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第388章 枣盐渡·秋汛
热门推荐:
穿越到中世纪当魔法师
我家古井通武林
我在万倍地球上,猎杀外星神明
原神:穿越那维莱特,芙芙我来了
惊!重生空间之在修仙界纵横四海
末世我小心翼翼,现代我重拳出击
是勇者就上1000层
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
列车求生,我能升华万物
《枣盐渡·秋汛》
入秋时连下了三日雨,盐田边的土埂被冲得发软。萧凡披着蓑衣加固盐池堤岸,忽见陈禾蹲在收雪池旁翻那本磨毛了边的账册,指尖在\"卤脉渡\"三个字上停了许久。
\"又找到老陈头的巧思了?\"他踩着泥水走过去,见账册上画着艘窄木船,船底铺着层枣木薄板,旁边批注:\"秋汛涨卤时,船载盐过浅滩,枣木隔潮。\"
陈禾抬头时睫毛上沾着雨珠,往远处河道指了指——连日暴雨让村外的小河涨了水,原本运盐的石板路被淹了大半,江南来的盐商船停在河口,卸盐的伙计正愁眉苦脸地绕路。
\"前几日王掌柜还托人带信,说秋盐要得急。\"阿伯扛着铁锹过来,鞋上沾着泥,\"这雨再下几日,盐运不出去,怕是要误了工期。\"
萧晚拎着油纸包从柴房跑出来,里面是刚蒸的枣泥糕:\"姐,你看这船图,是不是能自己做艘运盐船?\"陈禾把账册往她面前推了推,指着船底的枣木薄板:\"老陈头说枣木泡在卤水里不腐,倒是合适用。\"
说干就干。村里的木匠阿福叔闻讯赶来,看了账册上的图样,拍着大腿道:\"这法子巧!枣木我家有现成的,就是造船得找懂水性的人掌舵。\"
\"我去学。\"萧凡忽然开口。他自小在河边长大,虽没划过船,却识得水性。陈禾抬头看他,眼里闪过些担忧,却还是从账册里翻出张夹着的纸——是老陈头画的河道图,标注着浅滩和暗礁的位置。
接下来几日,萧凡跟着阿福叔钉船。枣木板拼成的船身窄窄的,刚好能装下五袋盐,船尾安了个简易木桨。陈禾则翻遍账册找行船的窍门,在页边看到\"卤水浮力比淡水大,船行需偏左半尺\"的小字,赶紧抄下来塞给萧凡。
船造好那天雨停了。萧凡推着木船到河口试航,陈禾站在岸边攥着衣角看。船刚离岸时有些晃,他按陈禾给的纸条调整方向,划了半里地竟稳当起来。\"成了!\"萧晚在岸边跳着喊,手里还举着块枣泥糕。
第一趟运盐时,王掌柜的伙计在船上帮忙。萧凡划着船过浅滩,果然如老陈头所说,枣木船底没沾半点泥。\"这船比雇来的货船轻便多了!\"伙计摸着船帮赞道,\"以后运盐不用绕路,省了大半功夫。\"
运完盐回来,萧凡发现船底沾了层细盐。陈禾用布擦时忽然笑了:\"账册上说枣木吸卤,说不定这船越用越结实。\"她把擦下来的盐收进小罐,\"留着腌枣,也算没浪费。\"
这日萧凡正给船补漆,见陈禾蹲在枣林边翻土,手里拿着颗发皱的枣子。\"这枣怎么了?\"他走过去问。陈禾把枣子递给他看:\"今年雨水多,枣子熟得晚,还掉了不少。\"
账册里夹着张\"枣脯晒法\"的纸,陈禾指着上面的字:\"爷爷说秋枣用卤花腌了再晒,能存到冬天。\"她起身往柴房走,翻出那罐春天做的卤花酿,\"用这个渍枣,应该比单用盐好吃。\"
渍枣得选半红的秋枣。萧晚跟着陈禾摘了两篮,去核后倒进陶罐,淋上卤花酿封好口。\"要腌十日才行。\"陈禾在罐口贴了张纸条记日子,\"到时候晒成脯,给萧凡行船时当干粮。\"
