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88集:秦师破敌
热门推荐: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喜神画师在异界当咸鱼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神魔之念
迷雾降临,从零开始无限进化
封神的边角料,朝歌的小骄傲!
仙路九万万里
六道轮回:乾坤牢笼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河西决战:商君破阵
一、黑云压境
栎阳宫的铜钟在三更天响了九下,沉闷的余韵裹着秋雨,敲在每个秦人的心上。卫鞅站在城楼上,手指划过冰冷的垛口,目光越过雨中模糊的原野,望向东方——那里,魏、赵、韩、楚四国联军正像一片移动的乌云,朝着河西之地压来。
“君上,联军先锋已过函谷关,号称四十万,实则三十五万有余。”副将景监捧着军报,声音被风吹得发颤,“魏将庞涓为帅,赵军出上党,韩军屯宜阳,楚军沿丹水北上,四军呈犄角之势,目标直指河西旧地。”
卫鞅转过身,玄色朝服被雨水打湿了大半,却丝毫不显狼狈。他接过军报,羊皮纸在掌心微微发潮,上面的墨迹却像烧红的烙铁:“四国约定,破秦之后,瓜分河西、关中,魏取河西,赵占北地,韩得渭南,楚分商於。”
“狼子野心!”景监咬牙道,“当年河西之战,我军折损十万,如今他们竟想亡我秦国!”
卫鞅没有接话,只是抬头望向宫城方向。新君驷昨夜送来的兵符还在怀中发烫,那枚青铜虎符一分为二,合缝处刻着“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将,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这是信任,更是千斤重担——秦军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五万。
十五万对三十五万,几乎是螳臂当车。
雨幕中,忽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卫鞅回头,只见秦军将士披着蓑衣,手持长戟,正沿着城墙列队。雨水顺着他们的甲胄往下淌,汇成细流,却没有一人动一下,连呼吸都透着一股决绝。最前排的百夫长是个脸上带疤的汉子,当年河西之战失去了左臂,此刻正用独臂紧握戟杆,喉结滚动着:“商君,末将等愿随您死战!”
卫鞅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忽然笑了。他拔出腰间佩剑,剑身在雨中闪着寒光:“诸位还记得新法吗?”
“记得!”三万守城将士齐声怒吼,震得雨珠都仿佛停滞了,“军功爵制,斩一首者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好!”卫鞅剑指东方,“联军虽众,却是乌合之众。魏人骄横,赵人贪利,韩人怯懦,楚人多疑。今日,我等便用新法之刃,割开他们的肚皮,看看里面装的究竟是肝胆,还是猪狗心肠!”
二、离间计
联军大营设在河西重镇少梁城外,连绵数十里的营帐像白色的蘑菇,在荒原上铺开。中军大帐内,庞涓正对着沙盘踱步,青铜灯台的火光映着他脸上的刀疤——那是当年与秦军作战时留下的,也是他恨秦入骨的缘由。
“报——”传令兵掀帘而入,带进一股寒气,“秦使求见。”
庞涓皱眉:“卫鞅派来的?让他进来。”
秦使是个白面书生,捧着一个锦盒,见了庞涓也不跪拜,只是拱手:“商君有信,托在下转交魏帅。”
庞涓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信上竟是卫鞅与魏王的密约:“若魏军按兵不动,待秦军破赵、韩、楚三军,秦愿将河西之半赠魏,另献美女百名,金千镒。”
“一派胡言!”庞涓将信纸拍在案上,火星溅到他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卫鞅这是想离间我军!”
秦使冷笑:“魏帅若不信,可看盒中物事。”
庞涓打开锦盒,里面竟是一枚魏王的私印,还有几封魏王与卫鞅的“密信”,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他猛地想起,前日魏王派来的监军确实暗示过“见机行事”,莫非……
“来人!”庞涓怒吼,“将这秦使拖下去斩了!”
秦使却不慌不忙:“魏帅杀我易如反掌,可若因此坏了魏王与商君的大事,恐怕帅位难保吧?”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中庞涓的软肋。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最终挥手道:“放他走!”
秦使刚走,赵将廉颇便闯了进来,手里也捏着一封信:“庞涓!你与卫鞅勾结,想卖了我等?”
