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第486章 棠花酿暖·柔藏锋间
热门推荐:
红楼之林家有嫡子
我,波风水门,一点也不阴!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提瓦特大陆的荧式生活
有兽焉:天国之旅
四合院:带着签到系统穿刘家
沙雕网友援北伐
人性即见如来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江南的梅雨季总来得缠绵,试刃坪的青石板洇透了水,倒映着桂树的影子,像幅被打湿的墨卷。陆宜棠蹲在石桌旁,石榴红短打的裤脚卷到膝弯,露出的小腿沾着泥,正用块细布细细擦拭双刀。刀身的银线松了,她从腰间摸出卷靛蓝丝线,指尖缠着线在刀背绕圈,动作轻得像在绣帕子——这是她今早从朱琬清那里学的“锁边结”,说是能让银线更牢,也更衬刀光。
“笨手笨脚的。”
陆宜棠抬头时,鬼子六的玄色蟒袍已罩在她头顶,挡住了斜飘的雨丝。他手里提着个食盒,打开时飘出糯米香:“陆知府让厨房蒸的桂花糕,说是某人今早没吃早饭。”
她往旁边挪了挪,给了他半块石凳,手里的线却没停:“六爷倒比我姐姐还管得多。”话虽硬,指尖却慢了些,怕丝线蹭到他的袍角。
鬼子六看着她绕线的手。那双手常年握刀,指腹有层薄茧,关节处还留着旧伤的浅痕,此刻捏着细软的丝线,竟有种奇异的反差——像柄裹着棉絮的刀,锋藏在柔里。他忽然伸手,指尖替她理了理歪掉的线结:“这里该反绕半圈,才不会松。”
陆宜棠的手猛地顿住,耳尖红得像被雨打湿的棠花瓣。她低头继续绕线,声音闷在喉咙里:“冼婆婆说,好刀要养,就像……就像养花,得天天擦,夜夜看。”
“那你这刀,养得比花金贵。”鬼子六拿起块桂花糕,递到她嘴边,“张嘴。”
她没躲,小口咬下时,糕屑沾在唇角。他伸手替她擦掉,指腹的糙擦过她的皮肤,像带了电,让她猛地偏头,却不小心撞在他的肘弯。石桌上的双刀轻轻晃,银穗的响混着雨声,软得像句没说出口的话。
雨势渐大时,两人躲进了旁边的“听松轩”。陆宜棠翻出那本《破风刀谱》,指尖点在“棠落归鞘”那页:“这式总练不好,收刀时总带风,冼婆婆说太急了。”
鬼子六接过谱子,见页边空白处写满了小字,是她用朱砂笔标的注解:“此处该沉肩”“腕力需收三分”,甚至画了个小小的刀形,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像姐姐绣花收针”。他忽然笑了,从怀里摸出支狼毫:“这里该用‘卸力势’,就像你给桂树浇水时,壶嘴要斜着,才不会溅起泥。”
她凑过去看,石榴红短大的肩挨着他的臂,发间的雨珠滴在谱子上,晕开个小红点。他的指腹划过那点晕痕,忽然道:“昨日试刀,你刀背蹭到我时,明明收了力。”
陆宜棠的脸更红了,抢过谱子往怀里塞:“谁、谁收力了!是你躲得快!”话没说完,却从袖里掉出个小布包,滚到他脚边。
布包散开,露出里面的东西——半块风干的桂花糖,糖纸已经泛黄,上面画着朵歪歪扭扭的棠花。是三年前惠州码头,那个蒙面人塞给她的。
鬼子六捡起糖纸,指尖抚过那朵棠花:“原来你留到现在。”
“冼婆婆说,懂疼人的,才配用刀。”她的声音轻得像雨丝,“那天你救了我们,却没留名字,我就想,等我练会了破风刀,一定要找到你,给你看看我的刀……”
话音未落,已被他揽进怀里。玄色蟒袍裹着她的石榴红短打,带着烟草味和桂花糕的甜。她的刀还别在腰后,此刻却软得像团棉,只能听见他的心跳,混着窗外的雨声,咚咚的,像敲在她的刀穗上。
“六爷……”她往他怀里缩了缩,“我的刀谱,还没抄完。”
“不急。”他低头吻她的发顶,指腹擦过她发间的雨珠,“往后日子长,我教你卸力,你教我绕线,好不好?”
