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妖柳相 第335章 神仙也是人
山中方一日,尘世已千年。
于柳相这般存在而言,三十载光阴,不过是祠堂古槐下一次短暂的闭目与睁眼,是气运莲池中那对黑白锦鲤追逐嬉戏,恰好绕过七十二品莲台一圈的工夫。
而对于白芷,这三十年,却是她数百载修行岁月中,最为静谧安然的一段时光。
初来乍到时的那份戒备与疏离,早已在荣昌镇日复一日的凡俗烟火中,被悄然涤荡干净。她曾以为自己会像过往的镇守者一样,寻一处山巅洞府,枯坐观想,以无情大道对抗光阴的侵蚀。可这座小镇有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不排斥山上仙家,却也绝不谄媚,只是用那最质朴、最醇厚的人间气息,将你温柔地包裹。
三十年间,她走遍了天王山的每一寸山水。
见过春日里野狐河解冻时,第一尾跃出水面的银色鲤鱼。
见过夏夜臧符峰上,如星海般闪烁的萤火。
见过秋风起时,满山红叶如烈火般燃烧的壮阔。
也见过冬雪落下,将整个小镇妆点成琉璃世界的静美。
看着镇东铁匠铺那个总把脸抹成黑炭的少年,娶了镇西豆腐坊那个笑起来有两个浅浅梨涡的姑娘,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能在街巷里撒欢奔跑,口齿不清地喊着“糖葫芦”。
也见过镇上那位最年长的、总喜欢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说古的老人,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含笑离世,儿孙绕膝,哭声虽悲,却无怨憾。
生与死,在此地并非令人畏惧的轮回,而是一种自然的更迭,如同草木的枯荣,四季的流转。
此地的山水气运,更是与她曾游历过的任何一处人间都截然不同。
外界的王朝天下,山水龙脉与国祚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气运之中总夹杂着挥之不去的铁血、权谋与怨憎。
而天王山的气运,却是独立的,纯粹的,它源于这片山川本身,又与镇中百姓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将外界的纷扰隔绝在外。
镇中偶有炼气士穿行于街巷,或为采买,或为访友,他们与凡俗之人相安无事,彼此间泾渭分明,却又和谐共存。
修士们不会以术法惊扰凡人,凡人们也对这些身怀异术的“仙长”报以敬畏与习惯。这
构成了一幅外界几乎绝迹的太平光景。
白芷尤爱野狐河的清净,为此,在入住天王山的第三年,她专门去了一趟山脚祠堂,请那位温润如玉的儒衫柳相,在河的上游,她那座庭院不远处,以神通搭建了一座小小的钓鱼台。
柳相也未推辞,只是含笑应下。
那一日,白芷亲眼所见,儒衫男子立于河畔,仅是屈指一弹,一缕青色灵光落入水中,河床下的泥沙与岩石便如有了生命般自行涌动、聚合,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一座由整块青岩构成、古朴自然的钓鱼台便从水中升起,与周遭景致完美地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该在那里,已历经千百年风雨。
钓鱼台并非她独占,镇上百姓人人可用。
白芷也乐得如此,她时常会隐匿真容,以术法遮掩那份超凡脱俗的仙姿,换上一身寻常人家的粗布长裙,将青丝随意地用一根木簪绾住,化作一个眉目清秀、略显青涩的邻家女子模样,混在那些得了闲的钓友之中,听他们吹嘘着自己年轻时一夜钓起百斤大鱼的风光,或是抱怨着自家婆娘的唠叨和米价的上涨。
这日,日头正好,微风不燥。
儒衫柳相自祠堂中闲逛而出,不知不觉便踱步到了野狐河畔。
还未走近,便远远瞧见那座青石钓鱼台上,几个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钓友,正围着一个瞧着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吹胡子瞪眼,言辞激烈地数落着。
“我说姑娘,不是我们几个老头子多嘴,你这钓鱼,哪有像你这么个钓法的?”
山羊胡老头急得直跺脚,指着女子脚边的木桶,“你看看,你看看!这窝料,是用上好的麦麸混了蜂蜜跟菜籽饼捏的吧?金贵着呢!可你也不能大把大把地往下撒啊!你这一下去,半条河的鱼都让你喂饱了,它们还怎么吃咱们的钩?”
“就是!”
另一个脸膛黑红的老汉附和道,声音洪亮,“钓鱼,讲究的是个‘诱’字,是勾着它们,馋着它们,让它们欲罢不能!你这倒好,直接开席了!你这再撒下去,咱们今天都得空军回去,回家要被老婆子笑话的!”
