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三)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三)

    云海里的归途

    星期六早晨八点,西城县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陈雪儿站在凤凰小区自家阳台上,将最后一缕头发别到耳后,对着穿衣镜整理着白色衬衫的领口。她今天特意换上了新买的米色休闲裤和平底鞋,因为西江饭店最近生意火爆,她得在厨房和前台之间来回奔波。

    “妈,我的小兔子发卡找不到了!”三岁五个月的林宛月揉着眼睛从儿童房跑出来,粉色的睡衣上印着卡通兔子图案。

    陈雪儿蹲下身,轻轻捏了捏女儿肉嘟嘟的脸蛋:“在电视柜第二个抽屉里,昨晚你非要放在那儿的,记得吗?”

    正当她准备出门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闪烁着“弟弟”两个字。陈雪儿的手指在空中停顿了一秒,距离陈小昭上次联系她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

    “姐!我快到西城县火车站了!”电话那头传来陈小昭兴奋的声音,背景是火车行驶的轰鸣,“所里给了半个月的假,我想回西江镇看看爸妈。”

    陈雪儿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她快步走向卧室,推了推还在睡梦中的丈夫:“小华,醒醒!小昭回来了!”

    林小华迷迷糊糊地睁开眼,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他的脸上。他眨了眨眼,花了三秒钟才消化完妻子的话:“小昭?他不是在省城工作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马上就到火车站了。”陈雪儿咬着下唇,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咱们也回西江镇吧?三个孩子好久没见外婆了。”

    林小华坐起身,揉了揉太阳穴,他点了点头:“行,我今天正好不上班。不过咱们的车坐不下那么多人吧?”

    陈雪儿眼睛一亮:“爸上周不是刚买了辆二手车吗?我这就给他打电话!”

    电话接通后,陈新远的声音洪亮有力:“雪儿啊,这么早有事?”

    “爸,小昭回来了!我们想全家一起回西江镇,但车坐不下……”

    “哈哈哈,正好试试我的桑塔纳!”陈新远爽朗的笑声震得陈雪儿不得不把手机拿远了些,“我这就去接你们,半小时后小区门口见!”

    挂断电话,陈雪儿立即给饭店的厨师打了电话,宣布放假两天。然后她像一阵旋风般在三个卧室之间穿梭,叫醒还在熟睡的双胞胎林云松和林宛茹,同时收拾着孩子们的换洗衣物。

    “外婆家有草莓吗?”林宛月仰着小脸问道,眼睛里满是期待。

    “有,外婆知道你们要去,肯定早就准备好了。”陈雪儿弯腰亲了亲女儿的额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自从开了饭店,她已经两个月没回老家了。

    半小时后,凤凰小区门口停着两辆车。林小华的黑色别克君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旁边是陈新远的黑色桑塔纳,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擦得锃亮。

    “爸,这车不错啊!”林小华绕着桑塔纳转了一圈,拍了拍引擎盖。

    陈新远得意地捋了捋花白的鬓角:“二手车市场的王老板是我老战友,给我挑的最好的。才跑了两万公里,发动机跟新的一样!”

    吴秀兰和林建军提着两袋菜品走了过来。吴秀兰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精神矍铄,走路带风。

    两辆车一前一后驶出县城,沿着盘山公路向西江镇方向开去。陈新远开得稳健,桑塔纳紧跟着林小华的别克。陈雪儿坐在副驾驶,透过车窗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

    “小昭突然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林小华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问道。

    陈雪儿摇摇头:“电话里没说,但我感觉他挺高兴的。可能是工作上有好消息吧。”

    后座上的三个孩子已经兴奋地唱起了儿歌,林宛月的嗓音尤其清脆。陈雪儿回头看了一眼,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样的家庭旅行,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当车子驶上凤凰山盘山公路时,一片壮观的云海突然映入眼帘。乳白色的云雾在山谷间翻滚,如同海浪般起伏,远处的山峰如同海中的岛屿。

    “哇!”陈雪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小华,停一下车好吗?我想拍张照。”

    林小华正要减速,车载电话响了起来。陈新远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小华啊,别停了,你妈刚才发信息说咱们早点回去。”

    陈雪儿有些遗憾地看了眼窗外的美景,但还是点了点头:“爸说得对,妈一个人准备那么多菜不容易。”

    车队继续前行,云海渐渐被抛在身后。陈雪儿拿出手机,给母亲孙小芳打了电话:“妈,我们下凤凰山了,大概十点半到。菜我们都带了一些,您别太累着。”

    孙小芳的回复很快传来,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好好好,我等着你们!小昭最爱吃的腊肉我已经蒸上了!”

    听到母亲的声音,陈雪儿鼻子一酸。自从开了饭店,她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十点二十分,两辆车先后停在了西江镇陈家老家门前。只见门前种着几株月季,正开得灿烂。孙小芳系着围裙从厨房跑出来,显然已经开始做饭。

    “外婆!”三个孩子像小鸟一样扑向孙小芳。老人蹲下身,张开双臂将三个小身体一起搂进怀里,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哎哟,我的小宝贝们又长高了!”孙小芳挨个亲着孩子们的脸蛋,然后抬头看向女儿和女婿,“路上顺利吗?”

