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392章 朝议结果
热门推荐:
叔叔祁同伟,他说我冷血,哭!
嘻哈史诗看古今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琉璃莲之仗剑仙涯
至尊武魂
西门仙族
徒儿,你已无敌,下山祸害众生吧
综武:我有群芳谱,从黄蓉开始!
带着女总裁荒岛求生的日子
陆帧懵了,借调改成拨款?凭什么啊?
京兆尹的土地管理局,土地买进卖出,是能收手续费的!而且,买进卖出,土地管理局也是能赚取差价的。
京兆尹就因为有了土地管理局,生活都阔气了不少。
去过京兆府的都知道,他们连午餐都添了一个荤菜。
“陛下,土地管理局有钱,户部的钱是国库的,可不能随意拨款。”
“无妨,朕打算在直隶两府十九县推广土地管理局,需要启动资金,这十万两就当是启动资金吧。”
“呃---”
陆帧沉默了,找不到理由反驳啊。
土地管理局的确是良政,方便管理土地,还能抑制土地兼并。
将土地管理局推广到全国,这一点陆帧并不反对。
“说说土地管理局账面上的银钱吧!”
“陛下,这里面实际上有两块。”左相道。
“怎么说?”
“其一,是朝廷官方的土地,如荒地、山地、河流等等,这些都是朝廷的,目前并没有多少出售给私人,土地管理局是否有权力出售这些土地,出售之后的钱财如何分账;其二则是土地管理局负责的土地买进卖出,这些成本可不低,怕是没有多少赚头。”
宏丰帝点了点头,这一点的确应该考虑在内。
大渊皇朝,幅员辽阔,无主之地太多了,这些可都是朝廷的。
万一日后值钱了呢,土地管理局应该被赋予多少权力,如何监管,才是他这个皇帝应该考虑的。
土地买进卖出,的确只能赚取一些差价,还有手续费,也就是维持土地管理局运转罢了,能有多少剩余?
陆帧双眼一亮,左相就是左相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这里面满是铜臭的金钱味道他陆帧怎么就没有闻到?
宏丰帝沉默,也有些头疼。
左相说的不错,土地管理局的收入,可以大致分成这两块。
“陛下,土地管理局,只管土地买卖吗?若是要划分职责,这住宅的地契、房契发放,以及房屋交易,似乎也应该纳入土地管理局。”
又有大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问题。
宏丰帝双眼一亮,看向了京兆尹。
整个大渊皇朝,也只有京兆府有一家土地管理局。
最熟悉土地管理局的,自然就是这个杜府尹。
“陛下,把房屋地契划入土地管理局,的确是可行的,组成京兆府土地管理局的基础班底,就是从牙行抽调的人员。”
宏丰帝点了点头,“两位丞相找人来议一议,若是可行,拿出章程来。”
“陛下,土地管理局若是推广全国,组织结构如何界定,也要谨慎。”
吏部尚书,提出了他们吏部的问题。
土地管理局之前只有京兆府一个,就在京兆尹的管辖之下。
若是要推广全国,那这个土地管理局,怎么管理?
是地方主官负责,还是说,要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部门?
不愧是吏部天官,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是左右丞相,各自都变了脸色。
京兆尹头皮发麻,吏部这是嫌弃他这个府尹权力太大了,要分他的权?
分地方主官的权力?这个话题,所有朝廷大员都感兴趣。
而且,把这个交易归入土地管理局,可以收取手续费啊。
土地管理局的事情太大,最终也没有在一次暖身殿小范围议政中敲定。
宏丰帝在等,等着群臣,将可以实行的奏章送上来,到时候再做出批示就好。
倒是建筑公司的事情,一次性通过。
主要是,赵清虎已经上了折子,里面除了利益分配之外,连建筑公司的规章制度都讨论好了。
皇帝朱批,门下省同意,很快工部就拿到了圣旨,直接送去了工匠院。
拿到了圣旨后,启动资金也批复了下来。
这笔钱不用户部出,工匠院有钱。
工匠院下辖的工坊太多,赚取的利润也是暴利。
这部分利润,除了分润一些给皇家、国库外,大部分是被赵清虎截留在工匠院,作为研究经费之用。
若非如此,工匠院在全国各地扩张,大量主持工匠评级,还有京城外拔地而起的,一座接着一座的高等学府,从何而来?
