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谋冢 第37章 梦蝶引·月满莲楼
热门推荐:
民国宗师
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
金串子的新书
全民游戏,我搬运小说开创功法
怪物出没
七零:随军辣媳带飞大院暴富逆袭
我!丧尸母体,开启末世纪元
让你摆地摊,没让你城管局门口摆
星铁:人偶师玩人偶很正常吧?
金秋的暖阳,仿佛将最浓稠的金汁倾泻在莲花楼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上。楼前广场人头攒动,却无往日的焦灼,只有一种盛大节日般的庄重与喜悦。禁军开道,明黄的仪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侍总管手持明黄卷轴,立于楼前高台,声音洪亮,穿透云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莲花楼楼主慕婉儿,仁心济世,妙手回春,于京城时疫危难之际,悬壶忘我,活民无数,功德无量!特赐‘天下第一医楼’金匾,彰其圣手仁心,钦此!”
山呼万岁声中,巨大的金匾被红绸覆盖着缓缓升起,悬挂于莲花楼正门之上。红绸落下,乌木为底,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医楼”六个鎏金大字在秋阳下绽放出夺目光华,映照着下方肃然而立的众人。
婉儿今日只着一身素净的月白襦裙,发间仅簪一支温润白玉簪。她上前一步,双手接过沉重的圣旨,深深一礼。阳光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不见丝毫骄矜,唯有医者本分的谦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因这巨大荣耀带来的微茫恍惚。在她身后半步,穆之身着宰相常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沉稳,带着为师妹由衷的欣慰与自豪。阿月一袭淡雅宫装,牵着粉雕玉琢的小慕月,唇角含着温婉笑意。东野轩则立于人群边缘的阴影里,一身玄色劲装,身姿如标枪,目光沉静地扫视着全场,守护着这荣耀时刻的安宁。
“小姑!小姑最厉害啦!”小慕月挣脱母亲的手,像只欢快的小鸟,咯咯笑着扑进婉儿怀里,小手紧紧搂着她的脖子,小脸兴奋得通红。
婉儿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撞得微微一晃,随即眼中漾开真切的笑意,那份因巨大恩荣带来的疏离感瞬间被孩童纯真的喜悦冲散。她弯腰抱起小慕月,轻轻捏了捏她的小鼻子:“月儿乖。”
庆典的喧嚣终会散去,莲花楼的日子复归它独有的、充满烟火气的诗意。
清晨,薄雾未散。莲花楼后院的“百草园”里,泥土的气息混合着草木清香。婉儿蹲在一群被楼里收养的孤儿中间,素色的裙裾沾上了晨露和泥土。她手里拈着一片翠绿的叶子,声音清越如溪水:
“看,这是白芷。”她将叶片凑到孩子们鼻尖,“闻闻,是不是有股特别的香气?它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这是连翘,”她又指向一丛开着黄色小花的灌木,“花是黄的,果子像小灯笼。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她拿起一株根部肥厚的草药:“当归,当归……它的名字就是告诉远行的游子,该回家了。补血活血,是女子的良药。”
孩子们围着她,小脸上满是好奇与专注,跟着她清脆的声音,奶声奶气地念诵着稚嫩的童谣:“白芷香,连翘黄,当归游子早还乡……”童音清脆,在清晨的微光里回荡,如同新生的希望。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回廊一角。东野轩坐在一张矮凳上,身前堆放着几块纹理细腻的檀木。他手中握着一柄小巧却异常锋利的刻刀,刀刃在木料上游走,发出极细微的沙沙声。木屑如同金色的雪片,簌簌落下。他神情专注,眉宇间惯常的冷硬线条在专注的雕刻中显得柔和了几分。他正在雕琢一个精巧的药匣,匣盖边缘已初现莲花缠枝的雏形,每一瓣花瓣的弧度,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力求完美。这与他当年在黔陵驿馆,用同一柄刻刀沉默地削制木件时,心境已截然不同。彼时是习惯性的消磨,此刻,却是在用沉默的方式,为那个守护的人,雕琢一份日常的暖意。
深夜,莲花楼主楼的灯火依旧明亮。巨大的书案上堆满了各种医案、古籍和正在誊写的新方。穆之端坐案后,眉头微蹙,指尖划过一份关于南方瘴疠防治的奏报。婉儿坐在他对面,正执笔在一本厚厚的《莲花楼疫后医案集》上做着批注,偶尔低声与穆之讨论几句。室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低沉的交谈。
门扉轻启,阿月端着一个青瓷托盘走了进来,上面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清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夜深了,歇息片刻吧。”阿月的声音温软,将莲子羹轻轻放在两人手边。
穆之抬头,疲惫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接过碗:“有劳夫人。”
婉儿也放下笔,捧起温热的瓷碗,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间:“谢谢阿月姐姐。”
轩窗外,月色如水。东野轩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雕塑,静静立在飞檐的阴影处。他的目光穿透窗棂,落在室内那盏温暖灯火下,伏案疾书的素衣身影上。夜风拂过他的衣角,带来远处莲池的淡淡荷香。他如同最沉默的守护者,以身为盾,隔开所有可能惊扰这片宁静的寒凉。
一日,莲花楼前来了两位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一人青衫磊落,背负一柄古朴长剑,气质超然,正是婉儿的父亲,穆之的恩师——慕云生。另一人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腰间悬着一柄用破布裹着样的长刀,眼神锐利如鹰,正是久未露面的“雪隐刀”轩辕一刀。
“剑爷爷!刀爷爷!”小慕月眼尖,第一个发现,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跳着冲了过去,扑进慕云生怀里。
慕云生朗声大笑,一把抱起小外孙女,用胡茬蹭她的小脸:“哎哟,我的小月儿,想死爷爷了!”