窗外的雨还在下,打在窗外的芭蕉叶上,沙沙的响。陆宜棠的手慢慢抬起,环住他的腰,指尖轻轻捏着他蟒袍的盘扣——那扣子是珊瑚做的,暖得像她藏了三年的糖。
远处传来顾芷琪的笑声,孔雀绿旗袍的影在回廊一闪:“宜棠妹妹,朱妹妹绣了朵棠花帕子,说是给你练刀时擦汗用的。”
陆宜棠抬头时,正撞见鬼子六眼底的笑,像盛着江南的雨,又暖又亮。她忽然想起冼婆婆的话:温柔不是软,是刀鞘里的棉,能让最烈的刀,也藏住三分暖。
石桌上的刀谱还摊着,页边的小红点旁,多了个新的批注,是鬼子六写的:“棠花酿酒,需三分烈,七分柔。”
雨停时,陆宜棠的刀背已缠好了新线,靛蓝色的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条温柔的蛇,缠着最锐的锋。她的同心铃在鬼子六腕上轻轻晃,铃舌相碰的响,混着桂花糕的甜,把江南的雨,都泡成了暖的。
素衣映月·白若初雪
江南的晨雾总带着洗不掉的淡,将陆家园林的飞檐、桂树、曲桥都浸成了水墨。陆宜昕立在“听水榭”的栏边,身上那件月白杭绸旗袍,在雾里几乎要与天光融在一起。料子是去年杭州织造新贡的“云纱”,摸起来像揉皱的月光,领口只绣了圈极细的银线,像用露水滴上去的痕。
“姐姐的白旗袍,倒比池里的白荷还素净。”陆宜棠的石榴红身影从雾里钻出来,刀穗上的银铃撞碎了晨静,“六爷说,穿白的人要么太纯,要么太藏。”
陆宜昕伸手拂去肩头的雾珠,月白旗袍的袖角扫过栏上的青苔,留下道浅痕又迅速隐去,像她这个人,总在热闹里藏着三分淡。“杭绸的白,经得住染。”她的指尖划过栏柱上的刻字,那是幼时与妹妹一起刻的“棠”,如今已被岁月磨得浅了,“不像你们的红,一沾泥就显脏。”
雾渐散时,鬼子六的玄色身影出现在曲桥头。他望着水榭里的那抹白,忽然想起昨夜陆宜棠的话——“我姐姐的白,是怕我们的刀太利,特意穿来挡挡杀气的”。他走近时,才发现她旗袍的开衩处绣着极小的白梅,花瓣细得像蚕丝,不细看几乎瞧不见。
“陆知府的白,倒比官袍上的石青更让人记挂。”他站在栏外,玄色蟒袍的摆扫过石阶,与她的月白旗袍形成刺目的对比,“听说这云纱浸过十二遍薯莨水,刀都划不破?”
陆宜昕没回头,只望着池里的白荷:“六爷若想试,尽可让宜棠来劈。”她的声音轻得像雾,“只是这料子沾了血,洗不净,怪可惜的。”
这话里的软中带刺,倒让鬼子六笑了。他瞥见她腕间的玉镯,白得像截冻住的月光,与旗袍的白叠在一起,竟分不清哪是玉,哪是衣。“冼家的刀谱,宜棠抄得如何了?”
