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二战建最强国军 > 第430章 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穿越二战建最强国军 第430章 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陆川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地图,看到了九州海滩上即将爆发的血火炼狱。

    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看向主位的陆川。

    陆川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幅地图前,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最终决断的千钧之力:

    “诸位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但战争,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们要的是胜利!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他拿起指挥棒,重重点在选定的登陆场:

    “登陆阶段:雷霆之势!采用李振彪的装甲突击思路!集中绝对优势的坦克、两栖车、舰炮、空中力量!

    第一波抢滩,就要撕开足够宽度和深度的口子!工兵部队必须跟紧装甲矛头,在敌火下高效排雷、破障、填壕!

    为后续梯队打开生命通道!速度就是生命!犹豫就会葬送无数兄弟!”

    指挥棒猛然向纵深划去:

    “撕开口子后:稳如磐石!采用张忠的‘剥笋’战术!但不意味着缓慢!而是强调步、坦、炮、工、喷火兵的绝对协同和区域控制力!”

    他细化:

    1. 装甲矛头不停:第一梯队装甲部队突破滩头后,不做无谓纠缠,按预定路线直插纵深关键节点,打乱敌部署!但必须确保侧翼有步兵跟进保护!

    2. 步兵主力固本:第二梯队步兵主力登陆后,首要任务不是盲目突进,而是在工兵和炮兵支援下,彻底肃清巩固登陆场!

    建立稳固防线、炮兵阵地、物资集散中心、野战医院!如同钉子般牢牢钉在滩头!这是整个战役的基石!

    3. 剥笋清剿:在稳固滩头的前提下,以团、师为单位,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对登陆场周边威胁区域,雷场、反斜面火力点、坑道入口、城镇边缘,实施有计划的、层层递进的清剿拔点作战。

    喷火兵和工兵“穿山甲”分队作为攻坚核心!不求快,但求稳、净!清除一区,巩固一区!

    4. 反‘玉碎’铁律:推进中遭遇“平民肉弹”,执行演习标准:精确识别携带爆炸物者,果断击毙!

    对可疑建筑,学校、医院,先火力侦察,后突击清剿,确认无平民后重火力拔除!

    保护真实平民是责任,但绝不能因顾忌而捆住手脚,导致更大伤亡!

    指挥棒最后点向几个纵深的红色五角星:

    “决胜关键:精准斩首!采用陈锋的‘手术刀’思路!但规模更大,准备更足!”

    陆川目光灼灼:

    1. 战略级引导:情报处、空军侦察、敌后潜伏人员联动,务必在登陆前锁定数个核心指挥节点、重炮群、后勤中枢精确坐标。

    2. 毁灭性覆盖:登陆发起同时,或稍早,由冲绳、硫磺岛起飞的b-29重型轰炸机群,携带最大当量高爆弹、穿甲弹、甚至…特种弹药,在渗透分队或先进导航设备引导下,对这些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无差别的饱和轰炸!力求一举瘫痪敌战役指挥和重火力支援能力!

    3. 精锐突袭:** 投入数个“斩首刀”模式的加强营级突击群!

    在正面吸引敌主力的同时,利用渗透路线、侧翼薄弱点投送,突袭未被空袭摧毁或新发现的关键目标!携带重火力,以炸毁、焚毁、占领为目的!制造纵深混乱!

    4. 心理战贯穿始终:周伟光负责!空投传单、战场广播不间断!核心信息:揭露日军暴行,指明生路,警告助敌平民后果,瓦解敌军心士气!让‘玉碎’的口号失去蛊惑力!”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同磐石:“这就是我们的‘惊雷-磐石-斩首’计划!装甲撕开血路!步兵稳固根基!重锤砸碎神经!快与稳结合!正与奇相辅!力与智并用!”

    “具体作战方案,由沈醉参谋长牵头,依据此框架,结合最新情报和演习反馈,于三日内细化完成!

    各部队主官,依据方案,调整最后阶段的针对性训练!尤其是步坦协同、反‘肉弹’射击、坑道喷火爆破、以及…承受重大伤亡的心理准备!”

    “散会!”

    军官们齐声领命,眼中燃烧着破釜沉舟的战意,快步离去。

    作战室内只剩下陆川和沈醉。

    巨大的地图上,九州南部海岸线如同张开的血盆大口。

    陆川的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地图上那个不起眼的城市名字——长崎。他想起史迪威密电中那个毁灭性的倒计时。

    砺剑瓯江的锋芒已淬至极致,而最终碾碎东瀛的惊雷,其轨迹已悄然偏离了所有人的推演,即将以另一种方式,在九州之西的天空,投下无法言喻的终焉之影。

    温州龙湾基地,d+60日,1945年6月28日,拂晓。

    闷热的东南季风裹挟着海腥味,却吹不散机场跑道蒸腾的热浪与无形硝烟。

    巨大的引擎轰鸣声撕裂晨空,数百架涂着星条旗、青天白日徽与皇家空军圆标的战机,如同钢铁的候鸟群,在蔚蓝天幕下集结、盘旋,最终汇成指向东北的死亡洪流。

    温州龙湾基地塔台,陆川指挥所。

    高频无线电的电流嘶嘶声混杂着各频道急促的英语、汉语指令。

    巨大的玻璃窗前,陆川身披飞行夹克,臂章上的青天白日徽在朝阳下泛着冷光。他目光如鹰隼,扫过下方繁忙的跑道:

    一队队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华军第1、第3轰炸大队,正轰鸣着滑向起飞位置,机腹下挂载着250公斤级高爆弹与凝固汽油弹。

    更远处,体型庞大的b-24“解放者”美军第308轰炸大队与b-17“空中堡垒”英军远东轰炸司令部第159中队,引擎发出低沉怒吼,挂载着重达5000磅的“薄壳”高爆弹与成串的燃烧弹集束。

    p-51d“野马”华军第4战斗机大队、p-47N“雷电”美军第45战斗机中队、喷火mk.Ix英军第136中队在跑道上蓄势待发,银亮的机翼下挂满副油箱与火箭弹,如同出鞘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