轩辕一刀素来冷硬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伸手揉了揉小慕月的脑袋。
穆之和婉儿闻讯快步迎出。穆之躬身行礼:“师傅!轩辕前辈!”婉儿亦是眼眶微热:“爹!轩辕伯伯!”
众人入内叙话。慕云生与轩辕一刀结伴游历天下,足迹踏遍名山大川,见闻广博,谈笑间皆是江湖轶事、风土人情。皇帝对这两位早已超然物外的宗师,似乎也少了昔日的皇家对宗师的猜忌,更多了几分对世外高人的敬重。
席间,婉儿看着父亲与师兄、女儿其乐融融,听着轩辕伯伯讲述塞外风沙与大漠孤烟,心中暖流涌动。然而,在这份温暖之下,那根名为“梦蝶引”的冰冷之刺,始终存在。她从未放弃研究。夜深人静时,她依旧会翻阅那些从古籍中寻来的、关于南疆蛊毒的零星记载,尝试在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缝隙中,寻找那一线破解的曙光。她甚至开始尝试在梦中引导自己的意识,去“观察”梦境本身的构造,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医者,在解剖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病灶。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轩辕一刀饮尽杯中酒,看着窗外莲花楼檐角悬挂的莲灯,忽而低语,沧桑的眼眸中掠过一丝看透世情的深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连自己身处何方,都未必能分得清喽。”
婉儿心头猛地一跳,抬眸看向轩辕一刀。老人却已转开目光,与慕云生继续谈论起昆仑山巅的雪莲。那句话,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带着警醒意味的涟漪。
月色清辉,洒满莲花楼。楼内笑语晏晏,暖意融融;楼外莲灯盏盏,光影摇曳。盛世画卷,人间烟火,仿佛在这一刻达到了圆满的顶峰。唯有婉儿心底深处,那关于蛊毒、关于梦境、关于真实与虚幻的探索,如同暗流,在月华之下无声涌动。她知道,这场梦,无论多么美好,终有需要醒来直面真相的一刻。而她,正在为那一刻,积蓄着力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莲花楼楼主慕婉儿,仁心济世,妙手回春,于京城时疫危难之际,悬壶忘我,活民无数,功德无量!特赐‘天下第一医楼’金匾,彰其圣手仁心,钦此!”
山呼万岁声中,巨大的金匾被红绸覆盖着缓缓升起,悬挂于莲花楼正门之上。红绸落下,乌木为底,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医楼”六个鎏金大字在秋阳下绽放出夺目光华,映照着下方肃然而立的众人。
婉儿今日只着一身素净的月白襦裙,发间仅簪一支温润白玉簪。她上前一步,双手接过沉重的圣旨,深深一礼。阳光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不见丝毫骄矜,唯有医者本分的谦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因这巨大荣耀带来的微茫恍惚。在她身后半步,穆之身着宰相常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沉稳,带着为师妹由衷的欣慰与自豪。阿月一袭淡雅宫装,牵着粉雕玉琢的小慕月,唇角含着温婉笑意。东野轩则立于人群边缘的阴影里,一身玄色劲装,身姿如标枪,目光沉静地扫视着全场,守护着这荣耀时刻的安宁。
“小姑!小姑最厉害啦!”小慕月挣脱母亲的手,像只欢快的小鸟,咯咯笑着扑进婉儿怀里,小手紧紧搂着她的脖子,小脸兴奋得通红。
婉儿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撞得微微一晃,随即眼中漾开真切的笑意,那份因巨大恩荣带来的疏离感瞬间被孩童纯真的喜悦冲散。她弯腰抱起小慕月,轻轻捏了捏她的小鼻子:“月儿乖。”
庆典的喧嚣终会散去,莲花楼的日子复归它独有的、充满烟火气的诗意。
清晨,薄雾未散。莲花楼后院的“百草园”里,泥土的气息混合着草木清香。婉儿蹲在一群被楼里收养的孤儿中间,素色的裙裾沾上了晨露和泥土。她手里拈着一片翠绿的叶子,声音清越如溪水:
“看,这是白芷。”她将叶片凑到孩子们鼻尖,“闻闻,是不是有股特别的香气?它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这是连翘,”她又指向一丛开着黄色小花的灌木,“花是黄的,果子像小灯笼。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她拿起一株根部肥厚的草药:“当归,当归……它的名字就是告诉远行的游子,该回家了。补血活血,是女子的良药。”