“她夜里不睡觉,就着烛火抄,”陆宜昕终于转过身,月白旗袍的领角在雾里泛着冷光,“说要把‘棠落归鞘’绣在你的刀穗上,用银线,配你的玄色。”
正说着,顾芷琪的孔雀绿旗袍与朱琬清的藕荷色旗袍从回廊过来,像两朵撞进白雾的花。顾芷琪往陆宜昕身边靠,金步摇的光落在她的白旗袍上:“姐姐这料子,该让织坊加些银线,才配六爷的珊瑚扣。”
陆宜昕轻轻摇头,指尖抚过领口的银线:“白就是白,加了别的,反倒杂了。”她往朱琬清手里的绣绷看,上面正绣着朵白梅,针脚细得像发丝,“琬清的梅绣得好,比真花多了点骨。”
朱琬清的脸微红,藕荷色的摆往她旗袍上蹭了蹭:“是姐姐教我的,说白花要绣得‘藏色’,才耐看。”
雾彻底散时,阳光穿过水榭的窗棂,照在陆宜昕的月白旗袍上,竟透出层淡淡的虹。鬼子六忽然发现,她旗袍的盘扣是象牙做的,被指尖磨得发亮,扣眼里还缠着根极细的白丝线——那是她昨夜替宜棠缝刀穗时,不小心缠上的,却没摘,像故意留着点妹妹的气。
“该用早膳了。”陆宜昕转身往榭外走,月白旗袍的摆扫过栏柱,带起的风里,竟有缕若有似无的白梅香——是她发间别着的素银簪,簪头嵌着粒珍珠,像沾在白梅上的露。
陆宜棠跟在后面,石榴红的影与月白的影在青石板上交叠,像团火挨着片雪。鬼子六望着那抹渐行渐远的白,忽然明白陆宜棠说的“挡杀气”是什么意思——这白不是弱,是江南女子的韧,像浸过薯莨水的云纱,看着软,却经得住最烈的风。
池里的白荷终于完全绽开,花瓣上的露滚进水里,漾开的圈恰好映着水榭栏边的月白痕。那是陆宜昕方才倚过的地方,像她这个人,轻轻浅浅,却在这满园的浓艳里,刻下了最清的印。
水榭的木栏被午后的日头晒得发烫,陆宜棠正俯身去捡掉在栏边的刀谱,石榴红短打的裤腰被动作拽得往下褪了些,露出的腰窝沁着层薄汗,顺着臀线的弧度往下隐去。水榭下的荷叶蹭着木板,哗啦声里,她臀瓣的软肉贴着栏柱轻轻撞了下,带着被阳光烘透的暖,像揣了团温在怀里的棉。
鬼子六靠在朱漆柱旁,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墨玉牌。那玉被盘得温润,指腹碾过上面的云纹时,目光正落在她弯腰的背影上。方才拆招时她退得急,后腰撞在他膝头,那团软暖透过布料传来,竟比水榭外的荷香更让人发怔。他看着她石榴红的布料绷出圆润的轮廓,被风掀起的边角扫过栏上的青苔,带起的暖意在潮湿的水汽里漫开。
“六爷的眼再黏着,我把你玉牌扔水里。”陆宜棠转身时耳尖泛着红,手里的刀鞘往他腿上敲了敲,却故意收了力。她往水榭中央的石凳坐,臀下的木板被晒得温热,让她下意识往他这边挪了挪,布料随着动作起了皱,贴在肌肤上显出柔和的起伏。
他忽然伸手,掌心贴着她的后腰往下滑,指尖勾住她裤腰的绳结轻轻拽了拽。陆宜棠的身体猛地绷紧,随即又软下来,像被水榭里的暖雾浸化了。他的指腹碾过她臀后的布料,那里的暖透过细棉渗过来,混着她练刀后的汗气,烫得他指尖发麻。
“冼家的短打做得太窄,”他的声音压得低,混着荷叶的清香漫进她耳里,“勒出红痕了,不知道疼?”
