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408章 心中有了计较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408章 心中有了计较

    “传我命令,集结两千精兵,随我出城,探一探这股秦军的虚实!”

    “遵命!”

    不多时,城门洞开,李威身披铠甲,内衬红衣,率领大军浩荡而出。

    “冲啊!”

    李威高举长剑,向着秦军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章晗见李威竟敢主动出击,当即令身旁秦军亲兵列阵以待,自己则挺直腰板立于马背之上,静候李威到来。

    “驾,驾!”

    李威一路狂奔,果然见前方秦军严阵以待,望着那面黑色的秦军大旗,李威定睛再瞧,只见秦字大旗旁,一面黑旗之上,绣着一个醒目的红字,他岂会不识,那正是章晗的“章”字,他此前曾有幸目睹。

    望见章晗大旗的一刻,李威心头一沉,那可是章晗的将旗,将旗之处,便是主将所在,历来战场上,斩将夺旗,皆为显赫战功,李威在疾驰中目光如炬,顺着章晗将旗往下一扫,果然,那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糟糕,竟是章晗这个杀神亲临!

    李威连忙紧拉缰绳,胯下战马猛然停下,确认章晗就在不远处,他心中的恐惧被 ** 激起。

    “糟了,竟是章戡亲自驾临。”

    赵牧还记得,上次章戡以一己之力挑战他们沛县的兄弟,几乎将他们全面压制。如今,仅他一人面对章戡,赵牧心中难免生出几分畏惧。

    察觉到是章戡亲临,赵牧当机立断,调转马头,毫不犹豫地朝城门口狂奔。

    章戡略显无奈,尚未交锋,赵牧就已逃之夭夭,显然是对他极为忌惮。

    回到城中的赵牧,未及城门楼,便直奔陈谡的宅邸。

    他暗自思量,此番危局,全看陈谡如何化解了。

    ---

    某章 携陈谡急遁,顺道掳走赵牧

    “陈大人,陈大人!”

    赵牧心急如焚地赶往陈谡府上。

    陈谡正忙于政务,闻听城外秦军现身,心中顿感不祥。自他重返沛县,刘邦坚持不让他离城,陈谡一直忧心忡忡,而今,这担忧之事终究未能幸免。

    “说来也是我违背诺言在先,但眼下泗水郡皆为义军所占,这股秦军何以能潜入沛县?”

    正当陈谡疑惑之际,赵牧急匆匆闯入府门,直奔院中。

    “大事不妙,陈大人!”

    陈谡快步迎向赵牧,急切问道:

    “城外可是秦军大举进犯?”

    陈谡深知,章戡不会轻易放过他。自那晚盛宴之后,他清楚意识到,欲推翻大秦统治,首要之敌便是章戡。章戡的用兵与智谋,令陈谡深感敬佩,同时也动摇了他的信念。

    赵牧抱拳,神色凝重地对陈谡说道:

    “陈大人,不仅是秦军,章戡,章戡亲自来了!”

    陈谡闻言一愣,难以置信。

    “赵牧,你说清楚,谁来了?”

    赵牧脸色惨白,他刚率两千人马出城,便见对面秦军将领乃是章戡,吓得他立即转身逃回城内。若非章戡这尊杀神亲临,他又何必如此惊慌?

    “陈大人,我岂敢玩笑,真的是章戡来了!”

    陈谡沉思片刻,神色凝重。

    “不妙,沛公与卢雠、樊哙等人此刻在彭城,我们的主力也被带往定陶,此时章戡现身,沛县危矣。若他攻打沛县,我们恐怕难以坚守,毕竟这里是沛公的大本营啊!”

    赵牧闻言,继续说道:

    “陈大人,不如我即刻前去寻找主公,请求项梁发兵围剿章戡。项梁麾下猛将如云,更有项羽之勇,定能对付章戡。”

    陈谡摇了摇头:

    “从沛县至彭城,快马往返亦需一日一夜,章戡用兵如神,岂会留给你这个时间?”

    李信闻讯焦急万分,章戬的大名如雷贯耳,身经百战的名将,而李信不过是个出身寒微的小县城官差,平日里多是跟在张良韩信之后,现今章戬大军压境,李信怎能与章戬抗衡。

    “我已下令紧闭城门,张大人,咱这县城可不能有任何闪失啊!”

    张良沉思片刻,心中有了计较。

    “李信啊,章戬此番前来,多半是为了我。早前我答应过章戬,回城后不久便返回秦营,可我失言了。如今章戬亲自来请,若见不到我,他绝不会轻易罢休。”

    张良叹了口气,接着叮嘱李信:

    “李信,我走之后,你一定要转告沛公,张良此行秦营,并非投敌,相反,就当前的天下局势而言,张良留在章戬身边,也是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万一将来章戬真有扫平天下诸侯之力,沛公也能进退自如。就这样定了!”

    李信明白,张良这是要离开他们这群伙伴了。

    “张大人,你真的要走?”

