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场:由水库溃坝开始 > 第385章 媒体的介入

官场:由水库溃坝开始 第385章 媒体的介入

    听证会现场的闪光灯如同盛夏骤雨般密集,记者们的笔尖在采访本上划出急促的沙沙声,像是在追赶一场即将逝去的风暴。林江将那叠厚实的检测报告重重摔在桌上的瞬间,《城市周报》记者周明的相机快门恰好按下,定格下这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报告边缘因反复翻阅而卷起的褶皱、林江紧抿的唇线与绷紧的下颌、以及建筑商代表张某那张骤然扭曲如核桃般的脸,都被高清镜头清晰地收录进取景框,连张某眼角抽搐的细纹都无所遁形。

    散场时,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出口,周明攥着还在发烫的录音笔,拨开攒动的人头快步追上林江:“林先生,您刚才提到每批次检测都有全程视频记录,这些记录目前存放在哪里?” 林江侧身避开走廊里两个身着黑西装的建筑商保镖——他们正用审视的目光扫过记者的相机,压低声音贴近周明耳畔:“市质检中心三楼档案室,编号A-73到A-91的加密硬盘,每份视频结尾都有监理人员的现场签字确认。” 这句刻意压低的对话,却被藏在走廊拐角立柱后的黑衣男子用领口别着的微型录音设备精准捕捉。三分钟后,市中心某栋写字楼的建材集团副总办公室里,传真机“吱呀”吐出了这段对话的文字版,副总捏着纸页的指节泛白,随手将其丢进燃烧的烟灰缸。

    当晚十点,《城市周报》的网络版率先发布了题为《钢筋不合格?省级重点工程背后的质量疑云》的深度报道。编辑在后台盯着实时攀升的阅读量——从一万到十万只用了十七分钟,评论区像滚油遇水般炸开:“我家就在那个重建小区隔壁楼,这要是真塌了,我们整栋楼都得遭殃!”“必须一查到底!扒出供应商的后台是谁!” 更有人贴出一组触目惊心的照片,称自家装修时工人敲开墙面,露出的钢筋锈迹能用手指直接擦掉,“当时还以为是正常现象,现在看来细思极恐!”

    午夜十二点,住建局官网的服务器因访问量过大突然陷入瘫痪。值班人员老王盯着后台不断弹出的红色报错窗口,额角渗出冷汗,桌角的手机像失控的蜂鸣器般震动不停——市长专线的急促铃声刚落,纪委督查室、甚至省委值班室的电话就轮番轰炸进来。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城东某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里,七个建筑商正围着电脑屏幕疯狂刷屏,其中一个留着寸头的男人将半截烟蒂摁进水晶烟灰缸,火星溅在缸壁的雕花上:“让公关部立刻联系那些财经大V,就说检测样本被人调包了,林江手里的报告是伪造的!”

    次日清晨六点,市民广场的巨型LEd屏幕开始循环播放听证会片段。晨练的老太太们凑在屏幕前,指着画面里慷慨陈词的张某:“这不就是去年给咱们社区捐了座敬老院的张总吗?当时报纸上还夸他是大善人呢!” 旁边卖早点的摊主把油条往滚烫的油锅里一搁,油星溅在围裙上也顾不上擦:“我看呐,捐敬老院的钱,指不定就是克扣钢筋款攒出来的!” 这话被排队买豆浆的上班族用手机录了下来,配上“细思极恐”的文字发了抖音,到中午十二点时,点赞数已经突破五十万,评论区里“彻查”的呼声排山倒海。

    下午三点,质检局临时召开紧急发布会。局长刚念到“将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此事”,台下的记者就像炸了窝。周明举着印着报社LoGo的话筒猛地站起来:“有匿名信称,涉事供应商给相关审批人员塞了三百万好处费,请问这个传闻属实吗?” 局长的喉结剧烈滚动着,避开了这个问题转而念起官方声明,身后的大屏幕却突然“滋啦”一声变黑——刺耳的黑客攻击警报声在会场响起,技术人员手忙脚乱地扑向主机时,不知是谁在后排喊了句:“这是想销毁证据吗?” 会场瞬间陷入更大的骚动,相机快门声再次密集如骤雨。

    夜幕降临时,林江刚回到家,手机就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点开图片的瞬间,他的血液仿佛凝固了——超市监控截图里,女儿正抱着粉色玩偶坐在购物车里,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而截图角落的货架标签清晰地显示着超市名称。他捏着手机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猛地转身冲出家门,驱车直奔最近的警局。值班民警看着截图里清晰的“城西沃尔玛”字样,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我们马上联系超市调监控溯源,您放心,会安排警力加强对孩子的保护。” 林江盯着窗外掠过的警车灯光,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突然想起听证会那天,张某被戳穿时撂下的那句狠话:“有些事,不该管的别管,小心引火烧身。” 夜色渐浓,他知道,这场较量早已不止于钢筋质量,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