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 第434章 人多多,众禽入伙贾家

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第434章 人多多,众禽入伙贾家

    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多多,众禽入伙贾家

    阎家一共养育了四个子女,但似乎一个比一个不可靠。

    阎家老大虽然在同一个院子,但老死不相往来。

    阎家老二老三虽然知道是在轧钢厂分厂工作,但和自己也从来不往来,也就过年时,和自家老大一样,空着两个爪子过来看看老两口死没死。有的吃就吃吃,没得吃就走。

    至于老二老三的账本,记了白记,压根不还。两兄弟也知道自己没机会往上走,你老阎爱去单位闹就去闹,没所谓。

    眼见三个儿子都这样了,本来老两口还觉得老了能有老闺女兜底,想着老闺女回来以后,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积蓄,肯定飞不出手掌心。

    如果闺女能孝顺,可以哄着自己开心,老两口可以考虑稍微对老闺女好点,把老闺女留在身边照顾自己。

    但这个闺女自从下乡回来就莫名其妙去了京郊木材厂试工,都不愿意给自己当面说,在家里包括房租、吃饭,都把账单算的明明白白。

    三大妈还没意识到危机,她乐呵中带有一丝丝的遗憾,毕竟孩子刚回来还没两天,毕竟也有两年半没见过了,走了还能给自己带来1毛钱收入和一条牛肉干:“这孩子,怎么说走就走,不过找到了工作好啊,没花钱自己就找到工作了。现在一个临时工,也得300-500,这个工作在京郊,但怎么也得300块吧。”

    三大妈还在偷着乐,三大爷却是一屁股跌坐在了小屋光床板上。

    “老阎,老阎,你怎么了?闺女找到工作了是好事,你怎么还这样?”

    “完了,完了,完了,全完了,全完了,全完了~!”

    “老阎,你别吓我啊,什么完了,什么全完了?”三大妈虽然反应慢了半圈,但毕竟枕边人多年,看到老阎这样的反应,心底里那一丝不安被放大到无限。

    “我们以后完了,都完了啊。。。”接着,阎埠贵就摇晃着手里阎解娣的条子,告诉三大妈,今后,他们就和绝户易中海一样了。没有孩子了。再也不会有孩子来管他们了。

    三大妈表示不解,阎埠贵就指着阎解娣的纸条告诉杨瑞华,今后无论任何事情,只要老两口让孩子们干,就得一毛一分一厘的算清楚。

    按阎解娣信笺留言的意思,以后阎老抠两口子干不动,需要子女来照顾,极有可能是按报价进行,比如倒一杯水1分钱,倒一次尿盆2分钱,做一顿饭5分钱,买一次菜8分钱,我们老了以后,没有任何亲情,只有算账。

    杨瑞华心里虽然不舒服,但嘴里还在嘴硬,谁需要他们照顾。我自己能吃能喝。

    阎埠贵摇头叹息:那我们老了呢?如果孩子们要求上门看一次5块,送一次医院100块,我们给还是不给?不给就死在家里,如果病倒了在家里,想要孩子们送医院,就必须转让房子,不转让就让老两口死在房间,臭在屋内,怕不怕?

    三大妈这才怕了。本来想说天底下哪有这样无情无义之谈钱的家庭,可想想自己两口子以往对孩子账本,看着桌上的一条牛肉干和一毛钱,她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瘟鸡,一时无言。

    三大妈突然想到,阎解娣刚回四九城,阎埠贵就去强行翻动闺女的行李,还闹出那么大的 洋相,小闺女把行李放屋里,阎埠贵还非要去翻行李,她伸手就向阎埠贵打去,怒骂阎埠贵不是人,下乡几年受苦的小闺女刚进屋,你这个当爹的不是人,还觊觎闺女的行李,连自己亲生闺女的便宜都想占。