原来,卫鞅同时给赵、韩、楚三国送去了“密信”:给赵国的信上说魏军要独吞河西,给韩国的信中称赵、楚密谋瓜分韩地,给楚国的信里则说魏、韩要联合灭楚。四国本就各怀鬼胎,此刻见了“证据”,顿时炸了锅。
“廉颇,你休要听信谣言!”庞涓又惊又怒。
“谣言?”廉颇将信拍在沙盘上,“那你解释解释,为何秦使刚从你帐中离开?”
正争执间,韩将暴鸢、楚将昭阳也带着亲兵赶来,大营里顿时刀光剑影。庞涓又急又气,却百口莫辩,只能拍着胸脯赌咒:“我若与卫鞅勾结,天诛地灭!不如我等明日全力攻城,谁先破城,河西之地便归谁!”
这话正中赵、韩、楚下怀,几人对视一眼,暂且收了刀:“好,就依你!”
可他们谁也没注意,帐外一个不起眼的亲兵悄悄退了出去,翻身上马,朝着秦军大营疾驰而去。
三、韩军溃败
次日清晨,雨停了。少梁城下,联军列阵待发,三十五万大军分成四军,像四条巨蟒,盘踞在荒原上。庞涓站在高台上,看着秦军城头稀稀拉拉的旗帜,嘴角勾起冷笑——卫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挡不住这雷霆一击。
“擂鼓!攻城!”
鼓声震天,韩军率先出动。暴鸢觉得自己兵力最弱,若不抢先立功,恐怕连残羹冷炙都分不到,于是带着三万韩军,推着云梯,朝着城墙冲去。
城头上,卫鞅看着韩军乱糟糟的阵型,对景监道:“韩人最是惜命,你带五千锐士,从侧翼的密道出城,绕到他们身后。记住,只打鼓,不杀人。”
景监虽不解,却立刻领命。半个时辰后,韩军刚冲到城下,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震天的鼓声和喊杀声:“秦军杀过来了!韩军败了!”
暴鸢回头一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旗帜模糊,竟不知来了多少秦军。他本就心虚,此刻顿时慌了神:“不好!中了埋伏!”
韩军本就没什么斗志,听闻被围,顿时溃散。前军往后挤,后军往前冲,自相践踏,乱成一团。城头上的秦军趁机放箭,箭如雨下,韩军死伤惨重。
“别乱!跟我杀回去!”暴鸢挥剑砍倒几个逃兵,却根本止不住溃势。
就在这时,景监带着五千人冲杀过来,他们不与韩军恋战,只是专砍韩军的旗帜,喊着:“赵军、楚军都在后面看戏,等着瓜分韩国呢!”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韩军头上。他们本就对联军心存疑虑,此刻更是认定被人算计,纷纷扔下兵器逃跑。暴鸢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往联军大营逃去,三万韩军,竟被五千秦军吓得溃不成军。
高台上的庞涓看得目瞪口呆,他刚想派魏军支援,却见赵军阵中忽然骚动起来。廉颇指着溃逃的韩军,对部下道:“看见没?韩人根本不想出力,咱们也别傻了,先保住实力再说!”
于是赵军原地不动,眼睁睁看着韩军溃败。昭阳见状,也命楚军放慢脚步,心里盘算着:魏军想让我们当炮灰,没门!
庞涓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联军已成一盘散沙。
四、火烧赵营
韩军溃败的消息传到秦军大营时,卫鞅正在吃饭。他夹起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慢慢咀嚼:“廉颇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且贪功好利。景监,你带三万骑兵,今夜去劫赵营。”
“劫营?”景监一愣,“赵军有十万,我军只有三万,怕是……”
“不必真打。”卫鞅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赵军大营在河边,你带些火油,趁夜绕到上游,把火油倒进河里,再派一队人在下游点火。记住,动静越大越好。”
景监恍然大悟,连夜点齐三万骑兵,悄悄摸到赵营附近的河边。此时月色朦胧,赵军正在营中喝酒作乐,根本没设防。秦军将士将数十桶火油倒进河里,火油顺着水流,悄无声息地漫到赵营的帐篷底下。
三更时分,随着一声令下,下游的秦军点燃火把,扔向河面。火油遇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顺着水流蔓延,赵营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着火了!秦军劫营了!”
赵军大乱,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往外逃,却被帐篷的绳索绊倒,被燃烧的木材砸中,哭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廉颇光着膀子,提着大刀指挥救火,却哪里救得过来?
就在这时,景监带着骑兵冲到营外,不往里冲,只是在营门口射箭、呐喊:“廉颇勾结卫鞅,故意放火烧营,想独吞军功!”