她没说话,只往他怀里缩了缩,臀尖蹭过他的膝头,像只寻暖的猫。石桌上的棠花酿还温着,酒气混着她身上的热,把水榭里的光都泡得稠了。他忽然将她圈住,让她背对着坐在自己腿上,掌心贴着她臀后的布料轻轻揉着,那里的暖透过布面渗过来,烫得他掌心发颤。
“六爷……”她的呼吸蹭过他的颈窝,带着点痒,“水榭外有人划船。”
“划他们的船。”他低头咬她的耳垂,指腹陷进那片柔软里,“陆家二姑娘的暖,藏在水榭里,还能怕人看?”
远处传来游船的笑语,陆宜棠慌忙想挣开,却被他按得更紧。臀下的肌肉随着她的挣扎轻轻颤,像团揉不碎的棉,裹着他掌心里的火。直到游船的影子远了,她才红着脸往他肩上捶了下,石榴红的身影在他怀里晃,带起的风里,都是水榭暖雾裹着的甜。
水榭的木栏还凝着层水汽,午后的阳光穿过荷叶缝隙,在青石板上投下碎金般的光斑。陆宜昕从九曲桥那头走来,月白旗袍的开衩随着脚步轻轻晃,露出的一截大腿像浸在牛乳里,被阳光照得泛着莹白的光,细腻得仿佛碰一下就会留下指痕。
“姐姐怎的来了?”陆宜棠从鬼子六怀里挣开,石榴红短打的裤腰还松着,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陆宜昕的目光在两人交缠的衣角上停了瞬,随即落在石桌上的刀谱上,月白旗袍的摆扫过栏边的青苔,带起的风里,竟有缕若有似无的香——是她发间的茉莉,混着身上冷香,清得像水榭里的凉。“娘让我来看看,你们的刀谱抄完了没有。”她说着往栏边靠,抬手时旗袍开衩又敞了些,露出的大腿肌肤在光影里流动,像上好的羊脂玉,连最细微的绒毛都看得清。
鬼子六的目光微不可察地动了动,指尖在墨玉牌上碾过。方才陆宜昕上台阶时,裙摆被风掀起的刹那,那抹白晃得人眼晕——比水榭外的白荷更嫩,比栏柱的朱漆更艳,偏偏裹在她身上,就成了最克制的诱。
“刚抄到‘破风式’。”陆宜棠慌忙把刀谱往身前拢,却不小心带倒了酒坛,棠花酿溅在陆宜昕的旗袍下摆,晕开朵浅黄的花。“呀,姐姐我帮你擦……”
“无妨。”陆宜昕按住她的手,月白旗袍的开衩随着俯身的动作往上移了移,大腿内侧的肌肤像凝脂般滑,几乎要贴着青石板。她从袖中摸出块素帕,慢悠悠地擦着酒渍,指尖划过裙摆时,不经意蹭过自己的大腿,那触感软得像云,连她自己都下意识顿了顿。
鬼子六忽然别开眼,看向水榭外的荷叶。方才那瞬间,他竟想起昨夜陆宜棠说的话——“姐姐的皮肤是江南水养出来的,连脚后跟都比别人嫩”。此刻看来,何止是嫩,是滑得像水榭里的波,碰一下,就能漾开圈圈的暖。
“娘说,抄不完不许用晚膳。”陆宜昕直起身,月白旗袍的开衩垂落,遮住了那抹晃眼的白,只余裙摆上的酒痕,像幅没画完的水墨画。她往石凳上坐,裙摆铺散开,恰好盖住石板上的光斑,“我在这里守着,你们快些抄。”
陆宜棠往鬼子六身边凑了凑,石榴红的肩挨着玄色蟒袍,小声道:“姐姐的腿……比朱妹妹绣的白梅还嫩。”
鬼子六的指尖在墨玉牌上轻轻叩着,没说话,只目光往陆宜昕垂在膝头的手上瞥了瞥——那手正捏着帕子,指腹泛着淡粉,想来触到的肌肤,定比这水榭里的荷瓣更软。