没过几日,邻村有人来借船。说是他们村的稻子熟了,河水没退,运不出去。\"船可以借,但得学看河道图。\"萧凡把老陈头的图拿出来,\"浅滩处不能快划,不然容易搁浅。\"
借船的人回去后,竟送了袋新米来。阿伯笑着把米倒进米缸:\"老陈头造这船,怕是也想着邻里帮忙。\"陈禾往米里掺了把细盐——账册上说撒点盐能防米虫,她总记着这些小窍门。
这日萧凡运盐回来,见陈禾在船上铺了层枣叶。\"刚摘的鲜枣叶,能吸潮。\"她笑着说,\"账册里说运盐时铺枣叶,盐袋不会返潮。\"他蹲下来摸了摸枣叶,发现叶上还沾着卤霜草的清香。
忽然听见岸边有人喊,是村里的李婶。她拎着个竹篮跑过来,里面装着些发霉的柿饼:\"陈禾姑娘,你看这柿饼还能吃不?\"陈禾拿起柿饼闻了闻,翻出账册里的\"去霉法\":\"用细盐擦一遍,晒半日就好了。\"
李婶半信半疑地回去试,傍晚果然又来道谢:\"柿饼跟新的一样!你这账册真是宝贝。\"陈禾把账册递过去让她看,指着上面的字:\"这些法子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学着用就不浪费东西了。\"
秋末时,萧凡的船渐渐出了名。周边村子运货都来借,他索性教几个年轻人划船,还把老陈头的河道图抄了好几份分给大家。\"以后你们自己能运货,就不用求人了。\"他笑着说,手里还拿着陈禾做的枣脯。
这日运盐时遇上了小风。萧凡划着船到河中央,忽见远处漂来个木盆,里面竟坐着个小孩。他赶紧把船划过去,抱起小孩一看,是邻县盐商的小孙子,跟着家人来收盐时不小心掉了下去。
把小孩送回岸边时,盐商非要塞银子感谢。萧凡推不过,只收了袋江南的新茶。\"这茶配卤花酿渍的梅子正好。\"陈禾泡了杯茶递给他,\"账册里说茶里放颗渍梅,解腻。\"
夜里起了霜。陈禾去柴房翻账册,见萧凡在补船帆,手里拿着针线笨手笨脚的。她走过去接过针线:\"我来,你去看看腌的枣脯。\"萧晚正蹲在晒架旁翻枣脯,见萧凡过来,递给他一块:\"哥你尝,比上次的甜。\"
枣脯嚼着有卤花的咸香,又带着枣子的甜。萧凡忽然想起第一次试航时,陈禾站在岸边的样子,衣角被风吹得飘起来,像株站在盐田边的卤霜草。
第二日,王掌柜亲自来收盐。见萧凡的船上装了六袋盐,惊讶道:\"这船竟还能多装一袋?\"陈禾笑着指船底:\"我们在船底加了层枣木,老陈头账册上说''枣木越泡越硬,承重更稳''。\"
王掌柜看着账册上的字,叹道:\"老陈头真是把盐田的心思摸透了。\"他忽然从包里拿出本新账册,\"这是江南盐商公会的名册,你们若想常往江南运盐,我帮你们登记。\"
阿伯接过账册,手有些抖:\"老陈头当年总说,盐要走出去,没想到真能走到江南。\"陈禾往王掌柜的包里塞了罐枣脯,\"这是谢礼,用卤花酿腌的,尝尝鲜。\"
送王掌柜走时,河边的芦苇白了头。萧凡划着船送他们到河口,陈禾站在岸边挥手。船影渐渐远了,她低头看手里的账册,见页边有老陈头写的小字:\"盐走千里,人暖万家。\"
风里飘着枣脯的香,盐田的卤灯亮了起来,蓝光映着刚收的秋盐,像撒了一地碎星。萧晚跑过来拉她的手:\"姐,阿伯说要做卤脉水炖的鱼汤,让你去摘枣枝当柴。\"
