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 第435章 刘家散,海中打傻老伴

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第435章 刘家散,海中打傻老伴

    第四百三十五章 刘家散,海中打傻老伴

    而贾家少爷棒梗,这一世,在东北下乡,把贾家熬了个盆干碗净,等到贾少爷回京时,贾家多年积蓄,包括生父贾东旭的丧葬金都花了个底掉。得亏有母上馒头铺持续、低调营业,贾家从未退出舞台中央,只是半掩门而已。

    贾梗少爷刚回京当年,小当又下乡去了。

    不过贾当下乡的待遇就远没法和哥哥比了。全身上下就没二十斤全国粮票,现金也就揣了100块。这里有60块是秦淮茹和贾张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20块是干爷爷易中海免费赞助的,毕竟贾当这些年是给老易洗裤衩子的主力,多少还有这几份情,给个半个月退休工资。

    最后20块是小当出发前,秦淮茹辛勤卖力解锁了多种姿势,从工友那边馒头换馒头淘换换来的。

    面对返回四九城无所事事的棒梗少爷,这一世,没有傻柱甘为“人柱力”投喂供养,在东北只能吸贾家本身孱弱的血;回四九城后,在秦淮茹劝说下,出门在街道登记了一个等候工作排班表,就和奶奶日夜躺在屋里。

    贾张氏年纪也大了,以往一周能做两双鞋子赚点零花钱,常年劳作下来,眼睛也不灵了,手也抖了;现在需要一周甚至得十天,才能做一双出来。

    鞋子卖价却没有变化,大孙子持续伸手要钱,她也没办法,只能减少自己偷嘴的频次,挤出一部分供养孙子。

    可现在孙子回四九城,成日里躺着;头一两个月还好,转眼回来已经半年,依旧躺平,着实让看棒梗有“金孙孙”滤镜的贾张氏都有点嫌弃了。

    小时候以为孩子长大了能当大官;后来觉得孩子长大了不说当大官,至少肯定有出息,能带自己吃好喝好。但当棒梗去东北下乡以后,贾张氏就在想,这孙子能养活自己就是好孩子。

    而返城以后得棒梗,贾张氏只觉得不要每天管自己要棺材本的孙子,就是好孙子了。

    贾张氏也不由得屡屡偷着落泪,看着大孙子只会手心向上,管自己要钱,只会躺着要吃的喝的,连家里扫把倒了都不愿意扶,动不动都说“我奶奶说”。贾张氏心里也开始为悔恨充值,暗叹自己这些年把孩子带废了,只是嘴强王者,虎死不倒架而已。

    看到阎家儿子压根都不用下乡,用自己打砸抢存下来的钱,购买临时工而免于下乡之祸。贾张氏一开始是嘲笑,现在满满都是羡慕。

    俩寡妇初时还哀叹命苦,顾忌棒梗的自尊心和面子,只敢背着棒梗抱头痛哭;半年后,俩寡妇也熬不住了,连番哭劝无效下,当着棒梗面抱头痛哭,但贾少爷依然无动于衷。

    贾少爷这次下乡归来,对于肉食、白面更为痴迷。以前吃不到贾梗学奶奶坐地撒泼打滚,成年棒梗,不但会这些,还额外学会了拍桌子摔碗。

    对于自己母亲“馒头换馒头”的传闻,他也并非没有听说过。甚至在大院里和易中海、许大茂、何雨柱等一众叔叔辈、爷爷辈的不清不楚,棒梗也是知道的。毕竟已经是个大人,尤其是自己闹的厉害时,母亲晚上半夜出去个把钟头,然后第二天桌上就有肉,这肉是哪里来的,实在是呼之欲出。