孩子们围着她,小脸上满是好奇与专注,跟着她清脆的声音,奶声奶气地念诵着稚嫩的童谣:“白芷香,连翘黄,当归游子早还乡……”童音清脆,在清晨的微光里回荡,如同新生的希望。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回廊一角。东野轩坐在一张矮凳上,身前堆放着几块纹理细腻的檀木。他手中握着一柄小巧却异常锋利的刻刀,刀刃在木料上游走,发出极细微的沙沙声。木屑如同金色的雪片,簌簌落下。他神情专注,眉宇间惯常的冷硬线条在专注的雕刻中显得柔和了几分。他正在雕琢一个精巧的药匣,匣盖边缘已初现莲花缠枝的雏形,每一瓣花瓣的弧度,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力求完美。这与他当年在黔陵驿馆,用同一柄刻刀沉默地削制木件时,心境已截然不同。彼时是习惯性的消磨,此刻,却是在用沉默的方式,为那个守护的人,雕琢一份日常的暖意。
深夜,莲花楼主楼的灯火依旧明亮。巨大的书案上堆满了各种医案、古籍和正在誊写的新方。穆之端坐案后,眉头微蹙,指尖划过一份关于南方瘴疠防治的奏报。婉儿坐在他对面,正执笔在一本厚厚的《莲花楼疫后医案集》上做着批注,偶尔低声与穆之讨论几句。室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低沉的交谈。
门扉轻启,阿月端着一个青瓷托盘走了进来,上面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清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夜深了,歇息片刻吧。”阿月的声音温软,将莲子羹轻轻放在两人手边。
穆之抬头,疲惫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接过碗:“有劳夫人。”
婉儿也放下笔,捧起温热的瓷碗,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间:“谢谢阿月姐姐。”
轩窗外,月色如水。东野轩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雕塑,静静立在飞檐的阴影处。他的目光穿透窗棂,落在室内那盏温暖灯火下,伏案疾书的素衣身影上。夜风拂过他的衣角,带来远处莲池的淡淡荷香。他如同最沉默的守护者,以身为盾,隔开所有可能惊扰这片宁静的寒凉。
一日,莲花楼前来了两位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一人青衫磊落,背负一柄古朴长剑,气质超然,正是婉儿的父亲,穆之的恩师——慕云生。另一人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腰间悬着一柄用破布裹着样的长刀,眼神锐利如鹰,正是久未露面的“雪隐刀”轩辕一刀。
“剑爷爷!刀爷爷!”小慕月眼尖,第一个发现,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跳着冲了过去,扑进慕云生怀里。
慕云生朗声大笑,一把抱起小外孙女,用胡茬蹭她的小脸:“哎哟,我的小月儿,想死爷爷了!”
轩辕一刀素来冷硬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伸手揉了揉小慕月的脑袋。
穆之和婉儿闻讯快步迎出。穆之躬身行礼:“师傅!轩辕前辈!”婉儿亦是眼眶微热:“爹!轩辕伯伯!”
众人入内叙话。慕云生与轩辕一刀结伴游历天下,足迹踏遍名山大川,见闻广博,谈笑间皆是江湖轶事、风土人情。皇帝对这两位早已超然物外的宗师,似乎也少了昔日的皇家对宗师的猜忌,更多了几分对世外高人的敬重。
席间,婉儿看着父亲与师兄、女儿其乐融融,听着轩辕伯伯讲述塞外风沙与大漠孤烟,心中暖流涌动。然而,在这份温暖之下,那根名为“梦蝶引”的冰冷之刺,始终存在。她从未放弃研究。夜深人静时,她依旧会翻阅那些从古籍中寻来的、关于南疆蛊毒的零星记载,尝试在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缝隙中,寻找那一线破解的曙光。她甚至开始尝试在梦中引导自己的意识,去“观察”梦境本身的构造,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医者,在解剖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病灶。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轩辕一刀饮尽杯中酒,看着窗外莲花楼檐角悬挂的莲灯,忽而低语,沧桑的眼眸中掠过一丝看透世情的深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连自己身处何方,都未必能分得清喽。”
婉儿心头猛地一跳,抬眸看向轩辕一刀。老人却已转开目光,与慕云生继续谈论起昆仑山巅的雪莲。那句话,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带着警醒意味的涟漪。
月色清辉,洒满莲花楼。楼内笑语晏晏,暖意融融;楼外莲灯盏盏,光影摇曳。盛世画卷,人间烟火,仿佛在这一刻达到了圆满的顶峰。唯有婉儿心底深处,那关于蛊毒、关于梦境、关于真实与虚幻的探索,如同暗流,在月华之下无声涌动。她知道,这场梦,无论多么美好,终有需要醒来直面真相的一刻。而她,正在为那一刻,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