陈禾跟着往枣林走,脚下的土沾着盐粒,踩上去沙沙响。她忽然觉得,这盐田的日子就像那艘枣木船,看似窄小,却能载着盐,载着人,载着老辈人的心思,慢慢往远走,走到风都暖的地方。
卤霜草在霜里又冒了新叶,叶上的霜粒映着卤灯的光,亮得像撒在地上的盐,细水长流,岁岁常鲜。
入秋时连下了三日雨,盐田边的土埂被冲得发软。萧凡披着蓑衣加固盐池堤岸,忽见陈禾蹲在收雪池旁翻那本磨毛了边的账册,指尖在\"卤脉渡\"三个字上停了许久。
\"又找到老陈头的巧思了?\"他踩着泥水走过去,见账册上画着艘窄木船,船底铺着层枣木薄板,旁边批注:\"秋汛涨卤时,船载盐过浅滩,枣木隔潮。\"
陈禾抬头时睫毛上沾着雨珠,往远处河道指了指——连日暴雨让村外的小河涨了水,原本运盐的石板路被淹了大半,江南来的盐商船停在河口,卸盐的伙计正愁眉苦脸地绕路。
\"前几日王掌柜还托人带信,说秋盐要得急。\"阿伯扛着铁锹过来,鞋上沾着泥,\"这雨再下几日,盐运不出去,怕是要误了工期。\"
萧晚拎着油纸包从柴房跑出来,里面是刚蒸的枣泥糕:\"姐,你看这船图,是不是能自己做艘运盐船?\"陈禾把账册往她面前推了推,指着船底的枣木薄板:\"老陈头说枣木泡在卤水里不腐,倒是合适用。\"
说干就干。村里的木匠阿福叔闻讯赶来,看了账册上的图样,拍着大腿道:\"这法子巧!枣木我家有现成的,就是造船得找懂水性的人掌舵。\"
\"我去学。\"萧凡忽然开口。他自小在河边长大,虽没划过船,却识得水性。陈禾抬头看他,眼里闪过些担忧,却还是从账册里翻出张夹着的纸——是老陈头画的河道图,标注着浅滩和暗礁的位置。
接下来几日,萧凡跟着阿福叔钉船。枣木板拼成的船身窄窄的,刚好能装下五袋盐,船尾安了个简易木桨。陈禾则翻遍账册找行船的窍门,在页边看到\"卤水浮力比淡水大,船行需偏左半尺\"的小字,赶紧抄下来塞给萧凡。
船造好那天雨停了。萧凡推着木船到河口试航,陈禾站在岸边攥着衣角看。船刚离岸时有些晃,他按陈禾给的纸条调整方向,划了半里地竟稳当起来。\"成了!\"萧晚在岸边跳着喊,手里还举着块枣泥糕。
第一趟运盐时,王掌柜的伙计在船上帮忙。萧凡划着船过浅滩,果然如老陈头所说,枣木船底没沾半点泥。\"这船比雇来的货船轻便多了!\"伙计摸着船帮赞道,\"以后运盐不用绕路,省了大半功夫。\"
运完盐回来,萧凡发现船底沾了层细盐。陈禾用布擦时忽然笑了:\"账册上说枣木吸卤,说不定这船越用越结实。\"她把擦下来的盐收进小罐,\"留着腌枣,也算没浪费。\"
这日萧凡正给船补漆,见陈禾蹲在枣林边翻土,手里拿着颗发皱的枣子。\"这枣怎么了?\"他走过去问。陈禾把枣子递给他看:\"今年雨水多,枣子熟得晚,还掉了不少。\"
账册里夹着张\"枣脯晒法\"的纸,陈禾指着上面的字:\"爷爷说秋枣用卤花腌了再晒,能存到冬天。\"她起身往柴房走,翻出那罐春天做的卤花酿,\"用这个渍枣,应该比单用盐好吃。\"
渍枣得选半红的秋枣。萧晚跟着陈禾摘了两篮,去核后倒进陶罐,淋上卤花酿封好口。\"要腌十日才行。\"陈禾在罐口贴了张纸条记日子,\"到时候晒成脯,给萧凡行船时当干粮。\"
没过几日,邻村有人来借船。说是他们村的稻子熟了,河水没退,运不出去。\"船可以借,但得学看河道图。\"萧凡把老陈头的图拿出来,\"浅滩处不能快划,不然容易搁浅。\"