水榭外的游船又划远了些,荷叶的哗啦声里,月白旗袍的影子与石榴红、玄色交叠在一处,像把最烈的酒,兑了最清的水,酿得又柔又稠。陆宜昕忽然抬头,恰好撞见鬼子六望过来的眼,她没躲,只将帕子往刀谱上盖了盖,月白旗袍的开衩在光影里若隐若现,像藏了句没说出口的话。
“笨手笨脚的。”
陆宜棠抬头时,鬼子六的玄色蟒袍已罩在她头顶,挡住了斜飘的雨丝。他手里提着个食盒,打开时飘出糯米香:“陆知府让厨房蒸的桂花糕,说是某人今早没吃早饭。”
她往旁边挪了挪,给了他半块石凳,手里的线却没停:“六爷倒比我姐姐还管得多。”话虽硬,指尖却慢了些,怕丝线蹭到他的袍角。
鬼子六看着她绕线的手。那双手常年握刀,指腹有层薄茧,关节处还留着旧伤的浅痕,此刻捏着细软的丝线,竟有种奇异的反差——像柄裹着棉絮的刀,锋藏在柔里。他忽然伸手,指尖替她理了理歪掉的线结:“这里该反绕半圈,才不会松。”
陆宜棠的手猛地顿住,耳尖红得像被雨打湿的棠花瓣。她低头继续绕线,声音闷在喉咙里:“冼婆婆说,好刀要养,就像……就像养花,得天天擦,夜夜看。”
“那你这刀,养得比花金贵。”鬼子六拿起块桂花糕,递到她嘴边,“张嘴。”
她没躲,小口咬下时,糕屑沾在唇角。他伸手替她擦掉,指腹的糙擦过她的皮肤,像带了电,让她猛地偏头,却不小心撞在他的肘弯。石桌上的双刀轻轻晃,银穗的响混着雨声,软得像句没说出口的话。
雨势渐大时,两人躲进了旁边的“听松轩”。陆宜棠翻出那本《破风刀谱》,指尖点在“棠落归鞘”那页:“这式总练不好,收刀时总带风,冼婆婆说太急了。”
鬼子六接过谱子,见页边空白处写满了小字,是她用朱砂笔标的注解:“此处该沉肩”“腕力需收三分”,甚至画了个小小的刀形,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像姐姐绣花收针”。他忽然笑了,从怀里摸出支狼毫:“这里该用‘卸力势’,就像你给桂树浇水时,壶嘴要斜着,才不会溅起泥。”
她凑过去看,石榴红短大的肩挨着他的臂,发间的雨珠滴在谱子上,晕开个小红点。他的指腹划过那点晕痕,忽然道:“昨日试刀,你刀背蹭到我时,明明收了力。”
陆宜棠的脸更红了,抢过谱子往怀里塞:“谁、谁收力了!是你躲得快!”话没说完,却从袖里掉出个小布包,滚到他脚边。
布包散开,露出里面的东西——半块风干的桂花糖,糖纸已经泛黄,上面画着朵歪歪扭扭的棠花。是三年前惠州码头,那个蒙面人塞给她的。
鬼子六捡起糖纸,指尖抚过那朵棠花:“原来你留到现在。”
“冼婆婆说,懂疼人的,才配用刀。”她的声音轻得像雨丝,“那天你救了我们,却没留名字,我就想,等我练会了破风刀,一定要找到你,给你看看我的刀……”
话音未落,已被他揽进怀里。玄色蟒袍裹着她的石榴红短打,带着烟草味和桂花糕的甜。她的刀还别在腰后,此刻却软得像团棉,只能听见他的心跳,混着窗外的雨声,咚咚的,像敲在她的刀穗上。
“六爷……”她往他怀里缩了缩,“我的刀谱,还没抄完。”
“不急。”他低头吻她的发顶,指腹擦过她发间的雨珠,“往后日子长,我教你卸力,你教我绕线,好不好?”
