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280章 汉宫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280章 汉宫

    刘璋连守成之主都算不上,此时归附刘煜实为最佳选择。

    待刘煜大军入蜀后,刘璋绝无好果子吃。

    \"看来刘璋身边有高人指点。

    \"

    戏志才不禁感慨。

    显而易见,他也赞同沮授的看法。

    \"传旨,益州刘璋身为汉室宗亲……现封为蜀公,接旨后一月内启程赴王城。

    \"刘煜下令。

    \"王上,宫外有一自称益州副使之人求见。

    \"典韦忽入殿禀报。

    \"带他进来。

    \"

    刘煜点头吩咐。

    \"诸位稍候,外头有位益州副使到来,听听他有何要说。

    \"刘煜说道。

    \"诺。

    \"

    戏志才等人拱手退立一旁。

    片刻后,益州副使张松步入殿中。

    \"臣张松,拜见王上。

    \"

    张松躬身行礼。

    \"免礼。

    \"

    刘煜微点首,问:\"阁下来此所为何事?\"

    \"臣此来,乃代表益州世家,前来归顺王上。

    \"张松恭敬回禀。

    \"哦?\"

    刘煜心中微动。

    \"王上,我等益州世家愿效忠王上,为先锋开路。

    \"张松说着,深深一拜。

    \"贵世家有何条件?\"

    刘煜平静地询问。

    “禀告王上,我们益州士族只希望您在掌控益州后能善待本地家族,各郡县主官由益州士族占据三成职位。”

    张松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高。

    若换成其他任何一位诸侯,只要能轻松夺取益州,别说三成,就算要五成,也是会同意的。

    “你们益州的士族难道没听说过我对士族的态度吗?”

    刘煜注视着张松,带着笑意问道。

    “在下以为,这都是各地诸侯对您的污蔑。

    我此次前来,一路所见所闻,皆是和平繁荣之景象,未见有人欺凌百姓。

    我料想,您绝非传言中的那种人。”

    张松拱手说道,语气充满信心。

    “很遗憾,你错了。”

    刘煜话语间脸色骤变:“来人,张松意欲行刺寡人,押入大牢,择日审判。”

    “是。”

    刘煜话音刚落,便有两名侍卫进殿,将张松架了出去。

    “不可,我是益州使者……”

    张松惊愕之下急忙辩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无论他说什么,无人为他发声。

    “刚才册封刘璋为蜀公的事,切勿外传,待刘礼返回益州后再昭告天下。”

    刘煜神情严肃地嘱咐道。

    若是消息泄露,刘煜担心益州的士族会从中阻挠,那事情就棘手了。

    益州易守难攻。

    即便刘煜亲自率军攻打,短时间内也无法彻底平定益州。

    “遵命。”

    戏志才等人拱手回应。

    他们自然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你们认为,可以派遣谁入蜀?”

    刘煜看向戏志才等人,问道。

    此次入蜀,不仅是为了控制益州的核心地带。

    益州内部情况复杂,各地郡县的士族势力盘根错节,而益州南部还有诸多蛮族。

    刘煜的目光依次扫过戏志才、田丰、郭嘉、陈宫、沮授、许攸等人。

    戏志才不能离开,必须留守幽州统筹全局。

    田丰仍在稷下学宫任职,此事关乎推行科举,极为关键,属于国家大事。

    郭嘉离开后,刘煜思虑良久,认为无人比贾诩更适合接管益州。

    陈宫虽有谋略,但行事迟缓;沮授与许攸尚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刘煜决定召回贾诩,因其既能应对当地世家,又能掌控大局。

    此外,贾诩的存在也让南蛮问题得以解决。

    待益州完全归入掌控,刘煜便计划修整入蜀道路。

    蜀道艰险,即便牺牲大量人力,也要打通路径。

    即便需要付出五十万乃至百万的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

    必要时,可从黑洲招募劳动力。

    ……

    “谁能想到,贾诩竟以区区百万兵力平定了黑山军。”

    崔旺在崔氏府邸忧心忡忡地说。

    贾诩不仅 了黑山军,还清除了不少暗中支持叛军的世家势力。

    听闻贾诩大军逼近,崔钰建议举族南迁避祸。

    世家虽有私兵,却远不及正规军精锐,尤其面对贾诩麾下久经沙场的骑兵,更是毫无胜算。

    崔旺无奈叹息,但也明白,若非形势所逼,谁愿放弃根基之地。

    初至异地,重振旗鼓并非易事。

    本地家族盘根错节,初来者难免底气不足。

    \"州平何在?\"

    崔旺突然想起什么,开口询问。

    \"家主,我即刻去请州平前来。

    \"

    片刻后,崔均被带来。

    \"家主。

    \"

    崔均入厅后,恭敬行礼。

    \"州平,今后崔家便托付于你。

    \"崔旺注视着崔均,语气认真地说。

    他对崔均的能力十分认可,相信由崔均掌舵,崔家必能复兴。

    \"家主,那您呢?\"

    众人目光投向崔旺。

    \"你们速速离开,带上所有族人,能走多远算多远。

    \"崔旺摇摇头,神情黯然:\"总得有人留下。

    \"

