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二)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二)

    三姓成为了一家

    十二月初的清晨,西城县还沉浸在朦胧的夜色中。林小珊在闹钟响起前就睁开了眼睛,她拿起手机看了看时间,这会儿是凌晨七点,再过一会儿给她化妆的化妆师也该到家了。今天,她要出嫁了。

    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落在窗台上积了薄薄一层。林小珊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隔壁房间的父母。她拉开窗帘,玻璃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她用指尖在上面画了个爱心,又迅速擦掉。

    “小珊,起来了吗?”母亲吴秀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比平时沙哑了几分。

    “妈,我起来了。”林小珊打开门,看见母亲眼下挂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手里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红糖鸡蛋。

    吴秀兰把碗放在梳妆台上,手指微微发抖:“快趁热吃,今天有的忙呢。”她的目光扫过女儿床头挂着的婚纱,喉头滚动了一下。

    林小珊握住母亲粗糙的手:“妈,你别忙了,坐下歇会儿。”

    “歇什么歇,今天是我闺女的大日子……”吴秀兰话没说完,突然转身快步走出了房间。林小珊听见走廊上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楼下,父亲林建军正在和哥哥林小华低声交谈。林小华穿着笔挺的西装,眉头紧锁:“爸,县委鲁书记昨天又找我谈话了,虽然校车事故主要原因是意外事故,但是作为常务副县长,这个处分……”

    “行了,”林建军摆摆手,看了眼楼梯方向,“今天别提这些。刘家那边……”

    “您放心,”林小华整了整领带,“刘叔说了,他们九点准时到,我们这边仪式一切从简,中午十一点前出发。”

    饭店后厨里,嫂子陈雪儿正在正在和厨师们开始准备午饭的菜,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看见林小珊下楼,擦了擦额头的汗:“新娘子怎么来厨房了?快去打扮,一会儿化妆师就来了。”

    “嫂子,你看到妈没有呢?”林小珊环顾四周。

    陈雪儿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刚才还在包间里收拾……”她放下锅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我去找找,你先吃饭。”

    林小珊走到院子里,雪已经停了,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寒意。她看见饭店后门的杂物间透出一线灯光,轻轻推开门,发现母亲正坐在一堆大米袋旁,手里攥着一条小手绢,眼睛红肿。

    “妈!”林小珊快步走过去蹲在母亲面前,“你怎么躲在这儿哭啊?大家都在找你。”

    吴秀兰慌忙擦脸:“没事,妈就是……就是眼睛进沙子了。”

    “我又不是嫁多远,宝城离西城也就四个小时时间,你早上打个电话,我都能开车回来吃饭。”林小珊有些无语了。

    陈雪儿也跟了进来,顺手带上门:“妈,小珊今天出嫁是喜事啊,你要开心点。”她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给婆婆。

    “我知道,我知道……”吴秀兰的眼泪却越擦越多,“我就是想两个女儿现在都要出嫁了,小丽出嫁那天,我都没这么……你姐姐小丽嫁那么近,小珊却……”

    林小珊哭笑不得:“妈!女孩子早晚都要嫁人的,再说现在回来多容易啊!我寒暑假回来你别嫌弃我就是的!只要有时间,我就想随时回来!”

    陈雪儿扶着吴秀兰的肩膀:“妈,现在交通多方便,小珊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再说晓峰那孩子您也见了,多实在的人啊,小珊嫁过去一定不会受苦。”

    “我不是不满意晓峰……”吴秀兰深吸一口气,“就是……家里的两个女儿现在全都出嫁了,这房子一下子就空了……”

    杂物间的门再次被推开,林小华探头进来:“妈,刘家的车队一会儿就到了。”他的目光在三人之间转了一圈,轻咳一声:“雪儿,前厅的桌子还没摆完。”

    陈雪儿会意,拍了拍林小珊的肩膀:“我去前面帮忙,你陪咱妈说会儿话。”

    前厅里,刘晓峰穿着黑色西装,正和林建军寒暄。看见林小珊扶着母亲出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走过来:“妈,我们一家人一定会对小珊好的,绝对不会让她受委屈。”

    吴秀兰打量着这个已经成为女婿的年轻人,他额头上有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她点点头,突然伸手整理了一下刘晓峰的领带:“这孩子,领带都歪了。”

    林小珊噗嗤一笑,被母亲瞪了一眼。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点四十。按照习俗,新娘必须在中午十一点前离开娘家。林小珊已经换好了婚纱,化妆师给她盘了精致的发髻,点缀着几朵小巧的珍珠花。

