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69章 他为储君,顺理成章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169章 他为储君,顺理成章

    “谢太子殿下。”

    群臣齐声拜谢,恭敬起身。

    此时,环绕嬴迟的金龙金凤化作光点消散,天际五彩云霞亦隐去。

    这场惊动天下的奇景至此结束,却让人铭记于心。

    “今日大典结束。”

    “若有要务,可先行退下。”

    “迟儿,随寡人回章台宫。”

    祖龙对嬴迟说道。

    “是,父王。”

    嬴迟点头随行。

    “臣等告退。”

    文武百官同时退下。

    随后,祖龙登上銮车,嬴迟携家人同行,向着王宫前行。

    咸阳注定成为宗庙的核心之地,今日之事虽暂告一段落,其影响却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车驾渐行渐远,禁卫护送着它消失于视线之外。

    百官各自归散,宗庙前的沉寂却显得意味深长。

    嬴傒与宗室官员脸上的表情交织着复杂的情感。

    “宗首,”

    有人低声问道,“扶苏公子未能继位,我们宗室今后如何自处?”

    几位宗室官员苦涩地对视,今日的变化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他们本以为扶苏将成为太子,谁料祖龙突然追封夏玉房为王后,宣布嬴迟为长子、太子,这些决定让人措手不及。

    嬴傒仰头望向苍穹,眼底闪过一丝悔恨与痛苦。

    “二十多年前,”

    他缓缓开口,“大王曾欲立身边女子夏玉房为王后,当时的太后干预此事,我亦参与其中,为维护王族体面,违背了大王的心愿。”

    “这二十多年来,”

    他继续说道,“当年反对大王的人,或亡或退,几乎无人能在朝中立足,权力尽失。

    即便我身为宗室之首,昔日何等风光,如今也成了局外人。”

    “大王念及亲情,或许留我一命,但我的选择错了。

    我执着于所谓王族尊严,忽略了对大王的支持,这才导致今日局面。”

    嬴傒叹息道,“自食其果,这些年被压制,我盼着扶苏登基能改变这一切,可如今已无望矣。”

    嬴迟是夏玉房之子,即便夏玉房已释怀,祖龙与嬴迟也不会忘记。

    只要自己还活着,身为宗室之首,宗室便无法获得重用。

    “或许,是我该为此付出代价了。”

    嬴傒低语,“不可因我的过错毁了整个宗室。”

    嬴迟天赋异禀,不仅实力出众,更是天命所归。

    他被册封为太子时,天现祥瑞,堪称天选之人,地位稳固,无人可撼动。

    嬴傒沉思片刻,目光愈发坚毅。

    “宗室官员何在?”

    嬴傒警觉起来,高声呼问。

    “下官在此!”

    宗室官员齐声回应。

    “宗室归属大秦,理应效忠君主。

    我嬴傒先前行为有误,违抗王权,背叛大王,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然宗室乃王族血脉,与大王、太子息息相关,不可背离大秦。”

    “从今日起,”

    “宗室应以效忠大王和太子为首要职责。”

    “诸位可明白?”

    嬴傒直视众人,语气无比坚定。

    “宗首?”

    “此言属实?”

    宗室官员心中疑虑重重。

    “你们听清我的话了吗?”

    嬴傒再次确认。

    “属下遵命,定竭诚侍奉大王与太子。”

    众人齐声响应。

    “谨记,此江山乃大王所有,终将归于太子。

    王权不可撼动。”

    嬴傒微微颔首,转身步入王宫。

    扶苏府内,淳于越宽慰道:“公子无需忧愁。

    即便嬴迟再强势,您仍有宗室与众多朝臣支持。

    一旦嬴迟有所疏忽,便是您的机会。”

    扶苏愁容未展,淳于越急切进言:“王权不可轻慢,否则何以延续儒家纲常,推行仁政?”

    今日宗庙之事,淳于越虽未入朝,却尽在眼中。

    “先生,为何执意储君之位?无此位,便无法弘扬儒家之道吗?”

    “儒家以礼为首,辅以律法。

    嬴迟为先王长子,生母为王后,乃秦室正统嫡长子。

    他平定诸国,功绩卓着,无可匹敌。”

    “我虽自信在兄弟中尚可,但与嬴迟相比,仍有差距。

    他为储君,顺理成章。”

    “先生欲我争储,岂非悖逆礼制?”

    扶苏对淳于越心生疑虑。

    淳于越脸色骤变,若再劝说,恐适得其反。”你真要放弃?储君之位通向王权,乃万世基业!”

    “本非我分内之物,谈不上割舍。

    我深知自身,缺王者气度与才能。

    嬴迟兄刚毅且精通治国之道,与先王最为相似。”

    “嬴迟兄所言不错,我扶苏于秦帝国未建尺寸之功,仅因先王之子而存名。

    我决定拜访嬴迟兄,愿为秦帝国效力。

    储君之位,就此罢休。

    嬴迟兄所得,实属应得,他登基亦可令秦帝国更强盛。

    今日天降异象,宗室与朝臣皆已知晓。”

    扶苏坦然一笑。

    淳于越叹息:“嬴迟,无论身份如何,我必扞卫儒家礼制,唯扶苏堪当此任。

    我绝不退让。”

    胡亥府中,“糊涂!赵迟算什么东西?出身卑贱竟也姓嬴、为太子?父王因他疏远我,储君之位也失去。

    赵迟,我必取你性命。”

    胡亥在大殿内暴怒狂吼,砸毁一切以泄愤,殿门紧闭。

    殿中仅余赵高,他冷眼旁观胡亥的失控。

    许久。

    \"师父!\"

    \"为何你不替我斥责那赵迟?\"