这话比大火更可怕。赵军本就怀疑廉颇私心重,此刻更是认定被他算计,纷纷哗变。廉颇又惊又怒,却百口莫辩,只能带着亲信杀出火海,往魏军大营逃去。
五、楚军倒戈
赵、韩两军溃败的消息传到楚营时,昭阳正在摆弄一枚玉佩——那是卫鞅派人送来的,说只要楚军按兵不动,秦军愿将商於之地归还楚国。
“将军,魏军和赵、韩都打起来了,我们怎么办?”副将问道。
昭阳抚摸着玉佩,眯起眼睛:“庞涓刚愎自用,廉颇贪婪,暴鸢怯懦,跟着他们只会送死。卫鞅说了,只要我们不插手,商於之地就是我们的。”
“可要是秦军败了呢?”
“秦军若败,我们再出兵不迟;若是秦军胜了,我们便有商於之地。”昭阳冷笑,“这买卖,稳赚不赔。”
于是,楚军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庞涓得知楚军不肯出兵,气得差点吐血。他看着身边仅剩的十五万魏军,又看看城头严阵以待的秦军,忽然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卫鞅根本不是要守城,而是要逐个击破!
“传我命令,撤军!”庞涓咬着牙道。他知道,再打下去,魏军只会被拖垮。
可已经晚了。卫鞅亲率十万秦军,从城中杀出,直扑魏军大营。秦军将士憋着一股劲,想起新法里的军功爵,个个奋勇当先,像饿狼一样扑向魏军。
魏军虽勇,却已是惊弓之鸟。庞涓指挥若定,奈何军心已散,挡不住秦军的猛攻。激战中,庞涓被秦将一刀砍中大腿,跌落马下,被亲兵拼死救走。魏军失去主帅,顿时溃散。
就在这时,昭阳忽然带着楚军杀了出来——他见魏军溃败,立刻调转枪头,想趁机捞点好处。可他没想到,秦军早已防备,卫鞅分出三万兵力,迎头痛击楚军。
“昭阳!你敢背盟!”卫鞅在马上怒吼。
昭阳笑道:“卫鞅,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魏军已败,你若降我,商於之地……”
话未说完,他忽然看见楚军阵中起了骚动。原来,卫鞅早已派人混入楚营,散布“昭阳私通秦军,出卖楚国”的谣言。楚军本就对昭阳的决定不满,此刻更是哗变,纷纷倒戈。
昭阳大惊失色,这才明白自己也中了卫鞅的计。他想逃跑,却被倒戈的楚军围住,最终被秦军俘虏。
六、威震天下
夕阳西下,少梁城外的荒原上,到处都是尸体和旗帜。秦军将士们举着人头,欢呼雀跃——他们斩杀联军二十万,俘虏五万,缴获粮草、兵器无数。
卫鞅站在尸山之上,战袍被鲜血染红,脸上却带着平静的微笑。他望向西方的栎阳,仿佛看到了新君驷期待的眼神,看到了秦国百姓丰收的笑脸。
“商君!”景监跑过来,递上一份军报,“四国使者求见,说愿割地赔款,永不再犯!”
卫鞅接过军报,上面写着:魏国割河西之地,赵国献北地三城,韩国送渭南五县,楚国归还汉中。他将军报扔在地上,对使者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秦国不要割地,只要他们记住——从今往后,谁若敢犯秦境,必灭其国!”
使者吓得连连点头,屁滚尿流地跑了。
消息传回各国,朝野震动。魏王听说庞涓兵败被俘,当场吐血;赵王下令处死廉颇,闭门自守;韩王、楚王更是连夜派人送来重礼,只求秦国息怒。
而秦国,则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在关中大地崛起。栎阳城里,百姓们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新兵们踊跃参军,渴望立功;商人们赶着马车,将秦国的丝绸、铁器运往各国,换回一车车的粮食和珍宝。
卫鞅回到栎阳时,新君驷亲自出城迎接。他握着卫鞅的手,声音哽咽:“商君,秦国能有今日,全赖你啊!”
