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 > 第387章 阵容磨合的成果

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 第387章 阵容磨合的成果

    训练舱的共振纹路尚未冷却,弦的指尖还残留着上一轮推演的震颤。沈逸没有下达新的指令,而是将战术终端切换至全息投影模式,三组数据流在空中交错展开——神经反应延迟、技能释放同步率、协同熵值波动曲线。他目光扫过其中一条红色波峰,那是远程位在音波触发后0.5秒才完成索敌切换的记录。

    “从现在起,关闭语音指令。”沈逸的声音在训练室内响起,“所有响应,只靠频率变化判断节点。”

    林悦的手指在控制环上顿了一下。她抬头看向中央的沈逸,对方并未解释,只是轻轻敲击法杖,一道低频脉冲自夜莺脚下扩散而出,如同节拍器敲下第一响。

    音波释放。

    近战组本能后撤半步,远程组同步关闭自动索敌。但林悦的瞄准线仍慢了半拍,她的角色在切换手动锁定时出现了短暂失焦,敌方AI趁机突进,霜狱结界的释放窗口被压缩至极限。

    “不是慢。”沈逸打断了即将出口的抱怨,“是依赖太重。你们在等明确信号,而不是感知节奏。”

    他调出昨日“回声密室”的战斗回放,三座共鸣塔激活瞬间的神经信号图谱并列呈现。画面中,弦的每一次音波释放前,队友的肌肉预紧张度都有微弱上升——那是身体在无意识中捕捉到了即将来临的扰动。

    “你们已经能听见了。”沈逸说,“现在要学会,在听不见的时候也相信它会来。”

    训练重启。虚拟战场载入“断崖回廊”,风速提升至五级,能见度降至40%。系统判定条件变更:战术指令频道强制静默,所有协同行为必须基于音波频率的物理反馈进行响应。

    第一波进攻由弦主导。他深吸一口气,共鸣杖轻点地面,释放出一段不规则的低频震荡。这并非标准控场技能,而是一组经过调制的复合波形——长波拖尾,短波嵌套,像一段加密的节奏密码。

    近战组脚步微动,却未突进。他们盯着敌方走位轴线,等待更清晰的信号。

    “错了。”沈逸的声音从旁切入,“不是等它清晰,是读它的意图。”

    话音未落,弦猛然抬手,高频切割波横扫而出。这一次,林悦没有迟疑,她的角色瞬间切换至辅助形态,音波增幅环在夜莺周身展开。法杖能量场与震荡波发生干涉,原本应互相抵消的波动,因增幅环的存在形成了短暂的共振通道。

    冰棱锁链顺着声波轨迹穿刺而下,精准命中三名敌方单位。

    协同熵值下降7.3%。

    第二轮推演开始前,沈逸临时增设“双盲响应训练”。所有队员的战术hUd被屏蔽,视野中不再显示技能倒计时与敌我标记。他们只能依靠耳麦传来的音效变化判断战场节奏。

    弦闭上眼。他的呼吸变得绵长,手指在共鸣杖上轻轻滑动,模拟不同频率的触觉反馈。他知道,此刻队友们正依赖他的每一次释放来重建空间认知。

    音波起。

    低频脉冲如潮水般铺开,林悦的手指在控制环上快速微调,捕捉那细微的波形起伏。她不再试图“看”清敌人,而是去“听”清他们的移动轨迹——脚步声在声波反射中的延迟差,施法前的能量嗡鸣。

    近战组突进。

    敌方AI启动静音领域,空气中所有声波传播被强制阻断。弦的技能图标瞬间灰化,无法释放。

    全队陷入停滞。

    沈逸没有犹豫。他的意识瞬间接入“策略模拟空间”,百万次推演在0.3秒内完成。三套应对方案浮现,最终锁定“逆频共振”策略——利用地面传导低频振动,绕过空气屏蔽层。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法杖轻敲地面三次,节奏沉稳。那是他们之前约定的紧急信号:反向释放,地面传导。

    弦睁开眼,共鸣杖猛然插入岩地。一道极低频的脉冲顺着地层扩散,虽无法被空气传播,却被埋设在战场各处的震动传感器捕捉到。林悦的增幅环自动激活,将微弱的地传震动放大为可识别的声波信号。