光是一个水泥工坊、橡胶工坊,赚取的利润就十分惊人。
建筑公司成立的这一日,赵清虎来到了现场。
建筑公司总部不在京城,而是在新城之中,目前还只有一片地。
赵清虎的到来,让一众转入建筑队的大匠,心情激动。
奠基仪式,按照赵清虎的提议,植树、竖碑,记录了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工匠院所属,一共十六个建筑队,全都有代表出席。
天寒地冻,土地都封冻了,可这难不倒建筑队的人,直接拉来了无烟煤,提前烘烤焚烧,直接烧出了一片暖地。
赵清虎当仁不让,直接拿下了建筑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明年开春,建筑公司会承接三大项目。
其一,京辽官道;其二,京滇官道;其三就是这商贸新城的建设。
三大项目上马,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完全交给其他人,赵清虎不放心。
完成了这件事情,年前赵清虎算是彻底轻松,不用烦心其他事情了。
晚上,吃饱喝足,赵清虎正喝茶呢,瞅了一眼赶到了京城的二郎。
“明年还回家吗,不如留在京城?”
“爹,我们不都说好了?”
“哎!”赵清虎轻叹一声,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下绿竹村的情况。
村里老人还好吗,两个亲家可都安好,还有他们家的亲戚们。
京城的产业也铺开了,家业足够大,足够豪横,赵清虎都有把他们全都搬迁来京城的想法。
“那来了京城就别瞎忙了,在家还不够你忙的?明年开春,你大哥还有五弟跟着你一起回去,也去山上祭拜一番祖宗!五郎中举,也该告诉祖宗们,回去祭祖一趟。”
“爹,大哥、五弟回去,村里人肯定开心。”
“公爹!”
秦氏忍不住开口了,她也想回家去看看娘家人。
“无妨,往来都安全,一路乘船也不会累着,想回去都回去一趟。”
“谢谢公爹!”
“爹,渔业公司也要年度总结吗?”
大丫提出了一个问题。
马上就进入腊月,按照以往的规矩,腊月京城这里就要封账了。
渔业公司不一样,整个大渊皇朝的海岸线,都有他们的船队跟工厂。
“不用,来年开春后再做吧!此外,你派人从北到南走一趟,督察一番下面的情况。”
“知道了爹!”
没有管辖监督的权力,哪怕就是个鸡毛大的,也是容易滋生罪恶的。
每年不定期派人下去查一查,看一看。
而且是分批次的,一波人去看生产,见见工人代表,一波人是专业的下去查账的账务。
“老爷,今日不出门?”
翌日一早,见赵清虎吃了早饭,就歪在了暖房之中,杜真是见缝插针立马跑了过来。
“有事?”
“老爷,咱们家的账也该年结了。”
赵清虎揉了揉眉心,自家产业大,的确该提前年结,否则入了腊月会忙不过来。
“如此,让他们准备准备,后日咱们年结。”
“好的老爷!”