卫鞅躬身行礼:“此乃君上之功,将士之力,百姓之福。”
那天晚上,栎阳的灯火亮到天明。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商君府外,跪地叩拜,感谢他让秦国挺直了腰杆。
从此,“秦”这个字,成了列国的噩梦。河西之战后,再也没有国家敢轻易招惹秦国。而卫鞅的名字,也随着这场以少胜多的奇迹,传遍了天下,成为变法强国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黑云压境
栎阳宫的铜钟在三更天响了九下,沉闷的余韵裹着秋雨,敲在每个秦人的心上。卫鞅站在城楼上,手指划过冰冷的垛口,目光越过雨中模糊的原野,望向东方——那里,魏、赵、韩、楚四国联军正像一片移动的乌云,朝着河西之地压来。
“君上,联军先锋已过函谷关,号称四十万,实则三十五万有余。”副将景监捧着军报,声音被风吹得发颤,“魏将庞涓为帅,赵军出上党,韩军屯宜阳,楚军沿丹水北上,四军呈犄角之势,目标直指河西旧地。”
卫鞅转过身,玄色朝服被雨水打湿了大半,却丝毫不显狼狈。他接过军报,羊皮纸在掌心微微发潮,上面的墨迹却像烧红的烙铁:“四国约定,破秦之后,瓜分河西、关中,魏取河西,赵占北地,韩得渭南,楚分商於。”
“狼子野心!”景监咬牙道,“当年河西之战,我军折损十万,如今他们竟想亡我秦国!”
卫鞅没有接话,只是抬头望向宫城方向。新君驷昨夜送来的兵符还在怀中发烫,那枚青铜虎符一分为二,合缝处刻着“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将,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这是信任,更是千斤重担——秦军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五万。
十五万对三十五万,几乎是螳臂当车。
雨幕中,忽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卫鞅回头,只见秦军将士披着蓑衣,手持长戟,正沿着城墙列队。雨水顺着他们的甲胄往下淌,汇成细流,却没有一人动一下,连呼吸都透着一股决绝。最前排的百夫长是个脸上带疤的汉子,当年河西之战失去了左臂,此刻正用独臂紧握戟杆,喉结滚动着:“商君,末将等愿随您死战!”
卫鞅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忽然笑了。他拔出腰间佩剑,剑身在雨中闪着寒光:“诸位还记得新法吗?”
“记得!”三万守城将士齐声怒吼,震得雨珠都仿佛停滞了,“军功爵制,斩一首者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好!”卫鞅剑指东方,“联军虽众,却是乌合之众。魏人骄横,赵人贪利,韩人怯懦,楚人多疑。今日,我等便用新法之刃,割开他们的肚皮,看看里面装的究竟是肝胆,还是猪狗心肠!”
二、离间计
联军大营设在河西重镇少梁城外,连绵数十里的营帐像白色的蘑菇,在荒原上铺开。中军大帐内,庞涓正对着沙盘踱步,青铜灯台的火光映着他脸上的刀疤——那是当年与秦军作战时留下的,也是他恨秦入骨的缘由。
“报——”传令兵掀帘而入,带进一股寒气,“秦使求见。”
庞涓皱眉:“卫鞅派来的?让他进来。”
秦使是个白面书生,捧着一个锦盒,见了庞涓也不跪拜,只是拱手:“商君有信,托在下转交魏帅。”
庞涓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信上竟是卫鞅与魏王的密约:“若魏军按兵不动,待秦军破赵、韩、楚三军,秦愿将河西之半赠魏,另献美女百名,金千镒。”
“一派胡言!”庞涓将信纸拍在案上,火星溅到他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卫鞅这是想离间我军!”
秦使冷笑:“魏帅若不信,可看盒中物事。”
庞涓打开锦盒,里面竟是一枚魏王的私印,还有几封魏王与卫鞅的“密信”,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他猛地想起,前日魏王派来的监军确实暗示过“见机行事”,莫非……
“来人!”庞涓怒吼,“将这秦使拖下去斩了!”
秦使却不慌不忙:“魏帅杀我易如反掌,可若因此坏了魏王与商君的大事,恐怕帅位难保吧?”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中庞涓的软肋。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最终挥手道:“放他走!”
秦使刚走,赵将廉颇便闯了进来,手里也捏着一封信:“庞涓!你与卫鞅勾结,想卖了我等?”
原来,卫鞅同时给赵、韩、楚三国送去了“密信”:给赵国的信上说魏军要独吞河西,给韩国的信中称赵、楚密谋瓜分韩地,给楚国的信里则说魏、韩要联合灭楚。四国本就各怀鬼胎,此刻见了“证据”,顿时炸了锅。
“廉颇,你休要听信谣言!”庞涓又惊又怒。
“谣言?”廉颇将信拍在沙盘上,“那你解释解释,为何秦使刚从你帐中离开?”
