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失败,作死不如上进 第285章 上门认亲自讨没趣
热门推荐:
成为反派,我该做什么?
大夏执线师
斩神:人家是水灵灵的河神哟
黑道:血狱江湖
快穿:冷冰冰的主神总向我撒娇
高武:一把刀,一口锅,吃遍万族
洪荒:开局拜师接引,准提骂我无耻?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校花女神从无绯闻,直到他出山
原以为这件事聊完了就聊完了,结果又过了些日子,到了秋收的时候,村子里来了一老一少,壮汉拉着板儿车,老汉靠在车辕上。
“爹,好像到林家村了,您看看前头的是不是进士牌坊啊?”
老汉眯着眼睛瞅了好一会儿,数了数上头的牌坊。
“秀才的,举人的,进士的,呦呵还有两座秀才牌坊啊,是这儿;
儿啊,去问问林氏一族的族长家和村长家在哪儿?”
“好嘞,爹,您先自己在这儿坐会儿啊。”
壮汉把板儿车放到树荫底下,自己则是穿着短打去一旁地里找人打听去了,老汉儿则是眯着眼睛享受着清风徐徐吹到自己身上的短暂舒适时光。
“爹,我问了,林家村里的人大多都是林氏族人,村长和族长是同一个人,是丰字辈儿的,叫林丰延。
走吧,咱们去村里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嗯。”
清风拂过,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晃着,地里的百姓们顶着大太阳也要早早的把粮食都收回去,家家户户忙着收粮食,就连会走路的小孩子都要下地跟着捡掉在地上的麦穗。
父子俩进村的时候,走了半天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壮汉按照村口地边上的人说的路线走,找到一个占地老大的宅子,还是土黄色的墙的地方,然后试着敲了敲门。
“谁呀?”
门里一个年轻妇人的嗓音响起,父子俩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仪容还算是可以见人的,就没有尴尬。
“我们是中州林家村的人,想来拜见林家村的村长和族长。”
里头听到话的女人赶紧让在家里的孩子去地里喊人,然后打开大门请父子俩进院子里坐。
“我公公去地里干活了,辛苦两位稍等一下。”
“有劳。”
两碗井水被端上来的时候,父子俩捧着碗喝了起来,凉嗖嗖的,一碗下去,着实爽快。
林丰延从地里跟着孙女儿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哪里认识什么中州林家的人啊!
一进门看着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头子,有些疑惑。
“两位久等了,在下林丰延,是林家村的村长兼族长,敢问两位有何贵干呐?”
捋着白胡子的老头给自己儿子抬了抬手,壮汉立刻起身自我介绍。
“我叫林丰松,这是我爹林有珹,我们从中州北边的槐安林家来的,因为族谱上记载说有一支族人当年远赴青州,让后人有机会把族人找回去。”
“哦!原来是这样啊!
快快快,屋里请,我让孩子们把族老请过来,咱们一起去祠堂比对一下。”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到初一封爵才来,谁知道你们想干什么?!
族老里年纪最大的就是林老头了,他都不曾听说过老家在哪里,只知道在中州北部,具体的父辈不曾说起,他也没有问过。
最最让林有珹破防的是,就连林家的族谱上都没有记载过,中州老家还有一支族人留在原籍,甚至连搬家的原因写的也是外敌入侵。
“这怎么可能?”
“青州姓林的也不只我们这一家,或许是你们家的族谱上没写明白,当年搬走的那支族人具体是搬到了青州哪里?
不然,你们再去其他地方找找吧,我们家这边儿的族谱上确实没写,父辈们也没有口口相传说那边儿有亲戚在。
否则,这么多年,我们怎么可能不派人回老家看一看呢?”
“可我们连辈分的排字都是一样的呀。”
“这有什么的?
家家户户谁家还没这个重字儿的了?”