窗外的雨还在下,打在窗外的芭蕉叶上,沙沙的响。陆宜棠的手慢慢抬起,环住他的腰,指尖轻轻捏着他蟒袍的盘扣——那扣子是珊瑚做的,暖得像她藏了三年的糖。
远处传来顾芷琪的笑声,孔雀绿旗袍的影在回廊一闪:“宜棠妹妹,朱妹妹绣了朵棠花帕子,说是给你练刀时擦汗用的。”
陆宜棠抬头时,正撞见鬼子六眼底的笑,像盛着江南的雨,又暖又亮。她忽然想起冼婆婆的话:温柔不是软,是刀鞘里的棉,能让最烈的刀,也藏住三分暖。
石桌上的刀谱还摊着,页边的小红点旁,多了个新的批注,是鬼子六写的:“棠花酿酒,需三分烈,七分柔。”
雨停时,陆宜棠的刀背已缠好了新线,靛蓝色的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条温柔的蛇,缠着最锐的锋。她的同心铃在鬼子六腕上轻轻晃,铃舌相碰的响,混着桂花糕的甜,把江南的雨,都泡成了暖的。
素衣映月·白若初雪
江南的晨雾总带着洗不掉的淡,将陆家园林的飞檐、桂树、曲桥都浸成了水墨。陆宜昕立在“听水榭”的栏边,身上那件月白杭绸旗袍,在雾里几乎要与天光融在一起。料子是去年杭州织造新贡的“云纱”,摸起来像揉皱的月光,领口只绣了圈极细的银线,像用露水滴上去的痕。
“姐姐的白旗袍,倒比池里的白荷还素净。”陆宜棠的石榴红身影从雾里钻出来,刀穗上的银铃撞碎了晨静,“六爷说,穿白的人要么太纯,要么太藏。”
陆宜昕伸手拂去肩头的雾珠,月白旗袍的袖角扫过栏上的青苔,留下道浅痕又迅速隐去,像她这个人,总在热闹里藏着三分淡。“杭绸的白,经得住染。”她的指尖划过栏柱上的刻字,那是幼时与妹妹一起刻的“棠”,如今已被岁月磨得浅了,“不像你们的红,一沾泥就显脏。”
雾渐散时,鬼子六的玄色身影出现在曲桥头。他望着水榭里的那抹白,忽然想起昨夜陆宜棠的话——“我姐姐的白,是怕我们的刀太利,特意穿来挡挡杀气的”。他走近时,才发现她旗袍的开衩处绣着极小的白梅,花瓣细得像蚕丝,不细看几乎瞧不见。
“陆知府的白,倒比官袍上的石青更让人记挂。”他站在栏外,玄色蟒袍的摆扫过石阶,与她的月白旗袍形成刺目的对比,“听说这云纱浸过十二遍薯莨水,刀都划不破?”
陆宜昕没回头,只望着池里的白荷:“六爷若想试,尽可让宜棠来劈。”她的声音轻得像雾,“只是这料子沾了血,洗不净,怪可惜的。”
这话里的软中带刺,倒让鬼子六笑了。他瞥见她腕间的玉镯,白得像截冻住的月光,与旗袍的白叠在一起,竟分不清哪是玉,哪是衣。“冼家的刀谱,宜棠抄得如何了?”
