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辽国公 第425章 想不通啊
热门推荐:
仙子不仁?那就沦为炉鼎吧!
综影视那些女配
穿越大秦三岁半
被国足封杀后,在西甲肝属性成球神
重生七零,牛马老夫妻弃子宠女
剑道仙宗
惊!女帝竟是我自己!
重回前夫校草时,跪求我十年后别离
都市至尊狂枭
朱标面露疑惑,拱手问道:“父皇,往日里您对常大哥多有防备,此次却有意为他与徐家丫头赐婚,这……其中缘由,儿臣实在不解。”
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标儿啊,咱也算是看明白了,单靠文臣治理天下,终究不稳妥。
还需武勋势力来制衡,如此方能稳固朝堂。
日后你登基,常孤雏便是你制衡文臣的一大得力臂助,给他赐婚,也是为了拢住他的心,让他更好为大明效力。”
朱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直言道:“父皇,常大哥如今已是驸马,您若让妙锦嫁过去,难道要妙锦屈居为妾?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
徐妙锦乃是徐达之女,徐达身为国公,身份尊崇,岂会甘愿自家爱女去做妾室。此等道理浅显易懂,朱标实在难以相信,以父皇之精明,竟会忽略于此。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标儿,这里面的门道你就有所不知了。常孤雏那小子,断不会让徐妙锦做妾。你难道没瞧见,那明明贴木儿嫁与他后,与咱家临安公主一般,都是平妻之位。”
朱标忧心道:“父皇,即便如此,此事恐引朝中大臣非议。虽说父皇与儿臣皆无异议,可到底给了旁人指责的由头,日后于常大哥而言,只怕多有不利。”
朱元璋神色一凛,缓缓说道:“标儿,朕要的正是这般效果。若无人对常孤雏有异议,他行事便会毫无掣肘,反倒难以掌控。唯有让其处于争议之中,才便于拿捏。一个人若毫无非议,看似完美无缺,实则这种人,才是最令人忌惮,不敢轻易重用的。”
朱元璋心里透亮,深知日后朱标登基,常孤雏的权势势必仍居顶尖之列。
就算往后朱雄英即位,常孤雏的权势多半依旧稳固非常。
如此,常孤雏必将成为三朝元老,手握重权,无人能及。
朱元璋深知,虽说常孤雏本人或许并无太大权势欲,但旁人却难以保证。
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常家行事倒还守规矩,可往后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常家后辈子嗣能否成器,能否坚守本心,着实难测,毕竟人心隔肚皮。
况且古往今来,诸多勋贵之家,往往祖辈尚可,后辈却多为纨绔之徒。
当下这常家,若不是仗着常孤雏,不论是常遇春、常茂,还是蓝玉这些人,没一个能让人省却心忧。
朱元璋对常遇春的性子,那是了若指掌。
这老儿打起仗来勇猛无比,可为人处世,终究差了几分火候。
至于蓝玉,若不是当初常孤雏能压制他,真不知到如今会闯出多少祸事来。
朱标开口道:“父皇,即便我等有意促成此事,可终究还得问问徐达叔叔的意思才是。”
徐达为人聪慧,政治上的敏锐度颇高。若朱元璋向他提及此事,以徐达的精明,十有八九会出言反对。
徐达之女徐妙云,已然嫁与燕王朱棣为王妃,此般情形倒也顺遂,与皇家联姻,契合皇室政治考量。
然而,若将其小女儿许配给辽国公常孤雏,其中政治意味便大不相同。
若此事由朱元璋主动提起,有心人细加思索,难免会觉脊背生寒。
朱元璋道:“你所言确实是个事儿。只盼着徐达那老小子能明白朕的意思,识趣些。”
其实朱元璋心底,也并非真心愿将徐妙锦许配给常孤雏。
若能让徐妙锦嫁给某位王爷,当个王妃,这才更遂朱元璋心意。
只是这徐家小丫头脾性执拗,跑去辽东后,几年不见踪影。
朱元璋碍于情面,也不好加以惩处。
数日后,朱元璋邀徐达至坤宁宫宴饮,席上备有徐达最喜食之烧鹅。
酒过三巡,朱元璋谈及赐婚一事。
徐达原以为是要将徐妙锦许配给某王爷,想起之前因类似之事,致使徐妙锦离家出走,心中不禁犯愁。
待朱元璋说出赐婚对象竟是常孤雏,徐达顿时愣住,暗自思忖,自己并未得罪皇上啊……
朱元璋看着徐达问道:“天德啊,你家那小闺女,一去辽东这么久,想来定是钟情常孤雏那小子。如今咱就遂了她的心意,你这老儿怎的还一副不乐意的模样?”