“可这也太巧了吧,我家在中州,你家祖籍也是中州北边的,偏偏都姓林,偏偏论字排辈还都是同一套,这天底下也没有这么有巧合的呀。”
“也是哈,但我们这边吧,确实没有你说的这个信物,也没有记载,我们这边儿实在是不敢信,不然你再找找其他林姓人家,我们也去县里查查。”
“你们在县衙里还有人?”
“是啊,这边儿的县衙,我侄子在那儿当差,让他趁着有空的时候去查一查县志,到时候就知道我们祖辈儿具体是哪年哪月来的,当年来的时候有没有跟县太爷说是因为什么来的了?”
“甚好,甚好啊!
这样,那你们就先查一查,我与我儿就先在县城里的馆驿住下,若有事儿,到时候去那儿找我们。”
林有珹一改方才的傲慢,有些急切又有些期待,实在是不行,他就得改变策略,家里的孩子们还等着他回去救命呢。
“也好。”
等到把人送走了以后,林丰延等人才看着林老头有些奇怪。
“七叔,你刚才为啥让我们先不着急认亲啊?他们在中州,若是有事儿,还能帮帮咱们初一呢。”
“可拉倒吧!还他们帮初一呢,别是听说初一封了爵位,打算上门占便宜的才是真的。
这么多年了,早不认亲,晚不认亲,偏偏初一封了爵位才认亲,若是说他们没有其他的坏心思,我是不信的。
但凡当年初一高中的时候他们来认亲,我都当是一家子,这都多少年了?
把自己想知道的、想确认的,都打听清楚了才来认亲,肯定是奔着爵位来的,肯定没好事儿。
要么是替他们平事儿,要么是想借着自己是嫡支,让咱们如当年一般,替他们挡灾。
可不论是哪一种,如今的咱们是绝对不能应下的。
既然当年咱们的父辈被赶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已经断了亲。
现在有初一在上头顶着,咱们只要把孩子们往好路上引,四十年之内只要能再出几个秀才、举人和进士,咱们这一族照样能风风光光的过日子。
何必去贪图他们那点儿所谓的亲情,好感。
若是真的这么重感情,当年咱们的先辈何苦从中州被赶走,千里迢迢的来到青州这个地界儿求活路?”
林老头说起这件事儿就觉得气愤,刚才没有给那父子俩看的族志上写的很清楚,当初他们这一支的祖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赶出家族,历尽千难万险,才来到青州,这么多年了,家里的日子既然开始过得好了,又来做什么!
“爹,好像到林家村了,您看看前头的是不是进士牌坊啊?”
老汉眯着眼睛瞅了好一会儿,数了数上头的牌坊。
“秀才的,举人的,进士的,呦呵还有两座秀才牌坊啊,是这儿;
儿啊,去问问林氏一族的族长家和村长家在哪儿?”
“好嘞,爹,您先自己在这儿坐会儿啊。”
壮汉把板儿车放到树荫底下,自己则是穿着短打去一旁地里找人打听去了,老汉儿则是眯着眼睛享受着清风徐徐吹到自己身上的短暂舒适时光。
“爹,我问了,林家村里的人大多都是林氏族人,村长和族长是同一个人,是丰字辈儿的,叫林丰延。
走吧,咱们去村里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嗯。”
清风拂过,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晃着,地里的百姓们顶着大太阳也要早早的把粮食都收回去,家家户户忙着收粮食,就连会走路的小孩子都要下地跟着捡掉在地上的麦穗。
父子俩进村的时候,走了半天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壮汉按照村口地边上的人说的路线走,找到一个占地老大的宅子,还是土黄色的墙的地方,然后试着敲了敲门。
“谁呀?”
门里一个年轻妇人的嗓音响起,父子俩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仪容还算是可以见人的,就没有尴尬。
“我们是中州林家村的人,想来拜见林家村的村长和族长。”
里头听到话的女人赶紧让在家里的孩子去地里喊人,然后打开大门请父子俩进院子里坐。
“我公公去地里干活了,辛苦两位稍等一下。”
“有劳。”
两碗井水被端上来的时候,父子俩捧着碗喝了起来,凉嗖嗖的,一碗下去,着实爽快。
林丰延从地里跟着孙女儿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哪里认识什么中州林家的人啊!