借船的人回去后,竟送了袋新米来。阿伯笑着把米倒进米缸:\"老陈头造这船,怕是也想着邻里帮忙。\"陈禾往米里掺了把细盐——账册上说撒点盐能防米虫,她总记着这些小窍门。
这日萧凡运盐回来,见陈禾在船上铺了层枣叶。\"刚摘的鲜枣叶,能吸潮。\"她笑着说,\"账册里说运盐时铺枣叶,盐袋不会返潮。\"他蹲下来摸了摸枣叶,发现叶上还沾着卤霜草的清香。
忽然听见岸边有人喊,是村里的李婶。她拎着个竹篮跑过来,里面装着些发霉的柿饼:\"陈禾姑娘,你看这柿饼还能吃不?\"陈禾拿起柿饼闻了闻,翻出账册里的\"去霉法\":\"用细盐擦一遍,晒半日就好了。\"
李婶半信半疑地回去试,傍晚果然又来道谢:\"柿饼跟新的一样!你这账册真是宝贝。\"陈禾把账册递过去让她看,指着上面的字:\"这些法子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学着用就不浪费东西了。\"
秋末时,萧凡的船渐渐出了名。周边村子运货都来借,他索性教几个年轻人划船,还把老陈头的河道图抄了好几份分给大家。\"以后你们自己能运货,就不用求人了。\"他笑着说,手里还拿着陈禾做的枣脯。
这日运盐时遇上了小风。萧凡划着船到河中央,忽见远处漂来个木盆,里面竟坐着个小孩。他赶紧把船划过去,抱起小孩一看,是邻县盐商的小孙子,跟着家人来收盐时不小心掉了下去。
把小孩送回岸边时,盐商非要塞银子感谢。萧凡推不过,只收了袋江南的新茶。\"这茶配卤花酿渍的梅子正好。\"陈禾泡了杯茶递给他,\"账册里说茶里放颗渍梅,解腻。\"
夜里起了霜。陈禾去柴房翻账册,见萧凡在补船帆,手里拿着针线笨手笨脚的。她走过去接过针线:\"我来,你去看看腌的枣脯。\"萧晚正蹲在晒架旁翻枣脯,见萧凡过来,递给他一块:\"哥你尝,比上次的甜。\"
枣脯嚼着有卤花的咸香,又带着枣子的甜。萧凡忽然想起第一次试航时,陈禾站在岸边的样子,衣角被风吹得飘起来,像株站在盐田边的卤霜草。
第二日,王掌柜亲自来收盐。见萧凡的船上装了六袋盐,惊讶道:\"这船竟还能多装一袋?\"陈禾笑着指船底:\"我们在船底加了层枣木,老陈头账册上说''枣木越泡越硬,承重更稳''。\"
王掌柜看着账册上的字,叹道:\"老陈头真是把盐田的心思摸透了。\"他忽然从包里拿出本新账册,\"这是江南盐商公会的名册,你们若想常往江南运盐,我帮你们登记。\"
阿伯接过账册,手有些抖:\"老陈头当年总说,盐要走出去,没想到真能走到江南。\"陈禾往王掌柜的包里塞了罐枣脯,\"这是谢礼,用卤花酿腌的,尝尝鲜。\"
送王掌柜走时,河边的芦苇白了头。萧凡划着船送他们到河口,陈禾站在岸边挥手。船影渐渐远了,她低头看手里的账册,见页边有老陈头写的小字:\"盐走千里,人暖万家。\"
风里飘着枣脯的香,盐田的卤灯亮了起来,蓝光映着刚收的秋盐,像撒了一地碎星。萧晚跑过来拉她的手:\"姐,阿伯说要做卤脉水炖的鱼汤,让你去摘枣枝当柴。\"
陈禾跟着往枣林走,脚下的土沾着盐粒,踩上去沙沙响。她忽然觉得,这盐田的日子就像那艘枣木船,看似窄小,却能载着盐,载着人,载着老辈人的心思,慢慢往远走,走到风都暖的地方。
卤霜草在霜里又冒了新叶,叶上的霜粒映着卤灯的光,亮得像撒在地上的盐,细水长流,岁岁常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