徐达心中明白,两个国公联姻背后牵扯诸多政治利害,哪敢直接挑明。
他略一思索,赶忙赔着笑委婉说道:“陛下,并非臣不乐意。只是妙锦这孩子,自幼任性惯了,在辽东几年,性子只怕越发野了。常公府上规矩森严,老臣担忧妙锦过去后,冲撞了长辈,坏了常家规矩,到时候反而不美。”
说罢,又端起酒杯,敬向朱元璋,“陛下圣明,还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你这老儿,常遇春那一家子能有啥严苛规矩?比起你来,他懂的规矩可差远了。”
徐达心中满是苦涩,实在猜不透朱元璋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却又不敢再多言,只得赔笑道:“陛下既然如此安排,想来必有深意,老臣遵旨便是。”
马皇后见状,温言说道:“徐达,你莫要多心。倘若你觉着此事有所委屈,不妨直言看法。”
徐达赶忙说道:“嫂嫂这是说笑了,臣岂会有意见。只是小女向来心高气傲,恐怕实在不甘屈尊做妾啊。”
临安公主乃是正统皇家公主,赵敏虽为义女,却也获封公主之位。然他徐达之女并非公主,仅为国公女儿,这身份又如何能与公主相争呢?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无需为此忧虑,常孤雏那小子向来不拘小节,把人娶回去后,他不会刻意区分妻妾。”
徐达面露难色,说道:“陛下,话虽如此,然礼数不可废啊。若如此行事,恐难免遭人非议。”
朱元璋道:“既如此,朕派人去辽东将你家丫头接回来。待她归来,你亲自问问她心意,若她不愿,这事儿便就此作罢。”
待徐达回转家中,一路之上,神色凝重,满心皆是忧虑,似心头压着巨石一般。
徐达实在琢磨不透,朱元璋缘何突然生出这般念头,两个国公之家联姻,其中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如何能轻易成事……
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标儿啊,咱也算是看明白了,单靠文臣治理天下,终究不稳妥。
还需武勋势力来制衡,如此方能稳固朝堂。
日后你登基,常孤雏便是你制衡文臣的一大得力臂助,给他赐婚,也是为了拢住他的心,让他更好为大明效力。”
朱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直言道:“父皇,常大哥如今已是驸马,您若让妙锦嫁过去,难道要妙锦屈居为妾?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
徐妙锦乃是徐达之女,徐达身为国公,身份尊崇,岂会甘愿自家爱女去做妾室。此等道理浅显易懂,朱标实在难以相信,以父皇之精明,竟会忽略于此。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标儿,这里面的门道你就有所不知了。常孤雏那小子,断不会让徐妙锦做妾。你难道没瞧见,那明明贴木儿嫁与他后,与咱家临安公主一般,都是平妻之位。”
朱标忧心道:“父皇,即便如此,此事恐引朝中大臣非议。虽说父皇与儿臣皆无异议,可到底给了旁人指责的由头,日后于常大哥而言,只怕多有不利。”
朱元璋神色一凛,缓缓说道:“标儿,朕要的正是这般效果。若无人对常孤雏有异议,他行事便会毫无掣肘,反倒难以掌控。唯有让其处于争议之中,才便于拿捏。一个人若毫无非议,看似完美无缺,实则这种人,才是最令人忌惮,不敢轻易重用的。”
朱元璋心里透亮,深知日后朱标登基,常孤雏的权势势必仍居顶尖之列。
就算往后朱雄英即位,常孤雏的权势多半依旧稳固非常。
如此,常孤雏必将成为三朝元老,手握重权,无人能及。
朱元璋深知,虽说常孤雏本人或许并无太大权势欲,但旁人却难以保证。
