兵,令他们既惊讶又高兴。

    与赵迟同批入伍的大多已位居高职,而赵迟如今已是主帅。

    村民们认为,这是赵迟对同乡的照顾。

    由此,他们愈发喜爱李烟言,觉得唯有善待她才能回报赵迟的恩情。

    老村长激动地说:“咱们村真是不一般,出了这么多将领,还出了个主帅。

    今后的村正会议,谁能比得过我们?”

    百夫长谦逊地对李烟言说道:“夫人,我这就回去禀报将军您的情况,不久将军便会前来拜访。

    关于赵将军的事,您可以向他们询问。”

    他又转向老村长,“夫人身份尊贵,且怀有赵将军的骨肉,必须多加小心。

    请您多多费心,确保夫人平安。”

    老村长立刻承诺:“烟言一直被村里人保护着,您尽管放心。”

    百夫长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

    赵将军在秦军中声名显赫,他对每位将士都恩重如山。

    若夫人及其腹中骨肉有任何闪失,他们都将愧对将军。

    “因此村正,请您务必帮忙。”

    说完,百夫长深深一鞠躬,诚恳地对村长说道。

    “大人请放宽心,迟小子和烟言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就像自家孩子一样。”

    “我以性命担保,烟言在村里绝不会出事。

    今日我会派两名村民贴身守护她。”

    老村长上前扶起百夫长,语气坚定地保证。

    “没错,大人尽可放心,我们会好好照料烟言的。”

    村民们也纷纷附和。

    “这样我就放心了。”

    看到大家表态,百夫长点点头。

    随即,他喊道:“张大、刘广!”

    身后两名武卒即刻出列。

    “夫人是赵将军即将迎娶的妻子,身份尊贵,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你们带领手下守护村庄,严禁任何人靠近夫人。

    若有违抗命令者,可自行处置。”

    两位什长立刻领命,带着手下快速赶到村口布置防御。

    “大人,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严苛了?”

    老村长看着眼前的情景,满是疑惑。

    “绝不能掉以轻心。

    赵将军是国家的支柱,夫人安全至关重要。

    仅留十人守卫,待将军得知后,定会增派兵力。”

    百夫长神情沉稳,语气坚决地回应。

    ……

    章节:蒙氏父子的关怀

    “总之,夫人安全绝不可忽视。

    赵将军屡立战功,已引起敌国关注。

    若他们知道夫人所在,必定会有行动。”

    百夫长面容严肃地说。

    李烟言依然有些迷茫,直到百夫长率领十名精锐离开,大娘们才围上来扶住她。

    李烟言内心思绪万千。

    她至今仍无法完全适应赵迟身份的变化。

    原以为只是普通人的他,如今已成为统领十万大军的主帅,并深受秦王信任。

    想起赵迟离家从军时的承诺:“烟言,我会出人头地,回来时必定风光迎娶你。”

    那话语仿佛还在耳边。

    然而现在,李烟言不再担忧他的成就,只希望他平安归来。

    她低声说道:“迟哥哥,只要你还活着就好。

    我不贪图荣耀,只愿你能平安。

    我和孩子都在等着你回家。”

    说着,她紧紧握着赵父留给她的玉佩,那是赵迟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村口风声呼啸,几位大娘笑着邀请她回屋休息。

    雍城大营。

    上将军府。

    上将军在吗?

    蒙将军在吗?

    末将有紧急事务汇报。

    庞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庞副将,你不是去各地发放年俸、送还阵亡将士遗骸了吗?

    怎么这么快就完成了?

    蒙恬抬眼看向庞壮问道。

    回将军。

    年俸和遗骸的事情都已妥善解决,但这次前来还有另一件要事需要报告,涉及赵迟将军。

    庞壮严肃地说道。

    赵迟那年轻人还能出什么事?

    一直盯着地图的蒙武转身问庞壮:赵迟那小子能出什么问题?

    回上将军。

    今日随赵将军故乡归来的士兵带回一个消息。

    赵将军的未婚妻已经怀孕,即将临盆。

    以赵将军的地位,他的未婚妻理应得到妥善安排,他军中的年俸也未曾停止发放,是否直接拨给她?

    庞壮恭敬地奏报。

    话音刚落。

    蒙武与蒙恬父子对视一眼,皆露出惊讶之色。

    你说什么?

    赵迟那小子的未婚妻要生孩子了?

    难道是在开玩笑吗?那小子才十七八岁。

    蒙恬惊讶地说道。

    回将军。

    赵将军之未婚妻身份经李家村村长及村民确认无疑,乃其自幼玩伴,早有婚约。

    庞壮大笑道。

    此子行事果决。

    十七八岁便要为人父,蒙恬感慨。

    汝言差矣。

    我秦人十四岁为父者亦多,何言赵迟过早?汝年逾三十,姬妾众多,却未闻添孙之事。

    王翦年少于我,其子王贲更幼,然已有孙辈。

    蒙武以失望之态对蒙恬正色道:“汝兄尚无子嗣,实难称意。”

    蒙恬虽受责备,却只能低声辩解:“兄长确实尚未有子嗣。”

    蒙武瞪视,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此时,一属下进言:“赵将军屡建奇功,深受大王器重。

    今其未婚妻临产,我等岂可怠慢?是否遣人送岁俸,并安排婢女侍奉?”

    庞壮亦附和:“赵将军驻守韩国,短期内难归。

    若因我等疏忽使其妻受苦,于情于理皆不可。”

    蒙恬接话:“父亲,庞将军所言甚是。

    先前未予赵迟岁俸,因其孤身在外且无家室。

    今既已怀孕,理当善待。”

    “赵迟岁俸须全交未婚妻,另派至少十名婢女伺候。”

    蒙恬点头赞同。

    蒙武亦首肯:“我家主将府中,怎能缺婢女?”

    蒙恬补充:“此事宜速办,父亲是否亲往探望?若非赵迟杀韩王,吾等父子恐遭责罚。”

    蒙武微笑:“汝平日只知冲锋,不解人情。

    今日方悟些许。”

    稍顿,继而道:“待庞壮筹备妥当,我等不但登门拜会,且需奏报大王。

    此行定有深意。”

    蒙武问:“可知我蒙氏何以世代受宠,家道兴盛?”

    蒙恬毫不犹豫:“因吾等忠心。”

    蒙武摇头:“非止忠心,还需识时务,令君主放心任用。”

    赵迟年少即立大功,任主将,然大王未曾谋面,不知其忠。

    蒙武指出:“若赵迟未能给大王掌控权,大王何以全信?日后又怎能长远?”

    赵迟从前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如今却已不同。

    他有了即将临盆的未婚妻,这成了他的软肋。

    蒙武接着说:“若大王知晓赵迟的未婚妻在我这儿,必然更信任他,不再怀疑他的忠诚。”

    蒙恬顿时领悟。

    蒙武感慨:“你只看重战场胜负,却忽视了朝廷和君王的想法,这才是家族长盛的根本。”

    “赵迟年轻气盛,或许还未察觉。”

    蒙武继续道,“这次我们父子助他一臂之力,向大王报告他未婚妻的事,既能让大王安心,也能让他获得更多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