    “顺利得很!”陈新远停好车走过来,拍了拍桑塔纳的车顶,“这车跑山路一点不费劲!”

    陈雪儿和婆婆吴秀兰提着大包小包走进厨房。厨房里飘着老鸭汤的香气,灶台上的蒸锅正冒着热气。

    “妈,我来切菜。”陈雪儿卷起袖子,从袋子里拿出早上从饭店带来的新鲜食材。

    “雪儿,把这芹菜洗了。”吴秀兰麻利地系上另一条围裙,“建军,你去院子里扯点葱来!”

    男人们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陈小昭绘声绘色地讲着火车上的见闻。林小华注意到,弟弟虽然皮肤晒黑了些,但精神面貌比上次见面时好了很多,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自信。

    “小昭,你现在到底在做什么工作?”林小华忍不住问道。

    陈小昭神秘地笑了笑:“等会儿吃饭时一起说,给爸妈个惊喜。”

    厨房里,三个女人配合默契。孙小芳掌勺,陈雪儿切配,吴秀兰打下手。不到四十分钟,十四个菜就摆上了圆桌:腊肉炒蒜苗、红烧鲫鱼、清炒时蔬、凉拌木耳、香辣蟹、酱爆鸡丁、蒸鸡蛋羹……还有那锅熬了三个小时的老鸭汤。

    “开饭啦!”孙小芳朝客厅喊道。

    众人围坐一桌,三个孩子被安排在特制的高椅上。林小华从包里拿出两瓶五粮液:“爸,今天咱们好好喝一杯!”

    陈新远眼睛一亮:“好酒啊!来,大家都满上!”他亲自给亲家林建军倒上酒,然后是女婿和儿子。

    陈小昭却伸手盖住了自己的杯子:“爸,我下午要去小店村找小曼,得开车,就不喝了。”

    “小曼?”孙小芳夹菜的手停在半空,“是上次你说的那个姑娘?”

    陈小昭点点头,耳朵尖微微发红:“嗯,谢小曼。她在省城的小学当老师,我们……我们相处得不错。”

    陈新远哈哈大笑:“好小子!那咱们下午一起去,正好见见未来儿媳妇!”

    “爸!”陈小昭窘迫地挠挠头,“还没到那一步呢……”

    “小昭,”陈雪儿给弟弟夹了块腊肉,“你这两年神神秘秘的,到底在做什么工作?上次打电话问你,你总是支支吾吾的。”

    餐桌上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小昭身上。他放下筷子,深吸一口气:“其实……我在省城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

    “什么?”陈新远手里的酒杯差点掉在地上。

    “就是……研究火箭发动机的。”陈小昭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不太习惯成为焦点,“我主要参与发动机部件的焊接工艺。”

    林小华瞪大了眼睛:“等等,你是说……真正的火箭?”

    “嗯。”陈小昭点点头,脸上终于露出自豪的笑容,“两个多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上面用的火箭发动机有几个关键部件是我参与焊接的。”

    孙小芳手里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我儿子……我儿子在造火箭?”

    陈雪儿感到一阵眩晕,记忆中的弟弟还是那个考试总不及格、被老师叫家长的调皮鬼。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好小子!”陈新远猛地拍桌而起,酒杯里的酒洒了一半也不在乎,“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来,这杯酒必须喝!为国争光,是我们老陈家的骄傲!”

    林小华也站起身,郑重地给陈小昭倒了一杯酒:“小昭,我必须向你道歉。以前我总觉得你不务正业,没想到你默默做了这么了不起的事。”

    陈小昭接过酒杯,眼睛也有些湿润:“姐夫,别这么说。其实我中专毕业后确实混了几年,后来在夜校学了焊接技术,偶然机会被研究所的老师傅看中,才有了今天。”

    三个孩子虽然听不懂大人们在说什么,但也感受到气氛的热烈,跟着拍起小手。林宛月奶声奶气地问:“舅舅,火箭是不是能飞到月亮上?”

    “现在还不能,但将来一定可以。”陈小昭温柔地回答,伸手揉了揉外甥女的头发。

    孙小芳抹着眼泪,不停地往儿子碗里夹菜:“多吃点,你看你都瘦了。在研究所工作很辛苦吧?”

    “还好,就是有时候赶项目得加班。”陈小昭憨厚地笑了笑,“不过每次看到火箭升空,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陈新远举起酒杯,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来,为我们家的航天工程师干杯!为祖国航天事业干杯!”

    “干杯!”所有人的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照亮了每一张笑脸。陈雪儿望着弟弟坚毅的侧脸,突然明白了他眼中那份自信的来源。那个曾经让她操碎心的弟弟,如今真的长大了。

    午餐在欢声笑语中继续。陈小昭讲述着火箭发射时的壮观场景,三个孩子听得入迷,大人们则时不时发出惊叹。屋外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仿佛也在为这个团聚的夏日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