    阎埠贵也失了分寸,抬手就把杨瑞华推开,怒斥杨瑞华几年没回家的亲闺女回家,别说买二两肉,就连口白面都舍不得给吃,甚至连二合面都没舍得,存那么多钱干什么。儿子女儿都跑光了,责任都是母亲不慈,家里孩子才不愿意在家里待着。

    老两口在屋里从谩骂到动手。三大妈虽然只是家庭妇女,但三大爷也一直是个干巴瘦的算计老头,两人没有往死里出手的情况下,打的倒是有来有回。

    自此,阎家算是两辈人全部、彻底、完全、绝对、全然、透彻的翻脸了。

    阎家老两口倒是想找几个子女和好,但又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在他们眼里,不拼命追究“童年账本”已经是巨大宽容,子女应该感恩戴德,跪地拿着鸡鸭鱼肉前来孝敬。

    但实际情况,除了老大阎解成偶尔回父母家吃两口免费窝窝头、偶尔因为和于莉吵架来打个免费地铺之外。

    其余三个子女只当是父母死了。依然是只在春节空着双手前来看看。四合院里各位老邻居除了唏嘘就是嘲笑,这位往日里以文化人自居,以德高望重三大爷立身每日堵门占取他人好处的阎家,是彻底沦为附近胡同的笑柄。

    三大爷两口子也以肉眼看见的速度老去。

    等到自家儿子下乡已经3年又多了几个月,二大爷夫妻才想起自己有两个儿子迟迟未归。毕竟阎解娣就回四合院两天就走了,二大爷两口子都快忘了自己儿子应该什么时候归来。

    刘海中抹不开面子,就打发二大妈曾娣来去街道问问负责下乡的人,儿子返城没有。二大妈这才得知阎解娣回城的三个月后,刘家老二、老三也回来了。也就是说两个儿子已经回来快三个月了。

    可这两个儿子,他们甚至连四合院的刘家门都不愿意入。

    通过街道办,二大妈知道,他的两个便宜儿子,自回四九城就托街道已经找了房子租住,两兄弟,回来不到一个月,就高价为自己买了临时工工作。据说还分了宿舍。

    二大妈继续打听,更加劲爆。前几天,这俩儿子,居然前后脚都结婚了~!而且是主动入赘到了妻子家里。老二娶了一个没生娃儿的寡妇,老二娶了有点跛脚的老婆。俩人找工作、求宿舍、结婚、迁户口,一切一切,不计代价,只求快。

    两人都在街道办留下了迁走户口的申明和单方面的断亲文书。街道干部也知道刘家刘海中的脾气,压根就懒得管刘家破事,看人家符合婚姻和户口迁出政策,就直接给办了。

    二大妈觉得天塌了,再三哀求下,拿到了两个儿子入职的临时工单位就回家去了。

    二大妈骂骂咧咧的回到屋里,畏畏缩缩的和刘海中汇报了街道里的见闻。气的刘海中一把撕掉了两个孩子的单方面断亲文书。痛骂养了两条白眼狼,并痛快的把二大妈狠狠打了一顿,这次打的二大妈十天没能下床。刘海中现在工资已经降的很低,打完了,气消了,也只能自己照顾被打的下不来炕的二大妈,属实过的很不如意。

    而刘家皇位唯一继承人:刘家老大刘光齐,在老刘没有钞能力后,也许久没有在和老刘书信往来,要钱时承诺的当了“正科级”领导以后想办法调回四九城工作,更是绝口不提。

    自此,二大爷也与前一大爷易中海、前三大爷阎埠贵两口子一样,三位大爷无论有孩子还是没孩子,尽皆齐齐沦为无人问津的“绝户”。

    二大爷做不来饭,只好求老易带自己一个,去贾家临时交钱搭伙。

    槐花有一天晚上,在给两位爷爷盛饭的时候,开玩笑的说道,我们这里,以前叫“红星四合院”,以后就叫“红星养老院”。这句俏皮话惹得全屋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