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407章 实则天壤之别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407章 实则天壤之别

    韩非微微一笑:“哈哈,司马大人,张衡将军已位居帝国上将,统率三十万大军,**战功赫赫,灭陈胜、景驹,一战斩杀魏、齐二王,功勋盖世**。试问,还能如何加封?”

    咸阳宫内,韩非之言亦在理。从官职看,张衡已至帝国武将之巅;从爵位论,唯有第二十等的彻侯,方能匹配其功。

    张衡立下赫赫战功,加之此次又是平定赵高、拥立子婴的最大功臣,对他的封赏,自然非同小可。

    司马寅也好,子婴也罢,皆深知第二十等的彻侯与第十九等的关内侯,虽同为侯爵,实则天壤之别。关内侯无封地,不可世袭;彻侯则既有封地,又可世代传承。若此刻便因战功封张衡为彻侯,日后平定天下,又何以封赏?

    再者,自帝王秦政登基后,对封赏侯爵之事极为谨慎,就连重臣韩非与赵德也未曾获此殊荣。

    念及此,韩非不得不劝阻司马翼,此人乃章晗的挚友,欲为章晗谋求爵位。

    “陛下,章晗将军为大秦竭忠尽智,现今又不顾疲惫奔赴前线,其忠心日月可鉴。”

    “当前天下未定,尚未到论功行赏之时,但臣以为,可提升章晗将军的职位。”

    “职位?”

    韩非与子宸皆略显讶异。

    “正是,陛下,早在二世皇帝时期,章晗将军已以上将之职统率大军,不仅指挥麾下主力,还能随意调动各郡兵力,此乃为集中兵力剿灭贼寇之计,虽未名大将军,实则已拥大将军之权。”

    韩非略感意外,目光转向司马翼,心中暗想,此人确是章晗的忠实拥趸,一番言辞,意在于此。

    子宸亦在思索,按司马翼所言,章晗之功绩,确已足堪大任为大将军。加之章晗现为子宸之姐夫兼师者,自是亲近之人,若无章晗,周武之军早已攻陷咸阳。

    韩非原以为司马翼欲为章晗谋求侯爵,至于大将军之位,章晗虽为上将,实则已行使大将军之责。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

    自秦政一统六国,朝廷设三公九卿制,三公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掌朝政,御史大夫察百官,太尉统兵马,然太尉一职近乎虚设,秦政岂会轻易将兵马大权交予他人,故三公实则仅两公在位。

    大将军之职,近乎太尉,然一属军职,一属官制。

    韩非权衡利弊,认为封章晗为大将军,迟早之事,此刻赐予,正可安定民心。

    “丞相,你意下如何?”子宸询问韩非意见。

    韩非抬手笑道:“陛下,章晗将军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大将军之位,当之无愧。封章晗为大将军,亦可安定军心,助其继续统帅四方兵马平定叛乱,韩非无异议,反觉此事当准。”

    子宸听后疑虑尽消,毕竟大秦之安危,多赖章晗,此乃不争之事实。

    “好,章晗将军为帝国征战,功勋卓着,即日起,由上将军晋升为大将军,官职晋升一等,待其凯旋,再议封爵之事。”

    “陛下……”

    司马翼满意而笑,韩非继续奏报。

    “皇上,关于那宏伟的未央宫建设,自赵高伏法后便已暂停。现今边疆战事紧急,民众生活困苦,恳请皇上颁发旨意,彻底终止工程,让那些民众各自回归故里。”

    子秦听闻,面容凝重。未央宫的奢华程度,几乎令人瞠目,他誓不重蹈先皇秦亥的覆辙。

    “丞相,即刻颁布诏书,永久停止未央宫的扩建,让那些被征召的民众全部回乡。作为补偿,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

    李渊听后,当即恭敬行礼。

    “皇上英明。”

    秦亥那庸才,在内外交困之际,不思解决矛盾,反欲征调三十万民众修筑未央宫,真乃糊涂至极。

    李渊事务繁多,与司马杰相比,他忙碌得多。离开皇城后,李渊急忙返回丞相府,着手遣散这三十万民众,并为他们准备粮资。

    宫殿台阶上,司马杰与王霖将手藏于袖中。

    “时下百废待兴,丞相大人年迈仍不辞辛劳,真是令人敬佩!”王霖感慨道。

    司马杰摇头笑道:“你就不懂了,这些复杂大事,丞相大人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我昔日不过是郡守之才,若让我全权处理这些繁琐事务,定会日夜忧心。”

    王霖忽然想起一事。

    “对了,上将军不是向皇上举荐了一位栋梁之才吗,怎还不见其人?”