    胡亥转身怒视赵高质问。

    \"责骂有何益?\"

    \"这般愤怒能挽回太子之位吗?\"

    \"莫再这般幼稚,少公子。”

    赵高语气微愠。

    他对胡亥期望甚高,却见其如此沉不住气,深感失望。

    \"师父,真的别无他法了吗?\"胡亥满怀希望地走近。

    \"全因赵迟,你才失了太子之位。”

    \"此番天现异象,赵迟威望陡增,连扶苏及支持你的大臣也多倾向他。”

    \"此事只有一策可解。”

    赵高声音低沉。

    \"何策?\"

    胡亥期待地问。

    \"赵迟必死。”

    赵高眼中寒光乍现。

    他对赵迟怨恨难消,若非赵迟,他仍是受敬重的中车府令,胡亥或许也能登太子位。

    但他被毁了一切。

    他决心复仇。

    不惜一切代价。

    ...

    章台宫内。

    祖龙立于沙盘前。

    嬴迟陪同。

    李烟言携两子出游。

    自今日起,

    嬴迟一家将迁至东宫。

    闲置多年的东宫终迎新主。

    大秦新储君诞生。

    殿中蒙骜与吕不韦二老臣在场,乃当今大秦最德高望重者。

    \"迟儿,\"祖龙开口,\"汝已阅遍山河。

    然今日起,汝与往昔不同。

    昔日为臣,听命行事,率军平乱。

    今时身份恢复,列宗谱,这天下属汝。

    汝不仅治一隅,更统御全局。”

    \"心绪须变。

    天下是汝之天下,亦是汝之担当。

    百姓为汝子民,万物归汝管辖。

    此天下、朝廷、帝国,需汝守卫、掌控。”

    祖龙指沙盘,语重心长,嬴迟郑重应诺。

    天下二字意义非凡。

    曾经,嬴迟亦热血沸腾,才智不可居人后,然亦不负始皇厚爱,谋划皆期秦末问鼎。

    今身份复位,一切焕然。

    无需再待数十年,嬴迟已是正统,天命继承者。

    \"二老,\"祖龙目光坚定,看向蒙骜与吕不韦,\"臣在。”

    二人立即回应。

    “往昔多承二位在军政上的指点,受益良多。

    即便迟儿才智远超我辈,无论在军事还是政务上的见解皆令人钦佩。”

    “智者千虑尚有疏漏,愚者百思或有所得。

    朕欲邀二位担任太子太傅,成为东宫首批核心属官,在关键时给予迟儿指导,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祖龙注视着二人。

    “若大王与太子不嫌弃臣年迈,臣愿以忠诚侍奉,直至终老。”

    蒙骜微笑道。

    “臣亦如是。”

    吕不韦随声附和。

    “为大秦奉献,纵使赴死亦无憾。”

    吕不韦同样坚定表态。

    “迟儿。”

    “你天赋卓绝,但年纪尚轻,难免犯错。

    你是储君,肩负监国重任,批阅奏章,治理朝政,每一步都关乎万民生计。”

    “两位老臣乃大秦功臣,阅历丰富,学识渊博。

    若有疑虑,可向他们求教。”

    祖龙转向嬴迟,语气充满关怀。

    如今正值壮年。

    然而,他对嬴迟的扶持之举,在历代帝王中堪称特例。

    历史上仅有朱元璋可与此相较。

    他对长子朱标寄予厚望,为朱标组建了一支足以影响天下的东宫班底,即便朱标未能完成心愿,他也可能顺势推动。

    这样的期待,在史册中极为罕见。

    在他看来,朱标是他的骨肉,其他诸子只是他的子嗣。

    嬴迟的情况也类似。

    祖龙虽有多名皇子,却将他们视作己出。

    而嬴迟与众不同,他是昔日邯郸质子赵政与自己青梅竹马、共同经历风雨的妻子所生。

    因此,祖龙对嬴迟既怀歉意,又深感欣慰,因嬴迟之才无人能及,是他最杰出的儿子。

    若大秦基业终有一天传承至嬴迟手中,才算圆满。

    “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嬴迟先是对祖龙行礼,随后转向蒙骜与吕不韦:“今后还请二位太傅多多提携。”

    “太子无需拘礼。”

    二人连忙回礼。

    此时。

    章台宫外传来声响。

    “大王。”

    嬴傒的声音响起。

    “他有何意图?”

    听到这声音,祖龙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回想过去,他对嬴傒的情感复杂。

    祖龙心中始终难以释怀,这位曾为至亲的伯父,本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却背叛了他。

    若非顾念血缘关系,嬴傒恐怕早已丧命。

    然而,祖龙对嬴傒的态度冷淡如冰。

    多年未曾相见,直到昨日才再次重逢。

    “臣嬴傒。”

    “往昔诸多行为辜负大王,身为宗室,却与逆臣同流合污,罪无可恕。”

    “臣当受万死之责。”

    “但此事与宗室无关,全由老臣一人所致。”

    “恳请大王只惩罚老臣,勿牵连宗室。”

    “老臣嬴傒,甘愿以身殉职,向大王与王后谢罪。”

    嬴傒语气激烈,话语间充满决绝之意。

    瞬间,语气更加坚定。

    伴随着兵刃出鞘的声音,隐约传来一丝血迹飞溅的轻响。

    此刻,

    辛胜快步入殿:“大王,宗首嬴傒已自尽。”

    听到这消息,

    祖龙陷入沉思。

    他对嬴傒虽有不满,但如今嬴傒已逝,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

    毕竟,祖龙对家族情感极为重视。

    “妥善安葬吧。”

    祖龙长叹一声,语气庄重地下令。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