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常家行事倒还守规矩,可往后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常家后辈子嗣能否成器,能否坚守本心,着实难测,毕竟人心隔肚皮。
况且古往今来,诸多勋贵之家,往往祖辈尚可,后辈却多为纨绔之徒。
当下这常家,若不是仗着常孤雏,不论是常遇春、常茂,还是蓝玉这些人,没一个能让人省却心忧。
朱元璋对常遇春的性子,那是了若指掌。
这老儿打起仗来勇猛无比,可为人处世,终究差了几分火候。
至于蓝玉,若不是当初常孤雏能压制他,真不知到如今会闯出多少祸事来。
朱标开口道:“父皇,即便我等有意促成此事,可终究还得问问徐达叔叔的意思才是。”
徐达为人聪慧,政治上的敏锐度颇高。若朱元璋向他提及此事,以徐达的精明,十有八九会出言反对。
徐达之女徐妙云,已然嫁与燕王朱棣为王妃,此般情形倒也顺遂,与皇家联姻,契合皇室政治考量。
然而,若将其小女儿许配给辽国公常孤雏,其中政治意味便大不相同。
若此事由朱元璋主动提起,有心人细加思索,难免会觉脊背生寒。
朱元璋道:“你所言确实是个事儿。只盼着徐达那老小子能明白朕的意思,识趣些。”
其实朱元璋心底,也并非真心愿将徐妙锦许配给常孤雏。
若能让徐妙锦嫁给某位王爷,当个王妃,这才更遂朱元璋心意。
只是这徐家小丫头脾性执拗,跑去辽东后,几年不见踪影。
朱元璋碍于情面,也不好加以惩处。
数日后,朱元璋邀徐达至坤宁宫宴饮,席上备有徐达最喜食之烧鹅。
酒过三巡,朱元璋谈及赐婚一事。
徐达原以为是要将徐妙锦许配给某王爷,想起之前因类似之事,致使徐妙锦离家出走,心中不禁犯愁。
待朱元璋说出赐婚对象竟是常孤雏,徐达顿时愣住,暗自思忖,自己并未得罪皇上啊……
朱元璋看着徐达问道:“天德啊,你家那小闺女,一去辽东这么久,想来定是钟情常孤雏那小子。如今咱就遂了她的心意,你这老儿怎的还一副不乐意的模样?”
徐达心中明白,两个国公联姻背后牵扯诸多政治利害,哪敢直接挑明。
他略一思索,赶忙赔着笑委婉说道:“陛下,并非臣不乐意。只是妙锦这孩子,自幼任性惯了,在辽东几年,性子只怕越发野了。常公府上规矩森严,老臣担忧妙锦过去后,冲撞了长辈,坏了常家规矩,到时候反而不美。”
说罢,又端起酒杯,敬向朱元璋,“陛下圣明,还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你这老儿,常遇春那一家子能有啥严苛规矩?比起你来,他懂的规矩可差远了。”
徐达心中满是苦涩,实在猜不透朱元璋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却又不敢再多言,只得赔笑道:“陛下既然如此安排,想来必有深意,老臣遵旨便是。”
马皇后见状,温言说道:“徐达,你莫要多心。倘若你觉着此事有所委屈,不妨直言看法。”
徐达赶忙说道:“嫂嫂这是说笑了,臣岂会有意见。只是小女向来心高气傲,恐怕实在不甘屈尊做妾啊。”
临安公主乃是正统皇家公主,赵敏虽为义女,却也获封公主之位。然他徐达之女并非公主,仅为国公女儿,这身份又如何能与公主相争呢?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无需为此忧虑,常孤雏那小子向来不拘小节,把人娶回去后,他不会刻意区分妻妾。”
徐达面露难色,说道:“陛下,话虽如此,然礼数不可废啊。若如此行事,恐难免遭人非议。”
朱元璋道:“既如此,朕派人去辽东将你家丫头接回来。待她归来,你亲自问问她心意,若她不愿,这事儿便就此作罢。”
待徐达回转家中,一路之上,神色凝重,满心皆是忧虑,似心头压着巨石一般。
徐达实在琢磨不透,朱元璋缘何突然生出这般念头,两个国公之家联姻,其中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如何能轻易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