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调剂失败,作死不如上进 > 第284章 老家母女的交谈

调剂失败,作死不如上进 第284章 老家母女的交谈

    “哎呀,真的是突然后悔自己生的太晚了。”

    念弟看着分给自己的东西,又突然想起了珍珠成婚那天去看到的热闹场景,其他的几个姐妹在一旁听着她的话,没来由得集体笑了起来。

    “你还后悔?你成婚的陪嫁是姐妹们里头最多的,还后悔什么?”

    “我要是再晚点儿,生的比初一还小,那才好呢;可惜了我家大钱和富贵都是男的,要不然高低我也露场大脸。”

    “快得了吧啊,你小时候的日子可比你姐姐们的好多了,跟着初一你什么没捞着吃啊,那年钱家少爷给的那包饴糖,初一上学走了,你前头的姐姐们都不在家,不都叫你来月事的时候闹着肚子疼,哄着你爹去找你奶要回来又喂你嘴里的吗?

    还不知足。”

    李氏一句话让其他的女儿们对念弟有了新认识,尤其是招弟,这个妹妹是她一手带大的,从月子里的尿布就是她换的,结果没想到啊,一身的心眼子。

    “念弟,没想到啊,你心眼子不少啊。”

    许氏把东西分给两家后,李氏就着急忙慌地让女儿们回来拿走,到时候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把东西拿回去早早的换了钱存着,我这回在京城啊,其他的没记住,就记住了读书的好处,初一那手画画的本事,咱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还是迎弟说她们在州城的时候,要是没钱了,初一就去参加文会拿彩头,或者出去卖画,一幅画八十两;

    在京城的时候,他画的那幅青山什么什么图的,一千两啊!

    你们以为你们出嫁的钱,家里盖房子的钱,买地的钱从哪儿来的?

    读书前期费钱,等到学明白了,抄书就也能赚钱。”

    “初一那么厉害啊,难怪他对我们姐妹那么舍得。”

    “知道就好,可再好,那也是初一的,让你们回去教导孩子读书,不是你娘我说瞎话吧,村子里有条件就读嘛,哪怕不科举,就是跟小羊似的当账房,或者有空的时候去抄书,那不是让孩子们至少不用跟咱们现在似的这么辛苦嘛。”

    李氏的大饼画得挺好,但她生的这堆闺女一个比一个精,稍微算算林承云在县学、府学、州学里读书的花销,再算算林承云想的那些赚钱的法子,还是算了。

    用林老头自己的话来说,谁能一出生就自带读书的花费啊,几百年都难得遇见一个,穷苦人家花点钱让孩子不当睁眼瞎就很可以了,她们可不会跟儒伯似的,万一再养一个跟独根儿似的,她们害怕。

    眼瞅着无人迎合自己,李氏的脸色彻底黑了,真的是一个不如一个,迎弟好歹还附和几句,这群死丫头是一句顺耳的话都不肯说啊。

    “招弟,你是大姐,你表个态吧。”

    “娘,你就消停点儿吧,我家平安就比他舅舅小五岁,小时候送来除了听他舅舅讲故事学的三字经,其他的啥都学不进去,现在跟着他爹种地也挺好的,我不苛求;

    能让孩子在身边就很好了,娘,你别总是眼馋人家,奶说了,这不好。”

    李氏被这话噎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其他的姐妹却看得很明白;

    “娘,当初初一在家的时候就说了,平平安安的就很好了,若是有那会读书的,我们就是砸锅卖铁和来娘家借钱也会供他读的,可如今他们都是一群泥腿子的后代,就别指望他们跟初一似的。

    林家好几代几百口人也就出了一个初一。

    再说了,就凭着初一每年送回来的东西,我们家家户户都能攒下些钱来,买地、交钱服役都好,反正让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就是了。”

    “你也别总羡慕奶和伯娘有诰命,她们当年怎么对的初一,你又是怎么对的;

    如今看在爹的面子上,每年给你好几百两银子的养老钱,帮衬我们过得好,吃饱穿暖,能时不时的回来照顾你和爹,这就很好了。”

    五个女儿轮流劝,李氏彻底没话了,看着闺女们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没有打补丁,想了想远在京城的迎弟过得富贵日子,李氏也说不出来初一苛待自家这种话了,只好也就罢了。

    念弟的两个儿子虽然小,但是瞧着那模样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想想就知道没什么读书的天分,琢磨着自己如今的好日子,念弟表示还是过自己的好日子吧,这俩小子跟着自己吃香喝辣过得舒坦,就已经比旁人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等到送走了七嘴八舌劝自己的女儿们,李氏看着空了的屋子心里也觉得空荡荡的,想弟把东西送回家以后,又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回来了。

    “娘。”

    “想弟?你怎么又回来了?”

    “什么叫又?你女婿打了两只山鸡,说是孝敬给长辈的,我琢磨着家里会庖厨的婶子手艺肯定好,就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一起吃,不欢迎啊。”

    “送到厨房去,你爷和你奶也才坐车回来,正在屋子里歇脚呢。”

    想弟嫁的近,往日里其他村子的姐妹们也时常多嘱咐她没事就带着孩子回来看看,她也乐得自在,两个小崽子不在自己身边捣蛋,她正好可以多绣点儿东西,省得麻烦。

    “娘,好好吃。太外婆,你也多呲点。”

    “嗯,好,你们也多吃点,真好;想弟啊,你养的这两个孩子真壮实,瞧着就让人高兴。”

    “可不是嘛,娘,都是不挑嘴的好孩子。”

    两个小孩不太明白怎么两个长辈有些不高兴,但是看着桌子上的肉肉还是很高兴地吃着,他们家很少买这么多的肉,果然还是肉香。

    孩子们想不明白,但是想弟明白呀。

    “奶,伯娘,初一和当归父子俩挑嘴有挑嘴的好处,若不是他们挑嘴,如今哪里来这么多好吃的菜啊,可不正是可以孝顺长辈吗?

    再加上上回奶不是说初一想着琢磨回来祭祖吗?

    您要是不好好吃饭啊,等饿瘦了,初一回来又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了。

    哎哟哟,也不知道他小小年纪,哪来的那么多的道理?您看大孙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担心您,等到祭祖结束了,只怕他也舍不得回京,路上还得担心您是不是又吃不下饭、想孩子想的睡不着,多消耗他的精神呀。

    是不是?”

    想弟边说边盛了一碗野鸡汤端给许氏,许氏琢磨了一下,好像也对,就点了点头喝了起来,周围的人也松了口气,一顿饭总算是吃得轻松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