“她夜里不睡觉,就着烛火抄,”陆宜昕终于转过身,月白旗袍的领角在雾里泛着冷光,“说要把‘棠落归鞘’绣在你的刀穗上,用银线,配你的玄色。”
正说着,顾芷琪的孔雀绿旗袍与朱琬清的藕荷色旗袍从回廊过来,像两朵撞进白雾的花。顾芷琪往陆宜昕身边靠,金步摇的光落在她的白旗袍上:“姐姐这料子,该让织坊加些银线,才配六爷的珊瑚扣。”
陆宜昕轻轻摇头,指尖抚过领口的银线:“白就是白,加了别的,反倒杂了。”她往朱琬清手里的绣绷看,上面正绣着朵白梅,针脚细得像发丝,“琬清的梅绣得好,比真花多了点骨。”
朱琬清的脸微红,藕荷色的摆往她旗袍上蹭了蹭:“是姐姐教我的,说白花要绣得‘藏色’,才耐看。”
雾彻底散时,阳光穿过水榭的窗棂,照在陆宜昕的月白旗袍上,竟透出层淡淡的虹。鬼子六忽然发现,她旗袍的盘扣是象牙做的,被指尖磨得发亮,扣眼里还缠着根极细的白丝线——那是她昨夜替宜棠缝刀穗时,不小心缠上的,却没摘,像故意留着点妹妹的气。
“该用早膳了。”陆宜昕转身往榭外走,月白旗袍的摆扫过栏柱,带起的风里,竟有缕若有似无的白梅香——是她发间别着的素银簪,簪头嵌着粒珍珠,像沾在白梅上的露。
陆宜棠跟在后面,石榴红的影与月白的影在青石板上交叠,像团火挨着片雪。鬼子六望着那抹渐行渐远的白,忽然明白陆宜棠说的“挡杀气”是什么意思——这白不是弱,是江南女子的韧,像浸过薯莨水的云纱,看着软,却经得住最烈的风。
池里的白荷终于完全绽开,花瓣上的露滚进水里,漾开的圈恰好映着水榭栏边的月白痕。那是陆宜昕方才倚过的地方,像她这个人,轻轻浅浅,却在这满园的浓艳里,刻下了最清的印。
水榭的木栏被午后的日头晒得发烫,陆宜棠正俯身去捡掉在栏边的刀谱,石榴红短打的裤腰被动作拽得往下褪了些,露出的腰窝沁着层薄汗,顺着臀线的弧度往下隐去。水榭下的荷叶蹭着木板,哗啦声里,她臀瓣的软肉贴着栏柱轻轻撞了下,带着被阳光烘透的暖,像揣了团温在怀里的棉。
鬼子六靠在朱漆柱旁,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墨玉牌。那玉被盘得温润,指腹碾过上面的云纹时,目光正落在她弯腰的背影上。方才拆招时她退得急,后腰撞在他膝头,那团软暖透过布料传来,竟比水榭外的荷香更让人发怔。他看着她石榴红的布料绷出圆润的轮廓,被风掀起的边角扫过栏上的青苔,带起的暖意在潮湿的水汽里漫开。
“六爷的眼再黏着,我把你玉牌扔水里。”陆宜棠转身时耳尖泛着红,手里的刀鞘往他腿上敲了敲,却故意收了力。她往水榭中央的石凳坐,臀下的木板被晒得温热,让她下意识往他这边挪了挪,布料随着动作起了皱,贴在肌肤上显出柔和的起伏。
他忽然伸手,掌心贴着她的后腰往下滑,指尖勾住她裤腰的绳结轻轻拽了拽。陆宜棠的身体猛地绷紧,随即又软下来,像被水榭里的暖雾浸化了。他的指腹碾过她臀后的布料,那里的暖透过细棉渗过来,混着她练刀后的汗气,烫得他指尖发麻。
“冼家的短打做得太窄,”他的声音压得低,混着荷叶的清香漫进她耳里,“勒出红痕了,不知道疼?”
她没说话,只往他怀里缩了缩,臀尖蹭过他的膝头,像只寻暖的猫。石桌上的棠花酿还温着,酒气混着她身上的热,把水榭里的光都泡得稠了。他忽然将她圈住,让她背对着坐在自己腿上,掌心贴着她臀后的布料轻轻揉着,那里的暖透过布面渗过来,烫得他掌心发颤。
“六爷……”她的呼吸蹭过他的颈窝,带着点痒,“水榭外有人划船。”
“划他们的船。”他低头咬她的耳垂,指腹陷进那片柔软里,“陆家二姑娘的暖,藏在水榭里,还能怕人看?”