“老爷,印染工坊来了条子,教科书的编撰已经接近尾端,让您抽时间去看看。”
“好,多准备些东西,那些大儒学者,可安排他们去工匠院下面的高等学府参观参观,别苛待了他们。”
不管如何,这些家伙再顽固,这一次也是有贡献的。
而且,儒门大儒跟百家学者在京城,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思想上的碰撞。
《大渊日报》上,彼此攻讦的文章层出不穷,一些思想上的火花,不少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赵清虎所乐见的。
年前接到的好消息,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成功,还有一件大事情,那就是牛痘接种的事情。
太医院上了折子,大渊皇朝除直隶之外,三十六路,都进行了大范围接种。
为此,太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已经上了折子,往安南两路去。
京兆尹的土地管理局,土地买进卖出,是能收手续费的!而且,买进卖出,土地管理局也是能赚取差价的。
京兆尹就因为有了土地管理局,生活都阔气了不少。
去过京兆府的都知道,他们连午餐都添了一个荤菜。
“陛下,土地管理局有钱,户部的钱是国库的,可不能随意拨款。”
“无妨,朕打算在直隶两府十九县推广土地管理局,需要启动资金,这十万两就当是启动资金吧。”
“呃---”
陆帧沉默了,找不到理由反驳啊。
土地管理局的确是良政,方便管理土地,还能抑制土地兼并。
将土地管理局推广到全国,这一点陆帧并不反对。
“说说土地管理局账面上的银钱吧!”
“陛下,这里面实际上有两块。”左相道。
“怎么说?”
“其一,是朝廷官方的土地,如荒地、山地、河流等等,这些都是朝廷的,目前并没有多少出售给私人,土地管理局是否有权力出售这些土地,出售之后的钱财如何分账;其二则是土地管理局负责的土地买进卖出,这些成本可不低,怕是没有多少赚头。”
宏丰帝点了点头,这一点的确应该考虑在内。
大渊皇朝,幅员辽阔,无主之地太多了,这些可都是朝廷的。
万一日后值钱了呢,土地管理局应该被赋予多少权力,如何监管,才是他这个皇帝应该考虑的。
土地买进卖出,的确只能赚取一些差价,还有手续费,也就是维持土地管理局运转罢了,能有多少剩余?
陆帧双眼一亮,左相就是左相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这里面满是铜臭的金钱味道他陆帧怎么就没有闻到?
宏丰帝沉默,也有些头疼。
左相说的不错,土地管理局的收入,可以大致分成这两块。
“陛下,土地管理局,只管土地买卖吗?若是要划分职责,这住宅的地契、房契发放,以及房屋交易,似乎也应该纳入土地管理局。”
又有大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问题。
宏丰帝双眼一亮,看向了京兆尹。
整个大渊皇朝,也只有京兆府有一家土地管理局。
最熟悉土地管理局的,自然就是这个杜府尹。
“陛下,把房屋地契划入土地管理局,的确是可行的,组成京兆府土地管理局的基础班底,就是从牙行抽调的人员。”
宏丰帝点了点头,“两位丞相找人来议一议,若是可行,拿出章程来。”
“陛下,土地管理局若是推广全国,组织结构如何界定,也要谨慎。”
吏部尚书,提出了他们吏部的问题。
土地管理局之前只有京兆府一个,就在京兆尹的管辖之下。
若是要推广全国,那这个土地管理局,怎么管理?
是地方主官负责,还是说,要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部门?
不愧是吏部天官,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是左右丞相,各自都变了脸色。
京兆尹头皮发麻,吏部这是嫌弃他这个府尹权力太大了,要分他的权?
分地方主官的权力?这个话题,所有朝廷大员都感兴趣。
而且,把这个交易归入土地管理局,可以收取手续费啊。
土地管理局的事情太大,最终也没有在一次暖身殿小范围议政中敲定。
宏丰帝在等,等着群臣,将可以实行的奏章送上来,到时候再做出批示就好。
倒是建筑公司的事情,一次性通过。
主要是,赵清虎已经上了折子,里面除了利益分配之外,连建筑公司的规章制度都讨论好了。
皇帝朱批,门下省同意,很快工部就拿到了圣旨,直接送去了工匠院。
拿到了圣旨后,启动资金也批复了下来。
这笔钱不用户部出,工匠院有钱。
工匠院下辖的工坊太多,赚取的利润也是暴利。
这部分利润,除了分润一些给皇家、国库外,大部分是被赵清虎截留在工匠院,作为研究经费之用。
若非如此,工匠院在全国各地扩张,大量主持工匠评级,还有京城外拔地而起的,一座接着一座的高等学府,从何而来?