    司马杰明白王霖所指,正是与他共聚的萧逸。

    “哦,那人名萧逸,乃叛贼刘涌麾下的谋士,上将军对他颇为器重,言其有宰相之才。我看,另一位丞相之位,上将军定是为萧逸预留。”

    王霖身为九卿之一的内史,又监管咸阳事务,深知身处三公九卿之列的李渊已是发挥余热,帝国的未来新星,当属司马杰与章戡。

    “哎,司马大人,回首往昔,犹如梦境。我时常夜半惊醒,还以为大秦仍在赵高的阴霾之下,时常惊出一身冷汗!”

    司马杰转头看向王霖,拍了拍他的肩膀。

    “哈哈哈哈,赵高逆贼已遭车裂,内史大人,我们应展望未来。如今的大秦,必将再度辉煌。”

    两人笑谈间步入寝宫。

    整个秦末乱世的大幕虽已拉开,但随着赵高、秦亥的覆灭,世事走向将悄然改变。

    沛县。

    “驾,驾。”

    前方城垣隐约显现,乃是丰县之地,李毅领着铁骑部队直接穿越了赵凯的控制范围。

    李毅此行返回安澜城,核心意图在于在宛城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奇袭。

    鉴于蒙恬与王离的连连败退,赵凯定会渐渐小觑秦军的战力,这正是李毅所期盼的。而宛城,便是他为赵凯麾下十万大军精心挑选的墓地。

    在此之前,李毅必须擒获陈平这位治国之才。正值秦帝国亟需复兴之际,像陈平这样能管理民生、征收赋税、保障军队后勤的人才,实属难得。

    “吁——”

    李毅勒紧缰绳,眺望远方旷野上的城池,深入敌后,他毫无惧色。

    李毅麾下的大秦精锐,不仅忠诚且战力无双,更是凭借敏锐的情报网络,一路所向披靡。在前往丰县的途中,他已探明,韩信与麾下的张苍、夏侯惇正随赵凯在陈城拥立楚王熊槐。

    赵凯的近二十万大军,包括韩信的四万兵马,此刻皆集结于宛城之下,对假装败退、死守宛城的十万秦军形成包围之势。整个淮阳郡,仅余韩信的一万兵马,还需分散守卫各地。

    丰县,韩信势力的根基,现仅余守城兵马三千,由周勃镇守,陈平便在丰县内,依旧负责韩信大军的后勤事务。

    周勃,李毅对他略有印象。作为韩信丰县集团的一员,周勃不及夏侯惇勇猛,也不及灌婴沉稳,出身也不及曹无伤显赫,还是曹无伤的副手。但他有一项过人之处,那便是驾车技艺。

    面对近在咫尺的丰县城墙,李毅不多言,命令亲兵直接前往城门喊话。

    “驾,驾——”

    尘土四起,城门楼下,一名身着与韩信部众迥异的铠甲的骑兵抵达。

    守门的韩信士兵拦下此人,见他身披黑甲,众人心中顿生寒意。

    “没看错吧?这铠甲,是秦军?”

    “不好,快关城门!”

    守门的士兵将长枪对准传话的秦军骑兵。

    “快去通报周勃将军,有秦军!”

    “通报时,顺便给陈平大人带个话,我家大将军久候多时,如今先生迟迟不归,大将军只好亲自前来,请陈平大人速带家眷出城相见!”

    秦军骑兵一脸傲慢,说得韩信部众一头雾水。

    城门楼上,当远处一列黑影大摇大摆地出现,楼上的守城士兵也开始慌乱起来。

    在城中巡视的李威,闻讯后立即驱马赶至城垣之上。

    “统领请看,就在那方,虽有林木与丘壑遮掩,但从秦卒的旌旗判断,人数定不在少数,至少千余骑之多。”

    闻此分析,李威面露惊疑。

    “怎会如此?现今泗水与砀郡皆已落入项将军与主公之手,这股秦军究竟从何而来?竟还敢堂而皇之地现身于沛县城郊。”

    李威沉思片刻,无奈周勇等人此刻皆驻守于胡陵与薛城两地,而沛县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足三千,如何能与装备精良的秦骑抗衡?

    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李威连忙问道:

    “此事可已通报韩先生?”

    “回禀统领,这股秦军前来沛县,意在接走韩先生,方才那秦卒所言,他们似乎并无攻取沛县之意。”

    接走韩先生?

    此刻刘将军与曹将军皆不在沛县,李威岂敢轻易将韩先生送出城去。他深知,韩先生在沛县团体中,除刘将军外,最为关键,若韩先生离去,他们这支队伍的未来堪忧。

    念及此,李威猛地一拍城墙,目光坚毅,他绝不能失去韩先生,否则,他如何向刘将军交代?

    “拼了!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的秦军,竟敢如此张扬地出现在沛县城下,还妄图让我交出韩先生,真是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