    张良望着想要挽留他的李信,继续说道:“我不能因我一人,连累全城百姓啊。李信,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反抗暴秦,是顺应天下大势,可若将来局势有变,章戬真能扭转乾坤,我们就要顺势而为。这些话,你一定要一字不差地转告主公。”

    李信细细品味张良的话。

    张良随即吩咐下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迁离。

    章戬在城外等候多时,终于,城门缓缓而开,一行人带着几辆马车,数十人朝着城外缓缓行进。

    章戬举目望去,张良的身影赫然在列。

    章戬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策马朝城门方向奔去。

    “驾,驾”

    章戬一路疾驰,见到张良的身影,这才安心。

    “哈哈哈哈,张大人,你可让我等得好苦啊!”

    张良望见章戬前来,连忙抬手行礼。

    “上将军别来无恙。”

    章戬望着张良身后的家眷,心中明白张良果然是个爽快之人。

    “张大人不愧为本将军的知己,此番亲自前来,请吧。”

    “为人处世,承诺必守。张良虽非君子,但也知晓不能失信于人。此番劳烦上将军大驾,在下心中甚感愧疚!”

    章戬一直将张良视为自己人,如今见面,便将还未传至此地的消息告知张良。

    “什么?二世皇帝竟被赵高所杀?新帝已即位?”

    一连串的消息,让张良震惊不已。他未曾料到,当初章戬酒后之言,如今竟成了现实。

    的确,现今帝国的宫廷已焕然一新,张大人依旧稳坐左相之位,司马翼则晋升为御史台长官。萧兄,那位祸乱帝国的奸臣高远,已彻底消逝无踪。当今圣上,仁爱谦逊,善纳忠言,颇有其先祖扶苏之风范。本将未曾诓你,当下的大秦,百废待举,亟需如萧兄这般的中兴良才。

    萧何深感诧异,未曾料到那不可一世的高远,竟轻易陨落于张韩之手。高远与昏君胡亥既除,朝廷有张大人坐镇中枢,地方则有张韩镇守边疆,莫非真是天命所归,助大秦复兴?

    “张将军行事果决,仅仅一月之间,便令大秦气象一新,车裂高远,拥立新君,实乃大快人心。看来,大秦在张将军引领下,确有转机。”

    此刻的萧何,彻底明了张韩所具的威望与能力,足以翻转天下局势。

    二人正议间,城门处又有马蹄声急近。

    “萧兄,萧兄!”

    萧何回首,只见夏侯昱奔至。

    见夏侯昱卸甲丢兵,萧何心生疑虑。

    “何事匆忙?”

    夏侯昱面带笑意,先向张韩恭敬一礼,再向萧何施礼道:“萧兄,昔日沛县之时,我便追随于你,你离去怎能少了我?再者,沛公命我一定要护你周全,夏侯昱愿从此伴你左右。”

    萧何领悟夏侯昱之意,此人是要随他同行。

    “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萧兄,我已遣人告知主公,他必能理解。”

    夏侯昱言辞委婉,表明其意只为继续追随萧何,虽为归顺,却是有选择之举,以免身份卑微。

    张韩见夏侯昱携眷同行,知其心意已决,诚意满满。

    “萧兄,我们边走边谈,我有些事情还需向萧兄请教。”

    一行人浩浩荡荡自沛县向北进发。为避麻烦,张韩决定先赴雍丘,经陈留、大梁,再返临济,途中亦欲亲眼目睹司马安平定魏地的成果。

    途中,众人策马而行,张韩与萧何共议天下大势。

    萧何不禁感慨,自他从粟县返回沛县,不过两月有余,张韩竟以声东击西之策,迅速灭亡率先复国的魏、齐,斩杀魏王咎与齐王田横。如此凌厉的攻势,令萧何惊叹不已,张韩麾下大军的战力究竟何其惊人!

    在消灭韩赵两国后,韩信立即带领三万精兵,日夜兼程数百里,自韩地疾驰至长安,沿途高举救国之旗,各地军队纷纷倒戈,归顺于他,同时呼吁废除奸臣赵闵,拥立新君。这两件事,对天下苍生而言,皆是振奋人心的佳音。

    唯有韩信,方具备此等能力与魄力,完成此番壮举。新君登基后,百姓对废赵闵一事赞不绝口。文有张良,武有韩信,秦王朝正逐步走出覆灭的阴霾。

    “萧丞相,本将在长安逗留近月,不知时下天下局势如何?望丞相赐教。”

    萧丞相闻言,随即分析道:

    “大将军,如今朝纲初建,局势已有大变。虽北地赵、燕两国复辟,但其兵力,恐难以匹敌大将军麾下的铁骑,故不足为虑。”

    “临济之战后,齐王田广殒命,齐民拥立田假为新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大将。然而,逃至东阿的田荣、田横正积极收拢残兵,意图重振齐地,齐国必将陷入内战,暂无大患。”

    显然,萧丞相深知韩信当前的实力。黄河以北的赵、燕尚未成气候,齐国新败,将陷入内战;至于韩地,韩信灭韩成后,已命部将李信领兵平定各县,扫清叛逆,韩地将与河东郡、关中平原一道,尽归帝国掌控。

    如此,韩信当前的首要之敌,无疑是兵强马壮的项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