被围在中央的女子,正是白芷。
她非但不显局促,反而理直气壮地叉着腰,振振有词地辩解:“我乐意,我花钱买的料,喂鱼不行吗?万物皆有灵,它们在水里游着也辛苦,吃饱了开心,我瞧着也开心。你们钓不到,那是你们技术不行,可怨不得我。”
一番话说得几个老人家是目瞪口呆,随即气得连连摇头,指着她“你你你”了半天,却又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毕竟人家说得也没错,东西是人家的,怎么用是人家的自由。
最终,几个老头只好悻悻然地回到自己的钓位,嘴里还不住嘟囔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道理可讲”。
儒衫柳相站在不远处,看得是哑然失笑。
他同样施了一道不起眼的障眼法,将自己化作一个相貌平平、气质温和,看着像是个落魄书生的中年文士,提着一根不知从哪棵老竹上顺手折下的竹竿,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在那女子身边坐下。
“白仙子好兴致。”
柳相以心声调侃道,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女子身旁的鱼食桶。
那满满一桶窝料,哪里只是麦麸蜂蜜,分明是用灵谷碾碎,混了清晨花瓣上的甘露,又加了几味凝练灵气的草药,最后以山间灵泉水和成。
那股子清甜又蕴含灵气的香味,别说凡鱼,就是成了精的妖鲤闻到,怕是也要忍不住凑过来讨食。
他看着白芷又抓起一大团,毫不心疼地抛入水中,激起一圈涟漪,让他都忍不住眼角微微抽搐。
这哪里是钓鱼,这分明是想把这野狐河里祖孙三代的鱼,都活活撑死。
用了障眼法的白芷闻言,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浅笑,那双在凡人眼中显得清澈的眸子,此刻却流转着狡黠的华光。
她同样以心声回应:“岁月悠悠,太过漫长。总该找那么一两件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不然整日盘坐,枯观大道,默运玄功,与山间那不言不语的顽石,又有何异?那样的长生,不要也罢。”
“说得在理。”
柳相点点头,深以为然。
将那简陋的鱼线甩入水中,目光悠远。
见过太多高高在上的山上人,在漫长的岁月中磨灭了情感,视众生为蝼蚁,视喜怒哀乐为修行障碍,最终活成了一尊尊没有温度的神像。
在他看来,那样的仙,失了人之本性,与行尸走肉无异,其存在本身,远不如一个活得有滋有味、会哭会笑的凡人来得有趣。
于柳相这般存在而言,三十载光阴,不过是祠堂古槐下一次短暂的闭目与睁眼,是气运莲池中那对黑白锦鲤追逐嬉戏,恰好绕过七十二品莲台一圈的工夫。
而对于白芷,这三十年,却是她数百载修行岁月中,最为静谧安然的一段时光。
初来乍到时的那份戒备与疏离,早已在荣昌镇日复一日的凡俗烟火中,被悄然涤荡干净。她曾以为自己会像过往的镇守者一样,寻一处山巅洞府,枯坐观想,以无情大道对抗光阴的侵蚀。可这座小镇有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不排斥山上仙家,却也绝不谄媚,只是用那最质朴、最醇厚的人间气息,将你温柔地包裹。
三十年间,她走遍了天王山的每一寸山水。
见过春日里野狐河解冻时,第一尾跃出水面的银色鲤鱼。
见过夏夜臧符峰上,如星海般闪烁的萤火。
见过秋风起时,满山红叶如烈火般燃烧的壮阔。
也见过冬雪落下,将整个小镇妆点成琉璃世界的静美。
看着镇东铁匠铺那个总把脸抹成黑炭的少年,娶了镇西豆腐坊那个笑起来有两个浅浅梨涡的姑娘,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能在街巷里撒欢奔跑,口齿不清地喊着“糖葫芦”。
也见过镇上那位最年长的、总喜欢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说古的老人,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含笑离世,儿孙绕膝,哭声虽悲,却无怨憾。
生与死,在此地并非令人畏惧的轮回,而是一种自然的更迭,如同草木的枯荣,四季的流转。
此地的山水气运,更是与她曾游历过的任何一处人间都截然不同。
外界的王朝天下,山水龙脉与国祚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气运之中总夹杂着挥之不去的铁血、权谋与怨憎。
而天王山的气运,却是独立的,纯粹的,它源于这片山川本身,又与镇中百姓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将外界的纷扰隔绝在外。
镇中偶有炼气士穿行于街巷,或为采买,或为访友,他们与凡俗之人相安无事,彼此间泾渭分明,却又和谐共存。