    但棒梗对于肉和白面,从来不敢、也没有勇气去拒绝。和对面老绝户当面炸刺。见面不打招呼,低头就当没看见。已经是棒梗对老绝户表示愤怒和不满的最高形态。

    一次两次以后,易中海也火了,但顾忌养老,就把幽会地点又从易家改到地窖,希望能不被棒梗看到。

    最近秦淮茹因为在厂子里换馒头业务开展的实在过分频繁,已经引起了保卫处的注意,老易连番被棒梗轻视,也已经打定主意断了和秦淮茹半夜换馒头业务。

    秦淮茹再也接不到饭盒,晚上还想去推何家门也一直紧锁。断了傻柱和老易接济以后,棒梗从一周两次吃肉,直接变成半月一吃肉。

    棒梗闹饷,母亲和奶奶要并排在贾家上吊,死给大孙子看。

    棒梗眼见实在无法从家里榨出油水,这才向现实低头,在家躺了足足快一年,才勉勉强强去街道接了一个打扫大街的活儿。

    每日口罩一带,晚出早归,在清洁队里磨洋工。这个岗位,是秦淮茹把街道清洁队长睡服了才换来的。队长对这半个儿子也是相对宽容。直跟其他工友说是亲戚家孩子,刚知青返城,偷懒也只是因为还没适应工作。

    但天底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其他工友都得出死力气干活,你贾梗凭什么敷衍糊弄,分到简单易干的区域不说,还不好好干活,月底居然能和大家拿一样薪水。

    三两个月,其他清洁员都快要集体造反了。队长也眼看压不住,只得找到秦淮茹要求退货。

    俩寡妇又在贾家悬绳子要当着棒梗面上吊。闹腾了好一阵,棒梗才慢慢转变心态,算是愿意扫地。贾家也算安生点了。

    至于前世通过许大茂关系去学放电影,通过何雨柱的关系去部委开车,这一世,想都别想。

    许大茂和谁都不亲,自己踏踏实实和秦京茹和儿子过自己的日子。偶尔和何雨柱喝个小酒。何雨柱更是在四合院谁的账也不买,成天就是学厨,时不时学个新菜,邀请大茂去吃,偶尔也会请易中海过去喝一顿,但即便许大茂经常不在四合院里住,何雨柱邀请许大茂的频率的也远高于易中海。

    四合院里,前三位大爷,也陆续退休了。院子里三位大爷“绝户”晚景格外凄凉。

    一大爷最后按五级工退休。因为返聘这条路这半年走的极其艰难,为了避免追加处罚,他没有直系亲属也是人尽皆知,工位都被工厂回收。

    易中海算了下,卖掉工位,大概能卖5-600块,但工作半年,还是按五级工的八成支付,里外里自己血亏。

    唯一安慰易中海的,就是自己延迟退休这半年里,享受了全额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障,这个不算好消息的消息,是唯一的好消息。

    丢了工位,但贾家依旧不能放弃易中海,毕竟,每日和老易搭伙吃饭,帮易中海收拾屋子干家务,都是从易中海那里拿了工资的。而且易中海这种虽然不算大额的细水长流,对贾家这样的破落户而言,是他们贾家打死也断断不敢舍弃的。

    毕竟,没有傻柱舔狗的贾家,只是两个寡妇撑门面,棒梗一直拖后腿,小当下乡,槐花还没成长起来。贾家属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二大爷把二大妈打的躺板板,趴不起来足足十几天。

    虽然老二、老三临走的时候又是和老两口吵架,甚至动刀,还扬言要杀了好大儿全家;可毕竟有老话“远的香近的臭”。老二老三一口气在内蒙乡下待了三年,初时二大妈确实忘记还有两个儿子。

    可阎解娣的返京,突然打开了母爱的阀门,让她崩溃的是在街道打听到俩个儿子返回四九城偷偷买了工作,娶了妻子,却给自己两口子留下一封断亲书。他们小哥俩离家时说的要断亲,原来字字句句都是真心所言。

    二大妈的精气神整个都垮掉了。

    还没得到老伴的抚慰,却先接收到了满满的老拳,最懂身边人的二大妈自然知道,自己的晚年一定会在“被打倒半死-养伤-伤好以后被打倒半死”,无尽循环,直到自己真正死亡。

    想清楚自己的结局,二大妈心也死了。

    十天后,能下地了,精神垮了,身体也垮了,整天病病殃殃。

    二大爷也是机灵,他花了五块钱,通过街道通知了光天和光福,说母亲重病,让刘家二子回来看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