远处传来游船的笑语,陆宜棠慌忙想挣开,却被他按得更紧。臀下的肌肉随着她的挣扎轻轻颤,像团揉不碎的棉,裹着他掌心里的火。直到游船的影子远了,她才红着脸往他肩上捶了下,石榴红的身影在他怀里晃,带起的风里,都是水榭暖雾裹着的甜。
水榭的木栏还凝着层水汽,午后的阳光穿过荷叶缝隙,在青石板上投下碎金般的光斑。陆宜昕从九曲桥那头走来,月白旗袍的开衩随着脚步轻轻晃,露出的一截大腿像浸在牛乳里,被阳光照得泛着莹白的光,细腻得仿佛碰一下就会留下指痕。
“姐姐怎的来了?”陆宜棠从鬼子六怀里挣开,石榴红短打的裤腰还松着,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陆宜昕的目光在两人交缠的衣角上停了瞬,随即落在石桌上的刀谱上,月白旗袍的摆扫过栏边的青苔,带起的风里,竟有缕若有似无的香——是她发间的茉莉,混着身上冷香,清得像水榭里的凉。“娘让我来看看,你们的刀谱抄完了没有。”她说着往栏边靠,抬手时旗袍开衩又敞了些,露出的大腿肌肤在光影里流动,像上好的羊脂玉,连最细微的绒毛都看得清。
鬼子六的目光微不可察地动了动,指尖在墨玉牌上碾过。方才陆宜昕上台阶时,裙摆被风掀起的刹那,那抹白晃得人眼晕——比水榭外的白荷更嫩,比栏柱的朱漆更艳,偏偏裹在她身上,就成了最克制的诱。
“刚抄到‘破风式’。”陆宜棠慌忙把刀谱往身前拢,却不小心带倒了酒坛,棠花酿溅在陆宜昕的旗袍下摆,晕开朵浅黄的花。“呀,姐姐我帮你擦……”
“无妨。”陆宜昕按住她的手,月白旗袍的开衩随着俯身的动作往上移了移,大腿内侧的肌肤像凝脂般滑,几乎要贴着青石板。她从袖中摸出块素帕,慢悠悠地擦着酒渍,指尖划过裙摆时,不经意蹭过自己的大腿,那触感软得像云,连她自己都下意识顿了顿。
鬼子六忽然别开眼,看向水榭外的荷叶。方才那瞬间,他竟想起昨夜陆宜棠说的话——“姐姐的皮肤是江南水养出来的,连脚后跟都比别人嫩”。此刻看来,何止是嫩,是滑得像水榭里的波,碰一下,就能漾开圈圈的暖。
“娘说,抄不完不许用晚膳。”陆宜昕直起身,月白旗袍的开衩垂落,遮住了那抹晃眼的白,只余裙摆上的酒痕,像幅没画完的水墨画。她往石凳上坐,裙摆铺散开,恰好盖住石板上的光斑,“我在这里守着,你们快些抄。”
陆宜棠往鬼子六身边凑了凑,石榴红的肩挨着玄色蟒袍,小声道:“姐姐的腿……比朱妹妹绣的白梅还嫩。”
鬼子六的指尖在墨玉牌上轻轻叩着,没说话,只目光往陆宜昕垂在膝头的手上瞥了瞥——那手正捏着帕子,指腹泛着淡粉,想来触到的肌肤,定比这水榭里的荷瓣更软。
水榭外的游船又划远了些,荷叶的哗啦声里,月白旗袍的影子与石榴红、玄色交叠在一处,像把最烈的酒,兑了最清的水,酿得又柔又稠。陆宜昕忽然抬头,恰好撞见鬼子六望过来的眼,她没躲,只将帕子往刀谱上盖了盖,月白旗袍的开衩在光影里若隐若现,像藏了句没说出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