一进门看着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头子,有些疑惑。
“两位久等了,在下林丰延,是林家村的村长兼族长,敢问两位有何贵干呐?”
捋着白胡子的老头给自己儿子抬了抬手,壮汉立刻起身自我介绍。
“我叫林丰松,这是我爹林有珹,我们从中州北边的槐安林家来的,因为族谱上记载说有一支族人当年远赴青州,让后人有机会把族人找回去。”
“哦!原来是这样啊!
快快快,屋里请,我让孩子们把族老请过来,咱们一起去祠堂比对一下。”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到初一封爵才来,谁知道你们想干什么?!
族老里年纪最大的就是林老头了,他都不曾听说过老家在哪里,只知道在中州北部,具体的父辈不曾说起,他也没有问过。
最最让林有珹破防的是,就连林家的族谱上都没有记载过,中州老家还有一支族人留在原籍,甚至连搬家的原因写的也是外敌入侵。
“这怎么可能?”
“青州姓林的也不只我们这一家,或许是你们家的族谱上没写明白,当年搬走的那支族人具体是搬到了青州哪里?
不然,你们再去其他地方找找吧,我们家这边儿的族谱上确实没写,父辈们也没有口口相传说那边儿有亲戚在。
否则,这么多年,我们怎么可能不派人回老家看一看呢?”
“可我们连辈分的排字都是一样的呀。”
“这有什么的?
家家户户谁家还没这个重字儿的了?”
“可这也太巧了吧,我家在中州,你家祖籍也是中州北边的,偏偏都姓林,偏偏论字排辈还都是同一套,这天底下也没有这么有巧合的呀。”
“也是哈,但我们这边吧,确实没有你说的这个信物,也没有记载,我们这边儿实在是不敢信,不然你再找找其他林姓人家,我们也去县里查查。”
“你们在县衙里还有人?”
“是啊,这边儿的县衙,我侄子在那儿当差,让他趁着有空的时候去查一查县志,到时候就知道我们祖辈儿具体是哪年哪月来的,当年来的时候有没有跟县太爷说是因为什么来的了?”
“甚好,甚好啊!
这样,那你们就先查一查,我与我儿就先在县城里的馆驿住下,若有事儿,到时候去那儿找我们。”
林有珹一改方才的傲慢,有些急切又有些期待,实在是不行,他就得改变策略,家里的孩子们还等着他回去救命呢。
“也好。”
等到把人送走了以后,林丰延等人才看着林老头有些奇怪。
“七叔,你刚才为啥让我们先不着急认亲啊?他们在中州,若是有事儿,还能帮帮咱们初一呢。”
“可拉倒吧!还他们帮初一呢,别是听说初一封了爵位,打算上门占便宜的才是真的。
这么多年了,早不认亲,晚不认亲,偏偏初一封了爵位才认亲,若是说他们没有其他的坏心思,我是不信的。
但凡当年初一高中的时候他们来认亲,我都当是一家子,这都多少年了?
把自己想知道的、想确认的,都打听清楚了才来认亲,肯定是奔着爵位来的,肯定没好事儿。
要么是替他们平事儿,要么是想借着自己是嫡支,让咱们如当年一般,替他们挡灾。
可不论是哪一种,如今的咱们是绝对不能应下的。
既然当年咱们的父辈被赶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已经断了亲。
现在有初一在上头顶着,咱们只要把孩子们往好路上引,四十年之内只要能再出几个秀才、举人和进士,咱们这一族照样能风风光光的过日子。
何必去贪图他们那点儿所谓的亲情,好感。
若是真的这么重感情,当年咱们的先辈何苦从中州被赶走,千里迢迢的来到青州这个地界儿求活路?”
林老头说起这件事儿就觉得气愤,刚才没有给那父子俩看的族志上写的很清楚,当初他们这一支的祖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赶出家族,历尽千难万险,才来到青州,这么多年了,家里的日子既然开始过得好了,又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