    远程组重新锁定目标。

    夜莺跃起,静音领域的边缘被震荡波撕开一道缺口。冰霜锁链贯穿缺口,冻结敌方核心输出单位。

    协同熵值骤降12.1%,首次进入理想区间。

    系统终端突然弹出金色提示:【检测到非线性协同峰值,解锁隐藏成就:“共振之链”】。沈逸目光微凝,迅速将其归档至“潜力挖掘预警”模块。他知道,这是天选系统对团队整体潜力的认可。

    推演回到初始节点,准备最后一次全流程闭环测试。

    沈逸站在控制台前,声音低沉:“这次,我们要完成一次完整的‘信号-响应-收割’链条。弦,自由节奏,全队响应,我来收尾。”

    战场载入,敌方AI配置升级至S级难度,行为模式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系统提示:【模拟战限时15分钟,目标:歼灭敌方指挥核心】。

    音波释放。

    弦打出一段三连短震,间隔精确到毫秒。近战组同步突进,远程组构建火力压制网。林悦的增幅环稳定运行,将每一次音波扰动转化为可追踪的战术窗口。

    夜莺在高崖边缘滑行,法杖蓄能。他等待着那个最关键的节点——当敌方AI因声波干扰暴露行为模式的瞬间。

    就在第二波突袭即将成型时,弦的呼吸出现一次微不可察的紊乱。他的手指在共鸣杖上轻微抽搐,释放出的音波频率产生0.2赫兹的偏移。

    近战组误判为进攻信号,提前半秒突入封锁区。

    三名敌方伏兵从侧翼包抄,能量刃直指背心。若非远程组紧急转向压制,险些酿成团灭。

    “停。”沈逸立即中止推演。

    训练舱同步关闭。没有人说话,但气氛再度紧绷。弦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不是你的错。”沈逸走向中央,“是我们太急了。”

    他召集全员进入“静默复盘模式”——不调取数据,不回放画面,只播放战斗中的原始音轨:呼吸声、技能释放的嗡鸣、脚步与地面的摩擦。

    音频播放到那段0.2赫兹偏移的瞬间,沈逸暂停。

    “听到了吗?”他问,“那一声,像是琴弦绷得太紧。”

    他走到训练区中央,用法杖轻敲地面,打出一段缓慢的三拍子节奏:“一、二、三……一、二、三……”

    “我们不是机器。”他说,“是乐团。主奏可以即兴,但节奏不能断。慢一点,稳一点,让信号自然流淌。”

    弦闭上眼,跟着那节奏轻轻点头。他知道,这不是责备,是引导。

    最后一轮推演开始。

    音波释放。

    这一次,弦的节奏更加沉稳。他不再追求精准到毫秒的控制,而是让每一次释放都带着呼吸的起伏。低频如潮,高频如刃,全队在他的节奏中自如切换,攻防轴线如齿轮咬合般严丝合缝。

    夜莺在高崖边缘蓄力,冰霜能量在法杖顶端凝结成棱。当敌方AI因声波扰动暴露最后的闪避路径时,他跃起,锁链如瀑倾泻。

    终结技命中。

    系统提示:【战术闭环完成,协同熵值稳定于0.37,达到最优区间】。

    训练结束。沈逸没有多言,只是向弦点了点头。后者站在原地,手指缓缓松开共鸣杖,掌心留下一道浅浅的压痕。

    深夜,训练室已空。沈逸独自进入系统后台,调出“团队潜力图谱”。界面中央,五名队员的名字依次排列,唯有弦的名字旁浮现出一枚蓝色音符图标,微微 pulsing。

    他点击图标,一行小字浮现:【个体进化路径:“干扰源→节拍器”已激活】。

    沈逸按下确认键。图谱边缘,一座模糊的塔形轮廓缓缓浮现,表面布满共振纹路,与“回声密室”中的神殿如出一辙。

    他退出系统,正准备关闭终端,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未读提示:

    【检测到外部数据波动,来源:未知玩家Id,频率特征与“弦”高度吻合】。

    沈逸瞳孔微缩。

    同一时刻,城市另一端的出租屋内,一名少年戴着老旧感应环,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颤抖。他的游戏界面正试图接入“苍穹之战”的测试服务器,角色职业显示为“音波控场者”。

    屏幕闪烁,一行系统提示跳出:

    【连接成功。您已被纳入“共振之链”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