修士们不会以术法惊扰凡人,凡人们也对这些身怀异术的“仙长”报以敬畏与习惯。这
构成了一幅外界几乎绝迹的太平光景。
白芷尤爱野狐河的清净,为此,在入住天王山的第三年,她专门去了一趟山脚祠堂,请那位温润如玉的儒衫柳相,在河的上游,她那座庭院不远处,以神通搭建了一座小小的钓鱼台。
柳相也未推辞,只是含笑应下。
那一日,白芷亲眼所见,儒衫男子立于河畔,仅是屈指一弹,一缕青色灵光落入水中,河床下的泥沙与岩石便如有了生命般自行涌动、聚合,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一座由整块青岩构成、古朴自然的钓鱼台便从水中升起,与周遭景致完美地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该在那里,已历经千百年风雨。
钓鱼台并非她独占,镇上百姓人人可用。
白芷也乐得如此,她时常会隐匿真容,以术法遮掩那份超凡脱俗的仙姿,换上一身寻常人家的粗布长裙,将青丝随意地用一根木簪绾住,化作一个眉目清秀、略显青涩的邻家女子模样,混在那些得了闲的钓友之中,听他们吹嘘着自己年轻时一夜钓起百斤大鱼的风光,或是抱怨着自家婆娘的唠叨和米价的上涨。
这日,日头正好,微风不燥。
儒衫柳相自祠堂中闲逛而出,不知不觉便踱步到了野狐河畔。
还未走近,便远远瞧见那座青石钓鱼台上,几个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钓友,正围着一个瞧着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吹胡子瞪眼,言辞激烈地数落着。
“我说姑娘,不是我们几个老头子多嘴,你这钓鱼,哪有像你这么个钓法的?”
山羊胡老头急得直跺脚,指着女子脚边的木桶,“你看看,你看看!这窝料,是用上好的麦麸混了蜂蜜跟菜籽饼捏的吧?金贵着呢!可你也不能大把大把地往下撒啊!你这一下去,半条河的鱼都让你喂饱了,它们还怎么吃咱们的钩?”
“就是!”
另一个脸膛黑红的老汉附和道,声音洪亮,“钓鱼,讲究的是个‘诱’字,是勾着它们,馋着它们,让它们欲罢不能!你这倒好,直接开席了!你这再撒下去,咱们今天都得空军回去,回家要被老婆子笑话的!”
被围在中央的女子,正是白芷。
她非但不显局促,反而理直气壮地叉着腰,振振有词地辩解:“我乐意,我花钱买的料,喂鱼不行吗?万物皆有灵,它们在水里游着也辛苦,吃饱了开心,我瞧着也开心。你们钓不到,那是你们技术不行,可怨不得我。”
一番话说得几个老人家是目瞪口呆,随即气得连连摇头,指着她“你你你”了半天,却又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毕竟人家说得也没错,东西是人家的,怎么用是人家的自由。
最终,几个老头只好悻悻然地回到自己的钓位,嘴里还不住嘟囔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道理可讲”。
儒衫柳相站在不远处,看得是哑然失笑。
他同样施了一道不起眼的障眼法,将自己化作一个相貌平平、气质温和,看着像是个落魄书生的中年文士,提着一根不知从哪棵老竹上顺手折下的竹竿,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在那女子身边坐下。
“白仙子好兴致。”
柳相以心声调侃道,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女子身旁的鱼食桶。
那满满一桶窝料,哪里只是麦麸蜂蜜,分明是用灵谷碾碎,混了清晨花瓣上的甘露,又加了几味凝练灵气的草药,最后以山间灵泉水和成。
那股子清甜又蕴含灵气的香味,别说凡鱼,就是成了精的妖鲤闻到,怕是也要忍不住凑过来讨食。
他看着白芷又抓起一大团,毫不心疼地抛入水中,激起一圈涟漪,让他都忍不住眼角微微抽搐。
这哪里是钓鱼,这分明是想把这野狐河里祖孙三代的鱼,都活活撑死。
用了障眼法的白芷闻言,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浅笑,那双在凡人眼中显得清澈的眸子,此刻却流转着狡黠的华光。
她同样以心声回应:“岁月悠悠,太过漫长。总该找那么一两件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不然整日盘坐,枯观大道,默运玄功,与山间那不言不语的顽石,又有何异?那样的长生,不要也罢。”
“说得在理。”
柳相点点头,深以为然。
将那简陋的鱼线甩入水中,目光悠远。
见过太多高高在上的山上人,在漫长的岁月中磨灭了情感,视众生为蝼蚁,视喜怒哀乐为修行障碍,最终活成了一尊尊没有温度的神像。
在他看来,那样的仙,失了人之本性,与行尸走肉无异,其存在本身,远不如一个活得有滋有味、会哭会笑的凡人来得有趣。