正争执间,韩将暴鸢、楚将昭阳也带着亲兵赶来,大营里顿时刀光剑影。庞涓又急又气,却百口莫辩,只能拍着胸脯赌咒:“我若与卫鞅勾结,天诛地灭!不如我等明日全力攻城,谁先破城,河西之地便归谁!”
这话正中赵、韩、楚下怀,几人对视一眼,暂且收了刀:“好,就依你!”
可他们谁也没注意,帐外一个不起眼的亲兵悄悄退了出去,翻身上马,朝着秦军大营疾驰而去。
三、韩军溃败
次日清晨,雨停了。少梁城下,联军列阵待发,三十五万大军分成四军,像四条巨蟒,盘踞在荒原上。庞涓站在高台上,看着秦军城头稀稀拉拉的旗帜,嘴角勾起冷笑——卫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挡不住这雷霆一击。
“擂鼓!攻城!”
鼓声震天,韩军率先出动。暴鸢觉得自己兵力最弱,若不抢先立功,恐怕连残羹冷炙都分不到,于是带着三万韩军,推着云梯,朝着城墙冲去。
城头上,卫鞅看着韩军乱糟糟的阵型,对景监道:“韩人最是惜命,你带五千锐士,从侧翼的密道出城,绕到他们身后。记住,只打鼓,不杀人。”
景监虽不解,却立刻领命。半个时辰后,韩军刚冲到城下,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震天的鼓声和喊杀声:“秦军杀过来了!韩军败了!”
暴鸢回头一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旗帜模糊,竟不知来了多少秦军。他本就心虚,此刻顿时慌了神:“不好!中了埋伏!”
韩军本就没什么斗志,听闻被围,顿时溃散。前军往后挤,后军往前冲,自相践踏,乱成一团。城头上的秦军趁机放箭,箭如雨下,韩军死伤惨重。
“别乱!跟我杀回去!”暴鸢挥剑砍倒几个逃兵,却根本止不住溃势。
就在这时,景监带着五千人冲杀过来,他们不与韩军恋战,只是专砍韩军的旗帜,喊着:“赵军、楚军都在后面看戏,等着瓜分韩国呢!”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韩军头上。他们本就对联军心存疑虑,此刻更是认定被人算计,纷纷扔下兵器逃跑。暴鸢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往联军大营逃去,三万韩军,竟被五千秦军吓得溃不成军。
高台上的庞涓看得目瞪口呆,他刚想派魏军支援,却见赵军阵中忽然骚动起来。廉颇指着溃逃的韩军,对部下道:“看见没?韩人根本不想出力,咱们也别傻了,先保住实力再说!”
于是赵军原地不动,眼睁睁看着韩军溃败。昭阳见状,也命楚军放慢脚步,心里盘算着:魏军想让我们当炮灰,没门!
庞涓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联军已成一盘散沙。
四、火烧赵营
韩军溃败的消息传到秦军大营时,卫鞅正在吃饭。他夹起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慢慢咀嚼:“廉颇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且贪功好利。景监,你带三万骑兵,今夜去劫赵营。”
“劫营?”景监一愣,“赵军有十万,我军只有三万,怕是……”
“不必真打。”卫鞅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赵军大营在河边,你带些火油,趁夜绕到上游,把火油倒进河里,再派一队人在下游点火。记住,动静越大越好。”
景监恍然大悟,连夜点齐三万骑兵,悄悄摸到赵营附近的河边。此时月色朦胧,赵军正在营中喝酒作乐,根本没设防。秦军将士将数十桶火油倒进河里,火油顺着水流,悄无声息地漫到赵营的帐篷底下。
三更时分,随着一声令下,下游的秦军点燃火把,扔向河面。火油遇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顺着水流蔓延,赵营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着火了!秦军劫营了!”
赵军大乱,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往外逃,却被帐篷的绳索绊倒,被燃烧的木材砸中,哭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廉颇光着膀子,提着大刀指挥救火,却哪里救得过来?
就在这时,景监带着骑兵冲到营外,不往里冲,只是在营门口射箭、呐喊:“廉颇勾结卫鞅,故意放火烧营,想独吞军功!”