    “该出门了。”林小华看了看手表,对刘晓峰说。

    吴秀兰按照习俗不能送女儿出门。她的嘴唇颤抖着,紧紧抓住林小珊的手:“到了那边……记得打电话……”

    “妈,四个小时就到了,晚上咱们还能视频呢。”林小珊抱了抱母亲,感觉她的身体在微微发抖。

    刘晓峰弯下腰,一把将林小珊抱了起来。林小珊惊呼一声,搂住他的脖子,婚纱的裙摆像一朵盛开的花。

    “爸,妈,我们走了。”刘晓峰郑重地说,然后大步走向停在门外的婚车。

    吴秀兰追到门口,看着女儿被抱进装饰着鲜花和彩带的轿车。鞭炮声响起,车队缓缓启动。她扶着门框,眼泪终于决堤而下。

    陈雪儿默默站在婆婆身后,递上一块干净的手帕:“妈,进屋吧,外面冷,再说您也没吃东西,我们一起吃一点吧。”

    婚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林小珊靠在刘晓峰肩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

    “是不是有一点紧张呢?”刘晓峰轻声问。

    林小珊摇摇头,又点点头:“就是觉得……有点不真实。”她摸了摸手腕上的金镯子,那是母亲今早悄悄给她戴上的一个传家宝。

    下午三点,车队准时抵达刘晓峰的老家刘家村。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孩子们追着车队跑,喊着“新娘子来啦”。

    刘家老宅张灯结彩,院中央摆着香案。刘晓峰的父亲刘正才和母亲董明香穿着喜庆的红色旗袍,正在招呼客人。看见车队进来,她赶紧迎上前。

    “可算到了!”董明香站在门口,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路上还顺利吗?”

    林小珊刚被刘晓峰抱下下车,就被一群妇女围住,有人往她手里塞红枣,有人往她头上撒花瓣。她被簇拥着来到香案前,和刘晓峰并肩而立。

    “吉时已到,新人拜天地!”司仪高声喊道。

    在众人的见证下,林小珊和刘晓峰完成了传统的三拜仪式。当她弯腰拜下去时,听见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喜宴摆了二十多桌,林小珊换了身红色旗袍,跟着刘晓峰一桌一桌敬酒。虽然杯子里装的是茶水,但几轮下来,她的脸颊还是泛起了红晕。

    “小珊,”刘晓峰的二叔刘正德举着酒杯,笑得见牙不见眼,“以后晓峰要是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替你教训他!”

    “谢谢二叔。”林小珊抿嘴一笑,偷偷掐了下刘晓峰的胳膊,换来他夸张的龇牙咧嘴。

    夜幕降临,宾客渐渐散去。新房内,林小珊坐在铺着大红被褥的床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刘晓峰蹲下身帮她脱下高跟鞋,轻轻按摩她酸痛的脚踝。

    “今天一定很累吧?”他问。

    林小珊摇摇头,环顾这个陌生的房间:墙上贴着喜字,梳妆台上摆着成双成对的洗漱用品,窗台上放着一盆盛开的红掌——那是她最喜欢的植物。

    “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家了?”她轻声问。

    刘晓峰站起身,将她搂入怀中:“是我们的家。”

    三天后,按照西城县的习俗,新人要回门。林小珊穿了一件粉色的羽绒服,显得格外娇俏。刘晓峰开着车,一路上不停地和林小珊说着工作上开心的事情。

    此时的林小华家的饭店里,陈雪儿早已准备好了一大桌菜。林小丽和张建祥也带着公公张开云来了,三个家庭十几口人热热闹闹地挤在客厅里。

    “来,举杯!”林建军作为长辈站起身,声音洪亮,“今天三家的孩子们都在,我们三家现在是一家人了!”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林小华看着满桌的笑脸,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妹妹出嫁那天母亲躲在杂物间哭泣的样子,想起自己受处分时家人的支持,想起小时候三兄妹在这院子里追逐打闹的时光……

    “哥,发什么呆呢?”林小珊夹了块排骨放在他碗里,“雪儿姐做的红烧肉可好吃了,快尝尝!”

    林小华回过神来,发现妻子正温柔地看着自己。他举起酒杯:“来,为我们一家人干杯!”

    窗外又飘起了雪花。屋内,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林小珊看着身边的亲人,突然明白了母亲那天的眼泪——那不是悲伤,而是爱,是牵挂,是血脉相连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