光是一个水泥工坊、橡胶工坊,赚取的利润就十分惊人。
建筑公司成立的这一日,赵清虎来到了现场。
建筑公司总部不在京城,而是在新城之中,目前还只有一片地。
赵清虎的到来,让一众转入建筑队的大匠,心情激动。
奠基仪式,按照赵清虎的提议,植树、竖碑,记录了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工匠院所属,一共十六个建筑队,全都有代表出席。
天寒地冻,土地都封冻了,可这难不倒建筑队的人,直接拉来了无烟煤,提前烘烤焚烧,直接烧出了一片暖地。
赵清虎当仁不让,直接拿下了建筑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明年开春,建筑公司会承接三大项目。
其一,京辽官道;其二,京滇官道;其三就是这商贸新城的建设。
三大项目上马,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完全交给其他人,赵清虎不放心。
完成了这件事情,年前赵清虎算是彻底轻松,不用烦心其他事情了。
晚上,吃饱喝足,赵清虎正喝茶呢,瞅了一眼赶到了京城的二郎。
“明年还回家吗,不如留在京城?”
“爹,我们不都说好了?”
“哎!”赵清虎轻叹一声,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下绿竹村的情况。
村里老人还好吗,两个亲家可都安好,还有他们家的亲戚们。
京城的产业也铺开了,家业足够大,足够豪横,赵清虎都有把他们全都搬迁来京城的想法。
“那来了京城就别瞎忙了,在家还不够你忙的?明年开春,你大哥还有五弟跟着你一起回去,也去山上祭拜一番祖宗!五郎中举,也该告诉祖宗们,回去祭祖一趟。”
“爹,大哥、五弟回去,村里人肯定开心。”
“公爹!”
秦氏忍不住开口了,她也想回家去看看娘家人。
“无妨,往来都安全,一路乘船也不会累着,想回去都回去一趟。”
“谢谢公爹!”
“爹,渔业公司也要年度总结吗?”
大丫提出了一个问题。
马上就进入腊月,按照以往的规矩,腊月京城这里就要封账了。
渔业公司不一样,整个大渊皇朝的海岸线,都有他们的船队跟工厂。
“不用,来年开春后再做吧!此外,你派人从北到南走一趟,督察一番下面的情况。”
“知道了爹!”
没有管辖监督的权力,哪怕就是个鸡毛大的,也是容易滋生罪恶的。
每年不定期派人下去查一查,看一看。
而且是分批次的,一波人去看生产,见见工人代表,一波人是专业的下去查账的账务。
“老爷,今日不出门?”
翌日一早,见赵清虎吃了早饭,就歪在了暖房之中,杜真是见缝插针立马跑了过来。
“有事?”
“老爷,咱们家的账也该年结了。”
赵清虎揉了揉眉心,自家产业大,的确该提前年结,否则入了腊月会忙不过来。
“如此,让他们准备准备,后日咱们年结。”
“好的老爷!”
“老爷,印染工坊来了条子,教科书的编撰已经接近尾端,让您抽时间去看看。”
“好,多准备些东西,那些大儒学者,可安排他们去工匠院下面的高等学府参观参观,别苛待了他们。”
不管如何,这些家伙再顽固,这一次也是有贡献的。
而且,儒门大儒跟百家学者在京城,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思想上的碰撞。
《大渊日报》上,彼此攻讦的文章层出不穷,一些思想上的火花,不少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赵清虎所乐见的。
年前接到的好消息,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成功,还有一件大事情,那就是牛痘接种的事情。
太医院上了折子,大渊皇朝除直隶之外,三十六路,都进行了大范围接种。
为此,太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已经上了折子,往安南两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