这话比大火更可怕。赵军本就怀疑廉颇私心重,此刻更是认定被他算计,纷纷哗变。廉颇又惊又怒,却百口莫辩,只能带着亲信杀出火海,往魏军大营逃去。
五、楚军倒戈
赵、韩两军溃败的消息传到楚营时,昭阳正在摆弄一枚玉佩——那是卫鞅派人送来的,说只要楚军按兵不动,秦军愿将商於之地归还楚国。
“将军,魏军和赵、韩都打起来了,我们怎么办?”副将问道。
昭阳抚摸着玉佩,眯起眼睛:“庞涓刚愎自用,廉颇贪婪,暴鸢怯懦,跟着他们只会送死。卫鞅说了,只要我们不插手,商於之地就是我们的。”
“可要是秦军败了呢?”
“秦军若败,我们再出兵不迟;若是秦军胜了,我们便有商於之地。”昭阳冷笑,“这买卖,稳赚不赔。”
于是,楚军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庞涓得知楚军不肯出兵,气得差点吐血。他看着身边仅剩的十五万魏军,又看看城头严阵以待的秦军,忽然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卫鞅根本不是要守城,而是要逐个击破!
“传我命令,撤军!”庞涓咬着牙道。他知道,再打下去,魏军只会被拖垮。
可已经晚了。卫鞅亲率十万秦军,从城中杀出,直扑魏军大营。秦军将士憋着一股劲,想起新法里的军功爵,个个奋勇当先,像饿狼一样扑向魏军。
魏军虽勇,却已是惊弓之鸟。庞涓指挥若定,奈何军心已散,挡不住秦军的猛攻。激战中,庞涓被秦将一刀砍中大腿,跌落马下,被亲兵拼死救走。魏军失去主帅,顿时溃散。
就在这时,昭阳忽然带着楚军杀了出来——他见魏军溃败,立刻调转枪头,想趁机捞点好处。可他没想到,秦军早已防备,卫鞅分出三万兵力,迎头痛击楚军。
“昭阳!你敢背盟!”卫鞅在马上怒吼。
昭阳笑道:“卫鞅,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魏军已败,你若降我,商於之地……”
话未说完,他忽然看见楚军阵中起了骚动。原来,卫鞅早已派人混入楚营,散布“昭阳私通秦军,出卖楚国”的谣言。楚军本就对昭阳的决定不满,此刻更是哗变,纷纷倒戈。
昭阳大惊失色,这才明白自己也中了卫鞅的计。他想逃跑,却被倒戈的楚军围住,最终被秦军俘虏。
六、威震天下
夕阳西下,少梁城外的荒原上,到处都是尸体和旗帜。秦军将士们举着人头,欢呼雀跃——他们斩杀联军二十万,俘虏五万,缴获粮草、兵器无数。
卫鞅站在尸山之上,战袍被鲜血染红,脸上却带着平静的微笑。他望向西方的栎阳,仿佛看到了新君驷期待的眼神,看到了秦国百姓丰收的笑脸。
“商君!”景监跑过来,递上一份军报,“四国使者求见,说愿割地赔款,永不再犯!”
卫鞅接过军报,上面写着:魏国割河西之地,赵国献北地三城,韩国送渭南五县,楚国归还汉中。他将军报扔在地上,对使者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秦国不要割地,只要他们记住——从今往后,谁若敢犯秦境,必灭其国!”
使者吓得连连点头,屁滚尿流地跑了。
消息传回各国,朝野震动。魏王听说庞涓兵败被俘,当场吐血;赵王下令处死廉颇,闭门自守;韩王、楚王更是连夜派人送来重礼,只求秦国息怒。
而秦国,则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在关中大地崛起。栎阳城里,百姓们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新兵们踊跃参军,渴望立功;商人们赶着马车,将秦国的丝绸、铁器运往各国,换回一车车的粮食和珍宝。
卫鞅回到栎阳时,新君驷亲自出城迎接。他握着卫鞅的手,声音哽咽:“商君,秦国能有今日,全赖你啊!”
卫鞅躬身行礼:“此乃君上之功,将士之力,百姓之福。”
那天晚上,栎阳的灯火亮到天明。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商君府外,跪地叩拜,感谢他让秦国挺直了腰杆。
从此,“秦”这个字,成了列国的噩梦。河西之战后,再也没有国家敢轻易招惹秦国。而卫鞅的名字,也随着这场以少胜多的奇迹,传遍了天下,成为变法强国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