    \"家主...\"

    崔氏族人面露不忍,但为家族未来计,只得准备行装,一个时辰后陆续离开博陵,朝黄河方向进发。

    黄河边早备有舟船,渡河即安。

    三日后,贾诩率军返王城。

    \"王上,冀州已定。

    \"

    勤政殿中,贾诩向刘煜禀报。

    自出征至回朝,两月余,黑山军覆灭,反刘氏的世家悉数铲除。

    尤其以崔均为代表的崔氏一族,被贾诩彻底清除。

    \"文和此行劳苦功高。

    \"

    刘煜感慨地看着贾诩。

    昔日贾诩只顾自身,如今却心系大局。

    \"王上,此乃臣分内之事。

    \"贾诩正色道。

    \"朕召你回朝,是想命你领军入蜀。

    \"刘煜凝视贾诩,神色庄重地说道。

    刘煜心中清楚,无人能及贾诩坐镇益州。

    “臣领命。”

    贾诩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他深知,眼下唯有自己最适合领军入蜀。

    “此次入蜀,孤将给你十万大军,另派裴元绍率两千禁卫军同行。”

    刘煜稍作思忖后说道。

    “臣谢过王上。”

    贾诩闻言激动不已。

    禁卫军乃王上亲军,其重要性远超十万大军。

    “你赴益州,除接管刘璋旧部外,尚有两事需你处理。”

    刘煜注视着贾诩缓缓说道,“一是益州士族,孤相信你定能应对;二是益州蛮族。”

    益州南部及江东山越等地蛮族众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要确保顺利掌控益州,也须清除蛮族隐患。”

    刘煜叮嘱道。

    后世诸葛亮以益州一地制伏南蛮,刘煜深信贾诩掌控四州之地亦能妥善解决蛮族问题。

    “臣领旨。”

    贾诩点头答道:“请王上宽心。”

    “你赴益州履职,对冀州户籍改革人选有何建议?”

    刘煜看向贾诩问道。

    贾诩虽去益州,但冀州户籍改革不可耽搁。

    如今,冀州不愿合作的世家已被处置,正是推进改革的好时机。

    “启禀王上,臣有一人可荐。”

    贾诩答道,“不如召回李儒至幽州主持此事。”

    一方面,李儒与冀州世家毫无瓜葛;另一方面,他得以改名换姓才得保性命,用他对付世家最为合适。

    “ 和提醒,朕才想起李儒这人。”

    刘煜顿时忆起。

    可以说,李儒从未被列为刘煜的核心人物,若非贾诩提及,他几乎忘却此人。

    “若无他事,臣告退。”

    商议完要务,贾诩起身告辞。

    “去吧。”

    刘煜点头示意。

    “去传欧兴来见我。”

    不多时,欧兴急匆匆赶到。

    “臣欧兴,拜见王上。”

    “朕问你,工部现有多少壮丁?”

    “回禀王上,工部现有一共三百二十一万壮丁……”

    欧兴答道。

    这三百多万壮丁中,有五十万是从、三韩等地抓来的异族;其余二百多万,则是甘宁从倭岛带回来的。

    目前,一百万人正在建造神城;另外二百多万,则按秦直道标准,在幽州修路。

    建成后,可媲美后世的高速公路。

    短短数月,这二百多万人便已打通辽西郡临渝以西各城、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涿郡内各城间的道路。

    至于王城,待神城完工后便会废弃,无需浪费资源。

    ……

    “正欲请示王上,下一步直道应建于何处?”

    欧兴问。

    一个月后,幽州直道除临渝关以东(即后世山海关)外即将完工。

    届时,两百多万壮丁不能闲置,需由王上决定下一步目标——或是辽西以东(山海关外),或是冀州。

    并州与秦州因距幽州远,只能等冀州完工后再连接成片。

    “此事容后再议。”

    刘煜思索片刻,吩咐道:“工部先抽调五十万壮丁,随军入蜀,只建一条通往外界的蜀道,生死不论。”

    刘煜毫不在意那些死去的倭人。

    “工部之中,何人可担此重任?”

    刘煜看向欧兴,问道。

    修筑道路并非易事,尤其通往蜀地的路径,非一时半刻能完成,还需详细勘测。

    这绝非随意派人、召集些劳力即可成事。

    若真如此简单,后世便不会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说法。

    “臣推荐权琅,他出身蜀地,熟知山川地理。”

    欧兴立刻答道。

    工部中每位工匠的能力,欧兴心中有数。

    “权琅。”

    刘煜听后微微点头,“回府后,你告知权琅,让他起草一份蜀地修路的奏疏,一个月内呈交孤览。”

    “臣领命。”

    欧兴恭敬回应。

    “禀告王上,尚有一事相求。”

    欧兴突然说道:“工部正规划神城内的宫殿设计,请王上赐名。”

    秦时有咸阳宫,虽阿房宫未建但已有其名;长安有未央宫,洛阳有南北宫,宫名意义重大。

    “汉宫。”

    刘煜稍作思索,对欧兴说。

    以汉为名最为恰当。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